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拾穗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克定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刘克定,湖南人,中国作协会员,资深新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从事戏剧、诗歌、杂文、传记写作。创作的广播剧有《星期三的紫罗兰》《姑娘,望着我》(获湖南广播电视厅节目奖);文学作品有《响榻集》《辫子》《刻在记忆中的旧时童玩》《藏在成语中的古代兵器》《终有归时节》《哑口而雄辩的沉思——黄药眠评传》《黄药眠评传》《勾栏七缀》《南风陌上》。其中,《终有归时节》《哑口而雄辩的沉思——药眠评传》分别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 后记 这本小书包括我曾经写的一些新闻研究的 认识和感想,以及曾经对一些来稿的意见,加 以整理,编成一册,包括“量体裁衣”“鸿儒 谈笑”“人在天涯”“沧浪清浊”,俾能与同 好切磋,抵掌交流。 刘克定 2018年3月 目录 自序:我的拾穗 量体裁衣 新闻与“快递” 新闻的语言修养 “袖手于前” 讲点诗意 成就报道写好也难 新闻的“眼睛”要亮起来 新闻的“非相” 走出“八卦阵” 避免“买椟还珠” 文章的“名头” 广告的“死”与“活” 审主题——编稿手记之一 分凫鹤——编稿手记之二 闻而审——编稿手记之三 先历寒彻骨 永怀谦卑心 笔文化 书法家是“养”成的 孔子的字写得如何 “诗千改”与不擅改——再读《续诗品》 勿使“归卧故山秋” 多多研究对联 坐地巡天万卷书 文学批评必修课 “末代总编”的佳话 鸿儒谈笑 俯仰无愧——访杂文家宋振庭 平方其人 知人而后知书 惺惺相惜——报人范长江与黄药眠的交往 人在天涯 一个爱牛的人 背影 神秘的守车人 从粥摊儿到饭店 紫荆底色 沧浪清浊 读刘征的杂文 三十二年读一诗 司马相如过美人关 杜周的“诺诺” “人事学”并非“人才学” “人生识字糊涂始” 犹闻太行马鸣——人才资源与市场 《羔羊》点赞什么 “本官今日断屠” 断想四则 西北望 斯文“鸡汤”该给谁喝 换位思考如何 王维的《卧雪图》 跋 精彩页 三是达视其所举(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四是穷视其所不为(在身处逆境时避干什么)。五是贫视其所不取(在贫困时的作为和取舍)。 中国古代,没有组织人事部门,吏部也不负责考察官员,只管任免,一切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平时就凭“奉旨,,臧否人事。 生活中的人,拥有不同身份、地位、性情、见识,对同一事物的反应是绝不会相同的。比如在无名氏的《天方夜谭》中,所出场的人物都是与阿里巴巴有瓜葛的乞丐、强盗、穷人和穷人的女儿、“老爷”,没有一个官员,只有两个铁笼子作为官方的象征,一个关着强盗,另一个关着“老爷”。作者选取的角度很新奇,他站在穷人的一边,借穷人的视角,去观察统治者——好人和坏人共同的ct老爷”。而这些人,对事物的看法和兴趣(如面包和火腿)迥然不同。如果我们在采访之前,像这样多角度观察,报道就一定会真实生动,有厚重感,为读者所喜爱和信任。否则就会是“抓鸡不成蚀把米”。 在有些报道里,共性(题材和人物的雷同化)的报道太多,动辄“街道居民说”“基层干部反映”“饭店顾客们一致交口称赞”……果真如此吗?成千上万的顾客,有的喜欢吃鱼,有的不喜欢吃肉,有的吃惯辣椒,他们“一致交口”称赞什么呢?“街道居民”“基层干部”能同时发声吗?如果不懂得深入观察,不懂从事实本身发掘新闻,好新闻就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新闻快递,包括一只脚站着写,包括不说无厘头话,不说过头话,三个铜钱摆两处,一是一,二是二,这个基本功非一日之寒。本文所谈的“独立”写稿和观察,是新闻写作必备的基本功。通过生活细节、工作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职业、身份、文化素养、人品和性格,在新闻采访时,必须掌握这个“法门”,才能快节奏反映新闻事件。 说到“倚马可待”,就不免会想起清人袁枚的意见,他写过一首诗:“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竞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fllt,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箴作诗者》)他认为写诗不能倚马可待,更不能一只脚站着写出一首诗来,特别提到“诗到能迟”才是好样的,并认为司马相如的赋文写得很慢,慢工出细活,所以超过邹阳和枚乘。但是作为性灵派诗人代表袁枚,提出“慢板”的见解,多少不够专业。诗出性灵,应是少一些雕琢,多一些自然而然才是,否则性灵尽失。但他提出的“修炼”,应该说,是一个原则,是不错的,写新闻也是要修炼的,不是一上来就能一只脚站着写,这样看来海明威的“金鸡独立”就不算什么本事了。 新闻的语言修养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不免粗俗,文采多于朴实,又不免虚浮,朴实和文采要配合适当,才可以称得上君子。 写新闻报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光有材料,五要素也具备,却缺乏文采,就难免枯燥乏味,反过来,文辞华丽,却没有实际的内容,就像给丑女浓施粉黛,只能给人虚假的印象,同样不受欢迎。只有“文质彬彬”,才能称为好的新闻。 过去,由于受“四人帮”的影响,以及新闻队伍素质不高,“质胜于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八股文、大话、套话、材料语言满天飞,根本谈不上什么“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落笔无文采,文章就难以流传开。没有文采,没有可读性,就没有人看,新闻的传播就大打折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归纳为“言以文远”,就点明了文与传播的重要关系。一篇新闻,一张报纸,要使人一气读下去,读完还想再读,就得在“文”字上下点功夫。 毋庸讳言,现在有的新闻,可读性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事写事,材料登录,不作必要的技术处理,一些会议消息、重大活动消息,一般照抄文件,似乎见报就是目的,管登不管看,登了报就算任务完成。 有位资深记者说“要把新闻当诗来写”,乍想这个要求似乎高了点。先人吴乔在《围炉诗话》里说,写诗好比酿酒,要锤字炼句,要以情动人,以理晓人,写情,路径百折千回,写景,色彩斑驳陆离,不容易的。好酒“饮之则醉”,古今诗人,没有不为表达而苦恼的。写新闻同样要有这种认真的态度,才能感染人,吸引读者。有些新闻,是一、二、三开中药铺,看上去条理分明,而实际上是材料罗列,谈不上什么文采。有的万言长文,写得并不好,怕没人看,在刊登时,编辑作些强势处理,如做大标题,加些插画,或者把每一节的第一个字字号变大,故作引人注意,尽管如此,也还是背磨子唱戏——费力不讨彩,只是把王婆的裹脚布绣了一点花而已。还有的理论文章,表面上峨冠博带,大哉斯言,但平铺直叙,脱离实际,坐而论道,而和者盖寡。总而言之,症结在于语言艺术问题。这就和为什么侯宝林一上台大家就想笑,而别的相声演员说得大汗淋漓、声嘶力竭、连说带唱别人也不笑的道理一样。(P4-7) 导语 刘克定著的《拾穗集》为作者的随笔散文集,结构上分为“量体裁衣”“鸿儒谈笑”“人在天涯”“沧浪清浊”四部分,内容上涉及编辑心得、与前辈探问、生活感悟和游记感想等,希冀通过对生活、工作的记录,留下对岁月往事的反思和追忆。本书收录了《成就报道写好也难》《孔子的字写得如何》《坐地巡天万卷书》等作品。 序言 我的拾穗 当编辑,为人作嫁衣,是谦卑的工作。 既然入了行,就要怀着谦卑之心。 几十年为人作嫁衣,记下了一些感想,一 些认识和收获。现在回忆起来,这些零散的文 字,记录了我的足迹,又因为随写随忘,没有 留存,也没有捆扎成册,很像丰收打场时遗落 的穗子。 后来,我回首岁月,想起这些穗子,何不 拾掇拾掇,感受它们的热乎、诚实与率真?虽 然有些还不曾“熟透”,但泥香犹存,差可自 珍,或甜蜜,或苦涩,饱含着我一生经历的辛 劳、希望、喜悦和痛苦。 所有的收获,不可能颗粒归仓,特别是在 丰年,遗穗尤显得不足道。 现在,愈来愈觉得,人生有太多的遗穗, 应该去拾掇。虽然那些收获的岁月都已远去, 但当我拾起它们,对着太阳,尚能看到往昔的 沉淀……我轻轻抚摸,反复审视,也只有在这 个时候,我才懂得它们的价值,谨慎地把它们 安放在心的历史博物馆里。 我想到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 米勒的油画《拾穗者》(The Gleaners)和白 居易的《观刈麦》,这些诗画给我们留下的印 象,是很多年都不会磨灭的。米勒描绘了农村 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捡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笔法简洁,色调明快柔 和,凝聚着米勒对农民生活“粒粒皆辛苦”的 深刻感受。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评价米勒画 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位女神”。 法国艺术评论家朱理·卡斯塔奈里也说: “我看到三个弯腰的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里捡 拾落穗,这比见到一个圣者殉难还要痛苦地抓 住我的心灵。它非常之美而单纯,独立于议论 之外。” 这幅画不止一次触动我的灵魂,使我想到 ,只有为之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劳作者,才会如 此珍惜每一颗来之不易的果实。也只有深深体 会劳动者的艰辛,才能精确、诚实地再现拾穗 的场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 风起,小麦覆陇黄。……复有贫妇人,抱子在 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观刈麦》)不也是很真切地在诗里描绘这一情 景吗? 是的,拾穗,使我懂得岁月,懂得珍惜, 我也仿效拾穗者,悬着敝筐,弯着腰,一点一 点在人生的田野摭拾,——像在写一首诗。 张爱玲在自己的照片背后题字送人:“见 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 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我也将这 些沾着泥土的穗子送给我的作者、读者朋友, 卑之无甚高论,权当一朵尘埃里的记忆之花看 看。 2018年7月16日溽暑 内容推荐 这刘克定著的《拾穗集》中收集的,包括有关新闻时效、新闻策划、人物观察、采访札记、编稿杂谈等内容之文均为作者编稿之余所写,除已发表有据可查的,许多文章已“无迹可寻”,现在凭回忆、书信、电脑里有幸未被删除的内容,一篇篇爬罗剔抉,整理出来,爰成一册,俾能与同好切磋、求正。 书名谓之《拾穗集》,丰年收割之后,田野总有遗穗,不可能颗粒归仓,但这些遗穗,也浸润着耕种者的辛劳与汗渍,可以借以回顾历史,获得新的感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