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权威第三方高校评价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对评价主体的界定、评价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对于该模式的深入探索相对缺乏。因此,倪渊编写的《高校综合评价模式(基于复杂视阈的实证研究)》以权威第三方高校评价体系为对象,围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设计两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
倪渊编写的《高校综合评价模式(基于复杂视阈的实证研究)》将高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借助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重新审视和分析权威第三方高校综合评价的核心问题,构建了高校综合评价S—E—C模型,为我国高校评估实践提供了新的框架;构建了与“高校产出质性飞跃”目标相对应的高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强调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的均衡,严谨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适应性都比较突出;优化了高校综合评价的计量模型,其中,高校发展规模计量模型提高了主观权重计算的精度,高校发展效率测量模型充分考虑高校投入产出滞后性并具有排序功能,高校发展协调度模型在保证假设条件与高校协调发展内涵一致的基础上,展现了更加丰富的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校复杂系统定性分析
第一节 复杂系统及复杂性科学
第二节 高校复合系统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
第三节 高校系统复杂性的表现
第四节 复杂系统相关理论对高校系统再认识
第五节 S(规模)-E(效率)-C(协调)高校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第三章 高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高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
第二节 高校系统运行的关键要素识别
第三节 已有高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高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五节 高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四章 高校综合评价的计量模型
第一节 高校发展规模的计量模型
第二节 高校发展效率的计量模型
第三节 高校发展协调度的计量模型
第五章 高校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研究前的准备
第二节 高校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高校发展效率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高校发展协调度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高校综合评价关键要素调查问卷
附录2 实证研究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