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古复仇记》为法国作家欧仁·勒儒瓦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被纳入法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
1969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问世,少年雅古的故事从此在法国家喻户晓;2007年作者逝世一百周年之际,电影导演洛朗·布东纳将小说搬上银幕,成为当年法国票房冠军史诗巨片,也为这部小说赢得了国际声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雅古复仇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欧仁·勒儒瓦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雅古复仇记》为法国作家欧仁·勒儒瓦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被纳入法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 1969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问世,少年雅古的故事从此在法国家喻户晓;2007年作者逝世一百周年之际,电影导演洛朗·布东纳将小说搬上银幕,成为当年法国票房冠军史诗巨片,也为这部小说赢得了国际声誉。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译后记 欧仁·勒儒瓦生平小传 国外评论 导语 雅古的祖祖辈辈都是普通佃农,是反叛者,而贵族老爷在十九世纪初的佩里戈尔地区依然横行霸道一手遮天,南萨克伯爵拼命迫害雅古的父母……雅古的父亲死在苦役犯监狱,母亲很快穷愁潦倒撒手人寰。面对如此多的不公正,雅古奋起反抗。他感到愤怒的血液在他身上涌流。这种愤怒也许唯有复仇方能平息……《雅古复仇记》为欧仁·勒儒瓦最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被纳入法国中学生的阅读书目。 后记 二〇〇七年初,法国上映根据《雅古复仇记》 (Jacquou le Croquant)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以 纪念作者欧仁·勒儒瓦辞世一百周年。见到海报, 陡生一种亲切感:“啊!我不是曾要译介这部小说 的吗?”那是我第一次留法归国后不久,很想译介 一些法兰西的好小说。我与一位同学看中了这一部 ,觉得其思想内容健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值得介绍给中国读者。我们决定合译。小说一共 九章,我负责前五章,同学负责后四章。我负责的 部分全部译出,但同学负责的那一部分始终没有下 文。前五章的译稿从此躺在抽屉里睡大觉,渐渐地 竞被忘了。直至这刻,又打开这段尘封的记忆。《 雅古复仇记》问世逾百载,感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的法国人,至今不衰。我也因此受到鼓舞,决定动 手将余下的四章译完,了却心中的夙愿。 欧仁·勒儒瓦算不上大作家,但他的这部代表 作在法国的影响却很深远,由此被列入法国中学生 的必读教材。《雅古复仇记》先以《巴拉德森林》 的篇名在报上长篇连载,一八九九年结集成册出版 ,甫一问世便超越了佩里戈尔地区,在全国引起巨 大反响,勒儒瓦也从此名扬全国。上个世纪六十年 代末,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上映时曾出现万 人空巷的轰动景象,一时传为佳话。二oo七年春又 改编成电影,上映时也创下法国票房纪录。 这部小说旺盛的生命力我以为主要来源于两点 。 首先在于作者通过小说主人公雅古表现了对正 义和平等的追求,对社会进步理想的崇尚。农家少 年雅古自幼父母惨遭恶霸贵族迫害双亡,孤苦伶仃 受尽磨难。长大后将乡里的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与 欺压他们的贵族老爷作斗争,最终为民除害,造福 乡里。故事秉承了法国大革命的血脉精神,展现了 一个命途多舛的人,只要把个人的苦难与追求社会 公正结合起来,也能成就大事业。这种身处绝境而 不气馁的舍己奋斗精神是超越地域也超越时间的, 所以小说问世一百多年来始终能找到巨大的社会共 鸣。 其二,用鲜活的语言讲述故事。法国大史学家 米什莱(Michelet)一直想写一部大众读物,向人民 讲述人民的历史,表达人民对压迫者的反抗,表达 对乡村世界和传统生活方式日渐消失的不安,却苦 于找不到民众语言的媒介而未能如愿。法国著名女 作家乔治·桑(Georges Sand)也表示过同样的愿望 ,却遗憾没有掌握大众语言的形式而徒叹无力。米 什莱辞世二十年后,这个愿望由勒儒瓦完成了,他 填补了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空白。勒儒瓦在运用现 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写作手法的同时,采用了与先前 同一流派的小说截然不同的“视角”。他不仅让一 个佃农的儿子做了小说的主人公,而且使这个主人 公成为小说的推定叙事者。这样,整个故事都是通 过主人公的视野和语言来叙述的。作者在全书中让 农民说话,将话语权交给了农民。要做到这一点, 还要靠语言的创新。勒儒瓦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表意 方言,一方面频频采用地处偏远乡村农民常用的质 朴的方言土语,赋予小说人物鲜活的真实性,另一 方面又照顾到小说的易懂易读性,便于操法语者理 解,常在方言后面随即加上法语通用词。有时干脆 用方言替代法语。 大量的方言土语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热心 的法国朋友、索邦大学讲座教授贝内泽什先生在书 店觅得法国总书店(Librairie Generale Francaise)一九九七年发行的一个版本。新版本对 书中所有方言土语、历史大事件和背景作了详细注 释,所有难题遂迎刃而解。至于本书的方言土语, 却无法在翻译中全部体现。这也是翻译的局限所在 。考虑到小说不同于文献和论文,大量的注释会使 小说失去阅读的连续性和趣味性,因此,我仅从便 于中国读者理解的角度,参照新版本作了适量的注 释。在此我特意向给我提供了宝贵帮助的贝内泽什 先生和兰斯大学文学教授戴斯内先生表示由衷的感 谢。 二〇〇八年十月邱海婴记于法国位得利客寓 书评(媒体评论) 色彩大胆,趣味浓郁,宛如一首诗。 ——法国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弗雷德里 克·米斯特拉尔 精彩页 嘿!里面可真是灯火通明!在教堂的祭坛区,石砌冢形旧祭台上摆满了蜡烛。设在一扇宽敞窗口下的、用青枝绿叶搭成的马槽刚刚被照得透亮。人们先沾点圣水在胸前画个十字,然后走到马槽前跪下,为躺在食槽里、身下铺满了金色麦秸的圣婴耶稣祈祷。马槽一侧立着一头若有所思的牛;另一侧则是一头浑身毛茸茸的驴,正扬起头准备到小饲料槽里衔干草。这一切真好看极了!马槽就像一个穴洞或山洞,里面布满了苔藓、黄杨和幽香沁人的冷杉。被墨绿色染得柔和的光线里,圣母身着蓝袍,坐在她刚出世的婴孩身旁。圣母旁边立着身穿绿外套的圣约瑟夫。他仿佛在用慈爱的目光端详着这一切。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几个牧羊人跪在地上,身边跟着几只牧羊犬。这些牧羊人手执曲柄棍,对着圣婴顶礼膜拜。马槽深处,是赶来礼拜圣婴基督的三贤人,他们长髯飘飒,携带着要送给小耶稣的礼品。树枝搭成的拱门下悬挂着一颗亮晶晶的星星。这是三贤人的指路明星…… 我和在场的人都拼命睁大了眼睛,贪婪地凝望着所有这些美妙的东西。可惜不一会儿,弥撒的钟声敲响,我们必须离开这个专门给老爷用的祭坛。 所有的老爷、太太、小姐都来了。他们排列成行,步入教堂。走在最前面的是老侯爵。他全身穿着大革命前的旧服饰:短裤、白丝袜、金扣鞋,镶有雕镂钢制纽扣的褐色天鹅绒上衣,齐腰的彩绒绣花背心,一头撒粉假发,假发末梢扎条黑带,一直拖到上衣领。老侯爵挽着儿媳南萨克女伯爵。这是一位体态臃肿的贵妇,头发用条方巾盘着扎起来,穿一件紧身棕褐色裙袍,腰带几乎系到腋下。 随后走来的是伯爵。他身穿英国式燕尾服①和灰色紧身裤,携着他的长女。这姑娘虽已年届婚龄,可是还留着短短的鬈发,像个小丫头似的。接着进来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四个年龄在六岁到十七岁的小姐以及一个女管家,女管家牵着最年幼的那一个。 在农民们胆怯目光的注视中,这一大群贵族列队而过,径直走到祭坛前,在排得齐整的跪凳上跪下。 随即弥撒开始。做弥撒的是堂②·昂贾贝神甫,从前在圣阿芒德高丽修道院③做过修道士。他觉得城堡住得舒适,在这个地方待习惯了。辅助神甫做弥撒的是位金发青年。他脚登一双漂亮的薄底浅口便鞋,身着一条浅灰色长裤和一件小巧的黑色天鹅绒齐膝紧身外衣,衣领垂着绣花打裥颈圈。 举行领圣体仪式时,乡下妇女都戴起面纱静静等候。当然啦,那些老爷用不着动弹。神甫首先过来给他们授圣体。他们之中所有到了法定年龄的人都领圣体,唯独老侯爵例外。据城堡里的人说,他的胃功能极弱,向来经不起较长时间的斋戒。可是当地的老人都嗤之以鼻。谁都清楚地记得:大革命前这个老家伙既不信上帝,也不信鬼神,又不信阿韦西埃①。阿韦西埃是个比魔鬼还神通广大、凶恶可怕的神秘家伙。 老爷们领圣体完毕,就轮到仆人。他们沿着祭坛四周的栏杆屈膝而跪。打头的是总管拉波里先生。他板着一副冷酷奸诈的面孔。仆人之后,方才轮到戴面纱的农妇、农民、城堡佃农、短工和其他一些像我们一样的乡巴佬。按规矩,凡在老爷手下干活的人逢年过节都得领圣体。这成了金科玉律。可是母亲这次没去参加这个仪式。事后,老爷把她训斥了一通。 弥撒结束后,堂·昂贾贝神甫把他的金色祭服搁在祭台一角。这时祭坛外围的栅门打开了。神甫让我们进入祭坛内,在马槽前祈祷。由神甫起调,大家先唱了一支古老的圣诞歌,然后各自做祷告。所有这群下跪的人一边喃喃地念着祷词,一边虔诚地望着面色红润、一头亚麻色胎毛的圣婴基督。忽然,圣婴张开臂膀,转动眼珠,扭过脑袋,发出新生婴儿的一阵啼哭…… 此时,迷信的人丛中发出低低的一声“哦!”,一声既惊诧又赞叹的“哦!”。当然,这些善良的农民大都相信这是圣迹显现。他们睁大双眼,一动不动地待在那儿,巴望圣迹再度显现。 然而圣迹瞬间消失不复再来。我们成群结队走出教堂。大家议论纷纷、喋喋不休,有些人确信这是圣迹,有些人怀疑,真正不信神的人一个也没有。母亲到城堡厨房去点风灯。厨房设在塔楼楼梯脚旁,门敞开着,里面炉火正旺。多么阔绰诱人的厨房啊!带挂钩的粗大铁铸柴架上一大捆薪柴在熊熊燃烧。火上烤着一只肥大的火鸡,圆鼓鼓的肚子里塞满块菰,香气扑鼻。壁炉台上,一个特制的架子上放着半打拷肉铁扦和相配的小铁扦,按大小排列齐整。规格齐全的平底锅挂在固定于墙壁的木板上,辉映出炉中的火光,闪闪发亮。平底锅上方挂着巨大的铁锅和淡金黄色深口大盆。几块搁板上放着一些紫铜或镀锡的糕点模子以及式样古怪、猜不出用途的器皿。巨大的长桌上铺着一块小桌布,上面摆着好几把菜刀,按大小排列得整整齐齐。桌上还搁了几个锻铁盒,里面分成数小格,盛辛香佐料。另外还放着两个摆满食物的炉箅子,一名厨娘正把炉箅子朝壁炉这边拉。一个上面摆着猪血肠,另一个上面搁着猪蹄,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放到火上烤了。长桌上还放着冷肉块和烤得黄黄的、看着很舒服的馅饼。 点燃风灯后,母亲向厨房里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