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查理·卓别林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查理·卓别林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查理·卓别林自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查理·卓别林童年时代饥寒交加的贫困生活以及如何在困境中走上演艺之路的经历。其跌宕起伏、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畏逆境顽强拼争最终走向成功的励志形象。
作者简介
查尔斯·斯宾赛·“查理”·卓别林爵士(Sir Charles Spencer “Charlie”Chaplin,KBE,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英国喜剧演员、导演及反战人士,在好莱坞电影的早期和中期尤为成功和活跃。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与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并称为“世界三大喜剧演员”。
目录
第一章 5岁便有的伟大梦想
第二章 难以磨灭的演出记忆
第三章 只是为了能吃上蛋挞
第四章 未知与恐惧的世界
第五章 向着阳光奔跑的少年
第六章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很温暖
第七章 再孤独无助也要寻找出口
第八章 迷途少年的坚强活法
第九章 生活戏弄了所有人,包括我
第十章 希望背后也有悲伤
第十一章 机会终于遇上了有准备的人
第十二章 重拾自信
第十三章 再高傲也有孤独的时候
第十四章 运气与才华并存
第十五章 现实主义时期的简单梦想
第十六章 爱上台下的掌声
第十七章 好运连连
第十八章 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第十九章 成长路上的烦恼
第二十章 坚强活着真的很难
第二十一章 向死而生
第二十二章 喜剧演员
第二十三章 开启美国梦
第二十四章 转向电影
第二十五章 我的电影事业
第二十六章 喜剧电影后的悲剧
第二十七章 可以演得更好的
第二十八章 胡子效应
第二十九章 终于成功
第三十章 前景无限好
第三十一章 走不出的电影事业
第三十二章 终于可以仰起头骄傲了
第三十三章 喜剧生涯
查理·卓别林和他的时代
序言
查理·卓别林和他的时代
查尔斯·斯宾塞·“查理”·卓别林爵士(Sir
Charles Spencer “Charlie” Chaplin,1889年4
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英国喜剧演员,反战人
士,后来也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导演。卓别林在好莱
坞电影的早期和中期尤为成功和活跃。他奠定了现代
喜剧电影的基础,与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
并称“世界三大喜剧演员”。卓别林戴着圆顶硬礼帽
和穿着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之
后不少艺人都模仿过他的表演方式。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为流浪汉,内心
则一副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
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
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
才能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编写、导演、表演
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儿童演
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去世为止,他的职业生涯
超过70年。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到电影工业的
世界顶端,卓别林已成为一个文化偶像。
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沃尔沃思的一个演艺家庭
,父母都是艺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居,查理
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
汉娜·卓别林生活。1896年,汉娜因嗓子突然失声而
失业,家境每况愈下,之后兄弟二人被送入伦敦兰贝
斯区的一个贫童习艺所。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
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老查理·卓别
林因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所精神
病院。7年后,查理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
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
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1920
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汉
娜·卓别林在好莱坞逝世。
1894年,5岁的卓别林在伦敦的大剧院代替他的
母亲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时候曾生过一场大病,数星
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便会在床前给他表演外
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伦敦竞技场
上演的默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
。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
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夏洛克·福尔摩斯》中的
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仍然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
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雷德·卡诺的喜剧团
里扮演小丑。
根据美国移民记录,查理·卓别林于1912年10月
2日随同卡诺默剧剧团进入美国。当时卡诺默剧剧团
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
里共住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
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内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
后雇用了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
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
的短片,以精湛的默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
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位世界
明星。卓别林于1914年首次出演电影《谋生之路》。
1918年,卓别林创建了自己的好莱坞公司,在艺
术与经济方面对自己的电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控制权
。在此后的35年中,他凭借着自己的独立优势创造了
许多不朽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仍不失其娱乐价值和影
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活》(1918年)和《
发饷日》(1922年);长篇作品有《夏尔洛从军记》
(1918年)和《朝圣》(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无
声电影经典,其中包括《寻子遇仙记》(1921年)、
《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
和《马戏团》(1928年)。
有声电影发明后,他还拍了两部最著名的无声电
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
),此后他开始转向有声电影。在卓别林的无声电影
中,都是他自己负责制作配音和音效。《城市之光》
是卓别林喜剧因素与情感搭配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
詹姆斯·艾吉在1949年写道:“这部片子的结束部分
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
、《凡尔杜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
年)。
……
卓别林还因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
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因为《凡杜尔先生》被
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
,他对奥斯卡金像奖不太重视。他的儿子小查理写到
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
用,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
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
以及和索菲亚·罗兰、马龙·白兰度一同出演的《香
港女伯爵》(1967年)。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
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因为1952年与克莱
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原创音
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
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
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映,而这是被提名
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爵
级司令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31年和1956年
就已经有人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士了,但当时的保守
派政府反对此举。
1977年圣诞节,卓别林在瑞士沃韦中风(酒后服
用镇静剂)逝世,享年88岁。他被葬在沃州沃韦上科
尔西耶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盗走了卓别林
的遗体并以此试图向他的遗属要钱。但是盗墓者被捕
,11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今天他被
葬在6英尺厚的水泥下面,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媒体批评卓别林没
有参军。卓别林称他报名了,但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落
选。卓别林在战期内募捐了许多钱,并于1918年拍了
一部喜剧性的宣传片。据说关于他参军的争论导致他
没有在20世纪30年代初被封爵。
卓别林一生中始终有关于他是否有犹太血统的争
论和断言。20世纪30年代,纳粹宣传中称卓别林为犹
太人,20世纪40年代联邦调查局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一
点上(原因不明)。这个争论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当时
有关于犹太人在电影工业占支配地位的狂想。卓别林
的同母异父兄弟西德尼是半犹太人,但不信犹太教。
卓别林本人有犹太血统的说法毫无根据。卓别林本人
生前从未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拒绝否定说他是犹太人
。他说这样做只是为“反犹分子提供了证据”。他常
说假如他有犹太先裔的话,他将感到骄傲,因为“所
有天才均有犹太血统”。在《大独裁者》中,他大胆
地描写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就体现出了他的这个观点

1924年,制片人托马斯因斯死在了威廉·蓝道夫
·赫斯特的游艇上。卓别林被牵连在此事之中。这个
事件是好莱坞的未解之谜之一,也许永远也无法解开
了。2001年这个事件被拍成电影《猫眼》。
卓别林毕生受年轻妇女的吸引是他受批评的原因
之一。他的传记作家将这个习惯归于他青年时代在伦
敦大剧院遇到的初恋海蒂·凯利。卓别林喜欢发现和
引导年轻的女影星。除米尔德里德·哈里斯外,他所
有的婚姻和重要关系都是这样开始的。
导语
人类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英雄,这样的英雄能够不断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人们对英雄的渴望甚至比满足温饱的需求更加迫切,比抵御寒冷与恐惧的念头更加强大。这样的英雄形象能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心灵安慰,他们从默默无闻中脱颖而出,最终名扬天下的传奇故事将始终激荡我们的心灵。
查理·卓别林著的这本《查理·卓别林自传》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位英雄的故事。
精彩页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悲喜剧。人生总是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你想要追求梦寐以求的东西,可突然之间“啪”的一声巨响,你想要的东西消失不见了!你想去狠狠揍一顿你的敌人,却发现最后揍的是你的朋友。你满怀自信地走着,最后却跌倒在地。生活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看法。其实,悲剧与喜剧根本就没有明显的界限。
我在11岁的时候,无家可归,在伦敦街头饿着肚子,当时的我就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我是一个相当早熟的人,脑海里总是充斥着各种想象、幻想以及骄傲的情感。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或是像布斯那样伟大的演员。我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成为百万富翁,不过是因为我穿了双滑稽的鞋子。人生真是一场低俗的喜剧吗?
现在,这个世界依然没有多少笑声,有的只是充斥在我们耳旁的一些愤世嫉俗之语。只要我还能让人们发出笑声——源于内心的爽朗笑声,那么我就会感到满足。当然,我也不可能一辈子都这样做。公众就像是孩子,他们很容易对手中的玩具感到厌烦,然后像扔垃圾一样将其扔掉。当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我就会选择去做其他事情,但我依然会对此心满意足。蓦然回首,我始终知道,我曾拥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而且我现在依然享受这样的时代。毕竟,我实现了自己童年时的许多梦想。
我的母亲对此肯定感到非常自豪。这又可以说是人生的另一出低俗喜剧——我的母亲可以说是整个英国最自豪、最柔和的女性之一,她肯定会认为,20年后我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悲剧演员,而她现在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为我能够在电影里扮演许多幽默搞笑的角色、逗得别人哈哈大笑而感到自豪。
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为我的表演感到自豪了。在她与我父亲从伦敦音乐厅表演回家之后,他们经常会邀请一些朋友过来吃晚饭。父亲会把我从床上抱下来,让我站在餐桌上为他们表演。
我的父亲是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冷峻却又英俊的人。他带我出去时,经常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出行方式,因为他脸上粗硬的胡子会扎到我。他会让穿着睡衣的我站在餐桌上,房间里明亮的灯光让我睁不开眼。餐桌上的其他人都会一边喝酒一边对着我的表演发出笑声。我总是能表演得不错,大家都发出一阵阵笑声,并要求我做更多的表演。我能够模仿我见过的每个人,能够唱出我听过的每首歌曲。
有时,这些人会让我连续表演几个小时,直到我实在困意太浓,双脚无法站立,最后倒在餐桌上。此时,母亲就会过来把我再次抱到床上睡觉。我还记得母亲在帮我掖被子时,头发会落在枕头上。母亲的头发是棕黄色的,非常柔软,散发出香气。她的脸绽放着笑意,似乎散发出光芒。当然,这是我很小时候的记忆。 我不知道母亲真正的名字。她出生在伦敦一个受人尊敬的家庭,16岁时离家出走,与当时是音乐厅演员的父亲结了婚。之后,她就再也没有与自己的家人来往了。婚后,母亲跟随父亲在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巡演,她也会亲自到音乐厅的舞台上表演。他们两人一直都没有赚到很多钱,父亲也把赚到的钱都花光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演员的宿舍里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母亲经常担心我们没有食物吃。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好运气,父母一旦接到演出,我们就能有新衣服穿,过上几天温饱的日子。
我出生在父母受邀演出途中的一座法国小镇,当时我的哥哥西德尼已经4岁了。母亲产后身子恢复之后,就立即动身前往伦敦,再次投入工作当中。她在舞台上的艺名是莉莉。哈勒。她会演唱一些歌曲,在英国的音乐厅非常受欢迎。母亲的歌喉很好,但却很讨厌在这样的舞台上生活。她有时会在晚上来到我的床上,紧紧抱着我大哭起来。当时的我觉得很痛苦,也很想大声尖叫,但又不敢,因为怕吵醒父亲。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