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自珍随笔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蓉蓉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刘蓉蓉著的《自珍随笔》内容大致分为“读书观影”、“精神家园”、“浅见”、“琐记”、“爱的传承”五个版块,分别是读后感与观后感、心理活动与感想、对工作与生活的一点见解、对经历与往事的记述、我受到的家教和养育儿子的心得。外篇收录了父亲创作的三首小诗。 作者简介 刘蓉蓉,甘肃庆阳人,1979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先后获生物技术专业学士、植物学专业博士学位。自2006年起,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从事农业科技项目与成果管理工作,业余时间喜欢以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目录 CHAPTER 1 读书观影 书柜的变奏 阅读启幕 变化之中的阅读 良友难遇 走进毛姆的小说世界 警惕陷入消费主义 《三体》奇书 纳兰词传,不忍释卷 奇才女萧红 从廖一梅的文字里看到自己 古典主义爱情 无问西东 超越平凡 也看《昼颜》 再看《断背山》 CHAPTER 2 精神家园 我相信 虚岁40 年龄、时光与烦恼 对自己好一点 中年警钟 改变 人人有个三十六 苔花 巅峰时刻 蝼蚁 人生随感 不只是养家糊口 赞颂与抨击 苦旅 自省 迷梦中的片刻清醒 人与人,心与心 不知死,焉知生? 随感 安宁如此的我 群居与独处 在霎那间直入心底 依然最爱 生活在北京 人与城 CHAPTER 3 浅见 我的时间管理 我的快乐观 一个穷人的金钱观 关于勤俭 不做低头族 给敬业的人点赞 没有回头路 幸福在哪里 想从亲密关系中得到什么? 少一点负能量 何必多思 放松心灵,简单生活 自勉一篇 岁月风干梦想 活着图个啥 人生本来是虚无 经典旋律,百听不厌 有关体育 足球的魅力 爱需要理由 CHAPTER 4 琐记 心中的西山 燕园九年 追忆图书馆时光 同窗会 散步 火炉的记忆 那些逝去的 那一碗兰州拉面的味道 我的回乡偶书 永远的“铁人” 不识圆明真面目 小游扬州 地铁里的爱情 安阳·静 第一次下棉花田 赞歌 安阳好人 降低职业自豪感 农人 育种工作者的精神 CHAPTER 5 爱的传承 家风 家风的延续 致敬并学习 写给儿子 为了儿子,自我 孩子给我的 儿子的第一个上 理智与情感 学前焦虑 观察、发现与感受 个性日渐形成的儿子 铭记,关于儿子 CHAPTER 6 外篇·父亲的小诗 追忆 重阳赛乒乓 三月三之情结 序言 要问我有什么感到自豪的事,保持写博客的习 惯肯定是其中之一。自从2006年创建了新浪博客, 12年来这个习惯一直没有间断。我把新鲜见闻、工 作经历、情感涟漪、生活体会都一点一滴变成文字 记录下来,渐渐营造出属于自己的另一方家园。 写作是沉淀思想非常有效的途径,是自我心灵 的沉静对话。谋篇构思、组织段落、遣词造句,在 这个过程中,零散的思绪有了来龙去脉,朦胧的观 点得以显彰,激烈的情感慢慢平复,心结也会神奇 般地自动化解。 记忆很容易模糊细节。一篇篇所见所闻、所思 所感,是对逝去时光最好的铭记。闲暇时翻开多年 以前的文字,往事带着年轻的味道扑面而至——博 士毕业、初入职场、新为人妇,那时候无忧无虑, 文字常兴高采烈、情感充沛。及至中年,身心肩负 工作、家庭和育儿重任,所思所感更加现实,文字 也不再激扬。抚今追昔,这些文字如此真切地呈现 出岁月带给一个人的心理成长与心境转变。然而, 在这其中是不是也有一些什么东西从未改变呢?甚 至在千淘万漉后日渐清晰、日渐牢固。我想那就是 我之为我的内核吧。 我从近千篇博文中选取了90余篇,按照内容大 致分为“读书观影”“精神家园”“浅见”“琐记 ”“爱的传承”五个版块,分别是读后感与观后感 、心理活动与感想、对工作与生活的一点见解、对 经历与往事的记述、我受到的家教和养育儿子的心 得。外篇收录了父亲创作的三首小诗。 对于天生的理科生来说,搬弄文字实在非我所 长;作为日复一日平凡过活的小职员,也没有什么 奇遇或壮举,而且总是习惯性过于自视。选集作为 给自己即将到来的40岁生日礼物,尚可敝帚自珍; 而文字的稚拙、见识的短浅、视野的狭窄,却让大 家见笑了。 2018年5月16日 导语 刘蓉蓉著的《自珍随笔》从近千篇博文中选取了90余篇。 记忆很容易模糊细节。一篇篇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对逝去时光最好的铭记。闲暇时翻开多年以前的文字,往事带着年轻的味道扑面而至——博士毕业、初入职场、新为人妇,那时候无忧无虑,文字常兴高采烈、情感充沛。及至中年,身心肩负工作、家庭和育儿重任,所思所感更加现实,文字也不再激扬。抚今追昔,这些文字如此真切地呈现出岁月带给一个人的心理成长与心境转变。 精彩页 书柜的变奏 从租住的房子搬到马连洼宽敞的家,在居住条件改善之余,最令我高兴的是终于能拥有一个像样的书柜,让我的书有了体面的居所。我仔细将它们分门别类摆放在书架上,仿佛建立了一个由我主宰的阅读王国,兴奋良久。每当我带着一点仿佛收藏家把玩藏品的心情,打开书柜以目光“检阅”它们时,就像重温着与一位位好朋友相交的过程。它们有的向我打开了这世界的一扇窗,有的让我洞见了自己的内心,有的让我瞻仰了心灵与才情同样美好的作者,有的恰似不用言语就能交流的知己……循着不同的阅读阶段和书籍类型,隐约有一条变奏主线,勾勒出伴随个人成长的阅读喜好演变过程。 我生长在西北偏远小城,学生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课外书,在“数理化”题海里泡大。刚人大学时参观校图书馆,其藏书规模和丰富程度令我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从此便爱上了“坐拥书城”的感觉,在那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那个时期,深感自己人文素养缺乏,阅读的重心是文艺史地类的知识性书籍。朱良志教授在《曲院风荷》里对中国传统艺术之美进行了系统而透彻的剖析,将我带入“天人合一”的宏大审美境界中,使我懂得古人的艺术绝不单是技艺的表现,更寄托了德行上的追求,这才赋予其更高的艺术格调与深厚内涵。肖复兴教授的《音乐欣赏十五讲》,以其精到而极富想象力的文字尽现古典音乐之美,读罢使我尝试着听一些古典音乐,渐渐地也能欣赏一点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这些书,真是我的良师。 而比知识良师更有益的是指引心灵的书籍。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真知灼见的凝聚,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领悟人生。也许偶然问读到的某句话,仿佛穿越时空和众生而来,在与作者产生心灵联结的瞬间,使长久萦绕心间的烦恼与困惑顿时化解。还有什么比这有更大的帮助呢?我在这方面受益良多。在婚姻的磨合期,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乐嘉的《色眼识人》都曾让我掩卷沉思,感悟到婚姻之中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双方的个性差异,清晰表达自身需求,并学习以更加适宜对方的方式相处。工作后,当我在认识自我、适应社会方面产生了一些困惑时,李子勋的实用心理学和张德芬的灵修系列书籍给了我很大帮助。我从中学到了心理投射的道理,认识到一切问题的源头都在自己。同时,这些书使我学习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能够从稍微超脱一些的高度来看待情绪起伏,不至于被负能量攫取了对头脑的控制。 随着越来越接近“不惑”之年,我的“三观”日趋成熟,这种精神指引与心理帮助类的书便读得少了,阅读类型有了扩展,渐渐能够领略文学自身的艺术魅力,才后知后觉地体会到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的更高级形式。莫言那毫不掩饰、跨越禁忌、赤裸裸呈现残酷的语言风格,令人叹为观止。老舍先生的文字那么平易近人,如同茶余饭后谈天一样,却能塑造出一个个纤毫毕现的人物形象。苏童的小说总是散发着忧伤、黯然与颓唐的凄美,描绘人性的复杂,令人难以释怀。阎连科以亦真亦幻、虚实相间的奇诡叙述,展现了中国农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而我对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的偏爱,超过了这些杰出的男性作家……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常让我深深陶醉其中,拍案叫绝,流连忘返。 从那个几乎没有什么课外阅读的大学生到现在,读书渐渐成为了我最大的爱好,是我精神家园的支柱。回顾一路读来的历程,我感到最大的收获是拥有了周国平在《安静》中推崇过的“人生道路上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内在的自我。这个精神性的自我对外在自我的一切给予全然接纳,不但能最由衷地分享快乐,更能理解一切烦恼,在困难时给予最有效的指导和鼓励,在伤怀时送上最贴心的关切与慰藉,帮助我不过于依赖外界就能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富足。 记得2014年我被调换到新的工作岗位,恰逢家里暂缺了照顾孩子的帮手,一时间压力骤增。那段日子里,我常想起余华小说《活着》主人公福贵的人生遭遇——和福贵比起来,自己眼下的困难算得了什么?只要活着,就必须鼓足信心和勇气面对一切生活际遇,再大的风雨也终将过去。进人中年,时常感到人生是一场苦旅,每当情绪陷人低落时,我总能想起梁晓声在《中年感怀》里描写中年人既丧失青年的朝气蓬勃、又达不到老者们坦然自若的那种惆怅:“中年人替少男少女们、替青年们、替老者们,也将社会的某种焦虑和不安,最大剂量地默默地、默默地吞口因到肚子里去了……他们的忧郁和惆怅,一向都是社会的一道凝重的风景线。”这段话给了我多么大的安慰!从书中获得的共鸣使我相信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说的:“阳光之下,永无新事”,所有的精神阵痛都不是自己独有的。这能减轻我对前路未知的忧惧,排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感。 现在,我的书柜必须瘦身了,因为儿子已经到了自主阅读的阶段,他的书扩张的速度太快。每当家中一片沉静,孩子和我分处一隅各自捧着一本书时,便是我感到最为享受的时刻。我想,如果在我的熏陶下孩子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