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周作人散文精选)(精)/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作人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周作人,原名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新文化运动中更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启蒙主义理论文章。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周作人散文精选)(精)》收入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苦雨》《乌篷船》等多篇经典散文、随笔,杂谈,篇篇精到,让读书观字之你我,随其恬淡之语感其情调之线,在枯燥的文学和历史中,找寻一点点光亮。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著名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美文之王”。
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
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影响深远,风行海内外。其随笔散文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鲁迅评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第一”,胡适赞叹“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周作人倾心翻译的《枕草子》,尽显原作的灵性与机趣,是公认的经典译本。
目录
导读
故乡的野菜
人的文学
平民的文学
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
祖先崇拜
思想革命
前门遇马队记
碰伤
山中杂信
天足
一个乡民的死
卖汽水的人
自己的园地
初恋
泥水匠
怀旧之二
北京的茶食
济南道中
“破脚骨”
苍蝇
苦雨
沉默
喝茶
死之默想
我们的敌人
上下身
若子的病
铜元的咬嚼
对于上海事件之感言
吃烈士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新中国的女子
奴才礼赞
我学国文的经验
包子税
乌篷船
若子的死
金鱼
虱子
北大的支路
志摩纪念
半农纪念
关于活埋
人厕读书
买墨小记
文学的未来
北平的春天
英雄崇拜
自己的文章
佛骨与肉
关于鲁迅
谈食人
黑眼镜
谈搔痒
中秋的月亮
读书的经验
怀废名
雨的感想
萤火
立春以前
五十年前之杭州府狱
小人书
写文章之难
章太炎的法律
旧军阀的故事
拜年看游记
冯汉叔
器字车
打狗之道
冷开水
一幅画
我的手艺
泥孩儿
钱玄同

周作人年表(1885—1967)
序言
比起别的作家学者来说,周作人的生平可谓是跌
宕起伏。从“五四”时期的斗士——“自甘凉血”的
闲适子——兄弟失和——落水附逆,其人生是在闪耀
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周作人——1903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
,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到达日本后先补
习日语,后攻读海军技术,最后攻学外国语。1911年
从日本回中国,执教北大。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留
平教授。1939年元旦,神秘枪击案,在客观上加速了
其“落水”的进程。1939年1月,出任汪精卫政权职
务。1945年12月在北平以汉奸罪名被蒋介石主政的国
民政府逮捕,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49年出狱,定
居北京,1967年病故。
每看周作人的照片,总讶异于这么个年迈慈祥的
老人就是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周作人先生。
每读周作人的散文,总惊奇于其变幻无穷的文笔
特色,或辛辣犀利,或平淡充实,或清丽幽玄。这种
种的文风都出自一人之手——周作人。
翻译史上的“奇葩”。1906年,20岁的周作人也
与哥哥鲁迅一样留学日本,抵日后入东京立教大学修
希腊文,研读《远征记》(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的
著作)等文学经典,课余和哥哥翻译出版了著名的《
域外小说集》,在日本的生活以及学习经历。为其今
后在翻译希腊古典文学和日本古典文学打下了结实的
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时期产生了一批高质量
的经典汉语译本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古希腊喜剧
《财神》(阿里斯托芬作)、《希腊神话》、《伊索
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
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
》、滑稽短剧《狂言选》、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
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风吕》)
和《浮世理发馆》(日文《浮世床》)等。)周作人
还精通英语,自习俄语,梵文、古英语、世界语。所
以在其的文章中总是充满着我们闻所未闻的异国异事
,让国人熟悉了解外国有了平台,开拓了国人的眼界
,使我们受益匪浅。
“五四”时期的战士(1919—1927),这个时期
周作人散文有一种“深刻派”的豪放。如老吏断狱,
下笔辛辣,其特色不在辞藻,在其着眼的洞彻与措辞
的犀利。在这创作的鼎盛时期,周作人参加了《新青
年》的编辑,之后又主编《语丝》,其中大量的散文
都凸显其前卫积极的思想革命精神。新文化运动中更
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
命》等启蒙主义理论文章,影响了俞平伯、废名等作
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其散文《关于上海事件之感
言》以犀利反讽的手法揭示北洋政府的无能与残忍;
《上下身》又将封建卫道士的虚伪本质揭露的淋漓尽
致;在《坡脚骨》中以独特的视角批判国民的软弱无
情。这时的周作人以酣畅淋漓的文墨压倒了一批又一
批的汉奸走狗,是个英勇无畏的“铁血汉子”。
“自甘凉血”的闲适子(1928—1940),这个时
期周作人的散文又出现的一种“飘逸派”放恣。如名
士清淡,庄谐杂处,或清丽,或幽玄,或奔放,不必
定含妙理而自觉可喜。虽说这一时期是周作人人生的
低迷时期,但是这时的创作散文更适合其平实淡雅的
性格秉性。在三十年代,其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
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如《金鱼》、《虱子
》、《喝茶》在素雅、清淡的描述中,无不浸透出作
者对生活的淡然平实之感更表现出其对大自然的美好
憧憬与向往。四十年代,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
,归于古雅遒劲的一途。如《苦雨》从“喜雨”到“
苦雨”细致的心里转变刻画中闪烁出作者文字的炉火
纯青。所以作者更适合闲适飘逸这一风格。
重拾记忆的古稀老人。周作人晚年的生活并不安
逸,可以说是老来受苦。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对文学的
热爱。《故乡的野菜》是其常年生活在日本怀念自己
的家乡时的创作,黄花麦果糕也还是家乡的美味,浓
浓的思乡之情陈然纸上。周作人擅长记事怀人的小品
散文,特别是人到了晚年更是对故去的人尤为思念。
爱情:对《初恋》中的杨三姑的爱恋即使到晚年也无
法从心底抹去;友情:对《半农纪念》中的刘半农的
逝世尤为痛惜;亲情:对《一幅画》中早逝的四弟更
是思念至今。尤其对自己的骨肉若子的死,更是有着
切肤之痛。
人的学识是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获得的。也许
对于中学生来说周作人的时代已经早已过去,会觉得
无法理解,不能体会他的心情与思想。但是当你深入
的去体会他的作品,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人生的
一种新的境界,会学到在你生活的时代永远学不到或
者错过的人事变故,我想这也是你增长阅历,提升精
神境界的方式方法吧!这也是给现在的中学生一笔不
小的精神财富。
导语
《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周作人散文精选)(精)》共收录了周作人多篇经典散文作品,每篇作品的挑选均是以是否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角度来考量的,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及写作的方面的能力提升。希望广大读者可以从周作人的散文中汲取一些写作技巧和品鉴的智慧等。
精彩页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齐菜花。谚云:三春戴养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一一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日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齐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日“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读yue,煮意)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 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
十三年二月
(1924年2月作,选自《雨天的书》)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