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记(上下全本无障碍阅读本)/世界文学文库
分类
作者 (汉)司马迁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它保存、整理了自史前传说的五帝时代到西汉中叶三千年间丰富的历史资料,为中国历史学奠定了最初的坚实而宏伟的基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若要从原典上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就不能不读《史记》。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是我国西汉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毕生所著的《史记》,记事起于传说的皇帝,迄于汉武帝,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既是历史的纪实,又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史记》的叙事简炼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描写,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语言朴素凝练,庄谐有致,被称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目录
前言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三 殷本纪第三
卷四 周本纪第四
卷五 秦本纪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三 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 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尉佗列传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序言
《史记》是我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
著,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不仅是一部流
传千古的历史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万世流芳的历
史文学名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汉文学史纲要》)。
司马迁(前145一前87),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
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做过太史令,负
责撰写史籍。司马迁年轻时就很喜欢历史,并漫游名
山大川,到处考察风俗、搜集史料。父亲去世后,元
封三年(前108)他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得以看到大量
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材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司马迁遵父遗嘱承担撰写《史记》的重任。在此期间
,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惨遭
腐刑,蒙受奇耻大辱。出狱后,司马迁更加发奋写作
,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撰写工作。在他死后若
干年,他的外孙杨恽将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公之
于世。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有称作“太史公
书”,也有称作“太史公记”的。魏晋间开始有以《
史记》专称《太史公书》的,至《隋书·经籍志》立
“史部”,以《史记》居首,遂成专名。《史记》记
载的是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一
前101)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书分十二本纪、十表、
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记载的是历代帝
王的事迹,及其在位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是将
人物、事件分条概括按顺序罗列的表格;书,是对重
要典章制度的专门记述;世家,记载的是春秋战国以
来各主要诸侯国历史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事迹
;列传,则是各类杰出人物的传记。
在《史记》之前,我国也有史书,如编年体史书
《春秋》,如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还
有政治史书《尚书》,但是还没有一部贯穿中国几千
年历史的通史,《史记》则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严谨,脉络分明,成为
后代修史体例的典范。宋代史家郑樵就曾说:“使百
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
》之后,惟有此作。”清代学者赵翼也说:“自此例
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
《史记》现存的版本较多,有通行的清武英殿本
、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
本》、商务印书馆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南宋
黄善夫刻本等。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南宋黄善夫刻本,
此刻本在内容编排上与金陵书局本、武英殿本略有不
同。本书以黄善夫刻本为底本,在正文与目录编排上
,综合金陵书局本、武英殿本,同时为方便读者阅读
,对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则作了适当保留,并添
加了注音、释义,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
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导语
《史记》是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它既是对先秦文化的重要总结,也是后人了解西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精彩页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
帝太戊立,伊陟为相。豪有祥(本指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凶兆)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日:“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中宗崩,子帝仲丁立。帝仲丁迁于□(ao)。河宜甲居相。祖乙迁于邢。帝仲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仲丁》书阙不具。帝外壬崩,弟河□甲立,是为帝河宜甲。河□甲时,殷复衰。
河宣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帝阳甲之时,殷衰。
自中丁以来,废逋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连续,接连)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嗟叹)胥皆(全都)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日:“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毫,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
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
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
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日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谋求)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因犯法而服劳役的人),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日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日傅说。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啕(g6u,通“锥”,野鸡叫),武丁惧。祖己日:“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己乃训王日:“唯天监下典厥义,降年(上天赐给人的年岁、寿数)有永有不永,非天天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日其奈何。呜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弃道。”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r6ng)日》及《训》。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帝甲崩,子帝廪(Im)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毫,徙河北。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日“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问,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帝乙长子日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资辨(通“辩”,有口才)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通“拒”,拒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过度,无节制)乐,嬖(bi,宠爱)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古代粮仓名)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ren,充满)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通“飞”)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取(zui,积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Iu6,通“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人之纣。九侯女不意(通“喜”)淫,纣怒,杀之,而醢(hai,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美(y6u)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P16-P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