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诺曼底的六支军队(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约翰·基根经典作品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英)约翰·基根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使得二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转折。参与登陆作战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法国等多国部队,他们与严阵以待的德军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殊死搏斗。约翰·基根著的这本《诺曼底的六支军队(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从英美两国艰难确立作战计划讲起,剖析了上述六国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和桌面下的博弈,除了紧张的战斗场面,本书还将诺曼底登陆的幕后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目录 序章 在入侵区 第一章 第二战线的由来 史迪威 魏德迈 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 布鲁克 蒙哥马利 隆美尔 第二章 “全美国人”与“啸鹰” 飞行 下降 着陆 集结 行动 1.第505团第3营在圣梅尔埃格利斯 2.第505团第1营在梅尔德利特河 3.第507团第2营在科居尼 4.第506团第3营在杜沃桥 5.第502团第1营在WXYZ 6.第501团第3营在普皮维尔 第三章 赶往南岸的加拿大军队 迪耶普:可怕的警告 火力支援 德国守军 炮击 前进 登陆 内陆 第四章 苏格兰人走廊 德军装甲师的战斗 进入战场 瑟堡的陷落 大风暴 “埃普索姆”行动 苏格兰勇士 寻找敌人 渡河 第五章 英格兰义勇骑兵团 策划一次突破 等待中的装甲部队 前进 轰炸 进入通道 “冯·卢克”战斗群 反击 影响 第六章 德国军队的荣誉 突破 巴顿 元首的意志 列日行动 第七章 波兰人的战场 “我这一生中最倒霉的一天” 优柔寡断的命令 西科尔斯基将军的旅游者 会师尚布瓦 狼牙棒 第八章 自由法国 起义 停战 戴高乐 勒克莱尔师 解放 尾声 从大西洋壁垒到铁幕 附录 序言 5年前,在一本被我称作《战斗的面貌》的书中 ,我开始探寻个体在战场上的处境。尽管是一名军 事历史学家,学术生涯中的同僚也不乏职业军人, 但我并不了解一名战士与敌人遭遇时面临的风险、 用于平息内心恐惧的办法或是在“最危险时”控制 自己的手段。可是,趋近真相的发现令我深感震惊 。我了解到恐惧的普遍性,知道了威逼利诱在战斗 中相当常见,最关键的是,我获知了男性荣誉在维 持士兵决心上的重要性,身边的战友会对他是否具 备这种荣誉作出判断。 不过,尽管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体和小群体上 ,但对大群体独特性质的认知同样吸引了我,这二 者都属于军队。军队是各个国家都有的机构,每支 军队的宗旨和职权非常相似。但各个军队也是其所 在社会及其价值观的一个镜像:在某些地方和某些 时刻,它代表着民族自豪感,或是抵御国家恐惧的 一道壁垒,甚至是一个国家最后的象征;而在其他 地方和其他方面,国家力量的这种工具被弃用、被 忽视、被视为一种最后的手段。在我看来,值得找 出一些事件来证实国家军队的各种不同状态。我相 信自己在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中发现了要找的东西 。我对那片战场非常熟悉。完全不同的动机激励着 在那里投入战斗的各支军队,这一点一直深深地吸 引着我。而且,多年来我已对这场战役的整体历史 和个人回忆了如指掌,因此,接下来的另一种尝试 是从不同的视角去了解战争及其机构在社会生活中 扮演的角色。 导语 盟军对诺曼底海滩的进攻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但还是经历了三个月的苦战才将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御彻底打垮,并解放了巴黎。约翰·基根著的这本《诺曼底的六支军队(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对这场战役进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极为独特的描述,面对这些战斗,读者们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每个人都会邂逅一个不同民族的观点。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的东西,就像亲身参与美军伞兵的空降,跟随加拿大士兵冒着弹雨向前推进,陪伴苏格兰步兵步行穿过田野,搭乘一辆英军坦克对敌发起进攻,投身于德国人在莫尔坦发动的反击,在波兰人的指挥下封闭法莱斯包围圈,作为一名“自由法国”的战士解放巴黎。本书在超越传统军事史的同时,也为这场经典战役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书评(媒体评论) 从D日到巴黎解放,本书对诺曼底战役做出了难 以被超越的阐述。作为一名军事历史学家,约翰· 基根具有指挥官的专业素质,广泛结合了对战略的 把握和对战场人性的洞悉,同时也关注了这场战争 的经验教训所预示的东西。 ——《观察家报》 介绍这场规模宏大、情况复杂且充满危险的登 陆作战以及后续战斗的书籍比比皆是,但约翰·基 根先生的这本书令人印象深刻。 ——《华尔街日报》 精彩页 马歇尔在他的地盘上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当年4月和5月,他对海军上将金和麦克阿瑟将军不断努力、试图动摇“德国第一”的战略深感不安。3月29日,海军上将金发来一封电报警告马歇尔,尽管他承认太平洋的需求“可能小于欧洲”,但他认为“在时间上更为紧迫”。5月4日,他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写了封信,正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要求他们做出决定。他在信中写道:“‘波莱罗’行动(美国屯兵于英国)也许很重要,太平洋的问题同样如此,而且肯定更加紧迫,现在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绝不能允许将我们的力量分散至任何一个战区的任何一个行动计划中,进而导致无法履行我们在太平洋的义务……” 他们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参谋长委员会当年2月刚刚设立,马歇尔和金代表着委员会中三分之二的投票力量),于是,马歇尔将这个问题提交给罗斯福总统。但与此同时,他还承受着来自麦克阿瑟的压力,后者巧妙地利用了罗斯福希望苏联能继续作战的心理,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他于5月8日呼吁道,“第二战线应该在太平洋战区发起。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会大获成功,也无法为苏联人提供太大的帮助。”对于这个问题,在早些时候写给麦克阿瑟的一封信中,罗斯福曾坦率地表明,他本人的策略是让所有盟友“深感满意”,并避免发生“一切争执”。另外,尽管罗斯福显然正忙于实施“波莱罗”、“大锤”和“围捕”行动,但他对太平洋战区司令的抚慰令马歇尔在整个5月提心吊胆。5月6日,马歇尔从总统那里得到了“不想让‘波莱罗’行动放缓”的保证。但5月24日,他又接到海军上将金增派陆航队战机的要求——“尽快,其优先权甚至要高于‘波莱罗’。” 罗斯福总统在飞机的问题上态度偏软,实际上,早在5月6日他就大致答应了金的要求。挽救“德国第一”战略的是6月4日美军在中途岛获得的伟大胜利。中途岛战役后,没有哪个海军上将,没有哪个太平洋战区的将领,甚至包括巧舌如簧的麦克阿瑟,还能够振振有词地说日本海军(他们在一夜之间沦为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实力相当的地步)仍掌握着主动权。这场战役向罗斯福政府和日本天皇清楚地表明了太平洋战争的最远线到此为止,接下来的战斗将在6月4日的战线处,或是更靠近日本本岛的地方展开。 从内部争执中得以脱身,这令马歇尔深感高兴,因为整个春季,他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改组战争部的陈旧结构和行事方式时所发生的内部冲突上。1941年12月,61名军官能直接见到马歇尔,到1942年3月份,这个数字减少为6人。被裁撤者对改组百般阻挠。他们被击败完全是因为马歇尔这位参谋长已在机构内竖立起绝对的个人权威。马歇尔很少发脾气,也不会提高自己的嗓门,但他令人望而生畏。马歇尔身材高大、瘦削,英俊的面孔毫无表情,除了对这个世界未能匹配他的思想和行为中极具尊严的品质的失望,升至军队最高层后,他故意与老朋友们保持着距离,现在,他已经到达了最高峰,即便没有友谊,他似乎也能生存下去。 但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官僚。迪安·艾奇逊写道,“每个人回忆起马歇尔将军,最为突出的是……他高尚、无瑕的品格。”马歇尔显然不是个政治家,但他拥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景,战后担任国务卿期间,他将为此付出与20世纪内致力于此的任何人同样多的努力。而在1942年,他说服自己,实现这一愿景最快的办法是开辟第二战线。因此,他支持艾森豪威尔,而他自己则致力于改组战争部,因此,他于当年春季亲任特使,带着“马歇尔备忘录”赶赴伦敦,因此,听闻中途岛的捷报后,他长长地松了口气。也正因为如此,听说英国不打算在1942年遵守他们的承诺时,他产生了一种遭到背叛的感觉,这令他做出了激烈的反应。 这个消息以一种迂回的方式传入他的耳中。蒙巴顿即将到来,罗斯福曾以此来说服莫洛托夫,西方盟国正在筹措“大锤”行动,但实际上,蒙巴顿被派至华盛顿是为了提醒美国,英国方面认为这个行动不可行。正如丘吉尔在给莫洛托夫的公报中对此提出的警告那样(当然,这部分内容不会公布),“如果为了采取行动而不惜任何代价,我们的某种行动就会遭受灾难性后果……不仅对俄国的事业,而且,对盟国的整个事业都没有好处。因此,我们无法对此做出任何承诺。”蒙巴顿以实力悬殊和缺乏运输船只为借口,他的解释明显口是心非,却很有说服力。他指出,到9月份时,美国充其量只能在英国派驻3个师,而英国的本土部队,适合作战的只有13个师,目前所拥有的登陆艇一次只能将4000名士兵(约为三分之一个师)送上滩头。而德国人,190个师身处俄国,15个师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5个师在巴尔干地区,3个师在西部沙漠,在法国派驻了27个师。他们随时可以抽调1500架战机迎战由1200架英国飞机和不到100架美国战机组成的盟国空军。 P37-3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