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精)/宗璞散文》是宗璞散文系列之一,宗璞散文文字优美,记录了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变化的是作者笔下日新月异的祖国,不变的是作者温婉恬淡的文字与对美的热爱。同时,宗璞散文虽从生活细微之处出发,却不乏大气磅礴之势,恬淡之外更添了几分气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十四番花信(精)/宗璞散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宗璞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精)/宗璞散文》是宗璞散文系列之一,宗璞散文文字优美,记录了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变化的是作者笔下日新月异的祖国,不变的是作者温婉恬淡的文字与对美的热爱。同时,宗璞散文虽从生活细微之处出发,却不乏大气磅礴之势,恬淡之外更添了几分气势。 内容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精)/宗璞散文》是宗璞散文系列之一,收录了她写景的一组散文,文笔流畅,寓情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宗璞散文从细小处出发,却不乏大气磅礴之势,哲理深厚。 目录 一年四季 暮暮朝朝 热土 湖光塔影 废墟的召唤 萤火 紫藤萝瀑布 秋韵 丁香结 冬至 好一朵木槿花 我爱燕园 燕园石寻 燕园碑寻 在黄水仙的故乡 钢琴诗人——肖邦 没有名字的墓碑 写故事人的故事 看不见的光 他的心在荒原 试读章节 一转眼,在这校园里,住了将近一年了。先是雪如花,再是花如雪。紧接着绿荫遮住了夏天,一进校门,就觉得猛然一阵凉意,因为树多,火热仿佛挤不进来。然后不知不觉,鲜红的、金黄的各样树叶的颜色涂了满园。仍然是不知不觉,叶子一片片落尽了,秋天的艳丽消失了。隆冬带着北风,呼啸着,旋转着,又来到这里。 时间的流逝,在学校里表现得最鲜明的倒不是景物的变化,而是知识的积累,新人的成长。那些年轻人,是怎样地紧紧抓住时间,怎样地刻苦学习啊!看见他们,总有一种可以十分信任的感觉。一年来,我几乎是每个清晨,都到湖边去散步。在路上,常常看见许多学生,背着大书包,捧着一本书,大声念着外文,满脸专注的神色,大张着嘴,好像要把书一口吞下去似的。在几个教学楼中间的菜地里,总是有许多站着坐着读书的身影,被朝阳染成一片红色。若想隐蔽些,石边树底,到处都是好地方。有人竞钻在矮矮的蔷薇花架下,口中唧唧哝哝念念有词,手里的书那么厚,我真担心他怎么能再带着书钻出来。还曾见一个女学生,蹲在路边,用石头子儿在地上画。我想不出她在干什么,便凑过去看,只见满地都是三角形。她是在思索解不开的数学题!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几分傻气的小伙子。还是年初时,一个下着小雪的清晨,天色阴沉沉的,我沿着碎石子的甬道,往湖边去。在山坡下的湖岸上,有一个学生,他像所有的年轻小伙那样额前滋着一撮短发,正在大声念着《石壕吏》。雪花落满了一身,他却毫不觉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只管一遍又一遍地念。他那浓重的北方乡村的口音,仿佛给老杜的诗更添了几分深厚。因为站得久了,他的一身和雪地变成了一片,嘴里的热气和着诗句有节奏地往结冰的小池上飘去。 雪消了,冰化了,杨柳又发了新芽,从嫩黄变成新绿,长成长长的柳线,垂在湖面上了,这小伙子仍是每天站着读诗。杜甫的主要作品读完了,又读李白。他曾把《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成“天老”,可是第二天就更正,大声又读了好几遍。荷花开了又谢了,水面上还留着几株残荷。他已经背会了盛唐的那些大家,读起“碧城十二曲阑干”了。 我自己从没下功夫背过书,常对人说,凡是读一遍而记不得的,就不是好文章。可是这小伙子学习的毅力是这样感人,我好像懂了,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学到点什么吧,哪怕最容易学的。 立冬过了,天气还很暖和。有一天下午,我骑车经过体育场。正是锻炼的时间,学生们正在打球。忽然一个球从车轮前滚过,紧接着一个人直跑过来向球扑去。车子差一点儿撞上他,我连忙从车上跳了下来。这时,我眼前晃过那一撮滋着的头发,原来这就是那个念唐诗的小伙子!看他那专心的神气,我明白了,他打起球来,也是这样全力以赴的。 “你这人真是!打个球也拼命!”一个同学说他,“别打了,明天还测验呢!” 他抱着球,瞄准,投篮,命中,然后说:“你老是光顾得考试!”还是那浓重的质朴的北方乡村的口音,音调是亲切的、友善的。我知道,他的刻苦学习,是有着比考试更大许多的东西在指引着他,支持着他。 P1-3 序言 一九四四年夏天,我在西南联大附中高中一年级学习。学校安排我们到滇池中间的海埂上露营,夜间有站岗、偷营等活动,得以亲近夜色。我非常喜爱月光下茫茫的湖水,很想站在水波上,让水波带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把这种感受写了一篇小文,寄给昆明的某个杂志。文章发表了,是在一种很粗糙的土纸上。那是我的第一篇散文。我没有好好保存它,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那闪着银光的茫茫湖水却永远在我的记忆里。 一九五九年春天,我写了一篇散文《山溪》,是访问小五台山林区所得,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第十六期《新观察》杂志。(我曾经误记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五一年,在此更正并致歉。)从一九五九年到现在,有五十五年了。这些年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发生了很多变化,有很多感受、很多想法,我断断续续写了不少散文;前后出版了二十余种散文集,内容多有重复。现在把五十五年的散文收集在一起,按内容编成五卷,可以视为我的散文全编了。“选集”受到篇幅的约束,往往有所偏重;“全编”似乎庞杂,思考或有深浅,着墨或有浓淡,但都是我生命的痕迹,读来也许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能够出版这套散文全编,端赖我的老战友、好战友杨柳女士,她也是一位资深的编辑。为了编这套书,她做了近三年的准备,反复阅读,校正错字,精心思考怎么样编得更好。没有她的苦心,是不会有这套书的。也要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他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地位,出版了这套书。这种重视文化传播的理念,无疑是很可贵的。 书评(媒体评论) 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从而以之入文,加之她的敏慧,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的人所能把握的,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 ——冯亦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