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音乐艺术博大精深,内容浩如烟海。宋志军著的《中外音乐简史(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规划教材)》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融汇中西,采撷突出的文化现象与经典作品,梳理总结了音乐发展的脉络与规律。 本书对中外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概况、音乐现象、音乐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面貌、人文风情、音乐美学观点等,以期不断开阔人们的音乐视野与艺术认知力。 为了生动诠释音乐的“前世今生”,本书附有大量精美图片及音响音像资料,目的是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兴起身临其境、徜徉乐海之感。 本书是了解、欣赏和研究中外音乐的有益读本,适合高等院校师生及广大音乐爱好者阅读,亦可作为各类学校的音乐教材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音乐史的学科定位与特点 1.1.1 音乐史的学科定位 1.1.2 音乐史的学科特点 1.2 如何学习音乐史 1.2.1 用宏观的历史眼光审视 音乐发展 1.2.2 纵横交织构建完整的 知识体系 1.3 音乐史的研究资料 1.3.1 如何在文献中查阅音乐 资料 1.3.2 音乐文物 1.3.3 传统音乐 1.3.4 音响音像制品 【小结及综合实践】 第2章 远古、夏、商音乐 2.1 概况 2.1.1 远古概况 2.1.2 夏、商概况 2.2 音乐的起源 2.2.1 巫术宗教说 2.2.2 情感说 2.2.3 自然模仿说 2.2.4 劳动说 2.3 古乐舞 2.3.1 远古时期的古乐舞 2.3.2 “六代乐舞 2.4 古乐器 2.4.1 吹奏乐器 2.4.2 打击乐器 【小结及综合实践】 第3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3.1 概况 3.1.1 西周 3.1.2 春秋时期 3.1.3 战国时期 3.2 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 3.2.1 大司乐 3.2.2 音乐教育 3.3 礼乐制度 3.3.1 “佾”(乐舞行列) 313.2 “乐悬”(乐器摆放 3.4 采风制度 3.4.1 采风制度的产生 3.4.2 采风的目的 3.5 西周的用乐场合 3.6 古乐与新乐 3.6.1 古乐 3.6.2 新乐 3.6.3 雅乐的衰落与俗乐 (民问音乐)的勃兴 3.7 周代音乐作品 3.7.1 《诗经》 3.7.2 《楚辞》 3.7.3 《成相篇》 3.8 乐律的发展 3.8.1 三分损益法 3.8.2 三分损益律产生的 十二律 3.9 音乐思想 3.9.1 儒家的音乐思想 3.9.2 墨家的音乐思想 3.9.3 道家的音乐思想 3.10 周代乐器的发展 3.10.1 乐器的发展概况 3.10.2 “八音”分类法 3.10.3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 【小结及综合实践】 第4章 秦、汉音乐 4.1 概况 4.1.1 秦代音乐 4.1.2 汉代音乐 第5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 第6章 隋唐五代音乐 第7章 宋元音乐 第8章 明清音乐 第9章 近现代音乐 第10章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第11章 中世纪教会音乐 第12章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第13章 巴罗克音乐 第14章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第15章 浪漫派及20世纪音乐 第16章 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