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自清序跋集(精)/回望朱自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自清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朱自清先生生前对序跋的写作非常认真。他的老友李广田先生曾经评论他的作品在当时文坛上“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而以他的序跋来说,也是如此。朱自清先生认为序跋要具严肃性但又不能为讲究正经说教而失了艺术性,所以他的序跋读起来也会令人感到富有“至情和风趣”。《朱自清序跋集》收录的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序跋。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背影》序 《杂诗三首》序 《欧游杂记》序 《你我》序 《经典常谈》序 《伦敦杂记》序 《诗言志辨》序 《新诗杂话》序 《国文教学》序 《语文零拾》序 《犹贤博弈斋诗钞》序 《标准与尺度》序 《论雅俗共赏》序 《忆》跋 《子恺漫画》代序 《萍因遗稿》跋 《子恺画集》跋 《梅花》后记 《粤东之风》序 《燕知草》序 《谈美》序 《文艺心理学》序 失名《冬天》跋 《文心》序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西南采风录》序 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北平诗——《北望集》序 日常生活的诗——序萧望卿《陶渊明批评》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序林庚《中国文学史》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闻一多全集》序 《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序言 编者说明 朱自清先生著作众多,序跋更是其作品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包括朱自清为自己和他人的作 品写的序和后记。除了早期的一两本书外,朱自清 的作品集都有自序。这些序跋记录了朱自清创作的 缘由及其一生文学活动的脉络,是研究朱自清其人 、其书的重要依据。 在编辑本书时,我们以1983年三联书店出版的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的“序跋”部分为底本,对 于当时的翻译词汇、“底”“象”“发见”“深沈 ”“甚么”等字词的用法及标点的运用仍保持先生 的原文。由于编者能力有限,有不足之处,敬请读 者指正。 2018年7月 导语 《朱自清序跋集》收录了朱自清先生写的33篇序跋,包括《(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西南采风录)序》、《钟明(呕心苦唇录)序》、《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北平诗——(北望集)序》、《日常生活的诗——序萧望卿(陶渊明批评)》、《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序林庚(中国文学史)》、《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闻一多全集)序》等。 精彩页 《欧游杂记》序 这本小书是二十一年五月六月的游踪。这两个月走了五国,十二个地方。巴黎待了三礼拜,柏林两礼拜,别处没有待过三天以上;不用说都只是走马看花罢了。其中佛罗伦司,罗马两处,因为赶船,慌慌张张,多半坐在美国运通公司的大汽车里看的。大汽车转弯抹角,绕得你昏头昏脑,辨不出方向;虽然晚上可以回旅馆细细查看地图,但已经隔了一层,不象自己慢慢摸索或跟着朋友们走那么亲切有味了。滂卑故城也是匆忙里让一个俗透了的引导人领着胡乱走了一下午。巴黎看得比较细,一来日子多,二来朋友多;但是卢佛宫去了三回,还只看了一犄角。在外国游览,最运气有熟朋友乐意陪着你:不然,带着一张适用的地图一本适用的指南,不计较时日,也不难找到些古迹名胜。而这样费了一番气力,走过的地方便不会忘记,也不会张冠李戴——若能到一国说一国的话,那自然更好。 自己只能听英国话,一到大陆上,便不行了。在巴黎的时候,朋友来信开玩笑,说我“目游巴黎”;其实这儿所记的五国都只算是“目游”罢了。加上日子短,平时对于欧洲的情形又不熟习,实在不配说话。而居然还写出这本小书者,起初是回国时船中无事,聊以消磨时光,后来却只是“一不做,二不休”而已。所说的不外美术风景古迹,因为只有这些才能“目游”也。游览时离不了指南,记述时还是离不了;书中历史事迹以及尺寸道里都从指南钞出。用的并不是大大有名的裴歹克指南,走马看花是用不着那么好的书的。我所依靠的不过克罗凯(Crockett)夫妇合著的《袖珍欧洲指南》,瓦德洛克书铺(Ward,Lock&Co.)的《巴黎指南》,德莱司登的官印指南三种。此外在记述时也用了雷那西的美术史(Reinach:Apollo)和何姆司的《艺术轨范》(C.J.Holmes:A Grammar of the Arts)做参考。但自己对于欧洲美术风景古迹既然外行,无论怎样谨慎,陋见谬见,怕是难免的。 本书绝无胜义,却也不算指南的译本;用意是在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在中学教过五年书,这便算是小小的礼物吧。书中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极少说到自己的地方。这是有意避免的:一则自己外行,何必放言高论;二则这个时代,“身边琐事”说来到底无谓。但这么着又怕干枯板滞——只好由它去吧。记述时可也费了一些心在文字上:觉得“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安排最难。显示景物间的关系,短不了这三样句法;可是老用这一套,谁耐烦!再说这三种句子都显示静态,也够沈闷的。于是想方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可以说“楼上正中是——”,“楼上有——”,“——在楼的正中”,但我用第一句,盼望给读者整个的印象,或者说更具体的印象。再有,不从景物自身而从游人说,例如“天尽头处偶尔看见一架半架风车”。若能将静的变为动的,那当然更乐意,例如“他的左胳膊底下钻出一个孩子”(画中人物)。不过这些也无非雕虫小技罢了。书中用华里英尺,当时为的英里合华里容易,英尺合华尺麻烦些;而英里合华里数目大,便更见其远,英尺合华尺数目小,怕不见其高,也是一个原因。这种不一致,也许没有多少道理,但也由它去吧。 书中取材,概未注明出处;因为不是高文典册,无需乎小题大做耳。 出国之初给叶圣陶兄的两封信,记述哈尔滨与西比利亚的情形的,也附在这里。 让我谢谢国立清华大学,不靠她,我不能上欧洲去。谢谢李健吾,吴达元,汪梧封,秦善鋆四位先生;没有他们指引,巴黎定看不好,而本书最占篇幅的巴黎游记也定写不出。谢谢叶圣陶兄,他老是鼓励我写下去,现在又辛苦地给校大样。谢谢开明书店,他们愿意给我印这本插了许多图的小书。 (二十三年四月,北平清华园。) P12-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