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锦全文集(第1卷)(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锦全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锦全、1926年生,广东东莞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兼任同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广东儒学研究会会长、岭南理学研究会会长、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等职。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个人专著、合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与萧蓬父主编的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中国哲学史》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发行10多万册,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学术成就奖,获中山大学第二届卓越服务奖。与方克立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七五”“八五”重点规划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出版“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领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研讨中国传统恩想文化总体及其发展过程的文章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矛盾两重性
矛盾融合承传创新——论中国哲学、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论中国古代“奉天法古”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论我国传统人生的安身立命之道
论我国传统人生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效应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前途的展望
为学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漫议
李退溪的人生哲学及其对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思考
民族文化能与现代社会接轨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一点思考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道德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中国传统道德能合理继承吗?——兼论传统道德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
中国传统价值观能否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
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
要正确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遗产
中国古代“孝”文化的两重性
对传统道德别开生面的批评——对宋恕“酷刑迫娼”论的联想与现代思考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反思与对策
两个十年的文化反思
公平、公正、双赢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从“致中和”“仇必和而解”两个命题谈起
和谐思想——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世纪之交对中华文化前景的探索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走向
世纪之交中华文化的前景问题
中国民族文化向何处去?——兼论多元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试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承传创新
链接评议的文章
思想史的“两重性”探求及意义衍生——李锦全先生对中国思想史本质的诠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矛盾两重性之启迪——祝李锦全教授八十寿辰
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连接点——李锦全先生关于“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研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章
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源泉
“兼爱互利”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的双向效应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源泉
关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的反思与探索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民族凝聚力的促进作用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基本保证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系的探讨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导语
《李锦全文集(第1卷)(精)》为《李锦全文集》的第一册,主要收入李锦全教授参加研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总体及其发展过程的文章,例如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矛盾两重性、中国哲学与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创新、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走向等,从中可窥见新中国学术研究与政治的息息相关,更可见出中国哲学史发展的理路和脉络。所选文章论述严谨,思想深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中可以窥见李锦全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定性的看法,更可以看出中国哲学史发展的里路和脉络。
内容推荐
《李锦全文集》第一卷主要收入我参加研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总体及其发展过程的文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回顾与前瞻》,这是应中华书局出版《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成立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一书的征文,也是我对这个研究课题总的看法。
《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矛盾两重性》,这是我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定性的看法,即表现为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两重性。
《矛盾融合承传创新——论中国哲学、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这是我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的哲学史观。这是从特定思想体系内的“矛盾两重性”,与不同思想群落间的“矛盾融合论”,形成思想史进化历程中的“承传创新观”。这是从历史辩证法体认得来的规律性认识,在学术研究中具有方法论意义。
《论中国古代“奉天法古”的传统思想》,“奉天法古”是儒家思想传统,几千年来对中国历史起到促进力还是惰性力?本文偏于后一种意见,可供读者讨论。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比较偏重人生哲学,所谓“立人极”“安身立命”就是讲怎样做人的人生观问题。这里收入《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论我国传统人生的安身立命之道》《论我国传统人生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效应》《为学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漫议》《李退溪的人生哲学及其对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现实意义》。这几篇文章试图讨论各种类型人物的人生处世之道,读者可以对照参考。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由于受“奉天法古”历史惰性力的影响,有它保守的一面,但社会历史毕竟是发展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传统文化中也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向近现代转型,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探讨也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主要课题。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前途的展望》是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一次发言,提出一些要解决问题的意见。下面几篇多是参加研讨会的文章:《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思考》《民族文化能与现代社会接轨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一点思考》《中国传统价值观能否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道德伦理观念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对传统道德的评价亦有正面和负面的不同争论。下面几篇就是我参加讨论的文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道德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中国传统道德能合理继承吗?——兼论传统道德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要正确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遗产》《中国古代“孝”文化的两重性》《对传统道德别开生面的批评——对宋恕“酷刑迫娼”论的联想与现代思考》。
传统文化对增强人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也有研讨,下面是相关讨论的几篇文章:《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反思与对策》《两个十年的文化反思》《公平、公正、双赢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从“致中和”“仇必和而解”两个命题谈起》《和谐思想——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进入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及走向如何,是学术界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是几篇参加研究讨论的文章:《世纪之交对中华文化前景的探索》《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走向》《世纪之交中华文化的前景问题》《中国民族文化向何处去?——兼论多元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试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承传创新》。
最后附录链接文章,那是同行的评议三篇:解丽霞《思想史的“两重性”探求及意义衍生——李锦全先生对中国思想史本质的诠释》、孔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矛盾两重性之启迪——祝李锦全教授八十寿辰》、潘志锋《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连接点——李锦全先生关于“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在综合讨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后,附有一组研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专题文章。由于广东成立一个“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我多次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还难有结论的课题,欢迎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