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教育/图说民国系列
分类
作者 赵锋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锋编著的这本《民国教育》系“图说民国”系列之一,重点介绍了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严修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马相伯等著名的名校校长,包括他们的教育思想、理念、业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此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了民国时期在艺术、体育、女子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和开创性成果,在留学方面所取得的宝贵经验。

内容推荐

教育改革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一环。1905年科举废除之后,中国教育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国肇建,上承晚清改良之风,复历五四新文化之涤荡,以西方模式为基础,在传统中坚守,将传统带人现代,将中西的文化和教育理念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包容、改造,创造出了一个中国教育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

民国教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民国教育》作者赵锋跟大家一起翻一翻史学专家所不屑的“边角料”,聊一聊民国教育史上的文人雅士、逸闻趣事,品一品那些年的“民国范儿”。

陈寅恪、钱穆、梁漱溟、冯友兰、钱钟书、朱光潜、胡适、鲁迅、老舍、林语堂、胡适、曹禺、巴金、郁达夫、巴金、茅盾、老舍、沈从文、郑振铎……一连串的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教育事业、文化事业的承载者;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叫“民国的大师们”。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新旧之际

 “假维新”里的“真改革”

 大帅们的“教育观”

 大师云集的时代

 女校长的“教育梦”

第二篇 民国教育家

 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职业教育家:黄炎培

 教育现代化先驱:严修

第三篇 民国大学与校长

 只手缔造新北大:蔡元培

 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南开校父:张伯苓

 复旦老人:马相伯

第四篇 各具特色的民国教育

 留学教育

 艺体教育

 女子教育

 西南联大

试读章节

张作霖创办东北大学

素有“东北王”之称的张作霖自幼家贫,无力就学,仅念了三个月的私塾,可谓文盲一个。但就是这么一位胸无点墨、穷兵黩武的人物,竟然高度重视教育。在其主政时期,东北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早在1915年2月,张作霖还仅仅是奉天城内小小的二十七师师长,竟然给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写了一封信,信中并没有汇报战事,也没有索要军饷,而是陈述奉天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整顿措施。张在信中这样写道:奉天办学存在两大弊端:一在靡费过多,得不偿失;二是教授不得其人,仅是坐拥虚名,缺少实际才干。另外,他还提到,办学偏重于高等小学,忽视初等小学,使师范毕业者不愿到初小就教。初小既缺乏良师,而毕业者亦无从升学。

张作霖的这一条陈马上引起教育部、国务院乃至大总统的高度重视,肯定该条陈所指出的各种症结所在,大总统命国务院将该条陈转交教育部查照。4月9日,教育部做出批示:“现在小学之必待整顿,亦诚刻不容缓。整顿之法,当从力节靡费,严定教员、管理员资格入手。庶使不能胜任之教员、管理员得以大加淘汰,于教育前途乃有澄清之望。”并训令各省民政厅长遵照办理。教育界人士听说这一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一训令竟是源自于一个远在东北、并素有“土匪”之名的赳赳武夫——张作霖。

1916年,张作霖出任奉天省长。刚一上任,即在一份教育条陈上批示:“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看到省长如此重视教育,已停会两年多的奉天省议会马上重新开会,专门研究奉天的教育问题。会后,便将教育改革方案交给了张作霖,张作霖对改革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并责令省署教育科制订整顿办法,由此而开启了张作霖整顿教育之路。

教育经费的短缺是制约奉省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对此,张作霖于1916年10月28日,训令各道尹重申省令,严责各县知事增加教育经费,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要占到全县支出总数的40%,并将此标准作为考核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学款应占支出40%的标准,并严格规定,如“今后各县知事仍不实行办理,即以废弛学务论,照地方兴学考成条例予以相当之处罚”。此外,为了防止挪用、侵占教育经费的情况发生,张作霖特派专员赴各县调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之后,他又亲自审阅制定各种关于奉天教育的地方法规,从制度和法规方面保障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这一点,恐怕是其他北洋军阀所无法比拟的。

1916年12月6日,奉天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孙其昌、奉天省立第二中学校长董宝麟、奉天省城第一高等小学校长魏福锡联名呈文给张作霖,建议派人赴黑、吉两省,协商联合向教育部争取设立东三省区域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事宜,以培养中等以上教育人才。张作霖看完,当即大笔一挥,签了一个“准”字,并立即派孙其昌前去办理此事。

张作霖非常鼓励青年出国留学。1916年夏天,张作霖下令对奉省20个县的留学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看奉天省到底派出了多少留学生。但他发现整个奉省只有留学日本的68人,顿时觉得留学人数太少了。于是,张作霖于1917年6月和12月,分别派出两批公费留学生,入日本高等预备学校学习。而这些留学生也不负张作霖之望,两年后,就有26人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官立学校学习,居全国第二。仅仅两年之后,奉省的留日学生即达到150余人,翻了一倍还多。等到1925年时,奉天省已有232名留学生到外国学习。张作霖派学生出国留学,并不是派出去就放手不管了。他首先派有经验的经理人员留学各国,对留学生加以管理,以防他们耽误学业。另一方面,这些经理们还负责关照留学生们的生活状况。1919年,日本物价飞涨,留日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使学生安心向学,张作霖下令对公费学生增加学费额数。1921年10月,教育部发出文件,对自费留日学生因故要求公家借费者给予遣送回国,并制定了相应的遣送回国办法。张作霖听说后,大骂一通,然后自掏腰包,拿出10万元汇给这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留学生,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P23-26

序言

教育改革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一环。1905年科举废除之后,中国教育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国肇建,上承晚清改良之风,复历五四新文化之涤荡,以西方模式为基础,在传统中坚守,将传统带入现代,将中西的文化和教育理念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包容、改造,创造出了一个中国教育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

陈寅恪、钱穆、梁漱溟、冯友兰、钱钟书、朱光潜、胡适、鲁迅、老舍、林语堂、胡适、曹禺、巴金、郁达夫、巴金、茅盾、老舍、沈从文、郑振铎、周作人、梁实秋、冰心、胡风、巴金、柳亚子、张恨水、萧红、臧克家、艾青、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丰子恺、张伯苓、罗家伦、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梅贻琦、马寅初、沈钧儒、茅以升、竺可桢、李四光、童第周、梁思成、徐志摩、郁达夫、梅兰芳、聂耳、苏步青、冼星海、叶圣陶、蔡元培……这个名单可以很长很长,我们这里难以穷尽;这个名单太耀眼,它的光环至今仍让我们顶礼膜拜。名单上的他们,可以细分成很多类: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自然科学家,等等,但无论怎样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那个时代教育事业、文化事业的承载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叫“民国的大师们”。

鉴史以察今。“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老人的世纪之问。钱老的世纪之问,在拷问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管理者,在拷问着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钱老的问题,是当今中国教育必须直面的疑问,更是中华民族迎接伟大复兴必须直面的疑问。钱老的问题,前来探望的各位领导难以回答,众多教育官员和教育专家也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某才有不逮,亦不在其位,不敢有博识宏论。本书更愿意关注的是钱老成长所在的那个时代,教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跟大家一起翻一翻史学专家所不屑的“边角料”,聊一聊民国教育史上的文人雅士、逸闻趣事,品一品那些年的“民国范儿”。

历史永远是一个谜,我们只是努力接近谜底。当你无限接近谜底之后,结果未必如你所想、如你所愿。正如对你多年未见的情人,见面远不如怀念。从这一个意义上说,历史可能又是一座围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