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毅参事的一生堪称传奇,但人们对他的全部事迹了解并不多,现在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郭崇毅传奇人生(1921-2002)》,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遗憾。殊为难得的是,作者丁育民先生同传主系生前好友,书中内容或由郭崇毅参事亲口所述,或是其亲手交付的原始史料,郭崇毅参事还亲自审定了该书内容。诚如丁育民先生指出的,他写这本书,前后20载,八易其稿。因此,本书可谓是极为珍贵的亲历、亲见、亲闻之作,完整、客观、生动地再现了郭崇毅参事光辉的一生,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和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郭崇毅传奇人生(1921-2002)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丁育民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郭崇毅参事的一生堪称传奇,但人们对他的全部事迹了解并不多,现在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郭崇毅传奇人生(1921-2002)》,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遗憾。殊为难得的是,作者丁育民先生同传主系生前好友,书中内容或由郭崇毅参事亲口所述,或是其亲手交付的原始史料,郭崇毅参事还亲自审定了该书内容。诚如丁育民先生指出的,他写这本书,前后20载,八易其稿。因此,本书可谓是极为珍贵的亲历、亲见、亲闻之作,完整、客观、生动地再现了郭崇毅参事光辉的一生,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郭崇毅同志是安徽当然也是全国最早向中央反映肥西农民包产到户情况的人。他忠实履行政府参事职责,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三次上书党中央呼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为促进我国农村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崇毅传奇人生(1921-2002)》是传主生前好友丁育民写的郭崇毅传记。 目录 序 前言 开篇 传主遗言:难忘的忠告 作者感慨:历中的绎典 第一部 潮头丰碑 第二部 烽火里程 火线从军 乱世从政 秘密入盟 独闯金陵访民盟总部 策划合肥学潮 赤手空拳拉队伍 捆绑着寻亲人 创建秘密联络站 秘密策反和平解放合肥 第三部 红旗下的故事 新的使命 中南海晋见毛主席 赴朝慰问 请缨第一线 第四部 故土悲歌 肥西“照相” 身陷囹圄 劳改农场“卫星田” 病卧粪船吟 猪棚里的除夕 姥山牧歌 沉重的歉疚 第五部 三次上书党中央 大灾逼出一身胆 重返故里私察真情 冒风险上书党中央 赴京路上 京都寻觅通天路 潮起潮落不测风云 黄山飞鸿二次上书党中央 不停冲浪三次上书党中央 责任到户势在必行——郭崇毅给中共安徽省委的一封信 椿树公社的故事 “五尺布大手巾”的来历 呈邓小平同志的一封信——请求中央允许责任到户 呈胡耀邦同志的一封信——请中央允许农民自行决定是否包产到户 附件 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第六部 大潮之歌 丹心不懈 昆明盛会 访滁吟咏 留咏将军县 辛未察灾情 心香一炷祭恺老 赞小平南巡讲话 告别政协 改革路上的故事 尾声:苍苍紫蓬山 后记 试读章节 “孩子,趁热吃了吧……” 郭崇毅起身接过老人的饭盒,感动不已。这时他才想起自己已经一天多没吃东西了,肚子确实饥肠辘辘,狼吞虎咽地吃下了肚,双手递过带着余温的铝饭盒,宣誓般地说:“谢谢老伯,我到前线,一定努力杀鬼子!”老人不住地用手背揩着眼泪,颤抖地对边上几个列车员说: “瞧瞧,大家瞧瞧,我们有这样的后生,我们中国不会亡!绝不会亡!……” 事后若干年,郭崇毅时常想起这位头发花白的老机修工师傅,责怪自己临别竟忘了问一声他的尊姓大名,日后也好有个报答的机会。而老人慈祥的音容,却深深地深深地印在了少年郭崇毅的心里。 郭崇毅在列车上,目睹一列列从上海方向开过来的列车,满载着老弱妇幼和从前线抬下来的伤兵,大哭小喊,呼号之声,不绝于耳。郭崇毅怒火满腔,忘却了家在何方,顾不得前程祸福。他心里只有一个心愿: 用自己一腔热血和年轻的生命,效忠国家。 他恨不能两肋插翅,飞上前线…… 列车到达苏州火车站时,又是一个惊恐的夜晚。列车停在苏州火车站站外,奉命不准往前开了。列车加满水就要掉头进站去接伤兵和难民,再朝南京方向往回开。郭崇毅在苏州城郊外下了车。临下车,好心的列车员指点他进城去找军部的方向。 古老的姑苏城,不见一星灯火,沉浸在黑暗和惊慌混乱之中。郭崇毅摸黑走到火车站,车站内外,戒备森严,人群杂乱。只见一颗颗白色、绿色、红色信号弹,在呼啸的警报声中蹿起,划破夜空,更加剧了战时的紧张气氛。郭崇毅心想,这黑天黑夜,人地生疏,到哪里去找军部呢?他朝马路边上一个负了伤的伤兵,打听抗日军队的军部在哪里,说明他要去投军打日本鬼子。那个伤兵痛苦地摇摇头,说:“不知道。”正当郭崇毅彷徨之际,旁边过来一个人力车夫,低声要他上车,说他晓得军部在什么地方。郭崇毅二话没说,就上了他的黄包车,跑出不远,只听到一声吆喝,黄包车刚刚停住,四五支雪亮的手电筒光柱,射到了心神不定的郭崇毅的脸上,照得他眼花缭乱。当即上来两名端枪的士兵,对郭崇毅进行搜身检查。当他们得知这位从安徽来的小青年是志愿来前线投军抗日的,顿生敬意,并告诫黄包车夫说:“现在城里已经戒严,不准通行了。你从这边把他送到马路对面的客栈,天亮再找部队。告诉你,你的车号我已经记下了,不得有误!”车夫唯唯称是,将郭崇毅送到了附近一家小旅店,这里是军部的一个战时临时收容所。郭崇毅下车感激地摸出一块银元给车夫作力资费。哪知这位人力车夫坚决不肯收。说:“小先生,你是来上前线打鬼子的,我也是中国人,我怎么能收你的钱呢?……”边说边拉着黄包车消失在夜幕里了…… 这件事,直到郭崇毅晚年,依然忘不了在那国难深重的时刻,留在心中那感人肺腑刻骨铭心的一幕。 天麻麻亮,郭崇毅就坐在小客栈大门口,注意进进出出的每一个军人。当他听到有一个军官大声吆喝:“欧阳!”只见一个年轻的士兵应声跑了过去,头戴钢盔,腰扎宽皮带,一边肩上斜背着木盒子的“盒子炮”,后来才知道叫“二十响驳壳枪”;一边肩上斜挎着一只皮公文包,甚是威武、甚是精神。郭崇毅悄悄问旁边的一位老总:“他是干什么的呀?” 回答很简单:“他——?羊!司令部传令兵。” 喔,“传令兵”!郭崇毅从没有听说过这么个头衔。“传——令——兵”,他估摸着,一定是一个传达军令的士兵。于是,他就紧紧跟着他。刚出客栈门,那个机灵精明的传令兵就发觉屁股后面有人盯梢,“啪啦”一声拔出了驳壳枪,对着郭崇毅厉声喝道: “什么人?干什么的?跟着老子干啥子喔?” “老总,我,我……你……带我去军部报名打鬼子吧!我要去打日本鬼子!” 传令兵见少年郭崇毅一脸虔诚,一挥手说:“好样的。走,跟我走!” P25-26 序言 前不久,我收到丁育民先生从安徽寄来的《郭崇毅传奇人生》书稿,嘱我为之作序。通读书稿,我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郭崇毅参事的高大形象,并为他的铮铮风骨和可贵精神所深深感动。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向全国政府参事和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 郭崇毅参事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生前忠实履行政府参事职责,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三次上书党中央呼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为促进我国农村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6月,我带领国务院参事室调查组到安徽作农村改革的调研。在工作过程中我了解到已故郭崇毅参事心系人民、敢于直言的事迹。回京后,我请参事室新闻顾问赵德润同志专程赴安徽对郭崇毅的事迹进一步调查核实,特别交待对上书中央等重要事件一定要核实准确。赵德润同志是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回京后写出了《政府参事的楷模——郭崇毅》一文。这样,我心中就更有底了。同年11月,我们会同安徽省政府在合肥举办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座谈会,我代表国务院参事室向各级政府参事呼吁,要向郭崇毅先生学习:学习他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人生境界;学习他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爱民情怀;学习他深入实际、直面社会的求实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敢说真话的道德情操。12月5日,中共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正式向全国参事室、文史馆系统发出了《关于学习政府参事的楷模郭崇毅崇高精神和模范事迹的通知》。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新华社播发了长篇通讯《政府参事的楷模——郭崇毅》。自此,郭崇毅参事的事迹在全国范围特别是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系统得到了广泛传播。郭崇毅参事以天下为己任、实事求是、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大家风范,成为了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政府参事、文史馆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郭崇毅参事的一生堪称传奇,但人们对他的全部事迹了解并不多,现在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遗憾。殊为难得的是,作者丁育民先生同传主系生前好友,书中内容或由郭崇毅参事亲口所述,或是其亲手交付的原始史料,郭崇毅参事还亲自审定了该书内容。诚如丁育民先生指出的,他写这本书,前后20载,八易其稿。因此,本书可谓是极为珍贵的亲历、亲见、亲闻之作,完整、客观、生动地再现了郭崇毅参事光辉的一生,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和可读性。 郭崇毅参事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他是民主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也是真正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智勇双全的斗士。他那坎坷、传奇而精彩的人生,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扼腕叹息。我相信,有识之士可从本书中读懂近现代中国历史变迁之艰难和伟大。 敢献刍荛兴盛世,岂因风雨作寒蝉?——借用郭崇毅参事1979年写下的诗句,再次深切缅怀这位政府参事的楷模,并与读者诸君共勉。 是为序。 后记 每当我怀念故去的郭崇毅兄时,总会情不自禁地默默背诵起鲁迅先生的一段名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引自《鲁迅全集》第六卷92页,《且介亭杂文》,以及1934年9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每当我想起这些落地有声的话语时,心中仿佛总感到这是先生特意为郭崇毅坎坷奋斗的一生作出的最切当的评语。这决非巧合,我认为这正是伟人语言的经典之处。 正当《最早向中央反映安徽包产到户情况的人、全国政府参事楷模——郭崇毅传奇人生》一书即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付梓面世之际,得到了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同志高度重视,亲自为该书作序之殊荣!同时,又得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周庆同志的热情关怀和鼎力支持,特地委派朱新中副主任和赵成功处长于2014年5月29日,专程由省城来到池州看望作者我,面议该书有关出版事宜。特意将出版该书列入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应作者我之请,由周庆主任为该书撰写《前言》。佳音频传,令我如坐春风。领导对郭崇毅先生的崇敬之情、对年迈的作者我的关怀和鼓励,令我万分感动! 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与郭崇毅兄相处的那些日子的故事,令我没齿难忘,感慨万千。 我与郭崇毅同志从相识到相知,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他那一生坎坷而传奇的经历、无畏而崇高的精神,令我无限景仰。我在和他的接触中,前后经历了三度合作,逐渐深交的过程,最后催生了这部书稿的诞生。个中感受,令人难以忘怀。 初次合作,是在80年代中后期,国家改革开放已成国策,已成定局。特别是1993年6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视察安徽时,对安徽农村改革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中国的改革由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由安徽开始。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人们从农村改革中尝到了甜头,增加了勇气,进一步统一了认识,从而使改革由农村到城市逐步推开。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安徽人民的功劳,是安徽人民的骄傲,也说明安徽人民有革命的精神和创造智慧。” 李瑞环同志这一席讲话,使郭崇毅感到无限欣慰和莫大鼓舞。郭崇毅同志是安徽当然也是全国最早向中央反映肥西农民包产到户情况的人。他5个月内3次上书中央领导,是一位对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决策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为此,我特地采访、撰写了郭崇毅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的改革由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由安徽开始:安徽农村改革从哪里发端?》。文章刚脱稿就被来访的好友杨时超同志抓住不放,抢先在他创办、主编的《黄淮潮》杂志1995年第1、2两期上连载发表,反响热烈。著名评论家聂皖辉同志特地撰写《读<安徽农村改革从哪里发端>断想两则》的评论,在《黄淮潮》杂志1996年1、2期合刊上隆重推出,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再度合作,是在此后。我见郭老年事已高,且一生受尽磨难,身体日见衰萎,许多当初他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向中央和安徽省委呼吁农村改革实行包产到户的珍贵史料,散置书斋,如再丢失,甚为可惜。特建议郭老,整理出版一本有关他一生为农村改革而奋斗的文集,留存历史,传给后人。并向他表示,这件事我可以帮助他来做收集、整理的工作。承郭老信赖,当即表示重托,将他多年散存的诸多资料交付予我。于是,我即在他府上住下,动手为书稿收集资料,编纂立目,复印成册。说来也巧,正当我紧张地汇编书稿时,郭老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10月,当初关心和支持包产到户的安徽省委老领导万里同志,从中央要来安徽视察农村改革情况,由曾在我省工作的吴象同志随同前来。为此,中共安徽省委副秘书长赵培根同志特地来到郭崇毅家,向郭崇毅征集他在16年前,上书中央要求农村包产到户的原始信件和报告。因郭老的手书草稿比较零乱,有的原稿也仅存一份,告知已作结集出书的准备。赵副秘书长十分支持,并与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张平同志商议,由省政府拨款,出版郭崇毅的文稿汇编专集。于是,郭老立即叫我把所编书稿复印两份,由他分别送交省政府参事室和省政协文史委。文史委陈德辉主任热情支持,特地委派周明洁同志担任责任编辑。郭老特地写信给我,要我参与书稿校样的校对。郭老重托,岂可推诿?我当即赶到合肥,住宿郭老府上,与明洁同志一道进行了书稿的三校工作。于1996年6月28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出版了这部郭崇毅著作,取名《诤友之言》(皖内部图书96-029号)。郭崇毅亲自特地为该书撰写了《后记》。他在《后记》中特意写上:“在编辑前,我因老病昏庸,难以整理,特请好友丁育民,及身患残疾的人民银行退休干部沈仲冰从尚存的两麻袋调查材料中,翻检出10余万字旧稿”一节。(此书于2008年11月为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再版时,删除了这篇《后记》) …… 郭老走了。他一生正气凛然的真话留下来了! 我想:这部书稿讲的是真话,是传主郭崇毅同志真实的切身经历,是他真诚的心里话,是经他带病亲自审核定稿的,是经历过省级有关部门审阅签署盖章认可的,同时书中大部分内容和文字,都是曾先后在正式报刊上公开正式发表过的。在200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地刊载了赵德润同志介绍全国政府参事楷模郭崇毅的长篇文章。既然要大家学习郭崇毅同志的精神和事迹,那么出版一本介绍郭崇毅同志的事迹和他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经历的书,正合时宜!2011年4月我读了温家宝总理在给国务院新参事们颁发任命书时说的一席感人至深的话语,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温总理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我敢说郭崇毅先生真正是温总理所讲的那“一批”人中的杰出代表! 说实在的,我一个年迈之人,苦苦撰写郭老的传奇人生,不是为了扬什么名,也不要什么稿酬,只是为了偿还郭老的信任,表达我心中一片崇敬之情。历史就是历史,我不信往事都成烟,更不信青史尽成灰。能把真实的历史留下来,传给后人,吾心足矣! 今天《郭崇毅传奇人生》书稿,得到了由中共中央主管主办的光明日报出版社热情的关怀和充分的认可。几经审读,同意出版,发行全国。真是“光明社”让郭老的传奇人生见到了光明! 在此向为书作序的陈进玉主任、为书撰写《前言》热情支持该书出版做周到安排的周庆主任和关心郭老书稿出版的韩进先生、王兴业先生、付廷席先生和众多亲友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向光明日报出版社潘剑凯社长、马红梅同志和责任编辑黄海龙主任、朱然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特意表达传主郭崇毅生前的遗愿:向大灾之年冒险实行包产到户的肥西农民乡亲们和农村基层干部同志们,以及关心和支持农村改革、关心和支持郭崇毅为农村改革奋斗的专家、精英、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由于郭崇毅同志年老多病,在他断断续续的回忆口述中,记录如有差误,敬请知情者不吝赐教,再版时以臻完善,不胜感谢!真乃“逝水年华八十春,郭老往事尚留痕。惊涛岁月公亲历,一生正气千古珍。”让我们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发扬郭崇毅的崇高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丁育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