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茶文化趣谈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康乃,吴云主编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点茶法经过两宋的繁盛之后,到明朝后期被泡茶所取代。如果说我国的茶叶生产和饮茶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唐代的话,那么宋代则是第二个高峰期,明清乃是第三个高峰期。

从明代开始,被元蒙时代冷落的茶叶生产和饮茶得以复兴与昌盛。其表现为朝廷设立了“茶司马”,负责管理与北方民族用茶换马匹等事宜。这就意味着茶叶生产关系到对外贸易和军队建设,非同于一般的为满足饮茶消遣与作乐了,此其一。其二,茶著再度出现兴旺。在明代出版的茶著有50多部,其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了唐代和宋代。其三,在继承宋代斗茶习俗的基础上,侧重于遴选佳茗,突出了对茶的质量要求,淡化了消遣功能,遴选出了一些名茶,如虎丘茶、天池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等。其四,开始摒弃唐宋以来对茶叶的深加工的做法,提倡制作“精于炒焙,不损本真”的“炒青法”,重视茶叶原有的香气和滋味。这样,唐宋时代提倡的碾造加工的粉末茶,如研膏、蜡面、龙团等加工茶,失去了茶的真味和茶性,使得传统的饮茶方式逐渐淡出。其五,随着“炒青法”的普及和推广,烹煎茶的方法逐渐被冲泡法所取代。其六,出现于宋代的花茶,经过了元蒙时代的冷落,到明代又得到提倡。用于窨制花茶的花卉除了木樨、茉莉、玫瑰外,还用兰蕙、菊花、栀子、木香等花卉窨制花茶,从而扩大了花茶的范围,也使花茶得到普及。

明代的皇族朱权在他的《茶谱序》中提出,“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万象惊寒”,“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这些论断如果出自平民或许影响不大,而朱权属于皇族,他的倡导当然是举足轻重,因而明朝的茶道不仅是烹茶方法的改变,更为饮茶赋予了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的品性,进一步完善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

到明朝末期和清朝中期,一些茶学专家,如张源、许次纾、程用宾、张岱、袁枚等人在他们的茶著中发扬了泡茶茶艺,总结出撮泡(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壶泡和功夫茶等形式的泡茶道。

其实,最初的泡茶方法来自民间,在川东、鄂西交界的地方,采摘茶叶时,将老叶碾成粉末,用米汤搅拌做成茶饼。饮茶之前,先在火上将茶饼烤成红褐色,再捣成粉末,放进瓷器中,用葱花、姜片、橘子作作料,加入沸水浇泡。当地人用这种茶来醒酒。后来逐渐演变为寺庙庵茶的撮泡法(将茶叶放在茶瓯里注沸水冲泡)和随着紫砂壶的问世而出现的壶泡法。这种泡法被茶学家肯定和提倡之后,很快就流行开来。

壶泡法到了清代,伴随着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的发展,又出现了用小壶小杯冲泡品饮的功夫茶法。壶泡法是清饮,不加作料。撮泡法在明朝使用无盖的盏、瓯来泡茶,清代在宫廷和豪门富户中用有盖和托的盖碗冲泡,便于保温、端接和品饮。现代又采用有柄有盖的茶杯冲泡或用敞口的玻璃杯来泡茶,透过杯子可观赏汤色、芽叶舒展的情形。同时还设计建造了茶寮,作为推行茶道的地方。这都是明清茶人的杰出贡献。尽管明清茶人继承了唐宋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但创新不多,只是使泡茶道得以延伸,今天我们的泡茶方法仍然是沿用了明清时期的泡茶道。

清代的皇廷很重视茶叶生产与饮茶,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这表现在允许农民自由种植茶叶,对茶叶销售的管理也采取设捐统收或遇卡抽厘的办法,不仅促进了茶叶生产,也为饮茶的普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平民百姓真正做到了“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说明平民百姓饮茶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

进入近代、现代以后,由于战乱频仍,茶文化陷于低谷。台湾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振兴,重整茶文化的大旗,逐渐恢复和发展了传统的茶文化;大陆则在20世纪90年代,因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也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的复兴和发展。20世纪我国茶文化的最大收获有二:一是基本确立了我国茶道的精髓——“和”;二是各地大小城镇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的兴旺和繁荣。

总之,中国茶道的演变规律是在煮茶法的基础上形成了煎茶道,在煎茶道的基础上形成了点茶道,又在点茶道的基础上形成了泡茶道,一直延续至今。

P14-16

目录

茶事茶艺篇

 茶树的故乡在中国

 “茶”名称的几种变化

 茶叶家族的成员

 中国的十大名茶

 如何理解茶文化

 中国茶道的源流和衍变

 中国茶道的精髓

 从“吃茶去”看“茶禅一味

 中国古代的斗茶

 异彩纷呈的茶联

 饮茶的保健作用

 选购茶叶的妙招

 茶艺是泡茶与品茶的融和

名茶传说篇

 龙井茶的传说

 惠明茶的传说

 雁荡毛峰的传说

 四明十二雷的传说

 乌牛早茶的传说

 九曲乌龙茶的传说

 开化龙顶茶的传说

 普陀佛茶的传说

 碧螺春的传说

 宜兴阳羡茶的传说

 雨花茶的传说

 六安瓜片的传说

 黄山毛峰的传说

 太平猴魁的传说

 敬亭绿雪的传说

 小兰花茶的传说

 涌溪火青的传说

 祁门红茶的传说

 铁观音的传说

 白牡丹茶的传说

 白毫银针的传说

 佛手茶的传说

 大红袍的传说

 武夷水仙茶的传说

 水金龟茶的传说

 不知春的传说

 野藤茶的传说

 福鼎大白茶的传说

 茉莉花茶的传说

 信阳毛尖的传说

 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蒙顶茶的传说

 鹤鸣仙茶的传说

 花秋贡茶的传说

 抗贡茶的传说

 景星碧绿茶的传说

 普洱茶的传说

 庐山云雾茶的传说

 周打铁茶的传说

 新江羽绒茶的传说

 君山银针的传说

 碣滩茶的传说

 虎狮茶的传说

 仙人掌茶的传说

 苗岭云雾茶的传说

 天子茶的传说

 午子仙毫茶的传说

 崂山石竹茶的传说

 武夷山茶洞的传说

 乌龙茶起源的传说

 松萝茶的传说

 白鸡冠茶的传说

 龙舞茶的传说

 金花茶的传说

 西山茶的传说

 皋芦茶的传说

 乌牛早茶的传说

 九曲乌龙茶的传说

 开化龙顶茶的传说

 普陀佛茶的传说

 碧螺春的传说

 宜兴阳羡茶的传说

 雨花茶的传说

 六安瓜片的传说

 黄山毛峰的传说

 太平猴魁的传说

 敬亭绿雪的传说

 小兰花茶的传说

 涌溪火青的传说

 祁门红茶的传说

 铁观音的传说

 白牡丹茶的传说

 白毫银针的传说

 佛手茶的传说

 大红袍的传说

 武夷水仙茶的传说

 水金龟茶的传说

 不知春的传说

 野藤茶的传说

 福鼎大白茶的传说

 茉莉花茶的传说

 信阳毛尖的传说

 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蒙顶茶的传说

 鹤鸣仙茶的传说

 花秋贡茶的传说

 抗贡茶的传说

 景星碧绿茶的传说

 普洱茶的传说

 庐山云雾茶的传说

 周打铁茶的传说

 新江羽绒茶的传说

 君山银针的传说

 碣滩茶的传说

 虎狮茶的传说

 仙人掌茶的传说

 苗岭云雾茶的传说

 天子茶的传说

 午子仙毫茶的传说

 崂山石竹茶的传说

 武夷山茶洞的传说

 乌龙茶起源的传说

 松萝茶的传说

 白鸡冠茶的传说

 龙舞茶的传说

 金花茶的传说

 西山茶的传说

 皋芦茶的传说

茶具风采篇

 茶具的种类

 茶具的名称及其使用方法

 中国茶具的演变

 唐代的茶具式样繁多

 宋代的茶具概貌

 明代茶具的特色

 清代茶具的特色

 琳琅满目的清宫茶具

 茶具冠冕紫砂壶

 青花瓷茶具,人间瑰宝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茶具

 东坡提梁壶的来历

 清末的南北“壶公”

 声名远扬的曼生壶

 吴大潋的藏壶与制壶

 马一浮自己设计茶具

 唐云收藏曼生壶

 古代茶具的雅号

 茶具题款风趣多

 茶宠的文化意义

 饮茶必备的茶叶罐

 我国茶具在海外

名人茶缘篇

 神农氏是茶的鼻祖

 晏婴爱吃“茶菜”

 诸葛亮也是茶圣

 “以茶代酒”源自孙皓

 桓温清茶待客藏诡计

 “茶圣”陆羽的传奇

 唐德宗下令征茶税

 李德裕辨水的得与失

 陆羽品水排等次

 皎然写诗倡饮茶

 白居易是辨茶能手

 卢仝的饮茶诗

 陆龟蒙自备茶园

 范仲淹与《斗茶歌》

 王安石明辨巫峡水

 蔡襄制作龙团茶

 蔡襄品茶辨雌雄

 欧阳修饮茶的“五佳境界”

 蔡京三次改革茶税

 苏轼蹭蹬仕途不忘茶

 黄庭坚为“双井茶”扬名

 李清照夫妇以茶助兴

 赵估撰写《大观茶论》

 陆游嗜茶寄壮怀

 杨万里饮茶的“味外之味”

 郑思肖与“八罐茶”

 朱元璋三进灵山寺

 文徵明凭“竹符”买水

 徐渭穷困不忘饮茶

 张岱创制“兰雪茶”

 黄宗羲与瀑布茶

 蒲松龄摆茶摊收集故事

 郑板桥清寒嗜饮茶

 乾隆“不可一日无茶”

 曹雪芹精于茶道

 袁枚武夷品岩茶

 纪昀“茶谜”解危难

 慈禧用茶养生与安神

 孙中山以茶壮士气

 毛泽东爱喝龙井茶

 周恩来吃龙井茶根儿

 朱德与“红军茶”

 陈毅为竹叶青命名

 鲁迅喝好茶享“清福”

 郭沫若的茶诗为茶传名

 冰心常饮茉莉花茶

 林语堂饮茶求闲适

 老舍认为“茶是女性的”

 梁实秋买茶不问价钱

 张恨水的陪都茶情

 周作人的“苦茶诗”

 陈香梅的茶情结

 阿炳与茶的不解之缘

 贾平凹大杯饮茶

 林清玄欣赏“无我茶会”

饮茶风俗篇

 北京的大碗茶

 羊城的早茶

 成都的茶馆和盖碗茶

 潮汕地区的功夫茶

 潮汕地区的女子茶

 武当山的太极养生功夫茶

 昆明的九道茶

 秦淮河上的水上茶舫

 江苏周庄的阿婆茶

 苏州的香味茶

 江浙闽人的施茶

 徽州人的“吃三茶”

 湖州的“吃讲茶”

 河州人的“刮碗子”

 藏族的酥油茶

 蒙古族的奶茶

 回族的盖碗茶

 回族的罐罐茶

 白族的“三道茶”

 土家族的擂茶

 苗族的八宝油茶

 苗族的百抖茶

 瑶胞用油茶待客

 维吾尔族的香茶

 哈萨克族的酸奶茶

 裕固族的摆头茶

 傣族的竹筒香茶

 拉祜族的姑娘茶

 景颇族的竹筒腌茶

 佤族的铁板烧茶

 哈尼族的土锅茶

 纳西族的龙虎斗

 怒族的盐巴茶

 布朗族的酸茶

 基诺族的凉拌茶

 侗族的豆茶

 德昂族的择偶茶和回心茶

 彝族的“雷响茶”

 彝族俐侏人的谢客茶

 云南西部的离婚饮茶习俗

 附录外国饮茶风俗

 韩国的传统茶

 日本人爱喝冷饮麦茶

 新加坡的“长茶”

 英国的下午茶

 美国的冰茶

 法国的茶室比餐馆多

 德国没有茶叶的花茶

 俄罗斯茶炊泡茶

 摩洛哥人爱喝薄荷茶

 印度人喜欢“舔茶”

 土耳其饮用糖茶

 巴基斯坦人爱饮牛奶红茶

 阿富汗人围着茶炊喝茶

 伊朗人饮茶不见茶

 阿根廷的马黛茶

 丹麦的花果茶

 特色鲜明的日本的茶道

 朝鲜半岛的茶道

 清热解毒的苦丁茶

 养颜补血的枸杞红枣茶

 解毒明目的菊花枸杞茶

 “南方人参”——绞股蓝茶

 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茶

 老少皆宜的菊花茶

 太湖的熏豆茶

 扶正固本的灵芝茶

 怡心提神的养生茶

 苗族的万花茶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作为一种高雅而恬淡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休闲在家,呷一杯香茗,品尝着茶的清香,读书看报,觉得神清气爽,气定神闲;与亲人促膝品茗,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坐在茶楼,和几个知心朋友共饮一壶好茶,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惬意无比;走进茶艺馆,耳听着缠绵动听的歌曲,眼看着小姐精彩的茶艺表演,品味着各种名茶的独特芬芳,更是优哉游哉,不亦乐乎!

近些年来,饮茶成为时尚的事情,都市里的茶肆林立,被视为中产阶层和“小资”们交往的主要场所。在饮茶之余常常谈到有关茶的话题,如有关茶的传说、茶的来历、各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饮茶养生等。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作为谈茶论道的知识性读物,以便开阔视野,丰富茶的话题,增加饮茶的趣味和情趣。

内容推荐

饮茶作为一种高雅而恬淡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休闲在家,呷一杯香茗,品尝着茶的清香,读书看报,觉得神清气爽,气定神闲;与亲人促膝品茗,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坐在茶楼,和几个知心朋友共饮一壶好茶,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惬意无比。康乃、吴云主编的《中国茶文化趣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作为谈茶论道的知识性读物,以便开阔视野,丰富茶的话题,增加饮茶的趣味和情趣。

编辑推荐

这些年来,饮茶成为了很时尚的事情,都市里的茶肆林立,被视为中产阶层的“小资”们交往的主要场所。在饮茶之余常常谈到有关茶的话题,如有关茶的传说、茶的来历、各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饮茶养生等等。康乃、吴云主编的这本《中国茶文化趣谈》就是为增加读者朋友对茶文化的认知而编的。全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茶事茶艺、名茶传说、茶具风采、名人茶缘和饮茶风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