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少年秦始皇/管家琪少年王侯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管家琪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获得者管家琪倾力打造,以史为镜,细说少年王侯功与过,培养青少年大格局领袖气质!

秦始皇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创者。如果要列举整个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人,秦始皇很可能会被排名在前几位,肯定在“最有贡献的”那一波名单中。

《少年秦始皇》在兼顾史实和趣味的同时,通过秦始皇的成长经历,探寻他的个人特质,以及少年时代的淬炼对他日后的影响,并在每一章后面设计了三个提问,引导读者从个人奋斗、人生经验等方面深入思考,获得启发。

内容推荐

“皇帝”是对中国帝王的尊称。将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帝”的,就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秦始皇。

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也使人民痛苦不堪。

他的功在于将六国统一,免除内战;修筑长城,防止外敌;中央集权,防堵水患;修建驰道,便利交通;土地私有,提高生产;尤其是统一度量衡与文字,功劳之大,前所未见。

他的过则在于赋税太重,人民不堪负荷;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修筑阿房宫与陵寝;严刑峻法,株连无辜;尤其是焚书坑儒,禁锢思想自由。

想认识秦始皇,怎样效法他的功,避免犯他的过,学习他的成功之处,就从管家琪编著的《少年秦始皇》开始。

目录

前言 “功大过亦大”的君主

第一章 消灭后党

第二章 吕不韦之死

第三章 《尉缭子》

第四章 荆轲刺秦王

第五章 李斯

第六章 天下初定

第七章 万里长城和直道

第八章 民怨

第九章 焚书坑儒

第十章 怅然离世

跋 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秦王之所以能够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并不只是靠武力,而是有计划地对各国采取多管齐下、各个击破的策略:有的用重金收买,有的用武力威吓,有的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等,即使是发动军事攻击,也有的用强攻,有的用蚕食,策略十分灵活和多样。

秦王在拟定这些对付六国的策略时,非常倚重客卿李斯的意见,甚至连完成天下统一这番大业的雄心,秦王也深受李斯的鼓励。

李斯向秦王分析道,能够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的人,都是能够抓住良机的人。从前秦穆公虽然也很励精图治,秦国的国力也相当强,但当时毕竟诸侯国还比较多,周朝在天下苍生的心目中也还是有着一定的分量,所以才会出现春秋五霸都打着尊奉周天子的旗号,轮流称霸的局面,所以,秦穆公当时就算有统一天下的抱负,整个客观环境也还不允许,时机还未成熟。然而现在,周室衰落,诸侯之间互相兼并,如今函谷关以东只剩下六个国家,国力又都不及秦国,对秦国来说,这可真是统一天下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赢政素有大志,少年时期当相国吕不韦把持朝政的时候,他就已经很知道自立自强,总是用心研读《吕氏春秋》、《韩非子》等书,认真从中汲取营养,蓄势待发,梦想有一天能够完成天下一统,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此,楚人李斯虽然不是秦国本国人,但是来到秦国之后,还是受到了重用。

李斯也是一个很有抱负、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

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当过地方上的小官。有一回,他来到一个粮仓,发现里头有一些老鼠。他看到这些住在粮仓里的老鼠,不仅活动地方很大,成天还都有吃不完的食物,平时又没有人或狗呀猫呀来找它们的麻烦。他想到不久前在吏厕也看到过几只老鼠,但是那些老鼠别说吃的都是些肮脏不堪的东西,还要时时提防遭到其他动物的追逐,或是被人类提着棍子追打……李斯当时颇为感慨:“同样都是老鼠,为什么际遇却差这么多呢?”李斯心想:“关键就在于环境的不同啊!”

他认为,人也是一样:一个人能不能有出息,除了自身有没有才干之外,还要看你能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舞台,一个能够让自己发挥所长的好环境。

于是,那个小官他也不当了,跑去跟着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李斯这么做,就是他实现抱负的第一步——让自己先成为一个有才干的人。

因为当时诸侯之间互相竞争,各国都很需要人才,而擅于分析、擅于游说君王的人,很容易因此而出人头地,大显身手。

等到学业完成,接下来第二步就是——该为自己挑选一个好环境了。

经过一番评估,李斯首先认为当时的楚王根本成不了大事,不值得他去效力,而其他几个东方诸侯也都很软弱,不可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作为。于是,李斯就把目光放到了西边的秦国。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去秦国一定会受到赏识,而自己在辅佐秦王成其帝业的同时,必然也能因此功成名就。

李斯就这样来到了秦国。当时,庄襄王刚刚过世,秦国最有权势的人是相国吕不韦,于是李斯就去找吕不韦,请求做他的门客。吕不韦欣然接纳了李斯,后来因为觉得他有才,又把他推荐给少年赢政当侍从。李斯就这样有了与秦王接触的机会。

李斯很快就发觉赢政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尤其是他虽然年纪轻轻,却雄心勃勃,志向远大。李斯非常高兴地认为,赢政正是他一心寻觅的主子!

而赢政也很高兴找到了李斯这么一个人才,尤其是李斯所说“要善于把握时机,才能成功”等等,都与赢政自己原本的想法不谋而合。赢政认为,李斯一定能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帮助,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才!

李斯在秦国,在赢政的身边,真是如鱼得水,果然大有发挥。

不过,他也有不那么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曾遭遇过危机。

有一回,有一个叫作郑国的韩国人,来到秦国为秦服务。郑国也是一个人才,是一个水利工程专家,还为秦国修造了引洛水来灌溉农田的“郑国渠”。但实际上,郑国是韩国的一个奸细,来到秦国其实另有目的。当郑国的阴谋行动败露之后,引起朝廷很大的震撼。有很多人都纷纷对秦王说,看吧,这些外国人是不可能死心塌地地为我们秦国效忠的。现在郑国的阴谋是败露了,但也许还有很多外国人别有用心,只不过行迹比较诡秘,暂时还没有暴露罢了。为了秦国能够长治久安,还是应该把这些不大可靠的外国人统统赶走才是!

赢政由于“郑国事件”也着实气坏了,盛怒之下,没有多想,便同意王公大臣们希望驱逐所有外国人的一致要求。

经过王公大臣们的讨论,被驱逐的名单很快就拟出来了。李斯是楚国人,他的名字赫然也在上面。

P83-88

序言

“功大过亦大”的君主

在中国历史上,秦王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但是秦王朝却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可以说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谈到秦王朝,就不能不谈到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一个少有的具有大气魄的君主,也是一个“功大过亦大”韵君主。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他出生于赵国邯郸,取名为政。由于秦、赵同祖,也就是说都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姓赵,叫作赵政。又由于秦的祖先曾经被赐姓为“赢”,所以后世多称他为赢政。“秦始皇”是他做了皇帝以后的称号。

赢政即位为秦王的时候年仅十三岁,因为年龄太小,所有国家大事全部都由赵太后和大臣(特别是相国吕不韦)所主持。

当时,经过几代先王的努力,秦国的版图已经跨越黄河,占据了四川、湖北、山西、河南和内蒙古一带,准备吞灭六国。事实上,“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这项事业就像一根接力棒,从历任先王手里一棒又一棒地传下来。

少年秦王赢政,尽管还没有实际掌权,但已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他不但要接下这个棒子,还要勇猛地跑到终点!

他立志要完成这项前所未有的统一大业!

不过,在他二十二岁亲政以后,在展开统一大业之前,他必须先彻底“安内”——消灭长期把持国政的“吕党”和“后党”,这样他才能够集中权力、专心致志地开展统一大业。

把国内政事安排妥当之后,赢政便开始了兼并六国的战争。首先,是内史腾率军灭了韩国(公元前230年),接下来是王翦等灭了赵国(公元前228年),王贲灭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王翦、蒙武灭了楚国(公元前223年),王贲灭了燕国(公元前222年),最后被灭的齐国(公元前221年),也是由王贲领军。

从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连年征战的混乱局面宣告结束,六国全部被秦统一。秦的疆域东、南至海,西至临洮,北到阴山至辽东一线,为中国历史日后数朝构建了基本的版图框架。事实上,“秦汉”时期也可说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中的第一个光辉。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建立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度的第一人。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诸多贡献。

诸如,征伐岭南、北抗匈奴,修建万里长城,开河渠、修大道,颁布小篆为标准文字(书同文)……总之,春秋战国以来,社会上“车轨异辙、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等混乱的现象,到了秦始皇手中,都得到了解决。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对于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正面积极的作用。这应该是秦始皇的一大“功”。

秦始皇还以极大的魄力,下令修建万里长城和直道,建立一个以京都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些原本也可说是秦始皇的“功”,但这些壮举给老百姓带来无比沉重的负担和痛苦,而且,对于民怨他又用残暴的手段来对待,所以这又成了他的“过”。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过错,当然莫过于“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性格中残暴的那一面发挥到极致的惨剧。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一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有人推崇他,有人痛恨他,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让人绝对不能忽视的帝王。

后记

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

美国学者麦可·H.啥特有一本颇具分量的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出版于1978年),是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列举出一百位影响了历史发展的人。如果我们要列举一百位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以及郑成功,一定都会在这份名单上。

当然,所谓“影响历史”,有好与坏不同角度,甚至是一些在历史上属于“负面评价”的人物——如殷商时的纣王、在秦始皇死后策划“沙丘政变”的主谋赵高、两度垂帘听政把持朝政的慈禧太后等等,也都严重影响了历史。

秦始皇、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以及郑成功,这五个人“影响历史”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秦始皇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创者。如果要列举整个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人,秦始皇很可能会被排名在前几位,肯定在“最有贡献的”那一波名单中。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是统一中国的帝王。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而康熙皇帝虽然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却是真正奠定中国疆域的帝王(清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极,但皇太极在清军入山海关的前一年病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则是康熙皇帝的父亲——清世祖福临)。

·成吉思汗和郑成功都是杰出的军事将才。成吉思汗不仅将草原上原来处于分裂状态的蒙古部族统一起来,并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重开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郑成功则是在明朝危机的重要关头,以一介儒生挺身而出,统兵抗清,以寡击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一直强调的崇高气节,又收复了台湾,赶走了霸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人,在许多历史学者的眼中,也一直被视为“民族英雄”。

秦始皇

说到秦始皇,似乎大家脑海中都会立即冒出“暴君”这个形象。的确,他的个性相当残暴(一般都认为和他的童年成长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焚书坑儒、破坏文化、钳制思想,他大兴土木、连年用兵,常态性的使用民力经常都在二百万人左右,这可是当时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再加上严刑苛法、租役繁重,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是,若放在历史的角度,秦始皇其实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开创者: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所以称为“秦始皇”。

·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日后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后来,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推行时间长达两千一百年之久!(讽刺的是,由于过分暴虐,再加上继位者秦二世胡亥与父亲秦始皇相比,其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却丝毫没有乃父的才干,所以秦始皇一手创建的秦王朝,原本希望传于万世,没想到寿命竟十分短暂,只有十五年就灭亡了。)

·他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将近五百年的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给社会营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他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他北筑长城,防御匈奴;南征五岳,平定百越。

·他修筑通向全国的交通大道,称为“驰道”。

·他从京师西北修建一条通往边地的直道,在西南又筑五尺道连接今天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与以上这些大手笔“相互辉映”的,是早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人工奇迹”的兵马俑。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挖掘出巨大的兵马俑坑,而据考古学家估计,始皇陵及其陪葬区总面积应有二百五十五平方公里,已发掘的兵马俑坑仅仅是当年始皇陵殉葬设施的一部分。秦始皇的气魄之大,当然也可从他残暴不仁、漠视老百姓性命的程度,得到充分的证明。

总之,秦始皇实在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帝王。

朱元璋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他身上得到非常充分的彰显。

朱元璋从小家破人亡,又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甚至为了生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出家当过和尚,但日后竟然当上了皇帝,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朱元璋之前,虽然也曾有过所谓的“平民皇帝”——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刘邦的条件比起朱元璋来,都好得太多太多了。

能够拥有这么传奇的经历,除了一般人常说的机遇之外,朱元璋的个人特质也绝对不能忽视。比如说,他从小个性非常强悍,又很有企图心,志气不凡。长久以来,有关朱元璋的民间传说一直很多、很丰富,其实也是老百姓普遍对他心怀崇敬的一种心理投射。

然而,或许也是因为夺得天下不易,为了朱明王朝能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朱元璋不仅痛下杀手,大肆诛杀功臣,搞得一片腥风血雨,更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过于封闭和保守而停滞不前,对中国近代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因为,中国就是从明代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八岁登基,至六十九岁过世,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他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所谓“康乾盛世”,就是康熙皇帝所打下的基础。

康熙皇帝一生勤奋,既努力读书,也勤于理政,再加上他本身也颇多才多艺,对国家有多方面的贡献。然而,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在“文治”方面相当杰出外,显赫的“武功”也最为后人所尊崇。

从1674年至1697年,也就是康熙十三年至三十六年,在这二十三年之中,康熙皇帝在西南平定了三藩之乱,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在东北打击了沙俄,在西北还平定了噶尔丹之乱,这么惊人的“武功”,不仅直接使清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而且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和疆域,各个民族之间也随之展开自然的融合。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军事家。

他的一生不但大大影响着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历史。

首先,12世纪的漠北大草原,由于部落林立,部落之间的争战不断,蒙古族的人民总是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成吉思汗竟然能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这已经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

接下来,为了蒙古汗国的强大以及政权的稳固,成吉思汗展开向北、向南和向西的征战。在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蒙古帝国的版图愈来愈辽阔,人口也愈来愈多。从此,中国势必将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218年,由于花刺子模杀了蒙古商人和使者,成吉思汗十分震怒,遂率领数十万大军西征,准备消灭花剌子模。在血洗花刺子模中心城市之后,成吉思汗本着“敌种之后不可留”的原则,命令部将继续追击,甚至后来花剌子模国王都已经死了,负责追击花剌子模国王的哲别与速不台都没有停下来,仍然不断西进,征服了阿塞拜疆和伊拉克,并于1223年跨过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打败了俄罗斯和钦察联军。接下来,蒙古大军长驱直入,进入俄罗斯境内,并一直打到克里米亚半岛、伏尔加河流域与多瑙河流域!令西方人个个闻之丧胆,并因此有了“黄祸”的说法。

说成吉思汗威震亚欧,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就是因为成吉思汗实在太了不起了,所以当他的后裔在中原建立元朝以后,就理所当然地尊称他为“元太祖”了。成吉思汗也就这样成了皇帝。

郑成功

郑成功和他的父亲郑芝龙截然不同。郑芝龙是一个投机分子,郑成功则有着强烈的传统读书人的气节,在明朝危急存亡的关头,能够勇敢地站出来。

为了坚持“驱逐鞑虏、恢复中原”这样的信念,他不惜与父亲决裂,并放弃了荣华富贵,不断号召同伴,共同抗清。

其实,抗清之举注定是要失败的,但郑成功毫不动摇的抗清信念,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仍是一种爱国的表现,特别是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仍然深深感动着无数人,令大家都感到非常尊敬和佩服。

更何况,虽然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后仅仅四个多月就病逝了,但是就因为他收复了台湾,所以台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多方面的变化。

一直到现在,郑成功为台湾带来的影响仍然处处有迹可循。

这五位深深影响着中国历史的人物,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在命运的安排下,被放上“王侯”这个极其尊崇、极其显贵也极其沉重的位子。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他们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加上他们本身的性格,以及所受到的教养,对于他们日后成为一个怎么样的王侯,自然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

真实的故事,有时往往比虚构的更加撼动人心。这五位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地咀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