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于情商的认识程度越来越深,很多地家长也逐渐开始关注孩子情商的培养。经研究证实,一个人最终成就的取得,智力因素占到20%,情商却占到80%。情商是可以通过培养提升的。
郭志刚编著的《最受孩子欢迎的情商培养课——提升孩子情商的方法》通过利用孩子的天性,达到有效地培养孩子情商的目的。让孩子轻松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情绪、与他人正确相处、正确对待感情。此外,书中还单列一章讲解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情商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为家长提供一些借鉴。
书中通过一百多个真实的小故事,讲解了二百多个情商培养的方法。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在轻松的阅读中掌握方法,为您答疑解惑。
郭志刚编著的《最受孩子欢迎的情商培养课——提升孩子情商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影响孩子情商的一些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情商培养的侧重点和正确的方法。书中收集了100多个和情商培养相关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解读,然后详细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情商培养方案。希望对家长的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所启示,帮助家长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较高情商的人,为他们以后的成就奠定基础。
情商成就孩子的未来!爱他,就给他一个高情商!
高情商父母会尊重自己的孩子
彤彤的家庭条件不错,她本应该能快快乐乐地生活。但是彤彤父母的脾气却很急躁,经常因为家里的琐事吵架。每次看到父母吵架彤彤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坐着看书,什么都不敢做。
每次吵完架彤彤的妈妈就拿彤彤撒气,看彤彤做什么都不顺眼:“你的房间这么乱怎么也不知道收拾收拾?这么乱怎么学习啊?别看书了,整理好了再看!”吃完饭彤彤去洗碗,妈妈一边看着彤彤洗碗一边说:“你怎么洗碗的呀?用这么多的水!”
一开始彤彤很怕妈妈,妈妈怎么说她她都不反抗,妈妈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妈妈和彤彤说家教严一点对她以后有好处,所以她一直默默忍受着。
虽然彤彤的爸爸总和妈妈吵架,但是从不对彤彤发脾气。彤彤的爸爸对彤彤很好,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彤彤带礼物。但是彤彤经常见不到爸爸,彤彤的爸爸一个月几乎没有几天会待在家里。
久而久之,彤彤和爸爸妈妈的感情都变淡了。
彤彤上了初中以后渐渐地变得任性起来,不再听妈妈的话了。她有了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开始和妈妈顶嘴,有时甚至会和妈妈动手。
“你才多大啊就烫头发,快给我弄回来,还有你脸上的妆,化成这样像什么样子!”彤彤的妈妈对彤彤每天只知道打扮自己不好好学习很很生气。
“你管我呢,我喜欢这样,你不懂审美!别在这儿烦我!”彤彤故意嘲讽地说。
“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你必须听我的!走,去理发店把你的头发弄回来。”彤彤的妈妈拉着彤彤往外走。
“别拉我,我不去。”彤彤用力推着妈妈,一不小心把妈妈推倒在了地上。
彤彤的妈妈很难过,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你长大了不听我的了是不是?”
彤彤不理妈妈,一摔门就走了。
彤彤的妈妈等爸爸回来后便和他抱怨彤彤推自己的事,彤彤的爸爸很无奈地说:“这孩子是我们没教育好呀,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之后,彤彤的父母感觉到彤彤离他们越来越远,便开始反省自己,改正他们的教育方法,以防彤彤真的成为不良少女。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教训孩子理所当然,不论自己怎么做、做什么都是对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不然,父母不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反而会害了孩子。像彤彤的妈妈那样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但是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把伤害彤彤的行为误认为是严格的家教,最终导致彤彤在青春期产生了强烈的叛逆心理,与父母的感情也变得淡薄了。父母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家长制”的心理。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子女是父母的骨肉,子女的东西都是父母给的,自然孩子就完全属于父母,孩子就是父母的“私人财产”。父母想怎么管孩子就怎么管孩子,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必须听父母的话。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虽然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也具有社会性,孩子和父母在法律和人权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孩子有与父母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人格。
其次,家长不懂得换位思考,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教育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脾气急躁的父母往往会做揠苗助长的事。肆意责骂、体罚孩子都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着想,没有耐心,只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想让自己省心,所以做不到尊重孩子。
最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都会不断地发展,孩子的心理会由依赖父母逐渐变为脱离父母,所以孩子不愿意一直被父母管制。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很听话,但当孩子的心理渐渐成熟时,就需要更多的尊重和自由,这时父母就不能一味压制孩子了。家长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就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
过分严格的家教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原本的爱意。父母随便批评打骂孩子,随便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都会伤害孩子的尊严。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随意处置,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只是父母的出气工具,伤害亲情,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时刻记得尊重孩子,给予孩子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经常同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听取孩子的意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下面几条尊重孩子的方法供家长参考。
P29-31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写了一本叫作《情绪智力》的书,第一次提出了情商的概念。情商,简单理解就是情绪商数,指人的乐观与悲观、急躁与冷静、大胆与恐惧、沉思与直觉等情绪反应的程度。情商是一个人处理感情时的态度、理念和做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较高的情商更加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在成功的诸多主观因素里面,智商因素大约占20%,而情商则占80%左右。
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例子:上学的时候成绩突出的孩子,在长大成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一直碌碌无为,已经“泯然众人矣”。更有甚者,会有一些人因为恃才傲物,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人错失了情商锻炼最佳的年龄阶段,而造成了情商的低下。著名的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的软糖实验更加证实了情商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
情商高的孩子会有很好的自我认知,积极探索,从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对自我情绪控制得较好,抗挫折能力强,喜欢与人交往,愿意分享、合作,为日后的成功做准备。孩子情商的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培养有密切关联,家长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又与其对孩子性格气质的了解密不可分。如果要做到这些,家长必须首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维护好与孩子的关系,并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更多地需要观察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商特质。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与人相处能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情商能力。孩子情商的提升离不开特定的生活环境。家庭作为孩子最基本的生长环境,是孩子情商提升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家长对孩子情商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家长在培养孩子情商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情商的情况,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情商锻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详细分析了影响孩子情商的一些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情商培养的侧重点和正确的方法。书中收集了100多个和情商锻炼相关的事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解读,然后详细列举出了每个行为背后行之有效的情商培养方案。全书按照事例一分析一解决方法的脉络创作而成,希望家长的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所启示,将每个孩子都培养成一个具有较高情商的人,为以后的成就奠定基础。
丹尼尔·戈尔曼在书中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功成名就,每个孩子都有着各种伟大的梦想,这些愿望的实现都依赖于孩子较高的情商。因此,从现在开始,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情商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卓越的情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