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浓水所著的《金维映传(沧海狂涛天赋金舟)》用史学的立场、文学的视角,根据最新的党史界研究成果,结合有关部门各方面的调查和各种档案资料,严谨而生动地描述了金维映短暂而充满传奇、波澜壮阔的一生。该书经过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舟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岱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各位专家以及作者的反复修改,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维映传(沧海狂涛天赋金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倪浓水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倪浓水所著的《金维映传(沧海狂涛天赋金舟)》用史学的立场、文学的视角,根据最新的党史界研究成果,结合有关部门各方面的调查和各种档案资料,严谨而生动地描述了金维映短暂而充满传奇、波澜壮阔的一生。该书经过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舟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岱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各位专家以及作者的反复修改,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她是一个普通海岛人家的女儿,她是领导盐民运动的女知识分子,她是上海丝厂工人罢工的工运领导人,她是瑞金中央苏区杰出的两位女县委书记之一,她是30名参加长征的女战士中的一员,她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中,她就是金维映! 倪浓水所著的《金维映传(沧海狂涛天赋金舟)》在扎实、严谨的史料基础上,根据党史界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文学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金维映短暂而充满传奇、波澜壮阔的一生,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目录 引言 一个站立者的姿势 一、高亭清泰路后街弄14号 二、大而明亮的眼睛 三、站立者 四、永远活着 第一章 大海故乡和家族基因 一、神仙居住和出盐的故乡 二、从镇海到高亭来开米行的父亲 三、被遗弃又被抱回的女孩 四、寄养 第二章 少女时代的道路选择 一、定海南门横街里的小女孩 二、读书去 三、金者“志成” 第三章 一个女革命者的诞生 一、进入宁波“竹洲女师” 二、“五四”洗礼 三、与共产党人的最初接触 四、入党 第四章 “定海女将” 一、参与领导盐民运动 二、东岳宫 三、冲在最前面的“得力者” 四、担任“赈济会”会长 五、去衢山 第五章 在上海成“金” 一、撤退 二、在宁波 三、在上海成“金” 四、“丝委”书记 五、“玛金” 第六章 杰出的女县委书记 一、金者“维映” 二、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路程 三、在工作中相知相爱 四、杰出的女县委书记 第七章 立场和意志的考验 一、在胜利县委书记任上 二、立场和意志的考验 三、“全苏区扩大红军突击运动的第一优胜者” 第八章 雪山和草地的洗礼 一、再见了,苏区的“家” 二、从于都出发 三、干部休养连里的“领导干部爱人” 四、与一位女酋长喝血酒,拜把子 五、“阿金跟着主席走了” 六、过雪山草地的“乐观者” 第九章 母亲和革命者的化身 一、到达陕北 二、红石窑洞的婴啼声 三、在延安 第十章 悲壮的背影 一、赴苏联途中最惦念的是儿子 二、第三次改名 三、李莎之花凋谢 四、悲壮的背影 尾声 永恒的丰碑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大海故乡和家族基因 一、神仙居住和出盐的故乡 大海环绕的岱山高亭,是金维映的故乡。 位于东海核心区域的舟山群岛,犹如千荷簇拥,在大海中争艳竞奇。位于本岛北端的岱山岛,乃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在中国古代的海洋历史文化中,岱山是一个具有传奇意义的符号。先秦至西汉时期的方士们,一直向想求长生不老的帝王们(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游说,海上仙岛有灵丹妙药,其中有一座仙岛叫作“蓬莱”。后来人们都认为,他们所描述的蓬莱仙岛,有两个指称对象。一个是山东半岛外面的蓬莱,另一个即是浙江的岱山。所以,岱山的另外一个名称又叫作“蓬莱”。 这个传说与徐福有关。在众多的方士中,与岱山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这个徐福了。据说徐福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物,后来却成了神仙一般的虚无缥缈的意象。他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国著名的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他又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总而言之,名气很大,连秦始皇都很信任他。徐福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神仙居住,还有长生不老之药。一心向往长寿的秦始皇就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一大批物资人海寻找。但数年过去,徐福等人音讯全无,一去不返。后来有人说他的船被风刮到日本去了,据说日本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在许多地方还建有祭祀他的庙宇。 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徐福最先到达的是岱山,并认为,他最后一次东渡,也是经过岱山然后去了日本的。 南宋时期宋祝穆编纂的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就是这样认为的:“蓬莱山在昌国洲,徐福求仙之所在。”舟山早期的地方志、形成于宋乾道年间的《四明图经·昌国县》中也说:“蓬莱山在县东北四百五十里,四面大洋,耆旧相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人海求神仙灵药,尝至此。”清康熙《定海县志》说舟山蓬莱:“为始皇所经巡,徐福所栖至。” 所以岱山是一个具有浓郁仙道文化氛围的岛屿,至今岛上还有许多有关蓬莱仙岛、徐福的传说和遗迹。这是一个诞生传奇人物和故事的地方。 作为一个开埠较早的海洋人文胜地,岱山的世俗文明之路肇始于唐宋。在《四明图经·昌国县》的“祠庙”条下就有这样的记载:“岱山陈大王庙,在县北二百六十里。”这里的岱山就是现在的岱山岛。产生于元朝大德年间的《昌国州图志》,对于岱山的记载更为细致:“岱山在海之北,传所谓岱舆、蓬莱,或者名始于此。” 对于岱山的人文发展历史,民国时期由岱山本地贤达汤浚编撰的《岱山镇志》中有比较清晰的描述:“岱山,在秦汉以前,草昧未开,书缺有间,迄无可靠。……(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析郧县(即今宁波市鄞州区)而增慈溪、奉化、翁山为四县,则岱山之地当属翁山县。……宋熙宁六年(1073),割鄞县边海富都、安期、蓬莱三乡,立昌国县,则岱山之地又属昌国。” 可见,岱山是在唐宋时期与舟山本岛一起开发的。虽然在行政管理上,很长时期里,它都冠以“蓬莱乡”的名称,但是岱山之名,一直同时存在。据宋宝庆《昌国县志》记载,蓬莱乡“管里一村三:岱岸里、岱山村、朐山村、北界村”。民国《岱山镇志》说,宋时岱山有东岱、西岱之名,统名叫作“岱岸里”,这是因为有一条南北贯穿的海峡将岱山一分为二。所以,在明朝有大岱山(东)、小岱山(西)的称谓。清朝的时候,分为岱一、岱二两庄。“援照(清朝)城镇乡自治条例,人口至五万以上者,始得称镇,于是改庄为镇。”岱山镇因此而来。到了民国8年(1919)春,县知事冯秉乾改编城镇乡自治区域,定为十区,以岱山为第九区。 岱山就这样一直在舟山岛的北面缓慢而稳健地发展着。在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两个中心:东北面的东沙和南面的高亭。 金维映故居就在高亭。 P12-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