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科学小品选读/中国科学小品名家名作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贾柏松 |
出版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科学小品兼有文学和科学之美,贾柏松编著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科学小品选读》是中国科学小品名家系列之一,收录了包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科学小品选读》等在内的贾祖璋科学小品数十篇,供中小学生阅读学习。 目录 我写科学小品的经过(代序) 杜鹃 雁 动物的变色及冬眠 奇妙的动物尾 鸟类面面观 梅 鲫鱼 金鱼 蚕 荷花 虎 龟 蝉 萤火虫 蟹 菊 雉 啄木鸟 多难兴邦 生与死 碧血丹心(上) 碧血丹心(下) 生命的韧性 从恐龙时代繁衍到现代的小动物 蛙声 熊猫真面目 飞行生物学 速力第一 白丝翎羽丹砂顶 布谷处处催春种 鸦叫和鹊噪 金乌海底初飞来 极乐鱼 一种似蟹非蟹的动物 寄居虫 是花是鱼两不知——桃花鱼小记 “夕餐秋菊之落英” 再谈“夕餐秋菊之落英” 三谈“夕餐秋菊之落英” 吴刚捧出桂花酒 桃金娘 芙蓉生在秋江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南州六月荔枝丹 五月枇杷正满林 睡莲 老檞树 块石艺灵苗 银花玉雪香 兰和兰花 仿生学漫谈 喝水岩和绿色水库 邮票上的天鹅 文学的艺术的鸳鸯 春蚕到死丝方尽 朝气一年比一年上升 选编后记 序言 我写科学小品的经过(代序) 数年前,因为在服务的地方常有鸟类标本见到, 又在图书馆中读到祁天锡、赖吐税诸氏关于中国鸟类 的著作;于是,虽然对于普通的生物学或动物学尚没 有基础研究的我,对于鸟类学却感到了异常浓厚的兴 趣。当时遇有空闲就翻阅关于中国鸟类学的文献;也 根据所见的标本,写了几篇《中国产鸟类报告》在杂 志里发表。有一天,读到了密勒氏的《鸟类初步》和 《鸟类入门》二书,觉得像他那样用浅明的文字并采 取文学的材料来写初步的科学书,一定可以引起初学 者的研究兴趣,对于推进科学,当有助力。于是就把 这两本书译了出来,并且增加一大部分中国材料(当 然也删去一些不适合国情的内容),编成《鸟类研究 》和《普通鸟类》二书。这是我想用比较有趣味的文 字来写科学书的第一回尝试。这两本都是儿童用书, 又是第一回的试作,内容很多欠妥之处,当然不足称 述。 后来,关于各种鸟类的文献搜集得比较丰富了, 就想把有关的材料分别组合,写成几篇文章。这样, 第一次就以杜鹃为题材来做习作。杜鹃在文学上有“ 不如归去”“啼血深怨”等情趣,在科学上有奇异的 育雏习性和对于农林的特殊关系;把这些项目交织起 来,那篇文章尚能含蕴相当意义和趣味。自从《杜鹃 》这篇习作发表以后,又继续写成《黄鸟》《鸳鸯》 《雁》《燕》等十余篇;后来把它们集合起来,成为 《鸟与文学》一书,在开明书店出版。这本书的内容 :文学方面包括历来的诗歌、神话、故事和现在的民 间传说的记述;科学方面包括形态、习作、种类和与 人的关系等的说明;此外,还有关于名称的考证和迷 信的辨正等。这是想用较有趣味的文字来写科学书的 第二回尝试。同时曾译斯吐惠氏节述的法布尔《昆虫 之书》(即《昆虫记》),发表于《自然界》的《趣 味科学》栏内,这“趣味科学”四字正是当时(1930 年前)对于像《鸟与文学》《昆虫记》那样体裁的文 章所起的一个总名。 去年《太白》创刊时,揭出了“科学小品”的名 称,承业师陈望道先生不弃,以为可以把《鸟与文学 》那样体例的文章写几篇出来发表。但岁月如流,个 人的思想和生活都已有了变化,写成的文字也就不像 《鸟与文学》那样了。在写《鸟与文学》的时候,虽 然以趣味为重,但一方面也还有点作系统研究的意思 ,认为在纯正科学的立场上,选择关于各种鸟类有价 值的新旧记载作一系统整理,对于中国鸟类学的研究 ,或许也会有相当的用处。从现在看来,这样小小的 一点心愿,已经只是梦想了。经过“一·二八”战乱 ,搜集的文献全部毁灭,工作环境与科学研究相距更 远,既无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少应用自如的参考资料 ,写文章只能复述一些尽人皆知的常识,对各种生物 不加修饰地作一回“轻描淡写”,于是就把所写的几 篇东西给它一个总名,叫做“生物素描”。又为避免 文字过分枯燥,使不致与“小品”的意义相距过远起 见,行文时,也搀杂一些题外闲话。因为对于文字艺 术少修养,下笔时常常辞不达意,并未能把心里所想 到的完全表达出来。当时出版物须经过审查,在这几 篇《生物素描》里,有好几处是被删改过的。由于这 “被删改”,就可证明这几篇文字在修辞方面尚未臻 完善,至少是说得太质直,所以看起来未免有些刺眼 。但同时竟有人认为“那种所谓生物的素描”重心在 “文字艺术”方面,这在我觉得真是一种出乎意外的 美誉。 上文系应《太白》一卷纪念而作,与本书的产生 有关,就略加修饰,放在这里作为代序。本书的完成 ,主要由于业师陈望道先生的鼓励和督促,付排时, 即去函请求先生撰写序文,以志成书因缘。但先生远 在南国,本书出版期促,而先生序文尚未寄到,只好 待再版时再行刊入了。 1935年12月20日 著者志于上海 (选自《生物素描》,开明书店1936年初版) 导语 贾祖璋写的科学小品,以花鸟鱼虫为描述对象,以他独到、深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炼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 贾柏松选编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科学小品选读》的文章,大体上包含了贾祖璋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内容上照顾到各种描述对象,形式上包容了不同的体裁和风格。 后记 父亲喜爱生物,酷爱大自然。在他年轻的时候, 为了生计,离开山青水秀的故乡,到上海谋生。父亲 身处嚣闹的城市,但时刻思念着故乡——那花红柳绿 、麦浪翻滚、稻谷飘香的江南农村。在我的孩童时代 ,我清晰地记得,每逢寒暑假,父亲总要把我送回故 乡。父亲带着我在田间地头、竹林丛中,采集花草, 捕捉甲虫、蝴蝶;在小溪河沟捕捉鱼虾;到钱塘江畔 捕捉螃蟹、跳鱼。每当采摘到一种植物的枝叶、果实 ,或是捕捉到昆虫、鱼虾,父亲都要仔细观察,详细 记录,然后制成标本,加以保存。这以后,无论在抗 日烽火中的桂林两江、浙南山村,以及晚年在闽南农 村,父亲都没有改变过这种喜好和习惯。 这种生活实践是父亲写作的基础和源泉。父亲写 的科学小品,以花鸟鱼虫为描述对象,以他独到、深 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炼的语言, 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父亲毕生还 酷爱书籍,他读书、编书、著书,终身与书为伍。他 长年从事编辑工作的余暇,就孜孜不倦,手不释卷地 阅读有关生物、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营 养,积累知识,拓展思路,发掘和充实写作的素材。 他的许多作品,涉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倡导科学 、破除伪科学和迷信邪说等诸多方面。在《金鱼》、 《萤火虫》中批判“蚕子变金鱼”、“腐草化萤”; 在《鸟类面面观》里,从分析麻雀的杂食习性与农作 物的关系,判别它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其中所体现的 科学的求实精神,对于今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 动物等,仍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启示。 父亲出生在1901年,去世于1988年,从事科普写 作长达60余载,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他的写作, 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20年代到40年代,正值父亲 的青壮年时期,他以旺盛的精力,写下了大量作品。 《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等是这 个时期的代表作;二、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时期,父亲仅应《人民日 报》、《光明日报》等副刊和《知识就是力量》等一 些科普期刊的约请,写过一些短文。如选入本书的《 夕餐秋菊之落英》、《白丝翎羽丹砂顶》、《一种似 蟹非蟹的动物》等;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父亲虽已耄耋之年,沐浴科学春天的阳光雨露,再度 焕发创作青春,写下许多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获得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连同《南州六月 荔枝丹》、《蝉》、《兰和兰花》作为范文被选入高 初中和中专课本。编入本书的文章,大体上包含了父 亲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内容上照顾到各种描 述对象,形式上包容了不同的体裁和风格。 早在1934年,陈望道主编《太白》杂志,首辟“ 科学小品”这一栏目,发表了周建人(克士)、顾均 正、贾祖璋等人的作品,开启了我国现代科学小品的 先河。自此以后,科学小品以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 式相结合,成为科普园地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一个 独特品种,成为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轻 骑。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倡导科学、积累文化、普 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以广大青少年、 中学生为读者对象,选编出版“中国科学小品名家名 作系列”,为迈向新世纪,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重任的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份有益的精神食粮,这 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贾柏松 1996年12月6日 精彩页 动物的变色及冬眠 动物的变色 一般动物,身体色彩往往与环境相同,使别种动物不易发现,起到保护的作用,这叫作保护色。草丛里的蚱蜢,树叶间的螳螂,都呈绿色,潜伏地下的蝼蛄呈褐色,爬在墙上的壁虎呈灰色,这都是保护色的例子。 有一种兔,夏天毛褐色,在枯草丛中不容易被发现。冬天变作白色,可以适应满地冰雪的环境。体色随季节而变化,是更进一步的保护色。 雷鸟有与兔同样的变色现象。它是一种像鹧鸪那样的鸟类,栖息在高山和寒带的平地上,夏季身体黑褐色;冬季变成雪白,只有眼前和尾羽外侧,还残留黑色。脚上密生白羽,很像兽类的蹄。冬季过去,到了春天又变一种色彩,介于夏羽和冬羽之间。 最善于变色的动物是避役。这是产在亚洲,非洲的一种蜥蜴。曾经有过一个故事,说明它的体色是怎样变化多端的: 有一次,几个儿童争论避役是什么色彩。 甲说:“我这只小箱子里有一只避役,你们猜是什么颜色?” 乙说:“昨天我在庭园的砂地上看见它是砂土色的。” 丙说:“不是,前次我在树上看到它是绿色的,与叶子的颜色很难分别。” 丁说:“都不对,我在红色毛毯上见到它是红色的。” 于是,甲呵呵大笑说:“我在槿色的花上捕得的,颜色与槿花相同,你们都说错了。 但是乙、丙、丁三个人都不相信他的话,只认为自己看到的是正确的。四个人就争吵起来,不小心碰翻了箱盖,避役爬在地上,颜色与黑土一样。 避役能够这样随时随地变换颜色,当然是一种最独特的保护。 白化的说明 上述的野兔、雷鸟等,冬季变成白色,我们称它为白化。还有饲养的白鸽、白鼠、白兔等,那是已经固定了的白化。其他的野生动物,也有偶然白化的个体,例如白雀、白燕等,在历史上都有过记载。白化是体内色素全部缺少的缘故。老年人银须白发,便因为须发缺少了黑色素。这种变化,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别。人类有十岁左右的儿童,头上已经散布白发;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头发还是乌黑的。又如受十二指肠虫寄生的病人,服用了猛烈的杀虫剂,也可以引起头发变白。 色彩是由物体反射或吸收太阳光中的七色而显现的,某一种物体对于七色完全吸收,便成为黑色;反之,完全反射,就成为白色。例如霜和雪呈白色,就是它的结晶体反射光线而产生的现象。透明的冰,刨成碎屑,也就和霜雪相似。还有石油乳剂呈白色,是油里面许多空气反射光线的缘故。兔类的白毛,人的白发,也可以这样来说明。依照麦奇尼可夫的解释,阿米巴状的白血球潜入毛发内部,夺去了微细的色素体,空气的小球,代替了色素的地位,看起来就成为白色了。又如昆虫的气管,里面充满空气,看起来好像银丝,也是这个缘故。 营养经济说 冬季兔毛变成白色,在生理上有什么必要呢?我们引用魏司曼所倡导的营养经济说来解释,倒是极有趣味的。他说,冬季太阳热力减少,植物吸收养分困难,所以生长便中止了。植物生长中止,动物的食饵受到限制,所以它们不得不预先打算经济的策略。在春夏季节,体内贮足养分,到了冬天,用最节省的方法去使用它。毛发的色素,是血液所制造的,冬季的动物,和老年人一样,所有的血液,已经不够分配到这种末梢部分,所以关于这一方面的消耗,就暂时节省了。 大概因为有这样生理的原因,所以山兔的白毛,在生态上不一定是有利的。例如,当它在雪地上的时候,的确可以避免狸、狐等兽类的敏锐目光,至于在无雪的山谷间,却又成为显著的目标,反而容易被食肉动物所发现了。又如雪中的白熊,并没有被别种动物袭击的危险,那么变成白色,有什么必要呢?虽然可以说,披戴白衣,容易接近可以作为食饵的兔和雷鸟,但是拿生理的原因来解释,不也是很适合的吗? 此外更可以作物理学的说明,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温血动物,冬天为了要减少体温的散发,却以穿白色衣服的最适宜,因为白衣在夏天可以反射太阳的热量;在冬天可以把身体发散的热量反射回去,使它不致损失过多。P34-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