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郑光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郑光路以详实的史料,多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抗战,可是说《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是首部完整叙述这段真实历史的长篇专著;

本书涉及的历史跨度长、地域广、方面多,不但可让读者了解国共合作背景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川军英勇惨烈的牺牲场面,也可让读者了解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种种感人至深的真实历史;

本书包含许多首次公开的历史细节和图片,图文并茂,充分展现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所起的巨大作用。

内容推荐

八年抗日战争中,四川有三百五十万军人出川参战,六十四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占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四川作为大后方,为八年抗战提供的财政粮赋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四川人民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

郑光路的《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以翔实的史料,多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抗战的历程,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这段历史的长篇专著。阅读此书,读者可了解国共合作背景下正面战场川军英勇奋战的壮烈场面以及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感人场景。

目录

第一章 抗战前夕的四川

1 刘湘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

 刘湘入驻成都

 刘湘和夫人“刘甫婆”

2 刘湘与蒋介石

 刘湘统一四川和“刘神仙”奇闻

 “峨山训练团”的风波

 从“反共”到“联共”

3 历史罕见的大饥荒

 四川灾情引起国际关注

 触目惊心的人吃人

 空头“赈灾”与“拜神求雨”

4 四川人民的抗日呼声

 少城公园风情

 茶馆里的“抗日”呼声

5 成都打死日本人事件

 成都的外国领事馆

 刘湘反对日本人设领事馆

 “大川饭店事件”震惊海内外

6 四川的抗日救亡运动

 “西安事变”的影响

 “努力餐”和中共地下党

 刘湘的支持和保护

第二章 抗战爆发了

1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蒋介石决心“军队国家化”

 卢沟桥炮声惊散“整军会议”

2 从打内战到请缨抗战

 川军将士的觉醒

 国防会议刘湘请缨杀敌

 川军慷慨出征

第三章 “淞沪会战”中的川军

1 杨森和他的20军

 杨森的“新川政”

 20军十万火急赴上海

2 20军血战上海

 中日双方“剑拔弩张”

 向文彬团恶战顿悟寺

 林相侯团长英勇阵亡

 20军死伤7000人

3 43军26师喋血大场

 “老套筒”扳机柄要用麻绳拴

 解固基团长的“衣冠冢”

第四章 “南京保卫战”中的川军

1 刘湘亲征到南京

 刘湘带病出征

 川军分割得七零八落

 请命保卫首都南京

 危难之际刘湘旧病复发

2 泗安、广德阻击战

 “敢死队”全部战死

 广德防线失守

 饶国华悲壮殉国

3 南京失陷后失踪的川军

 顽敌猖獗,南京失陷

 川军失踪千古之谜

第五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1 将星陨落“万国医院”

 蒋介石奖惩川军

 抱病筹划“反攻芜湖”

 “望帝魂归蜀道难”

 刘夫人奔丧汉口

2 揭开刘湘死因之谜

 传闻之一:“反蒋事败被吓死”

 传闻之二:“被蒋介石害死、毒死”

 刘湘被害死的“奇谈怪论”

 刘湘的“国葬”和毛泽东唁电

第六章 “台儿庄大战”中的川军

1 22集团军紧急到山西

 天寒地冻渡黄河

 邓锡侯和朱德相遇

2 川军处处被歧视

 装备可怜无人肯要

 被第五战区李宗仁收留

3 川军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杀韩复榘振奋全国军心

 两下店川军建奇功

 范长江和《新华日报》记者的采访

4 王铭章死战滕县孤城

 蒋介石严令固守滕县

 血与火中的拼命厮杀

 王铭章以死报国

 台儿庄大捷和王铭章葬礼

第七章 抗战中后期的川军

1 蒋介石控制下的川军处境

 蒋介石统一四川

 “厕所标语”引起的风波

 川军地雷战炸死日本中将

2 李家钰血洒山西疆场

 率部血战山西长治

 深明大义主动殿后掩护友军

 中伏击将军壮烈殉国

3 川军为什么会成为“忠勇之师”

 川军将士誓死报国

 “无名英雄”的悲壮光辉

 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4 史沫特莱笔下保卫皖南的川军

第八章 大轰炸下的四川

1 炸不垮的“陪都”

 “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五三”“五四”大轰炸

 “大隧道惨案”

 重庆赢得世界的尊敬

2 巴山蜀水的“跑警报”

 成都的“跑警报”

 “抗战快餐”和“防护团”

 日机轰炸四川其他市县

3 四川惨烈的“空战”

 “黄鸡婆”拼死战日机

 成都关押日本战俘的秘闻

 轰轰烈烈的“献机运动”

 苏联志愿航空队和美国“飞虎队”

第九章 巨大贡献和惨烈牺牲

1 中国抗战最主要的物质支撑

 震惊一时的成都“抢米事件”

 市长杨全宇之死

 吃“观音土”也要先交公粮

2 350万川军64万多人伤亡

 自愿出征事例举不胜举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出征人数和伤亡人数全国第一

3 四川人民对川军的全力支持

 “抓壮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兵役署长程泽润之死

 “伤兵之友”和红十字会的贡献

4 “献金运动”催人泪下

 冯玉祥奔走川南推动“献金”

 成都“献金”活动实录

5 四川对抗战的贡献难以尽述

 支撑中国高校、工厂的内迁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大后方

 血汗浸泡成的“特种工程”

尾声 抗战丰碑必将永垂青史

1 抗战胜利浸透川人血泪

2 抗战丰碑永在人民心中

试读章节

成都打死日本人事件

成都的外国领事馆

1936年8月初,成都督院街四川省政府,刘湘宽敞的办公室内。

“武德励进会”情报室负责人杨特树(字景凡)恭敬地对端坐办公桌前的刘湘汇报:“甫公,到成都设领的日本人,要从重庆坐汽车到成都了。’,

站得笔直、很有军人风度的成都警察局局长范崇实,声音洪亮地接着说:“属下请示,我们应当如何行动?”

刘湘说话办事沉稳,含而不露,被人私下称为“闭口老虎”。近日胃病又犯了,这年才46岁的他,形容已很有些憔悴。此时他默然无语,隔了好一阵才轻声说:“景凡,你把日本人打四川主意的事,从头到尾说说,让我通盘考虑一下。”

杨特树正要开口,刘湘心腹谋士、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摆摆手,对刘湘徐徐说道:

“甫公,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川险恶,历朝历代外国人人川者甚少。直到清末,洋人以传教士开路,洋商来川经商、办厂,川江上也开始有外轮……1891年4月1日,英国最先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此后,法国、美国、德国、葡萄牙、意大利各国,也先后在渝设立领事馆。1901年后,法国、英国、德国还在成都设领。其实咧,无论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从未公开承认英、法、德等国驻成都的领事馆……”

刘湘头微下垂,眼皮半睁半闭,似老僧人定。

邓汉祥说:“1917年7月,川黔两军在成都巷战,成都上翔街法国领事署被炮火打得稀烂。结果中国还赔银17472元,分三期交付,1919年才了结此事。”

刘湘睁开眼睛嘿嘿一笑,慢慢说:“老蒋总想挖我们四川人的墙脚。说起法国领事,这回张龄九他们‘支人捉蛇’,耍得漂亮!”

原来,1936年发生过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堪称中国外交史上的奇事之一。据曾在国民党情报部门任要职的徐伯威先生生前回忆:

1935年,蒋介石两大特务派系渗透到四川:一是康泽.任“别动队”总队长,当时住在成都黄瓦街的“憩棠精舍”;二是戴笠,自兼其特务派系的川康区主任(川康区督察是叶道信)。这两大特务组织都削尖脑壳想挖刘湘的情报。

刘湘部下有个军官叫叶慎之,常偷刘湘集团的情报,分别送给康泽和叶道信去卖钱。而康泽和叶道信虽然都是蒋介石的特务,但因派系不同各自保密,故叶慎之“一稿两投”从未被察觉。

但刘湘集团“反特工作”也很高明,很快发现机密有失。刘湘指定张龄九主持破案,决定“将计就计”对付康泽和戴笠。

张龄九,仁寿县人,是本书作者的舅爷。他当时是刘湘集团核心组织“武德励进会”秘书长,点子多,绰号“多宝道人”。他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背时遇蒋干’,就把叶慎之当成蒋干嘛!”

张龄九记得“清共委员会”秘书彭兴道自称见过共产党“第三国际”的文件,便密令他按照那种文件形式编造一个假文件,又设法找到一个从巴黎寄给成都法国领事贝珊的信封,然后精心翻译成语意含糊的法文信,可以隐隐约约看出贝珊是共产国际的特派员。这封信一切依照外国人的方式。装入那个贝珊的信封里面。

诸事齐备,张龄九派人把上校参议徐友三请到半边街武德励进会密议。

原来,徐友三每天都要前往成都青龙街妓院谢五妹堂子,同一批军政官员应酬。这天,他照例到了,便先烧鸦片烟,顺手把他的大公文皮包放在烟盘子背后的枕头上,烟瘾过足,上牌桌搓八圈麻将……叶慎之带了只和徐友三相同的公文包,已在这里偷了两次情报:偷密件照抄,抄后又原封不动地放回去,如发现了就说“提错皮包”。  

徐友三对张龄九说:“何必兜圈子?把叶慎之关起来一问就弄清楚了’……这种出卖刘督办的人,枪毙算球!”张龄九意味深长地笑道:“用不着,就是要让叶慎之偷嘛!”

原来,刘湘令张龄九用的是“支人捉蛇”“借刀杀人”这一招。张龄九把伪造的信递给徐友三,郑重其事地说:“这封外国信你不懂没关系。拿去让叶慎之偷就行了。要紧的是不能败露故意要让他偷的意思!,,

叶慎之是留苏学生,也懂一点法文,偷到情报时欢喜得几乎昏死过去。他一时抄不了,干脆连信也偷起走了。接着,徐友三遗失机密要件被刘湘下令关起的消息,顷刻之间就传遍成都官场……

叶慎之偷到那封法文信之后,当晚就找到叶道信研究了一整夜。叶道信确认这封信是第三国际辗转发来的重要机密文件。哎呀,不得了,法国领事贝珊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特派员!信中指示贝珊:以外交官身份与刘湘等地方实力派联络反蒋……

康泽、戴笠两系特务如获至宝。这时是1935年秋天,蒋介石正在主办峨眉山军官训练团,得知此事深感问题严重,立即命令彻查此案。

两系特务都计划要绑架贝珊,抄没法国领事馆,以搜查更多证据。

……

P38-40

序言

四川抗战历史研究的严重缺失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

以抗战为题材的书籍虽然不少,但全面、系统介绍大后方四川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功绩的书,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十分少见,尤其是高品位、高质量,并适合广大普通读者和青少年阅读的,更是空白。

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士兵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兵”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均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无论是抗战时期中华民国首脑人物蒋介石,还是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都曾对四川人民和川军抗战作出过高度评价。

1945年10月,中共《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其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

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此外各种捐税捐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几千万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忍饥耐寒、共赴国难,《新华日报》社论还说,四川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为中国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所以,缺少四川大抗战的抗战史,绝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抗战史。四川大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鲜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页!

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不断著书立说篡改历史。他们的言论对日本青少年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每年都有日本军国主义遗老遗少身着当年日军军服,高唱日军战歌,在供奉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内,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挑衅示威……

而我们国内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抗战文物、雕塑、遗迹却被破坏殆尽。60多年前鲜血浸透的历史,已被淡化、遗忘……《中国青年报》曾以“你所知道的抗战历史”为题作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45岁以下的青少年,调查结果让人吃惊:青少年对抗战历史的“无知化”比例惊人。

四川抗战历史“无知化”情况更让人不安。作者曾问过许多年轻人,有些还是大学生:“你们晓不晓得四川人为抗战作过什么贡献?”一些人茫茫然,一些人则嘻嘻哈哈:“啥贡献?拉壮丁嘛,还有王保长、卢队长调戏三嫂子嘛!啊,还有那个疯疯癫癫的哈儿军长、司令,穿女人内裤乱唱川戏,朝大炮头屙尿嘛……”

仅仅谴责日本政府在教科书等问题上不敢正视历史,是不够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教育后代的计划和想法,关键是我们自己怎么样教育后人。我们的前辈,曾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现在的《国歌》),用血肉筑成长城去浴血奋战。如果现今的中国人不知国耻、国难,不了解前辈们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惨烈牺牲,那不但很可悲,甚至是很危险的事。

我们天天在说要提倡爱国主义,如果我们对自己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如此轻易地遗忘,所谓“爱国主义”,只是一句口号。

我们天天在说要热爱家乡,如果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的抗战史,都如此轻易遗忘,所谓“热爱家乡”更只是一句空话。

所以,四川大抗战这段历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当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从大的角度讲,它可充实中国抗战史;就是仅从宣传四川、宣传成都的角度出发,也意义巨大。难道四川、成都除了被人常说的风景名胜、盖碗茶、麻辣烫、串串香,还有“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的“成都美眉”等,就没有更值得宣传的东西了?

对历史的无知和遗忘,对一个国家而言,是不可宽恕的亵渎。如何传承民族记忆而使国家强大,是当今不少国家的文化界和政府非常重视的大事。不少国家不仅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上郑重其事,而且让历史记忆再现于公共场所和文艺作品中:如博物馆、广场、街巷、雕塑及小说、影视作品……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值得欣慰的是,如何客观公正地描述和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及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川的历史作用,近年不再成为研究写作的“禁区”和“盲区”,已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作者的这本《四川大抗战》,或可算作这方面的一次努力。

本书的鲜明特色和叙事方法

本书初版名为《川人大抗战》,2005年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点推荐书目,国内有上百家期刊、报纸、网站转载此书。如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物《党的建设》等,都曾隆重介绍或转摘此书。海外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众多网站媒体,也曾转载、评论。

国内东方卫视、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都曾对此作专题报道,制成电视节目或广播剧系列播出。《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发表多篇文章,认为“川人抗战”应成为成都“城市精神”。

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座大理石上,镌刻的文字介绍中,有“录自《川人大抗战》”的说明。

由于引起巨大反响并得到各界读者广泛好评,《川人大抗战》荣获四川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五届“四川文学奖”,成为许多学术论文的参考资料。

必须强调的是,展现在读者手中的这本《四川大抗战》,并不是《川人大抗战》的简单再版。作者费大力气,许多章节基本上都是重写,增补了非常多的珍贵史料及珍罕图片。所以,《四川大抗战》更为严谨、充实,可读性和史学价值比《川人大抗战》更高。

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多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抗战,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这段真实历史的长篇专著。本书涉及的历史跨度长(从抗战前夕到抗战胜利,乃至一些历史人物生前身后事);地域广(从川军浴血奋战的全国各地抗日前线,到大后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悲壮的战场情景,乃至抗战前后四川的民风民俗、历史谜团)……

本书史料独特丰富、立论公正、实事求是。阅读本书,不但可让读者了解国共合作背景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川军英勇惨烈的牺牲场面,也可让读者了解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种种感人至深的真实历史。

本书的价值,不仅仅是叙述了四川有史以来最悲壮最光辉的一段时期,宣传了真实的四川抗战时期形象,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抗战史作了很重要的充实,在提倡爱国主义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一贯主张学习和发扬司马迁《史记》那种“文史结合”的优良传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了以下方面:

第一,以“大历史观”完成这部书稿。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以长时间、远距离、多角度地去反映真实历史;坚持用历史真相,不带主观偏见地去还原历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

第二,真实性、史料性和学术价值。

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书作者以数年时间潜心研读各种相关史籍,并在四川各处实地考察,采访了大量川军老战士、高级将领的后代及各方面的知情者。作者坚持以罕见的第一手资料(原始档案、报刊、图片、亲历者回忆等)为主来再现历史,绝不采用常见的那种人云亦云、“以论代史”简单化的叙述方式,避免史学著述中常见的那种轻于史实、重于评论的大缺陷。

第三,在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上,坚持“让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相统一”。

历史著作,如果“摆杂货摊”一样平铺直叙地罗列史料,搞成枯燥的“论文”式,对作者而言当然写作时更省事和简便,但将使读者感到非常枯燥乏味而难以卒读。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所谓“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等范式。许多研究者从“现代化”理论分析模式回归到通过“叙事”(narrative)和细节再现的研究方法,即把读者引进历史“事件”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来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注重“叙事性”和“文学性”。

其实这些西方所谓“叙事史学”的“最新成果”,在中国是古已有之——这就是司马迁《史记》一书留传下来的“文史结合”的中国优秀史学传统,其史学性和文学性堪称楷模。

中国抗战时期的历史,是广大读者盼望了解真相的一种“大众历史”,更不应只停留在学术殿堂,供少数专家学者研究。如能把真实史料通过情景描写、人物活动和对话的文学叙事方式来解说,则生动得多。这就是近年来不少学者倡导的“让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相统一”。

本书绝不故作高深、玩弄理论,尽量以朴实、鲜活、大众化的语言,把原本十分复杂、枯燥的史料,以生动而简明的情景化、细节化的形式来描述,使史料细节的真实性和描述的文学性相结合,使之能达到一种“大俗大雅”,即学术性、严肃性、故事性、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需要强调的是,书中情景、细节、人物对话,并非凭空虚构。在关键的、重要的部分,作者更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原始性、学术性,绝不因“文采”而妄加改动。作者在作宏大历史叙述时,以类似“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特别重视真实历史的感人细节。所以作者笔下的历史,不干瘪枯燥,而是有血有肉;表现的历史真实而鲜活,艺术地再现那段荡气回肠的真实历史画面。

另一方面,作者虽然尽量使本书成为通俗的“大众读物”,但作者是以“治史”的严肃态度写作本书的。“持之有故、言之有据”,是作者严格遵守的写作原则。书中所述内容都有严密的史实根据,并按照学术性文章要求,加以注释以标明资料出处。所以,本书雅俗共赏,不仅具有大众读物特色,也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

第四,本书配有涉及四川大抗战的珍贵历史照片300多幅(许多是首次公开),使本书文图并茂、引人入胜,极富收藏价值。

至于这本书能否达到以上目的,尚望各界读者不吝教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