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要注重以德立家、 以德治家。其次还要书香不绝,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 人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己的经历时,曾经多次谈及 自己的淳朴家风。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家风家教的 缺失,一些人走上社会之后容易失去底线,做出一些违背 道德、法律的事情,导致家风缺失、世风日下。现在重提 “家风”,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 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端正家风,弘扬传统教育文化,传承优秀的治家处世 之道,正是我们策划本套书的意图所在。 本套书从历代各朝林林总总的格言家训里,摘取一些 能够表现中国文化特点并且对于今天颇有启发意义的,试 做现代解释,与读者共同品味,陶冶性情。 在本套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文学系的众多 老师、教授的大力支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多位教授、 博士尽心编写,在设计现场给予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 谢!尤其要特别感谢安徽省濉溪中学的一级教师田勇先生在 本套书编写、审校过程中给予的辛苦付出和大力支持! 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诸多专家、学者的 著作和文献资料,谨对这些资料、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 感谢!有些资料因为无法一一联系作者,希望相关作者来电 来函洽谈有关资料稿酬事宜,我们将按相关标准给予支付 。 联系人:姜正成 邮箱:945767063@qq.com
目录 第一章 树家风,家和才能万事兴 孝道是人伦之基 母慈子孝显真情 有孝才能建和谐 孝悌是为仁之本 礼仪之邦兴于孝 孝是美德的基础 罪条三千,不孝最大 爱人敬亲孝为民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第二章 正家风:父慈子孝成美名 唯有行孝不能等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首先要有一颗孝心 善待父母即为孝 父母在,不远游 从精神上爱父母 孝应从小事做起 人之行莫大于孝 懂得照顾生病的父母 尽心尽力孝双亲 晨省昏定奉双亲 尽量让父母心暖 父母呼,应勿缓 积极服从父母之命 规劝父母要委婉 孝子丧亲要哀伤 不要嫌弃父母 学会让父母开心 第三章 养家风:孝子应当育孝心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立身行道才是孝 忠孝之心行千古 孝子应当讲诚信 孝子应当真诚 身子不顾,人笑爹娘 第四章 扬家风:兄弟姐妹要和睦 兄弟和睦也是孝 互劝互勖互恭维 爱护幼弟和幼妹 兄弟情深勿断根 姐妹伙里莫相争 兄弟和睦子侄爱 夫妻好合结连理 公姑病,当殷勤 媳妇应当孝公婆 第五章 传家风:尊老敬师传孝道 尊老爱老家和睦 爱敬尽于事亲 家风传承敬老情 谨记老人言 敬重长辈建和谐 尊师爱师薪火传 长呼人,即代叫 对尊长,勿见能 尊长前,声要低 第六章 用家风:治国管理孝为先 孝之管理企业用 以身作则孝服人 身处高位不骄傲 忠心孝心一颗心 君臣忠义即慈孝 领导者以孝教化 孝企应无为而治 兄弟和,事业成 第七章 育家风:养子首先育孝心 孝与不孝在家教 育孝必先育责心 品正方能铸孝道 子不教,父之过 把握好爱的“度 教孩子懂得感恩 品德育子孝之魂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 以德报怨事双亲 上古时候,有个瞎眼的人叫瞽叟。有天晚上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凤凰嘴里含了米喂他。凤凰告诉瞽叟,自己是来给他做儿子的。瞽叟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后来他妻子果然生下了个儿子,取名叫舜。 舜生下不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瞽叟又另外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名叫象。 舜生长在妫水,他中等身材,黑黝黝的皮肤,长相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但他的两只眼睛长得很奇特,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就像传说中凤凰的眼睛。 舜从小失去了亲妈妈,瞎眼的爸爸是个脑子糊涂、不讲道理的人。他只宠爱后妻和后妻生的儿子象,却把前妻生的儿子舜当作了眼中钉。后妈也是个心眼儿小、性格凶悍的人。弟弟象的性格和后妈差不多,非常粗野和骄傲,对哥哥没有一点儿爱心。可怜的舜,经常遭到父母的毒打,如果打下来的是小棍子,他就含着眼泪一声不吭地挨着;如果是实在吃不消的大棍子,他就逃到荒野里去对着苍天号啕大哭,哭喊着他早早死去的亲妈妈……善良淳朴的舜对弟弟很好,虽然象又顽劣又凶狠,可舜还是想尽办法把他照顾得很周到,以取得后妈的欢心,让自己少受点虐待。 即使这样,心肠歹毒的后妈还是想把舜杀死才心满意足。舜实在在家待不下去了,只好搬了出去,在历山脚下盖了间茅草房,一个人住了下来。他常常看见布谷鸟带着孩子们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母鸟衔了食在树上哺养小鸟,一片亲爱和睦的景象。想到自己是一个孤儿,又受到后母的虐待,舜不禁伤心地哭起来。 舜虽然很伤心,却没有对爸爸、妈妈和弟弟怀恨在心,仍然经常回家去看望他们,带很多吃的东西给他们。他的孝心和友爱感动了上天,于是上天派来大象帮舜耕地,派来小鸟帮舜播种,乡邻间传扬着舜孝敬父母的美名。 当时的天子尧正在寻访天下的贤人,准备把天子的位置交给他。听说舜又孝顺又有才干,尧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还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和舜一起生活,看舜是不是真像传说的那么有才干。同时,尧送了好多东西给舜。原来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舜,转眼间就富贵起来了。 瞽叟一家人看见舜大富大贵,都嫉妒得咬牙切齿。可舜不像他们那样记仇,他带着新婚的妻子回家和爸爸、妈妈、弟弟住在一起,还送给他们礼物,尽量让他们高兴。他对待他们,还是像从前一样地孝顺和友爱,并不因为自己富贵了就骄傲起来。舜的妻子也一点儿不摆架子,每天操持家务,侍奉公婆,大家都夸赞她们是好媳妇。 舜的行为并没有感动自私的象,象反更变本加厉。他看到两个嫂子长得花容月貌,就垂涎三尺,时常想害死哥哥好把嫂子占为己有。因为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占有他的财产和妻子。阴险恶毒的象,就和爹妈一起设了个圈套,想把舜害死。 他们鬼鬼祟祟地商量了一夜。第二天,象就去找舜,说:“哥,爹叫你去帮他修一修谷仓。早点儿来啊!” “哦,知道了,我马上就来。”舜正在门前堆麦垛,听到爸爸叫他去干活,很高兴。 正准备去的时候,娥皇和女英从屋子里走出来,问舜什么事,舜告诉了她们。 “你可不能去呀,他们要害你呢。” “不去怎么行呢?父亲叫做的事,哪能不做呀!” 娥皇和女英想了想,说:“不要紧,去吧,我们给你穿件新衣服就不怕了。”这两个姑娘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本领,既能预见即将发生的事,又有神奇的魔法。她们给了舜一件五彩斑斓、织着鸟形花纹的衣服让他穿上,舜穿了新衣服就去帮父亲修谷仓了。 瞽叟一家看到舜穿着一身花衣服前来送死,心里暗暗好笑,表面上却假装殷勤。等舜上了房顶,他们就抽走梯子,在谷仓下面放起火来。他们一边放火一边哈哈大笑,庆幸自己的阴谋即将得逞。 熊熊的烈火已经在谷仓四周燃烧起来,舜在房顶上下不来,急得满头大汗。他没想到爸爸、妈妈和弟弟真的想害死他。舜悲愤地张开手臂,向着苍天大喊:“天哪!” 他这一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件五彩衣金光一闪,舜立刻变成五彩的大鸟飞出了大火。象的阴谋失败了。 可是象还是不甘心,他又设下了另一个圈套。这一次是瞽叟亲自出马,他坐在舜的门前,厚着脸皮说:“儿呀,上次的事我们做得太糊涂了,请你一定原谅。” 舜一点儿也没生他父亲的气,反而和颜悦色地安慰父亲: “爹,我没记恨你们,你就放心吧。以后有什么事儿,你还可以来找我。" “现在爹又要麻烦你去帮忙淘一下井。你可一定要来呀,千万别让爹多心哪。” “爹放心,我明天一定来。”舜顺从地说。 这一天,舜带着工具去帮瞽叟淘井。为了预防万一,舜事先就把那件神奇的花衣裳穿在旧衣服里面。瞽叟一家一看舜没穿那件衣服,都暗暗庆幸,以为舜这次是必死无疑了。 舜被绳子吊下了井,哪知道刚到井底,绳子就被割断了。紧接着,一堆石头、泥块从上面倾倒下来,眼看就要把舜埋没了。 舜十分着急,可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突然,他想起了自己的五彩衣,就脱下外面的旧衣服,一下子变成 导语 父母是赐予我们生命的人,他们给我们家、给我们爱、给我们所有他们能给的一切。孝顺父母是爱的开始,是善的结晶,更是为人的根基。水木年华编著的《孝--尊老敬贤传家远》从历代各朝林林总总的格言家训里,摘取一些能够表现中国文化孝道的特点并且对于今天颇有启发意义。 序言 良好家风的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根基 ,千家万户崇,尚孝道能使社会稳定和谐。家风建设的重 点在于传统孝道的恢复与发扬光大。 大多数中国人对“家和万事兴”这句话耳熟能详,其 实这是后一句,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的前一句是“人孝百 愿成”。“人孝百愿成,家和万事兴”道出了躬行孝道心 想事成、秉承孝道家道中兴的道理。 “孝”永远是一颗闪耀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是中 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我国现存最早 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体现了 孝的观念由来已久。 孝是道德的根本,是道德规范的核心,许多善行都是 以“孝行”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发扬和继承优秀孝文化对 于塑造一个人的崇高道德和健康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培 养自己的孝心,激发自己的孝心,实践自己的孝心,良心 就随之而发,人格自然得到健全。 孝是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一切道德的 基础。一个有孝心的人是善良的,而这也正是当代社会一 个有道德的人必备的思想品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 烈,年轻一代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中实用主义的 人际关系冲击着传统血缘纽带维系的家庭关系,血缘亲情 的凝聚力有所削弱。原有平衡的抚养、赡养关系被打破, 出现了部分不敬、不尊、不养老人或有养无敬、有养无爱 的情况,“厌老宠幼”现象有所蔓延。 古人言:“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做人。”意思是说 懂得自己作为“人子”应尽的孝道,那才谈得上是一个真 正的人,才算是一个具有人性的人。父母是赐予我们生命 的人,他们给我们家、给我们爱、给我们所有他们能给的 一切。孝顺父母是爱的开始,是善的结晶,更是为人的根 基。 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对孝有一个新 的认识,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孝道、学习孝道、传承孝风, 让孝的优良传统带着它的精华部分扎根在我们的家庭中, 从而使孝的家风发扬光大。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 老的社会风尚,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 的贡献。
内容推荐 人孝百愿成,家和万事兴!躬行孝道,心想事成,秉承孝道,家道中和。孝道,是人伦之始,百善之先,是中华民族最基本传统道德的行为之一。 “孝道”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在一个家庭中,老人宣扬家风,父母示范家风,子女继承家风,家庭才能和谐与美满。家风建设,首在传统孝道的恢复与发扬光大。希望读者能从水木年华编著的《孝--尊老敬贤传家远》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孝道,学习孝道,传承孝风,让孝的优良传统带着它的精华部分扎根我们的家庭中,从而使孝的家风发扬光大,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