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赠英文版)》是简·奥斯汀富于幽默情趣的处女作。埃诺莉和玛丽安娜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小说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本书和作者的《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理智与情感(赠英文版)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英)简·奥斯汀 |
出版社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理智与情感(赠英文版)》是简·奥斯汀富于幽默情趣的处女作。埃诺莉和玛丽安娜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小说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本书和作者的《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内容推荐 《理智与情感(赠英文版)》以姐妹俩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埃丽诺是个“感情强烈”而又“头脑冷静”的年轻姑娘。她在选择对象时,不重仪表,而讲人品,爱上了为人坦率热忱的爱德华。后来发现爱德华早已同露西订有婚约,尽管她极为伤心,却能竭力克制自己,交际应酬,行若无事。最后,爱德华相继遭到母亲和露西的遗弃,埃丽诺对他依然一往情深,终于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同埃丽诺形成对照的,是妹妹玛丽安。她虽然聪明灵慧,但过于多情善感,对爱情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一心要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35岁的布兰登上校对她表示好感时,她觉得他太老了,因而不屑一顾。随后,她意外地遇见了“风度翩翩”的轻薄公子威洛比,当即陷入热恋之中。不久被对方抛弃,她又悲痛欲绝,自我作践,差一点丢掉性命。沉痛的教训,姐姐的榜样,使她终于变得理智起来,最后还是嫁给了一直倾心于她而最没有浪漫色彩的布兰登上校。显然,作者简·奥斯汀通过这般对照描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全书以喜剧开头,悲剧发展,终以喜剧收场,是一则以细腻笔触和生动对白见长、讲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的婚恋故事。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三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简·奥斯汀年表 试读章节 第四章 “真可惜呀,埃丽诺,”玛丽安说,“爱德华竟然不爱好绘画。” “不爱好绘画?”埃丽诺答道。“你怎么能这样看?的确,他自己不画,可是他很喜欢看别人画。我敢向你担保,他绝不缺乏天资,只不过是没有机会深造罢了。他要是一步步地学下来,我想会画得很出色的。他不大相信自己这方面的鉴赏力。总是不愿意对任何画儿发表意见。不过,他先天就有一种恰当而纯朴的鉴赏力,使他一般都很明断。” 玛丽安唯恐惹姐姐生气,便不再往下说了。不过,埃丽诺说他赞赏别人的绘画,可是这种赞赏远远没有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在她看来,只有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才能称得上真正具有鉴赏力。姐姐的错误使她暗自发笑。然而,她又佩服姐姐对爱德华的盲目偏爱,正是这种盲目偏爱才导致了那个错误。 “玛丽安,”埃丽诺继续说道,“我希望你不要认为他缺乏一般的鉴赏力。其实,我也许应该说你不会有那种看法,因为你待他十分热诚。如果你真有那种看法的话,你肯定不会对他那么彬彬有礼。” 玛丽安简直不知说什么好。她无论如何也不想伤害姐姐的感隋,然而又不能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最后她回答说: “埃丽诺,要是我对他的称赞与你对他优点的认识不尽一致,请你不要生气。我不像你那样,有那么多机会去揣摩他在意向、爱好和情趣方面的细微倾向;但是,我极其佩服他的德行和理智。我觉得他可敬可亲极了。” “我敢肯定,”埃丽诺笑盈盈地答道,“像这样的称赞,连他最亲近的朋友听了也不会不满意的。我很难设想,你能说出更热情的赞语。” 玛丽安看到取悦于姐姐这么容易,禁不住也乐了。 “对于他的德行与理智,”埃丽诺接着说,“凡是经常见到他,能同他畅所欲言的人,我想谁也无法怀疑。他有卓越的见识和操守,只因生性腼腆,经常寡言少语,一时显现不出来。你了解他,能对他那实实在在的人品做出公正的评价。至于谈到你所谓的细微倾向,有些特殊情况你没有我了解。我有时常和他在一起,而你却完全让母亲拴住了,亲热起来没完没了。我常常见到他,研究了他的情感,听取了他在文学与鉴赏方面的见解。整个来说,我敢断言,他知识渊博,酷爱读书,想象力丰富,观察问题公允而准确,情趣风雅而纯洁。他各方面的能力和他的人品举止一样,你越是了解,印象越好。初看上去,他的谈吐的确不怎么出众,相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你一见到他那无比动人的眼神,你就会发现他的整个表情都十分可爱。现在我很了解他,觉得他确实漂亮,至少可以说几乎是漂亮的。你说呢,玛丽安?” “埃丽诺,我要是现在不认为他漂亮,马上就会这么认为的。既然你叫我爱他如爱兄长,我将看不到他外貌上的缺欠,就像我现在看不出他内心里有什么缺欠一样。” 一听这话,埃丽诺不禁为之一惊。她后悔自己不该那样热烈地赞扬爱德华。她觉得,她对爱德华尊崇备至。她认为这种尊崇是双方互有的。不过,对这种相互尊崇,她需要有更大的把握,才能让玛丽安确信他们是相互钟情的,她自己也好感到踏实一些。她知道,玛丽安和母亲忽而胡猜乱想,忽而信以为真。对她俩来说,想望着的便是有希望的,有希望的便是指日可待的。她想把事情的真相向妹妹解释清楚。 “我不想否认,”她说,“我非常看重他——我十分尊敬他,喜欢他。” 玛丽安突然勃然大怒起来。 “尊敬他!喜欢他!冷漠无情的埃丽诺。哼!比冷漠无情还坏!不然你就会感到害臊。你再说这些话,我马上就离开这个房间。” 埃丽诺忍不住笑了。“请原谅,”她说,“你尽管放心,我这样平心静气地谈论我的感情,决没有冒犯你的意思。请你相信,我的感情比我表白的还要强烈。而且你要相信,由于他有那么多优点,由于我怀疑他——希望他有情于我,我才理所当然地产生了这种感情,这既不轻率,也不唐突。但是除此之外,你切不可信以为真。我不敢保证他一定有心于我。有时候,他有几分情意还很难说。在没有彻底摸清他的真实思想以前,我想自己还是不要纵容这种偏爱,不要看得过高,不要言过其实,这你是不会感到奇怪的。讲心里话,我并不——几乎一点也不怀疑他对我特别喜爱。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别的问题需要考虑。他绝非是独立自主的。他母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范妮偶尔谈到过她的行为和见解,我们从不认为她是和蔼可亲的。爱德华自己也肯定知道,他假若想娶一个财产不多、身价不高的女人,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 …… P16-18 序言 译者序 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她生活和写作的代,英国小说正经历着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头10年,菲尔丁等大师开拓的英国现实主义传统几乎完全中断,英国小说被淹没在一派假浪漫主义的感伤水之中,40年间没有产生任何重要作品。直至1811年,简·奥斯汀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SenseandSensibility),才打破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接着,简·奥斯汀又相继发表了《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Park,1814)、《爱玛》(Emma,1816)、《诺桑觉寺》(NorthangerAbbey,1818)和《劝导》(Persuasion,1818)等五部小说。这些作品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派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从而为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非但如此,简·奥斯汀还因为创造出堪与莎士比亚、狄更斯相媲美的精湛艺术,而被评为“无与伦比的简·奥斯汀”。 英国著名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简·奥斯汀凭着理智来领会世界,写出了一部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但是,正如G·H·刘易斯所指出的:坚持原则和严肃认真,是简·奥斯汀艺术的精髓。简·奥斯汀的一部部喜剧作品,犹如生活的一面面镜子,读者可以从中照出世人的愚谬和荒诞,从而得到教育和启迪。 简·奥斯汀发表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其初稿是1796年写成的书信体小说《埃丽诺与玛丽安》;而作者将《埃丽诺与玛丽安》改写成《理智与情感》,则是1797年11月的事。此后十余年,《理智与情感》变得无声无息,直至1811年3月,奥斯汀在书信中透露,她在伦敦看该书的校样。该书于当年10月30日出版,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说/一位女士著/1811年”。10月31日的《记事晨报》上发布了该书的第一个广告,称其为“某女士的一部新小说”。11月7日,该书被誉为“一部杰出的小说”。11月28日,该书变成“A—女士的一部有趣的小说”——比“某女士”进了一步,该广告亮出了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A。这似乎是《理智与情感》的最后一个广告。 《理智与情感》定价为15先令一册,虽然印数不是很多(一说750册,一说1000册),但是作者于1813年7月3日写道:“《理智与情感》每一册都卖出去了,除版权之外(如果那还有什么价值的话),给我带来140镑收入。”同年10月,《理智与情感》出了第二版。 从写作和出版年代来看,《理智与情感》与《傲慢与偏见》是一前一后创作和发表的,因而在格调上十分接近,很像一对孪生姐妹,几乎同样富于幽默情趣。两者不同的是,《傲慢与偏见》只有一个女主角,《理智与情感》却有两个女主角,小说以姐妹俩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埃丽诺是个“感情强烈”而又“头脑冷静”的年轻姑娘。她在选择对象时,不重仪表,而讲人品,爱上了为人坦率热忱的爱德华。后来发现爱德华早已同露西订有婚约,尽管她极为伤心,却能竭力克制自己,交际应酬,行若无事。最后,爱德华相继遭到母亲和露西的遗弃,埃丽诺对他依然一往情深,终于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同埃丽诺形成对照的,是妹妹玛丽安。她虽然聪明灵慧,但过于多情善感,对爱情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一心要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35岁的布兰登上校对她表示好感时,她觉得他太老了,因而不屑一顾。随后,她意外地遇见了“风度翩翩”的轻薄公子威洛比,当即陷入热恋之中。不久被对方抛弃,她又悲痛欲绝,自我作践,差一点丢掉性命。沉痛的教训,姐姐的榜样,使她终于变得理智起来,最后还是嫁给了一直倾心于她而最没有浪漫色彩的布兰登上校。显然,作者通过这般对照描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如果说玛丽安是吃了“感情有余、理智不足”的亏,那么,书中还有一伙人则是走了另外一个极端。这伙人在“情感”上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在“理智”上却相当“富有”。他们一个个不是冷漠自私,便是冷酷无情,为人行事总是机关算尽,貌似很有理智,实则满脑子歪门邪道,往往搞得自相矛盾,荒诞至极。约翰·达什伍德与埃丽诺姊妹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父亲临终时把全部家产都交给了他,嘱托他好生照应继母和三个妹妹。他当场也满口应承,并且慨然决定给每个妹妹再补贴一千镑收入。可是一回到家,经过比他“更狭隘、更自私”的妻子以“理”相劝,他又变了卦,对寡母和妹妹不但分文不给,还把她们赶出她们长期居住的诺兰庄园。约翰的岳母费拉斯太太为长子爱德华物色了一门贵亲,爱德华不从,偏要与出身低贱的露西结婚。费拉斯太太气急败坏,剥夺了他的财产继承权,并且把他撵出了家门,扬言一辈子不让他有出头之日。约翰·达什伍德和费拉斯太太,一个要财产不要兄妹情,一个要门第不要母子情,同是利令智昏,令人鄙夷。 威洛比和露西是两个无独有偶的反派角色。从表面上看,他们两人都有强烈的“情感”,不过他们的情感是虚假的,内心极度冷酷与自私。威洛比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的恶习。他先是玩弄了布兰登上校的养女伊丽莎,等她怀孕后又无情地将她遗弃。后来,他抱着同样的目的,恋上了玛丽安,与她卷入了一场“真正的爱情”。然而,一想到玛丽安没有财产供他挥霍,便又同样无情地抛弃了她,而与一位富家小姐结了婚。婚后得不到应有的幸福,他又可怜巴巴地企图再找玛丽安重温旧情。露西是个自私、狡诈的女人,她先是与爱德华订婚,爱德华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她转而去勾引爱德华的弟弟罗伯特·费拉斯。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而结婚之后,她又在费拉斯太太面前“装作低三下四的样子,一再对罗伯特的罪过引咎自责,对她自己受到的苛刻待遇表示感激,最后终于受到费拉斯太太的赏识”。显而易见,简·奥斯汀塑造威洛比和露西这样两个典型,是想告诫无辜的世人,不要误上那些貌似多情、实则多诈的小人的当。 在简·奥斯汀看来,感情用事的人尽管显得十分滑稽可笑,但只要心地善良,待人热诚,总比机关算尽的势利之徒强百倍。这可以詹宁斯太太为例。作为书中最滑稽可笑的一个角色,她最初给人的印象是缺乏教养,粗俗不堪。她自恃嗅觉灵敏,“善于发现儿女私情”其实是满脑子错觉,为此曾引起埃丽诺和玛丽安的反感。可是,随着小说的发展,读者发现:詹宁斯太太不仅热情无私,而且具有强烈的是非感。别看她平时有口无心,尽闹笑话,但是到了节骨眼上,她却丝毫也不糊涂。她见到费拉斯太太母女为金钱和门第而歇斯底里大发作时,颇为愤慨,毅然说道:“她们俩人我一个也不可怜。”最后,她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埃丽诺姐妹俩的信任和尊重。 简·奥斯汀写喜剧从不做正面说教。她的拿手好戏是讽刺。综观《理智与情感》全书,她的讽刺主要采取了两种艺术手法,一是滑稽模仿,二是反讽,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经常使读者发出“启人深思的笑”。在小说的前半部,作者以略带夸张的讽刺笔调,对玛丽安的伤感作了多次滑稽描写,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次,玛丽安听爱德华吟诵考柏的诗,事后她对母亲说:“我要是爱他的话,听他那样索然乏味地念书,我的心都要碎成八瓣了。妈妈,我世面见得越多,越觉得我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我会真心爱恋的男人。”离开诺兰庄园的头天夜里,她一边在房前独自徘徊,一边向那“幸福的家园”和“熟悉的树木”挥泪“话别”。后来,她来到了克利夫兰,独自登高远眺,“在这极其难得而又无比痛苦的时刻,她不禁悲喜交集,热泪夺眶而出。”吟诗时“激动得发狂”,赏景时“如醉如痴”,开心时能够得意忘形,悲伤时可以肝肠寸断,这既是对玛丽安的辛辣讽刺,也是对感伤派小说的无情嘲弄,这就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容。 反讽的笔墨,小说里更是俯拾即是。这不仅见诸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不仅见诸对情节的喜剧性处理,而且融汇在故事的整个构思里。玛丽安最早断定,布兰登上校“年老体衰”,根本“没有资格考虑结婚”,可后来的事实却恰恰是她自己做了布兰登太太。再看露西,她先前是那样鄙夷罗伯特·费拉斯,说他“傻乎乎的,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可是她最后又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他。而费拉斯太太呢,她一听说爱德华要娶露西为妻,便勃然大怒,立即导演了一场剥夺财产继承权的闹剧。可是,当后来罗伯特秘密娶了露西时,她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对他慷慨资助,甚至把露西视为“掌上明珠”,而把财产和出身都胜她一筹的大儿媳埃丽诺当作“不速之客”。在简·奥斯汀的笔下,现实就是这么恶作剧,喜欢对世人的判断、愿望和行动进行嘲讽。 《理智与情感》里有几个妙趣横生的戏剧性场面,历来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被称为简·奥斯汀绝妙的讽刺章节。第一卷第二章,约翰·达什伍德夫妇在谈论要不要资助继母和三个妹妹时,一个强词夺理,一个言听计从,短短一席对话,两个冷漠自私的守财奴形象便跃然纸上。第二卷第十二章,这对夫妇破例宴请约翰·米德尔顿夫妇,“这里没有出现别的贫乏,唯有言谈是贫乏的”,作者只抓住区区两个小话题,便把书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 简·奥斯汀写小说的最大乐趣或许是创造人物。她塑造人物形象,一不靠抽象的外貌描写,二不靠精细的内心刻画,她只是借助生动的对话和有趣的情节,就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因此,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称简·奥斯汀的人物是“圆的”立体,而不是“扁的”平面。《理智与情感》里塑造了近20个有闲阶级的男士、夫人和小姐,且不说前面提到的主要人物,一个个莫不是精雕细刻,活灵活现,即使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写得有血有肉。露西的姐姐斯蒂尔小姐,长到29岁还没找到婆家,于是只好从别人的取笑中寻求点精神安慰。一次,人们拿戴维斯博士开她的玩笑,她一时得意忘形,“装出认真的样子”求詹宁斯太太替她“辟谣”,而詹宁斯太太完全理解她的心意,“当即向她保证说,她当然不会辟谣。斯蒂尔小姐听了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寥寥数语,活现出一个单相思小姐的可怜形象。有时,简·奥斯汀喜欢在对话和情节之外,加上几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议论,这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詹宁斯太太的二女儿夏洛特,她凭着自己的美貌,嫁给了一心向上爬的帕尔默先生。有好多次,她当着众人主动同丈夫搭话,丈夫全然不理睬她,她也毫不介意,只道是丈夫“真滑稽”。接着,作者写道:“谁也不可能像帕尔默夫人那样绝对和和气气,始终欢欢乐乐。她丈夫故意冷落她,傲视她,嫌弃她,都不曾给她带来任何痛苦;他申斥她、辱骂她的时候,她反而感到其乐无穷。”在帕尔默夫人看来,女子嫁人,不过是为了归宿和衣食之计,至于丈夫如何对待她,都是无关紧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妇女的可悲命运。 从布局上看,《理智与情感》包含着两个“三角”关系,故事可谓错综复杂,但作者始终能妥帖安排,使作品看起来浑然一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个偶然的举动,都寓有一定的含意,值得读者的关注。例如,第一卷第十三章,布兰登上校正打算带领众人到惠特韦尔游览,突然,他收到一封信,“一看姓名、地址,脸色刷地变了”。随即,他也不肯道明缘由,便匆匆赶到伦敦。又如,第十五章,本来同玛丽安打得火热的威洛比,突然一反常态,冷冰冰地来向玛丽安一家道别,只说是“到伦敦去出差”。作者利用偶发事件制造悬念,使读者急欲看个究竟。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简·奥斯汀写的对话鲜明生动,富有个性,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难怪评论家常拿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在《理智与情感》中,露西听说埃丽诺把爱德华视为“心上人”,赶忙告诉埃丽诺:她自己早已与爱德华订了婚。尽管她是打着向“知心朋友”讲“私房话”的幌子,但是透过她那矫揉造作和扬扬得意的语调,读者可以直窥她那自私、狡诈的心灵:原来,她对埃丽诺信任是假,刺激是真。再看约翰·达什伍德,他张口是钱,闭口是钱,就连向妹妹们告别,也“祝贺”她们“不费分文就能朝巴顿方向做这么远的旅行”,生动逼真地表现了他那吝啬、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简·奥斯汀的小说,确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鲁迅语)。 简·奥斯汀的小说大都取材于一个“三四户人家的乡村”,天地是狭小了些,但这却是个森罗万象、意味无穷的世界。简·奥斯汀把自己的创作比做“二寸牙雕”。她的作品纤巧精致,玲珑剔透,完全当得起这个美称。 1995年,《理智与情感》被美国“海市蜃楼制作公司”搬上银幕。影片制作人琳赛·达伦回忆说,早在她的青年时代,《理智与情感》就是她“最钟爱的一本书”,它具备改编成一部好电影的所有条件:“杰出活现的角色,一个强烈震撼的爱情故事(其实,该书有三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惊异的曲折情节,幽默的笑话,适切的主旨,还有一个令人屏息以待的精彩结局。”经过八年的切切寻觅,她终于找到著名影星埃玛·汤普森来改编剧本。埃玛经过五年努力,终于把剧本改编出来。又经过反复酝酿,决定请台湾籍导演李安来导演此戏,而李安又请埃玛来扮演女主角埃丽诺。影片问世后大获成功,先后获得1996年金球奖最佳剧本、最佳影片,以及第68届奥斯卡奖最佳剧本改编等殊荣。 本书翻译于1982年,自1984年起,先后由海峡两岸多家出版社出版。2014年第一季度,译者对译文做了全面修订,使之在理解的精确度和表达的贴切度上均有明显提升,从而更能体现简·奥斯汀的特有韵味和情趣。 孙致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