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年初 东北抗日联军经过整编,组成以杨靖宇为总指挥的第一路军,“七七事变”后又组成由周保中指挥的第二路军和由李兆麟指挥的第三路军。这3路游击部队同年在广大地区发动较大规模战斗33次,毙伤日军1300余人,俘敌12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5月19日 徐焕升机组驾驶飞机,第一次在日本九州、长崎、福冈等城市上空投掷“纸弹”——《中华民国全国民众告日本国民书》等传单。
6月25日 沈钧儒等“七君子”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
6月29日 日军在北平郊区卢沟桥附近进行夜战“演习”时,竟向卢沟桥街市进行实弹射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有如弦上之箭,一触即发。为了防止不测,中国29 军37师师长兼河北省主席冯治安,在省政府所在地保定下达命令,对北平实施夜间特别戒严,各城门增加了卫兵,并加设了流动哨;在长辛店北面高地构筑了新的散兵壕,并禁止日军在龙王庙堤防和该处南面的铁路附近自由行动。
7月2日 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近卫内阁提出建议:“根据当前中国形势,必须立即打击中国国民政府。”
7月7日 傍晚,日军驻扎丰台的牟田口联队第8中队为了滋事寻衅,在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的指挥下,未向中国军队作任何说明,便来到卢沟桥以北1公里的龙王庙附近,再次进行夜战“演习”。当夜10时,日军队列中突然传出枪声。清水立即清点人数,发现一个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踪。清水查问,众说不一,其中有人说中国军队从卢沟桥北面向日军开枪。清水马上派传令兵前往丰台,向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报告。一木接报后,打电话给在北平的牟田口,说是演习部队遭遇中国方面的“非法射击”,请示该怎么办。牟田口回答:“立即占领宛平城外平汉铁路支线旁边的‘一文字山’,做好战斗准备。”小兵志村因拉肚子“失踪”20分钟后就归队了,但清水仍然带队前往宛平东的五里店野营。
7月8日 零时20分,牟田口打电话给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要他同中国方面交涉,允许日军进入宛平搜查“失踪士兵”,惩办“肇事者”。守城部队宋哲元部第37师第219团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凌晨4时许,日军在一木清直的指挥下,强占了宛平东北角的沙冈,野蛮地向卢沟桥开炮。日本蓄谋已久的对中国发动的全面大规模进攻开始了,守卫卢沟桥的第37师吉星文团的两连士兵,在营长金振中率领下奋起迎战,响亮地提出了战斗口号:“我们要把敌人埋葬在卢沟桥!”下午,战斗更为炽烈。中国驻北平西苑的29军的另一部分战士在五星店、大井村方面切断了敌人的通路,并击退了回龙庙及刘庄一带的敌兵。深夜12时,吉星文团的四五百人组成了一支决死奇兵队,猛然插入卢沟桥西北的敌营,用大刀消灭了数百名日寇。
同日,蒋介石复电北平市长秦德纯称:“应先具必战与牺牲之决心,及继续准备,积极不懈,而后可以不丧主权之原则与之交涉。”
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同时,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和徐向前致电蒋介石,郑重表示:“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迫切陈词,不胜屏营待命。”
长辛店工人带着大批枕木、铁轨、麻袋、工具,冒着枪林弹雨,同29军官兵一起筑工事、送弹药、救伤员。北平城内,各行各业组成劳军团、战地服务团、看护队、慰问队,支援前线抗日将士。上海《文汇年刊》就此指出:从卢沟桥事变这一夜,中国开始了它的新生,在全民族的统一与团结中,展开了神圣的全面抗战之序幕。
就在这天,驻华日军总司令板垣征四郎即派特使萱野秘密到了上海,会见驻沪日军司令白川大将,授意他制造事端,为进攻上海寻找借口。
7月9日 彭德怀等9名红军将领率全体指战员发布《通电》,重申:“以抗日救国为职志,枕戈待旦,请缨杀敌,已非一日,当华北危急存亡之紧要关头,敬敢吁请我国民政府迅调大军增援河北,勿使忠勇之29军陷于孤军抗战,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与日寇决一死战。”
当时,驻守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和保定地区的国军第29军共有10万余人。军长、平津卫戍司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副军长佟麟阁,参谋长张樾亭,副参谋长张克侠。军部设在南苑(后撤至北平城里)。下辖第37师(师长冯治安)、第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张自忠)、第132 师(师长赵登禹)、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
7月11日 中日双方在平、津两地同时开始谈判。在天津,负责与日方谈判的是张自忠。谈判一开始,日方便蛮横地提出,要中国单方面从卢沟桥撤兵,并惩办“肇事者”。张自忠怒不可遏,义正词严地指出:“要惩办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至于从卢沟桥撤兵,我们可以把正规军撤走,换上保安队维持治安,不知日军又将采取什么措施?” 在北平的谈判中,日军同样提出无理要求,被秦德纯断然拒绝:“决不同意从卢沟桥撤退中国军队!”
同日,日本发表《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发布命令,从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驻朝鲜的部队中抽调两个师团到华北加强前线兵力,还派海军舰队开往华北沿海。
7月14日 日军在平津一带集结了2万军队和100多架飞机,继续对国民政府施加压力。其后,当日本京都第16师团的战船出现在天津大沽口海面上时,该师团第20联队士兵东史郎在日记里写道:“昭和十二年九月十二日,船到达大沽海面……这下终于到达了中国。大陆!大陆!憧憬已久的大陆!……真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地啊!”
7月15日 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将军为第3战区司令。冯玉祥受命后,立即召集战区高级将领部署防务:第9集团军驻防上海,第8集团军驻防杭州湾,第10集团军驻防浙江沿海。
7月17日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庐山举行会谈,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称:(一)本党愿为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先锋之职责。
蒋介石在庐山第二次谈话会上作了《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的讲演,其中说:“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到最后关头我们只有抗战到底。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P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