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当代中短篇小说基石之作,影响一生,温暖一生,激荡一生!
严肃与通俗,传统与先锋,思想上水乳交融,文字上精彩辉映。
董立勃创作的《大路朝天(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描述了一群从抗日战争走来的人和他们历经战乱以及新中国建设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董立勃创作的《大路朝天(董立勃长篇小说文集)》描述了一群从抗日战争走来的人和他们历经战乱以及新中国建设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内容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和哲理,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山谷间,一条小河流淌着。河水不清,有血团,有脏绷带漂浮。河边立着几顶帐篷,不断有担架抬着伤员,走进或走出帐篷。又一个伤员被抬过来,抬进了帐篷。帐篷里有两个女人,一个叫叶可楠,一个叫胡小兰,全穿着军装。胳膊上戴着白袖标,上面印了红色的“十’’字。撕开伤员衣服,伤员疼得叫,叶可楠不管,继续撕,直到伤口完全露出。胡小兰用药棉和酒精,清洗伤口。叶可楠拿着手术刀和镊子,很快从伤口里,取出了一个子弹头,已经变了形。也就是十分钟,一个伤员就处理完了。看得出,两个人经常配合,而且配合得很好。
离枪炮声越来越近了,小路上的一班人,在周子汉带领下,不是在走了,而是在跑了。只是跑了没有一会儿,就不得不停下来。不是他们想停下来,是被一个骑马的拦下来了。这个骑马的人是连长。周子汉说,连长,再不快点,就赶不上打鬼子了。连长说,这年头,别的事赶不上,想打鬼子,没有赶不上的。周子汉说,有一个月没和鬼子照面了。连长说,行,这次让你照个大面。周子汉说,那还不赶快让我们上。连长说,马上就会有场恶仗。周子汉说,再恶,也不怕。连长下马,拿出地图,铺开在一块石头上,给周子汉布置任务。连长说,这里,小河边,有个战地医院,很重要。没有它,很多人受伤了,就会死。但这会儿,它遇到了麻烦。一个小队的鬼子,正在逼近。而现在,就你们离它近,这个任务只能你们去完成了。你们要挡住鬼子,消灭鬼子,保证咱们的人全都安全转移,尤其伤员和医护人员,一定要保护好。周子汉站直了,说,明白了。连长说,好,快去吧!周子汉走了几步,又回过头,问连长,我们什么时候撤出来?连长说,你自己看,任务完成了,就撤。
小河边战地医院,这会儿有些忙乱,一个大卡车停在帐篷门前。院长指挥大伙儿,把伤员往卡车上抬。一个哨兵跑过来,对院长说,前边小树林里,发现了鬼子,好大一群。院长有些急了,叫喊着,让大家动作快点。很快,伤员全都装上了卡车。卡车太小,医护人员只有一小部分能上车。大部分要走路,院长让不能上车的人,把该带的东西带上,马上转移。帐篷里,叶可楠和胡小兰把各种药品装进了药箱。胡小兰说,快点。叶可楠说,仔细点,别把药品落下了。胡小兰慌乱地说,还是快点走吧,要是落到鬼子手上,可就惨了。叶可楠往包里装药说,药品不能落下。胡小兰说,行了,药没有了,可以买,人没有了,可就啥都没有了。叶可楠说,药对咱们来说,就是士兵的武器,丢了可怎么能行。胡小兰收拾起了一包药,拉着叶可楠往外走。胡小兰说,走,快走,别让鬼子活捉了。叶可楠说,你管的药,全拿上了?一颗子弹打穿了帐篷,吓得胡小兰趴在了地上,叶可楠拉着胡小兰跑出了帐篷。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