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异见时刻》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鲁思·巴德·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于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犹太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 “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Notorious R.B.G.)是粉丝们对这位女大法官的爱称,模仿的是美国知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华莱士(Christopher Wallace)的别称。 伊琳·卡蒙、莎娜·卡尼兹尼克著的《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精)》中内容一部分是传记,一部分是画集,还有一部分是金斯伯格的案件记录。通过穿插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素材,对金斯伯格的一生进行了精彩回溯。 本书获得《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时尚》、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书评推荐,获得《九人》作者杰弗里·图宾、知名法政译者何帆推荐。 目录 作者手记 Chapter 1 “声名狼藉” Chapter 2 这场游戏我已经玩了很多年 Chapter 3 我有个故事要讲 Chapter 4 错误理解女性刻板印象 Chapter 5 不要让他们拖你的后腿,伸手去够星空 Chapter 6 真爱 Chapter 7 我最好的队友们 Chapter 8 你的话让我着迷 Chapter 9 我就是爱你张扬的样子 Chapter 10 但我就是无法停止工作 附录 一、如何像金斯伯格一样 二、金斯伯格最喜爱的马丁食谱 三、歌曲《精彩的金斯伯格》 四、《斯卡利亚/金斯伯格:歌剧风格的(温柔)诙谐诗》 五、向金斯伯格致敬 致谢 图片说明
序言 早在1978年,作为美国律师协会十二人代表团的 成员,我第一次造访了中国。当时中国没有律师;一 些在“文化大革命”前取得了法律学位的人被称作法 律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法学院都关 闭了。1978年,北京的法学院刚刚恢复正常教学,全 面的法律、法规尚未成形。 2005年,我受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邀请再次造 访中国。我目睹了怎样的巨变!法律条文、法学院与 律师的数量激增,再也没有人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 律师”一词。 1978年在与中国女性组织的会谈中,我发现撇开 中国政府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谈,两国女性的处境 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是的,不论中美,双职工家庭已 成为常见的家庭模式。但在家庭生活中,女性却承担 了家务与育儿的主要责任。“他除了把垃圾拎出去什 么也不干。”人们抱怨道。我们认为,在父母双方共 同分享家庭幸福、共同分担家庭责任之前,真正的男 女平等不可能实现。 到了2005年,两国人民都更深刻地意识到了男人 和女人都对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此方面我 们都还有着相当长的路要走。今天依然如此。 我很荣幸《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 大法官》得以在中国出版。我希望读者们能在本书中 发现某些场景似曾相识,某些时刻振奋人心。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鲁思·巴德·金斯 伯格 2018年6月
导语 大多数人因为看见才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会看见。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现任大法官鲁思·巴德·金斯伯格一生淡泊名利——她只是试着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更自由一点。一路走来,这位女权主义先驱的强烈异见和坚强力量鼓舞了数百万人。伊琳·卡蒙、莎娜·卡尼兹尼克著的《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精)》带领读者直窥大法官的生活和工作。在大家仍在为性别平等和公民权利的未竟事业苦苦挣扎的今日,金斯伯格依然奋战在前线。 书评(媒体评论) 金斯伯格大法官之伟大,与性别标签和女权立场 无关,也与自由、保守之争无涉。她的人生,有大起 大落的波折,也有金石可镂的坚持,始终贯穿着正直 、顽强、善良、敬业等美好品质。如果您对生命真谛 或法律精神抱有困惑,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何帆,《大法官说了算》作者、《批评官员 的尺度》《九人》译者 轻松、有趣、令人深思的法官生涯记录,解释了 为什么新一代如此拥戴金斯伯格。 ——杰弗里·图宾,《九人》作者 卡蒙和卡尼兹尼克对金斯伯格的法官生涯进行了 有力的描写,尤其是她标志性的异见时刻……凭借着 她强烈的诚实、坚定的真实以及天生的时尚感(那些 颈饰),金斯伯格作为一位文化偶像,值得拥有自己 庞大的粉丝群。 ——凯特·塔特尔,《波士顿环球报》 这本严谨的书为金斯伯格挑战性别成见的开创性 案件提供了新的视角。 ——路易斯·梅尔林,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 )副法律主任 如果你喜欢金斯伯格,本书作者会让你爱上她, 金斯伯格不仅仅是一个女权主义英雄,更是一个真正 的人。 ——米歇尔·鲁伊斯,《时尚》
精彩页 这是一个略有些闷热的6月清晨,各大新闻社的实习生们在美国最高法院公共信息办公室中焦急地等待着。他们身着职业套装,脚上却穿着运动鞋。一拿到判决书,他们就要飞奔下最高法院前的大理石台阶,把它们交到现场直播记者手中。判决书被装在大纸盒中,由法院工作人员搬出来。一般一个纸盒里有一到两个案子的判决书,重要的案子单独放。最高法院依然坚守着这些看似古怪过时的传统,是因为不想媒体进入法院大肆喧闹。直到今日,摄像机仍被禁止进入法庭。 肃静的法庭中正发生着戏剧性的一幕。大法官席上方的浮雕装饰带上雕刻着包括摩西和汉谟拉比在内的一众古代立法者形象,在他们的俯瞰下,联邦法警板着脸要求全场肃静。最高法院依旧遵守着百年传统,每个大法官的座位下都放着一个陶瓷痰盂。十点整,提示大法官入席的蜂鸣器响起,观众全体起立。随着法警“肃静,肃静,肃静!”的叫声,鲁思·巴德·金斯伯格大法官,也就是人们熟知的RBG,走进法庭,在大法官席的红木长桌后就坐。人们都在观察她的颈部,当自由派人士看到她今天佩戴的颈饰时,他们大失所望。金斯伯格在惯常的黑色大法官长袍外搭配了琉璃细珠串成的扇形颈饰,而她只有在要发表异议时才佩戴这个颈饰。这意味着金斯伯格代表的自由派在今天将要宣判的议题上输了,保守派又一次获得了胜利。 今天是2013年6月25日,八十岁高龄的金斯伯格端坐在最高法院大法官席上,标志性的颈饰在光线照射下反射着黄蓝色的光。到今年,她已就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二十年了。在巨大黑色高椅的映衬下,她看上去越发伛偻瘦弱。事实并非如此:当她两次罹患癌症时,人们就认为她要倒下,他们两次都错了;当她深爱了56年的丈夫马丁·金斯伯格去世时,人们猜她会从此一蹶不振,他们又错了。金斯伯格依然每天出现在最高法院,从未缺勤一天。她依然通宵工作,常常凌晨两三点还在给她的助理留语音信息指导工作。 今天要宣判的案子让许多人在前一天一夜无眠。平日里,坐在法官席右起第三位的金斯伯格偶尔会走神,凝视着法庭中的大理石柱怀疑自己还在做梦。但今天,她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她面前的笔记上。虽然异议意见书早就写好了,但金斯伯格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她飞快地写着潦草的笔记,完全无视她左侧塞缪尔·阿利托大法官在宣读的判决书。阿利托读了两份判决书,一份有关土地权争议,另一份有关美国原住民法律中的抚养权问题。那些新闻媒体可不是为了什么土地或抚养权的案子而来,今天的重头戏在最后一个案子:谢尔比县诉霍尔德案,涉及《选举权法》中重要条款的合宪性。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亲自撰写了判决书…,并将当庭宣读。 罗伯茨大法官来自美国的中西部,看起来和蔼可亲、彬彬有礼。当他还是律师时,他简洁优雅的表达方式令他在法庭辩论中大放异彩。“选举中确实不应存在种族歧视,”罗伯茨在宣判时说道,“但五十年前那样严重的种族歧视在我国已不复存在。”(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