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黑白(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谷崎润一郎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黑白(精)》是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作家,而作家笔下的人物也是一位作家。谷崎润一郎通过作品,表达了他独特的人生信念、艺术理想和创作理念。小说的主人公水野是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主人公也是一位作家,水野让他的主人公在创作中遇到了困难,而水野在现实中也陷入了困境,水野在鬼混后发现遇到了他小说中的情节——凶杀案真的发生了。 目录 正文 序言 译本序 一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日本小说家,生 于东京,父亲是个米商。1908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 国文系,曾接触希腊、印度和德国的唯心主义、悲 观主义文学,形成虚无的享乐人生观。文学上受到 波德莱尔、爱伦·坡和王尔德的影响。1910年因交 不起学费辍学,与同学合办《新思潮》杂志,并发 表唯美主义的短篇小说《刺青》(1912)、《麒麟 》(1912)。他的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 、自我虐待的快感和变态的官能享受,自称为“恶 魔主义”①。代表作《春琴抄》(1933)的主人公 佐助,为了表示对盲女春琴的爱,竟用针刺瞎双眼 ,表现一种被虐待的变态心理。晚年的作品《疯癫 老人日记》(1962)更集中地表现了他颓废的一面 ,耽于变态性欲的描写。但他有的作品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现实问题,如短篇小说《小小王国》 (1918),塑造了一个外貌丑陋而才智出众的顽童 形象,衬托贫病交迫的小学教员的凄凉。长篇小说 《鬼面》(1916)描写寄人篱下的穷学生的遭遇。 谷崎自1923年起定居京都,关西的风土人情成 为他后半生写作的背景,著名的作品是战争期间为 回避对法西斯的支持而写的长篇小说《细雪》 (1942—1948)。小说描写一家四姐妹的婚姻生活 ,穿插了一些观花、赏月、捕萤、舞蹈等活动和风 流韵事,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腻,对话是用京都、大 阪的方言,别具特色。他的《源氏物语》口语译本 (1934—1941)文笔明丽酣畅。1949年,谷崎获日 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谷崎的汉学造诣很深。他曾在秋香塾攻读汉文 ,十几岁就能赋汉诗。1918年,他只身到我国东北 、北京、天津、汉口、九江及江浙等地游历,返国 后写下《苏州纪行》《秦淮之夜》《西湖之月》等 名篇。1926年他再度访华,在上海与郭沫若、田汉 、欧阳予倩等中国作家结识,回国后写下《上海交 游记》。 在中篇小说《鲛人》(1920)中,谷崎借着南 贞助(这个人物随父游历过中国)之口发表了这样 一段感想:“我已经从中国回来了,告别了那尊贵 的大陆——日本往昔文明的祖先和渊源,永远作为 日本人留在这里了。在我眼前的不是幽邃而冥想的 北京,却是浅薄而丑恶的东京。……我生长在如今 这个日本——中了西洋主义之魔的日本。我想要从 中发现美,可是纯朴的自然到处都给破坏了。在原 比中国规模小而贫弱的这个国家的自然中,到哪儿 去找倪云林的山水与王摩诘的诗呢!”这无非是因 为作者本人对嘈杂的东京感到厌恶,而向往北京的 “幽邃”“诗意”。他还写过一部《玄奘三藏》 (1917)。 1957年,谷崎在《心》杂志二月号上发表《欧 阳予倩君的长诗》一文。欧阳逝世后,谷崎以《忆 旧友欧阳予倩君》为题,在《日中文化交流》 (1962年11月号)上撰文,谴责日本侵华以后“中 日关系陷入了可悲的、不幸的状态,日本军阀作威 作福,迫害中国人民。我曾经有机会到中国去,但 我不愿受军阀利用,更不愿意看到军人那种耀武扬 威的样子,所以再也没有前往中国。……知道了欧 阳君逝世的消息,我充满了深切的悲哀。失去了良 友,我衷心感到凄凉。谨在这里祈祝冥福。” 谷崎自幼反对日本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爆 发时,他才八岁。野村尚武在谷崎润一郎的传记中 引用了谷崎关于这次战争的回忆: 关于日清战争,我最觉得奇怪的是,东学党的 叛乱分明是朝鲜的事件,日本为什么非要出动军队 不可呢?而且为什么要到朝鲜去和中国军队交战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去问父亲,父亲便解释 了一通。说实在的,父亲的解释太深奥了,我年纪 太小,并未能理解。孩子的朴素的疑问意外地触及 了事件的核心。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谷崎在 1943年发表的《细雪》上卷第十七章中,借男主人 公贞之助的口说:“不过,中国和日本关系的恶化 ,总是令人痛心的。”作者在法西斯专政下敢于发 出另一种声音,确实是有胆有识的行为。 谷崎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顾问。 二 《黑白》的主人公水野标榜自己是个“恶魔主 义者”,而谷崎也自称为“恶魔主义”。谷崎借着 水野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 在小说《神与人之间》(1923—1924)的最后 几章里,谷崎描写颓废派作家添田把妻子让给了挚 穗积。1930年8月,谷崎把曾与自己共同生活达十八 年之久的妻子千代子转让给诗人佐藤春夫(1892— 1964)。第二年4月,他与自己的学生丁未子结为伉 俪。婚后几个月,谷崎夫妇租住根津清太郎的别墅 。根津之妻松子和她的一个姐姐、两个妹妹都长得 很美,谷崎深为松子倾倒。1934年3月,谷崎开始和 松子同居。10月,他和松子分别与各自的配偶离婚 ,正式结为夫妻。婚后,松子一度怀孕。但谷崎表 示,松子一旦变成一个给娃娃喂奶、换尿布的平庸 妇女,他心目中的那个“崇高的女子”的形象就破 灭了。为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劝松子做人工流产 。松子忍痛照办了。后来松子从谷崎的日记中得悉 ,他对此事其实深感隐痛。谷崎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写了《盲目物语》(1931)、《武州公秘话》 (1931)、《割芦苇》(1932)、《春琴抄》。 松子的妹妹雪子是作者所塑造的理想女性。这 部作品叫作《细雪》,正说明中心人物是“雪子” 。令人联想到《源氏物语》第五帖“若紫”。在《 源氏物语》的众多女子中,源氏的第二任妻子紫夫 人是中心人物。作者原姓藤原,宫称叫藤式部。由 于“若紫”这帖当时就传名了,宫中对作者的通称 就成了“紫式部”。 日本著名导演市川昆于1983年将《细雪》搬上 银幕。1985年秋,我在东京看了这部影片。唯一的 美中不足是:当雪子终于在三十五岁时找到了一个 条件相当的人,解决了终身大事之际,贞之助(贞 之助是以谷崎为原型塑造的人物)在酒后自言自语 吐露了对雪子的爱慕之情。窃以为这是画蛇添足。 正如译者周逸之在译序中指出的:“《细雪》的主 题是‘同胞爱’。”四姐妹的原型是谷崎的妻子松 子及其长姊朝子、三妹重子和四妹信子。雪子留恋 二姐及其丈夫贞之助,以及他们的独女长子组成的 家庭,远嫁时依依不舍。原书中任何地方也没有暗 示贞之助和雪子的关系超越了姐夫与小姨子的关系 。导演在银幕中添了这么个镜头,是作秀。 谷崎早在1965年就去世了。他生前,不让妻子 过问他的著作的出版事宜。正如诺拉不了解作家乔 伊斯,只了解作为丈夫的乔伊斯,松子也只了解丈 夫谷崎,不了解作家谷崎。到头来,无法替丈夫把 关。 《文汇报》(《文汇周末·书缘》)上所载《 〈日本十大电影〉种种:怀旧,忧伤,温情》(蔡 博作)一文指出:“《日本十大电影》是基于日本 最老牌的电影杂志《电影旬报》(1910年7月创刊) 的历年评选,以郑树森和舒明的‘对谈’形式编写 而成。其中前十位导演的杰作分别为:黑泽明的《 七武士》、小津安二郎的《晚春》、沟口健二的《 元禄忠臣藏》、木下惠介的《卡门还乡》、市川昆 的《细雪》……”蔡博指出,“日本电影最重要的 特征之一,或许正是对其近代以来种种‘灾难’的 呈现与思索。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十大电影 》里提及的大师,他们的杰作几乎都是随着日本战 败后的国家重建而一同诞生。” 三 日本文坛上评论谷崎润一郎的文章很多,他被 捧为“大谷崎”。伊藤整(1905—1969)、正宗白 鸟(1879—1962)、芥川龙之介(1892—1927)、 广津和郎(1891—1986)、龟井胜一郎(1907— 1966)等作家和评论家都发表过关于他的评论。他 生前,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长 篇小说《细雪》被译成中、韩、英、法、德、俄等 十几种文字出版。有些评论家认为,如果明治时期 的文学以夏目漱石(1867—1916)、岛崎藤村 (1872—1943)为代表,则大正时期的文学应以志 贺直哉(1883—1971)和谷崎润一郎为代表。 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兴起学习西方的 运动,开始接受欧美侦探小说的影响,一些著名的 纯文学作家,如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芥川龙之 介等,也发表了侦探小说性质的作品,《黑白》就 是其中的一部。 文洁若 2011年12月12日 导语 《黑白(精)》是谷崎润一郎最不古典的一部小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推理小说。 他是一种女性崇拜者,然而这种男人由于把女人幻想得太美,太接近神明,在现实面前往往会有幻灭之感。对男人而言,女人一旦不再是神明了,就只能充当玩具。……这像是恋爱,却不同于真正的恋爱。不谙真正的恋爱的他,不晓得什么地方怎样不同,反正不是像这样温吞吞的吧。真正的恋爱有着灵魂与灵魂从感情的交流中感到的欢乐,衷心的陶醉,就像穷人羡慕阔人似的,呆呆地想象着那样的境遇。 精彩页 一 水野早上常常懒得起床,那天也照例十点来钟才醒。他在被窝里,仰望着天花板,吸着飞船牌香烟,这时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噢,对了,那里写的是真姓!”他不禁大声说道。 虽然谁也不曾听见,但他仍不安地瞪着眼睛张望。他并没有顺口说出什么不可告人的事。说实在的,最近他养成了大声地自言自语的毛病,总觉得这是发疯的征兆,所以不大愉快。不过,这毛病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二十来岁时就开始了,最近变得格外厉害了而已。从早到晚昏昏沉沉的,多动一会儿脑子马上就疲倦了。思想不仅不断地开小差,漫无边际,还冒出复杂多样、前后不相关联的种种幻想;一闪而过的念头,恍若忽地投射到纸窗上的鸟影一般,不知不觉地变成独语脱口而出。于是,水野有时就慌得叱责自己似的嚷道:“浑蛋!” 这是变本加厉的自言自语。“无论如何我也得改掉这个毛病。”至今,他也不知道抑制过自己多少次了。但每次连五分钟都抑制不住,不晓得什么时候就忘记了。他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随即消失,周而复始。他那颗心尽管是自己的,又好像不属于自己。肩膀上与其说是顶着个脑袋,毋宁说是有个槽子,而且槽子里净是臭得厉害的肮脏的沉淀物,仅只表面一层淌着水。没错儿,滴滴答答地漏下来的就是自言自语。 一个人倘若不能支配自己的精神——倘若大脑变得像是一部电影放映机(而且还是自动放映机),银幕上于是魑魅魍魉,一片混乱,而本人只能袖手旁观。一旦变成了这么一个人,就再也没有人的价值了。岂止是出现了发疯的征兆,多半是已经疯狂了。总之,水野自己也大致明白,他之所以养成了这样一个毛病,主要是因为他经常孤零零地过穷日子,连个像样的朋友也没有。也就是说,成天没有谈话的对象,没有作声儿的机会,尽管自以为并不孤单,实际上难以排遣内在的寂寥。可也是,两三年前他还和老婆一起过的时候,就不曾像这样频频地自言自语。而今,连老婆长得什么样儿他都想不起来了。不论老婆对他说什么,他都只是在嘴里嗯啊哼啊的一声。然而,老婆在身边的期间,似乎每天总讲过两三次话。即便他本人不曾开口,她想必也有话唠叨。哪里像现在这样,自己的也罢,别人的也罢,反正屋子里一下子听不到“人声”了。他是由于巴望听到“人声”,才自言自语的。证据是:唯独没有旁人在场时他才犯此毛病。有时仅仅呀啊嗯地呻吟一声。 “管它呢,写了真姓也没关系……” 他刚这么咕哝了一句,像塔尖一样积得又细又长的烟灰,纷纷落到了他的嘴唇上。他哭丧着脸,将还剩下半寸来长的烟头按灭在枕畔的茶杯里。于是,羞于让人看到自己的脸似的,用被子整个蒙上头。黑暗中,他瞪大了眼睛凝望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打刚才起,他再三自言自语地提到“真姓”,那指的是两三天前写完的一部原稿中的人物的姓氏。二十来天前他就开始撰写这篇预定刊载在《民众》上的小说了,直到前天(截稿日)才交给杂志社派来的人。这篇小说用的是他珍藏的材料,在他来说是得意之作,所以殷切盼望杂志能早日出版。尽管他已经靠笔耕生活了十五六年,但有时依然会这样。于是东一处西一处地回顾个中情节予以咀嚼,蓦地觉得,仿佛有两三处误将原型人物的真姓写上去了。 他躺在被窝里,凝望着黑暗,第三次脱口而出: “儿玉,儿岛,儿玉,儿岛……”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