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我国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发展概述
第一节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概述
一、“行政吸纳”取向的社会组织发展
二、“组织行动”取向的社会组织发展
第二节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政府选择的结果
二、社会工作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双重制约下的嵌入性发展
三、研究基点的转换:从项目实施看社会工作发展样态
第三节 上海市L社会工作机构的基本介绍
一、L社会工作机构简介
二、三个项目的基本介绍
第二章 新项目的实施与应对:“城中村”项目
第一节 项目实施体系的确立
一、购买方需求及指标的建立:项目需求书的发布
二、具体形式规则的建构:承接方服务项目书的指标再设定
三、项目实施体系的形成:各方力量的角色承担
第二节 行动者出场:项目组进驻社区
一、初期博弈:场地与办公设备的协调
二、Y机构的首次“现身”:项目评估说明会的召开
第三节 项目的正式实施:行动策略的展现
一、机构行政性任务的完成:上海市P区公益月活动的举办
二、与服务对象的接触策略
三、针对其他力量的行动策略
第三章 行政与专业的权衡:社区共融项目
第一节 社区共融项目简介
一、项目的源起与发展:统战领域的政社合作
二、项目的购买方:“一个项目,九份协议”
三、项目的实施体系
四、项目的员工管理与考核机制
第二节 行政抑或专业:个人与项目组的行动策略
一、行政性困境及其产生
二、主动迎合与被迫离职:统战社工的个人选择
三、逐步打开专业市场:特色项目的创建与发展
第三节 项目的内卷化困境及其应对
一、项目面临的内卷化困境
二、项目运作模式的调整及其搁置
三、专业空间的再次争取
第四节 服务、信任与支持:与服务对象关系的建立
一、积极寻找方法,打开关系
二、运用专业方法,提供贴近的服务
三、服务对象的认可与支持
第五节 评估结果的呈现:项目评估报告的研判
一、资料的集中收集:评估方法的使用
二、突出正向评价:服务内容及项目成效
三、强调外部因素: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四章 日间服务中心托管项目
第一节 项目简介
第二节 终止合作风波:紧张关系下的积极争取与迎合
一、紧张关系的产生:第三季度监测的始末
二、终止合作的提出与积极争取
三、抓住机会:末期评估显成效
第三节 从服务到配合:人情与专业伦理关系的建立
一、老年人与ZQ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结缘
二、项目组针对老年人的行动策略
三、认可、理解与配合:老年人对项目社工的回报
第五章 项目实施策略的塑造:基于行动视角的解读
第一节行动理论的研究路径
第二节妥协与争取:对购买方的行动策略
一、项目社工的妥协
二、为保项目,多次争取
第三节评估指标的调整与改善
一、刚性指标压力下的指标调整
二、日常缺场与指标改善
三、评估资料的收集与准备
四、评估报告突出项目成效
第四节 非对称性依赖下的迎合
一、资源的非对称性依赖
二、项目社工的迎合行为
第五节 服务与配合
一、服务对象的固定性
二、人情与专业伦理基础上的关系演进
三、服务对象对项目社工的配合
第六节 独立利益与共存利益:机构的弱管理与强维系
一、社会工作机构对项目社工的弱管理
二、独立性利益团体的形成及行动策略
三、维系项目运作:双方的共存利益
第七节 行动策略与边界的塑造:关系图的构筑
一、关系性思维的引入
二、关系图的构筑与行动边界的塑造
第六章 项目社工的权力运用及其边界:基于权力视角的解读
第一节 社会学视角下权力理论的演进理路
第二节 项目社工的权力来源及其运用
一、专业服务:项目社工的权力来源
二、不可预估性:项目社工的权力空间
三、信息不对称:项目社工可利用的优势
四、非正式规范行为
第三节 项目社工权力边界的形成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几个研究发现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背后的逻辑:“介入”强于“改善”
二、政府的政绩导向与需求的被设计
三、项目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存在合理性与悖论性共存的特征
四、项目社工策略性地寻求并强化自身的专业性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利益格局如何由“双赢”转变为“三赢”
二、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如何在寻求政府支持与维护独立性之间找到平衡
三、如何把好“项目评估”这一关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