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安妮日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奇遇经典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德)安妮·弗兰克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安妮日记》是名著导读本,在名著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缩写改编,保留名著精髓的同时,使文本更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文中附有“导读方案”“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要点”“品读与欣赏”“学习与借鉴”等栏目,书后附有“阅读自我测试”和参考答案。作者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这本书记录了在纳粹高压统治下,她和家人以及其他朋友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独特的内容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目录 总序 人生那么短,有时间就读经典 《安妮日记》导读方案 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要点 编者序 1942年6月14日星期日 1942年6月15日星期一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1942年6月21日星期日 1942年6月24日星期三 1942年7月1日星期三 1942年7月3日星期五 1942年7月5日星期日 1942年7月8日星期三 1942年7月9日星期四 1942年7月10日星期五 1942年7月11日星期六 1942年8月14日星期五 1942年8月21日星期五 1942年9月21日星期一 1942年9月25日星期五 1942年9月27日星期日 1942年9月28日星期一 1942年9月29日星期二 1942年10月1日星期四 1942年10月9日星期五 1942年10月14日星期三 1942年10月20日星期二 1942年10月29日星期四 1942年11月9日星期一 1942年11月17日星期二 1942年11月19日星期四 1942年12月7日星期一 1942年12月10日星期四 1943年1月13日星期三 1943年2月27日星期六 1943年3月12日星期五 1943年3月25日星期四 1943年4月1日星期四 1943年4月27日星期二 1943年6月13日星期日 1943年7月11日星期日 1943年7月13日星期二 1943年7月16日星期五 1943年7月26日星期一 1943年8月3日星期二 1943年8月4日星期三 1943年8月5日星期四 1943年8月9日星期一 1943年8月10日星期二 1943年8月18日星期三 1943年8月20日星期五 1943年8月23日星期一 1943年9月16日星期四 1943年9月29日星期三 1943年10月17日星期日 1943年10月29日星期五 1943年11月8日星期一 1943年11月11日星期四 1943年11月27日星期六 1943年12月22日星期三 1943年12月24日星期五 1944年1月5日星期三 1944年1月6日星期四 1944年1月12日星期三 1944年1月22日星期六 1944年2月3日星期四 1944年2月16日星期三 1944年2月23日星期三 1944年3月1日星期三 1944年3月2日星期四 1944年3月7日星期二 1944年3月14日星期二 1944年3月15日星期三 1944年3月17日星期五 1944年3月22日星期三 1944年3月23日星期四 1944年3月29日星期三 1944年3月31日星期五 1944年4月3日星期一 1944年4月5日星期三 1944年4月14日星期五 1944年4月18日星期二 1944年4月27日星期四 1944年5月3日星期三 1944年5月8日星期一 1944年5月16日星期二 1944年5月20日星期六 1944年5月22日星期一 1944年5月26日星期五 1944年6月6日星期二 1944年6月9日星期五 1944年6月27日星期二 1944年7月8日星期六 1944年7月15日星期六 1944年7月21日星期五 参考答案 序言 人生那么短,有时间就读经典 每个人成年后,都有一个难以回避的遗憾—— 童年的时光那样珍贵,而我们却常常无端浪费。 在我看来,童年,就是阅读的大好时光。有一 句心里话,与大家分享:“儿时正是读书时。”你 不得不承认,小时候拥有最自由的阅读时间。虽然 说那些让人讨厌的作业整天形影不离缠着你,虽然 说学习看起来还真的不是那样简单,但和未来要承 担繁重工作的你相比,儿时的你,的确有大把大把 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儿时,还是最有精力的时候 ,只有等到你长大,或者像我一样到了中年,你才 会知道什么叫做“牵绊”,什么叫做“分散”,什 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等你感受到的时候 ,就是遗憾降临的时候。至今清楚地记得,相对于 如今的我而言,小的时候我也曾精力充沛,而不能 原谅的是,却看着时间大把大把地从我的生命中流 逝。 最重要的是,儿时是最能琢磨出读书趣味的时 候。因为小,所以你的无知也显得可爱,所以什么 都值得你读一读。儿时的好学就是特质,似乎什么 都值得你了解,什么对于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世界 上的一切都在召唤你去探索,去改变。无疑,阅读 是最佳的方式。阅读,最经济,最简单,最直接, 最有效;不知道的,感兴趣的,都可以通过阅读来 获取。 这样看来,读书是不二的选择,这点毋庸置疑 了。只是要知道:小的时候读了多少?读了什么? 怎么读?这些几乎决定了你未来怎么成长,长得好 不好,长成什么样。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为什么要 读经典”。 很多人对我的童年读书经历很感兴趣。他们从 我的课堂上,从我出版的教学专著中,做了很多猜 测:课上成这样,书出版得这么多,小的时候,他 一定读过不少书吧。不然,怎么这样能写,如此能 说?大家猜对了,我小的时候,书的确读得多。不 过我读的更多的是大家瞧不上的“小人书”,一共 好几个抽屉呢。请不要笑话哦,在我童年的那个年 代,能够读几个抽屉小人书,一定是“家境优越” “家风正派”的。我的爸爸是党报的编辑,他非常 重视我和姐姐的阅读,因此,他花了很多钱,为我 们购买了这些小人书。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种奢 侈品。所以,我的童年过得是有滋有味的。记不清 具体是哪一年,依稀是四年级吧,有一天妈妈下班 回来,带给我几页金庸先生写的《射雕英雄传》的 残页。所谓“残页”,就是工厂印刷失败后留下的 废纸啦。妈妈在新华印刷厂工作,她为我捡回这些 残页,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丢给我,让我随便看 看。没想到这一看,我就像着了魔似的,开始如饥 似渴地读起金庸的武侠小说来,一本接着一本,根 本停不下来,真正是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也要 看的地步。后来我确证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本本 堪称经典。读了如此有意思的书后,那些小人书就 排不上队了。瞧,好的作品有曲折动人的情节,有 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有精致诱人的细节,有 让人沉醉其间的魅力。后来,小学时的每一个中午 ,我都是捧着厚厚的金庸小说睡着的。再后来,我 还把自己的网名起为“语文老顽童”,你一定明白 ,这是深深地受到了经典武侠小说的影响。 阅读经典,就像用针在你的灵魂里纹绣美图。 中学时,书读得少了。到了师范学校,我全心 全意地修炼教师基本功,读得也不够。做了老师, 阅读的缺损就来惩罚我了。课设计得很单薄,言论 没有内涵,很浅薄,一切都显得轻飘飘的。这个时 候,依然是妈妈告诉我:别慌,可以用读书去改变 。于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一次开始阅读。真 的有惊喜啊,小时候所有的阅读体验都在重新阅读 时顺利复活了。阅读,其实就是一种记忆的唤醒, 就是一种微火的吹燃。儿童时代所有的阅读,都构 成了我们的阅读历史,构成了我们的生命,都成为 我们不断成长的动力。儿时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我还欣喜地发现:当老师爱上阅读,学生自然 爱上阅读。 教师引导儿童阅读,绝非难事,但不要过于强 调,大张旗鼓。一个老师爱读书,所带的班级学生 自然也爱读书。所以,起初我主张自由阅读,并不 做具体的推荐。孩子读得很随意,他们喜欢那些像 “饮料”一样,乍一看很刺激的书。虽然读了,但 读得不对,进步自然很慢,甚至言行还出现偏差。 读什么书,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我让他们 更多关注经典这一类犹如“粮食”一样的书,情况 一下得到了好转。什么是像“粮食”一样的经典呢 ?首先,这些书并不哗众取宠地讨好你,相反,也 许你初读时并不感觉“好在哪里”,甚至还有些“ 读不懂”,或者是读了,有感觉了,但一切都是恬 淡的、舒适的、自然的,只是的确有一种说不清楚 的诱惑力,让你舍不得放下。之后,你再读,可能 就会品出其中的滋味了。这种感觉让人难忘,简直 说是无法磨灭。再后来,你也许会不断主动重复阅 读,因为你的身体、心灵都在要求你再读一读,你 已经和这些经典的书融合在一起了。经典,已经化 为你的血液了。这如同粮食对人的给养,让你慢慢 成长。在此之后的一生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经逢各种各样的事,你的脑海中都会冒出一个形 象,一个桥段,一个细节,它们都存活在经典中, 都在冥冥中给你力量,给你帮助。这就是经典带来 的力量。于是,你做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决定—— 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最亲爱的人。 明白了吧,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向你推荐这套 经典读物的原因了。我也是被经典打动、滋养的。 我怎么能独享?当然要和你一起欣赏。 这套近百部的经典,已经不需要再次罗列书名 了。对你来说,它们简直就像老朋友,真有一种“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亲切感。但我相信,这一次你 阅读它们,阅读这一套丛书,会有很多新的收获。 我接下来和大家说说“如何读才好”。 经典,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该怎么去读呢?答 案很简单,三个字——慢慢读。 经典是最值得你花时间去品味,去琢磨,甚至 多读几遍的。我敢保证,每一次阅读你都会有不同 的发现。我希望,你可以不断进步,让阅读的层次 不断提升,越读越会读。比如说,有的人读经典, 只喜欢其中叙述的故事。的确,故事很精彩,但光 是停留在故事,停留在内容,就等于你开采到了一 块宝石,但是你却抚摸包裹在外的石衣,还没有看 到真正璀璨的光芒。只读故事,损失了经典十分之 九的色彩。有的孩子已经知道读经典是需要手到、 眼到、口到、心到的,可以做些笔记、摘抄,做一 些批注,还可以写一些随想、感受,等等。长期这 样阅读经典,等于同时养成一个习惯,让自己的读 写能力完成日积月累的增长。一段时间以后,你的 语言也发生了变化,你的文章越发的漂亮,你看问 题的角度也变得与众不同,这就叫“腹有诗书气自 华”。记住,好习惯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就是 你永远应该保持的姿态。 必须说明,还有一种小孩非常特别。他们读书 时善于思考。每次接触经典,他们都会去思考:到 底这样的经典是怎么写成的呢?为什么这些故事会 流传到今天呢?为什么至今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呢? 带着探索的心,一边想,一边读,你将层层剥 笋,如获至宝。每读一次都将增长读与写的功力, 变得能读善写。比如说读了《水浒传》,你会发现 每个好汉都有他的绰号,而绰号和好汉的特点是相 关的,你开始琢磨作者是怎么去构思并写出这么多 各具特色的人物呢,哪些细节让我们留下对人物深 刻的印象呢。再比如说你发现《西游记》中有一个 故事叫“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有个故事 叫“三顾茅庐”,还有“三气周瑜”,《水浒传》 中有“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为什么都是“三”呢 ?是巧合吗?难道真是发生了三次吗?读得多了, 你会发现这也许就是一种创作的手法吧。再往下读 ,你又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作品中居然都有这个神秘 的“三”的存在,慢慢地你就会用“三”的结构来 写自己的故事。看,你不就又成长了吗? 阅读了这套书,接触过近百部经典之后,你会 非常欢喜,因为收获满满,实实在在。这时候,我 希望你把这些经典推荐给自己的小伙伴,或者,直 接跟同伴讲这些经典故事吧。经典本身就需要被口 耳相传,经典本身就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接力传 承下去。你甚至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这些经典的 影子。例如,有的经典被拍成电影,有的经典化为 一个个细小的话题,有的值得进行专项的研究性学 习、主题研究,等等。读经典,让整个人都变了。 读经典的妙用就在于“陶冶性灵,变化气质”。 童年正在流逝,还等什么?赶紧读经典吧! 导语 安妮·弗兰克著的《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记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上,在人类遭受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 人性尊严发声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 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美国前总统 约翰·肯尼迪 这是一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 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普通小女孩 写的一本日记。 ——苏联作家 伊利亚·爱伦堡 精彩页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亲爱的凯蒂: 我有好几天没写了,因为我想先考虑考虑我的日记。像我这样的人写日记是有点怪,不仅因为我以前从没写过,而且在我看来,不光是我,换了随便哪个人,谁又会对一个13岁的小女生敞开的心扉感兴趣呢?但那又怎么样呢?我就是想写,更要紧的是,我就是想把埋在心底的那么多东西统统吐出来。 俗话说“纸比人更耐心”,我是在有点伤感的时候又想起这句话的。我当时手托下巴呆坐着,觉得无聊极了,浑身软绵绵的,不知道是该出去还是在家里待着。没错,纸一定是最有耐心的,再说我也不打算把这本日记本拿给人看,它可是有了骄傲的名字,叫“日记”啊。谁也不给看,除非我能找到真正的朋友,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现在我总算彻底想清楚了,我开始写日记的原因是:我还没有一个像它一样真正的朋友。 我想再讲清楚一点,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13岁的女孩会觉得自己在世上很孤单。事实上,我有亲爱的父母和一个16岁的姐姐。我认识大概30个可以算作朋友的人,我有一大串男朋友,都很想让我看他们一眼。我有好多亲戚,阿姨、姑姑、叔叔、舅舅,他们也都对我很好。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啊,看上去我似乎什么都不缺。可我的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无非打打闹闹,再也没什么了。也许我信心不足,太悲观了,可无论怎样,事实如此,根深蒂固,我看来是无能为力了。 所以,才有了这日记。我要用我的心灵之眼增添这位期待已久的朋友的魅力,我不想像大多数人那样流水账似的在日记里记下一大堆无聊的事情,我想让这本日记成为我的朋友,我该叫这个朋友凯蒂。一旦我突然开口对凯蒂说话,谁也不晓得我到底在说什么,所以,虽然有些不情愿,我还是要开始用简洁的文字描述我的人生。 我爸爸娶我妈妈的时候36岁,妈妈25岁。我姐姐玛格特1926年出生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接着是我,1929年6月12日出生。因为是犹太人,我们1933年移居到荷兰,我爸爸被任命为特拉维斯N.V.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和在同一幢楼里的科伦公司关系密切,我爸爸是他们的合伙人。 不过我们家的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全都因为希特勒的反犹法令遭了殃,生活充满艰辛和焦虑。1938年大清洗过后,我的两个舅舅逃去了美国,我年迈的外婆来到我们身边,当时她73岁。1940年5月过后,幸福的时光一下子溜走了:先是打仗,然后是投降协定,接着德国人来了。我们犹太人的苦难从这时才真正开始。各种反犹法令瞬时接踵而至。犹太人必须戴黄色的大卫星(为了将犹太人同其他人分开,德国人强迫他们必须在显眼的位置戴上一颗黄色的大角星,即大卫星),犹太人必须上缴他们的自行车,犹太人禁止乘电车,不准开车。犹太人只能在三点到五点之间去店里买东西,而且只能在挂有“犹太商店”招牌的店里买。犹太人到了八点必须进屋,过了这个点就连在自己的花园里坐一坐都不行。犹太人禁止去剧院、电影院和其他娱乐场所。犹太人不得参加公开的体育活动,游泳池、网球场、曲棍球场及其他运动场地一律不得人内。犹太人还不能看望信基督教的人。犹太人必须去犹太学校上学……还有无数类似的严格规定。 我们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可生活照样延续。尤碧总对我说:“做什么都提心吊胆的,搞不好哪件事情就是禁止的。”我们的自由被严格限制了,不过这一切还可以忍受。 外婆于1942年1月过世了。大家永远不会知道,在我心中她永远活着,我还是那么深爱着她。 1934年,我进了蒙特索里幼儿园上学,一直念到六年级。 P15-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