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石川九杨,1945年出生于福井县。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部。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京都精华大学教授。著有《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书法的终结》(1990年获二得利文艺奖)、《日本书法史》(2002年获每日出版文化奖)、《近代书法史》(2009年获大佛次郎奖)等。 目录 序言 何谓书法史 第一章 古代宗教文字的诞生——甲骨文、金文 文字的诞生 甲骨文美学 金文美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正书体金文 第二章 政治文字的出现——篆书 字界的形成 笔画的形成 发展阶段的篆书——《石鼓文》 篆书的典范——《泰山刻石》 “记录”与“书写” “引”线“引”画的时期 第三章 融美于石的文字——隶书 何谓古隶 拓本美学 风化、风蚀美学 骨格刻法美学 刻简于石 第四章 刻于石上的政治文字——两种汉代隶书 何谓汉碑 书写的形成 刻石隶书的进化过程 刻法进化论 从刻法看八分体的历史 行书石碑的刻法 第五章 何谓“书圣”——王羲之 书之起源 始于王羲之 二折法的新阶段 终于王羲之 王羲之的普遍性 书信表现的新意 青出于蓝的王献之 第六章 石上书法的美学——北朝石刻 剧变的时代 行书刻法的发展史 石刻书法的历史 石刻的万花筒——《龙门造像记》 刻在石板上的墓志铭 第七章 书之典范——初唐楷书的形成 楷书,典范之美 中国书法史的分水岭 初唐楷书三大名品 第八章 交响乐般的书法——狂草的诞生 反动的王羲之书风草书——孙过庭《书谱》 第二种草书——狂草的历史 书法的戏剧性发展 第九章 书法风格的诞生——颜真卿 颜真卿的新意 观《多宝塔碑》 何谓“蚕头燕尾” 笔锋灵动的所到之处 第十章 书法史的汇流、结合点——北宋三大家 歪字的诞生 书中之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卷》 多折法的诞生——黄庭坚《松风阁诗卷》 王羲之行草的继承——米芾《蜀素帖》 北宋三大家的新表现 文人的书法,士大夫的书法 第十一章 书法史的变调——元代诸家 启蒙书法的出现——元代前期 元代书法的多样性 字形特异的“章草”笔锋——元代后期 飞白的出现 条幅的出现 第十二章 书法最后的乐园——明代诸家 明代书法的三个特色 笔触扩张的姿态 第十三章 亡国恨歌——明末连绵草 明末连绵草的历史位置 连绵印象的所到之处 “草”的含义 十人十色,十人十触 成熟于明代的长条幅 第十四章 传统书法的解体、书法的自立——清代诸家(上) 象征书法解体的扬州八怪 折法解体前传 无限微动笔触产生新奇的字形 书法的近代化、艺术化 隶书与扬州八怪 无限微动笔触的杰作——金农、郑燮、杨法 无限微动笔触带来的多彩书法 第十五章 篆书、隶书的发明——清代诸家(下) 毛笔篆隶的发明 表现力减弱的清朝书法 无限微动笔触的发展 王羲之书法的终结 清朝的书论 石之北,纸之南——北碑南帖论 用于书写石刻文字的逆入平出法 第十六章 名为篆刻的书法——明清篆刻 印的历史 印与字的区别 印与篆刻的区别 朱文与白文 邓石如的革命 印欲成字 刻触的显现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书法
内容推荐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精)》是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石川九杨写给普通人看的中国书法简史,文笔简洁而不失趣味;200多幅书法作品,贯穿3500年中国书法史,带我们走进书法艺术的美学殿堂,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重温书写的记忆。 石川九杨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精)》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解读从王羲之到孙过庭、唐初三大家到颜真卿、北宋三大家到明代诸家、清朝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等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风格。 以笔触为线,书中例举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如《曹全碑》《兰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卷》等,辨析不同时期的字形在笔触的速度、深度和角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阐述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在书法演变的发展历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