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速溶综合研究所、倪慢慢著的《图解微人格心理学(教你发现身体里另一个自己)》谈及的“微人格”即是对人格全貌的一种微缩的、细节式的探寻,是将镜头拉至近处,看一看徘徊的迷思与隐藏的谜底。 全书分为7章。你将从斯芬克斯之谜出发,慢慢了解到“我何以为我”,并从多样的人格类型中,深化对自我、他人及世界的认知,向那些软肋和铠甲递去温柔的一吻。当你慢慢能够体谅自己、理解他人,亦将开启全新的旅程。你将了解到重塑人格的具体方法及可能性。命运,或将由此改写。 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辅以文学及哲学的视角。若你对自己的内在感到好奇,想要寻求自我成长与突破,那么这本书会是不错的参考。在令人困惑己久的谜面中,你终将发现属于自己的答案。 目录 第1章 关于自我的追问 1.1 人啊——你到底是谁 1.2 冰山下——90%的秘密 1.3 现有的一切,早已在3岁时就写好了吗 1.4 她与他,寻寻觅觅安居之所 1.5 心比天高者,真的命比纸薄吗 1.6 在你讲述的故事里,隐藏着你的人格 第2章 内在剧场中的人际关系 2.1 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后 2.2 人人都有一本“葵花宝典” 2.3 人格与原生家庭间的恩怨纠纷 2.4 游走在善与恶的边缘 2.5 对不起,你是个“好人” 2.6 那些内心打架的“小人儿 第3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3.1 内向者,不必对世界感到不安 3.2 乐观者与悲观者的秘密花园 3.3 有人看见树木,有人看见森林 3.4 百灵鸟和猫头鹰 3.5 A型者与B型者,谁才是人生赢家 3.6 三角对决:本我、自我与超我 3.7 恋爱中的“猫捉老鼠”游戏 3.8 外貌与人的人格特质有关吗 第4章 峭壁上的花 4.1 偏执型:世界如此险恶 4.2 分裂样型:在尘世间孤独无奈 4.3 反社会型:与原始的欲望恣意共舞 4.4 边缘型:终日活在被抛弃的恐惧里 4.5 表演型:只为吸引他人的目光 4.6 自恋型:饮下水仙花的毒药 4.7 回避型:即使拥有百万元的奖券,也不敢去兑现 4.8 依赖型:如藤蔓依附大树 4.9 强迫型:秩序高于一切 第5章 我的铠甲与你的软肋 5.1 你相信命中注定,还是事在人为 5.2 斯金纳的白鸽 5.3 活在时间围城里的拖延者 5.4 不好意思,我就是想自我挫败 5.5 无聊令人寂寞 5.6 可恶之人是否有可怜之处 5.7 焦虑者,活在不可预期的未来 第6章 但愿道路漫长 6.1 从成人到成熟,究竟有多远 6.2 埃里克森的闯关升级指南 6.3 与家庭的旋律共舞 6.4 别带着秘密过完一生 6.5 慢慢来,会有属于你的棉花糖 第7章 充满奇迹和发现 7.1 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7.2 移除成长的障碍 7.3 拥抱高自我效能感 7.4 世界是你的心流体验场 7.5 迈向自我实现之路 7.6 最终,实现你的“预言”
导语 速溶综合研究所、倪慢慢著的《图解微人格心理学(教你发现身体里另一个自己)》采用图解形式,能用图解说明的部分都尽量不用文字。本书为心理学图解类书籍,一文多图,每节都有重点内容整合,不会让读者抓不住重点。 书中简单实践法+日系手绘风+一文多图带你解读人类的人格特征,教你善用人格优势提升人生质量。 精彩页 1.3 现有的一切,早已在3岁时就写好了吗 文化的掠影 “3岁看到老”不仅是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童年决定论”的衍生品,在东方的文化里,同样可以窥见它的影子。 比如,《红楼梦》第二回,谈到宝玉抓周。当他刚满1岁时,贾政便取来了各样物什摆放在他面前,他偏偏伸手抓走了脂粉钗环。贾政气得大怒,指着宝玉骂道:“你必将是个酒色之徒!”后来,宝玉无心学业,日日厮混在女人堆中,还美其名日:“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倒也真像是某种应验。 我国民间素来有抓周的习俗,长辈借此来预料孩子成年后的发展,或好或歹,皆带着几分相信。而在为人熟悉的故事里,无论是4岁让梨的孔融,还是数岁让枣的王泰,皆成了良善的代表;那少时偷针的孩子,长大后终因偷金而锒铛入狱。似乎太多的习俗和故事都隐喻着“3岁看到老”的人格观,那么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 3岁看到老,看的究竟是什么 心理学家拉康(Lacan)认为,语言是一场诡辩的游戏,“玫瑰”可以代表玫瑰花,也可以指代一个美丽的女人。 同样,“3岁看到老”可以指3岁决定终生,自此人格稳定、一成不变;也可以寓意着3岁前是生命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将如海绵一般快速地吸收外界的刺激,建立起对自我及他人的认知框架。后者,或许更符合实际情况。 1.3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脑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脑内部结构发育的状况。研究显示,婴儿刚出生时,脑重约为370克;至1岁时,婴儿脑重达到成人的60%;至2岁时,是出生时的3倍,即成年人脑重的75%;到了3岁,幼儿的脑重已经接近成年人的脑重。之后,大脑发育速度渐渐趋缓,这意味着大脑的复杂度和丰富性将基本定型。 2.3岁前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发展心理学家们认为,婴儿最早能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批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1岁左右,开始出现真正的符号交际。1岁半后,幼儿慢慢减少以词代句的现象,会说较多词句。2岁后,幼儿逐渐能用较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2岁~3岁阶段,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几乎每天都在掌握新的词汇。到了快4岁时,儿童已经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体系,成为一个颇具表达能力的“谈话者”。 3.3岁前是自我意识萌芽的关键期。1岁前,婴儿尚不能将自己作为一个主体与周围的事物区分开来,直到他们开始意识到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这成为自我意识的初级表现形式。1岁~2岁阶段,幼儿学会叫“妈妈”,尝试将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2岁~3岁阶段,他们能够运用代词“我”来表达愿望,这标志自我意识的萌芽。3岁后,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他们慢慢有了自我体验感与自我控制感,学习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存在。 4.3岁前是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依恋是一种情感上的强烈联结,是通过婴儿与抚育者的不断互动强化而来的。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将婴儿的依恋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指出在特定依恋时期,也就是婴儿6个月至3岁,他们开始对陌生人表现出明显的警惕、戒备和退缩。此时,依恋的对象成为孩子向外探索的安全基地,孩子需要在抚育者温柔的目光中,去发展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与爱,学习处理内在的“分离焦虑”;反之,若孩子在依恋关系中受挫,他们有可能建立起对他人和世界的负向认知,这将影响到他们日后认识朋友、结交爱侣。 P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