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熊十力、顾颉刚推崇备至的两位历史学家首度联袂巨献!
黄仁宇、钱穆、柏杨最为欣赏的国史专著!
中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一套史书!北大、清华、复旦历史系指定必读入门书!
《中国大历史(典藏图文版上下)》第一次将民国两位最顶尖的历史学者张荫麟、吕思勉的著作无缝对接,全面讲述中国大历史,并兼有中国文化史。图文典藏版,独家赠送中国历代纪元速查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大历史(典藏图文版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荫麟//吕思勉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启超、熊十力、顾颉刚推崇备至的两位历史学家首度联袂巨献! 黄仁宇、钱穆、柏杨最为欣赏的国史专著! 中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一套史书!北大、清华、复旦历史系指定必读入门书! 《中国大历史(典藏图文版上下)》第一次将民国两位最顶尖的历史学者张荫麟、吕思勉的著作无缝对接,全面讲述中国大历史,并兼有中国文化史。图文典藏版,独家赠送中国历代纪元速查表。 内容推荐 《中国大历史(典藏图文版上下)》第一次将民国两位最顶尖的历史学者张荫麟、吕思勉的著作无缝对接,全面讲述中国大历史,并兼有中国文化史。图文典藏版,独家赠送中国历代纪元速查表。 本书从商代写至东汉建国,将历史事件与文化沿承结合在一起,以十一个章节勾勒出东汉以前中国的社会面貌,实为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 目录 上册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嬴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营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下册 自序 绪论 上编 中国政治史 第一章 新室的兴亡 第二章 后汉的盛衰 第三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四章 晋初的形势 第五章 五胡之乱(上) 第六章 五胡之乱(下) 第七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八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九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十章 唐朝的中衰 第十一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十三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十四章 北宋的积弱 第十五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十六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十七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十八章 明朝的盛衰 第十九章 明清的兴亡 第二十章 清代的盛衰 第二十一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二十二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二十三章 清朝的衰乱 第二十四章 清朝的覆亡 第二十五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下编 中国文化史 第二十六章 婚姻 第二十七章 族制 第二十八章 政体 第二十九章 财产 第三十章 官制 第三十一章 赋税 第三十二章 兵制 第三十三章 刑法 第三十四章 货币 第三十五章 衣食 第三十六章 住行 第三十七章 教育 第三十八章 宗教 试读章节 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们称这二百七十多年为商朝的后期,我们所以确知商朝已有文字记录乃因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来殷都遗址——所谓殷墟——的发展和发掘。商朝(公元前约1600年至前约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图为商代形势图。 殷墟出土的遗物,除了大批的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外,最引史家注意的是无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少有十万片以上)。这些甲骨差不多全是占卜所用的,乃王室卜人所保存的档案。原来商人要预测未来的吉凶,或探问鬼神的意旨,便拿一块龟腹甲(间有用背甲的)或牛肩胛骨(间有用肋骨的),在一面加以钻凿,却不令穿透,然后在钻凿处灼火,另一面便现出裂纹,这叫作“兆”。卜人看兆而断定鬼神或一种神妙的势力对于所问的反应。所问的事情,有时连日后的“应验”,就刻在兆的旁边,这可称为卜辞。卜辞的内容以关于祖先的祭祀的为最多,如卜祭祀的日期、用牲的种类、用牲的数目等;有关于气象的,如卜雨、晴、风、雪等;有关于岁收的丰歉的;有关于征伐、渔猎和出行涉川之利否的;有关于疾病、胎孕和梦征的;有所谓卜旬和卜夕的,即于一旬之末卜下一旬有无灾害和于日间卜是夕有无灾害的。还有别的事项这里不能尽举。卜辞以外,甲骨文书中也有少数短短的记事,例如记颁发矛若干,某人取贝若干,某日某人入觐之类;又有田猎获兽的记录,刻在兽头骨上的。甲骨文书全是商朝后期的遗物。根据甲骨文书、甲骨文字的分析,其他商代的遗物遗迹和后人关于商朝的记载,我们可做一商代的文化的速写如下。 商人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法。农作物有黍、稷、稻、麦、蚕桑。卜辞中“卜黍年”、“贞(卜问)我受黍年”、“贞其登黍”的记录很多,而此等处的黍字从未见有用别的植物名来替代的,可知黍为商人主要的农作物。帛、巾、幕等字和若干从糸的字的存在,证明丝织工艺的发达。有酒,以黍酿造。耕种全用人力。农具有耒耜。原始的耒耜,盖全以木为之。耒是一根拗曲的木棒,下端歧而为二,歧头上安一横木,以便脚踏。这是起土用的。耜和耒的分别是下端斜锐而不分歧,利于刺地而不利于起土,大约过于坚实的土,耒不能起便先用耜去刺松。耒当是利用树丫做成。商人是否已用铜做耒耜的下部,不得而确知。 渔猎和畜牧也是商人的盛大的生产副业。鱼的种类不见于卜辞。猎品,除野猪、鹿、狼、兕、兔、雉外,还有象。商王田猎的记录中,获鹿有一次三百八十四头的,获猪有一次一百十三头的,获狼有一次四十一头的。可见殷都附近的开辟程度。供食的家畜,除牛、羊、鸡、豕外,还有狗。牧畜业之盛从王室祭祀用牲之多可见,每有一次用牛羊三四百头的。驯役的动物除牛(旱牛和水牛)、马、犬外,还有象。至迟在商朝末年,商人并且曾利用象去作战。 商人已有铸造青铜(铜锡合金)器的工艺,铸造工场的遗物曾在殷墟找得,有可容铜液十二三公斤和陶制炼锅,有铜制的型范,有铜矿石,有炼渣。商人的兵器及工具大部分已用铜制,但也有一部分仍用石或骨角制。殷墟遗物中有铜制的戈头、矛头、瞿、箭镞、锛、小刀、针;石制的矛头、枪头、箭镞、刀、斧、粟凿;牛角或鹿角制的矛头、箭镞和骨锥。骨角制的兵器也许是仅做明器用的。 商人铸铜技术之最高的造就,乃在王宫和宗庙里所陈列的供饮食和盛载用的种种器皿,如尊、卣(盛酒用)、爵(酌酒用)、觚(饮器)、罍、(食器)、方彝、巨鼎(盛食物用)等等,都是具有很缛丽的花纹的。可惜写此段时,殷墟的铜器,作者尚无缘寓目。兹根据他人参观(民二十六年夏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会所陈列者)的报告,略记二器,以见一斑。一为提梁卣:器分三层,上层为一盖,以练系于梁间,下层为卣的本体,中层搁上是一盖,取下来却是一觚,提梁的两端,各有一生动的兔形的兽头,全器周围是细致的花纹。一为盂形的器:当中有一柱,柱顶成莲花形,其旁四龙拱绕,两龙锐角,两龙钝角,四龙相连,可以环柱为轴而旋转,盂身和柱周围也是细致的花纹。 此外殷墟铜器之可注意的有盘、壶、铲、勺、漏勺、筷子等,还有战士戴的盔。 殷墟的陶器包括种类繁多的饮器、食器、盛器和烹饪器,其质地有灰色、红色的粗陶,黑色、白色的细陶和一种经高度烧加釉的陶;其纹饰多数是刻划的。细陶的纹饰极复杂,其母题有动物形、几何图案和图案化的动物形。P2-5 序言 此书再版和初版不同的地方,除多处笔误和刊误的校正,数处小节的增删外,乃是第九至第十一章的添入。第九章的上半作者自觉尚有缺点,却不及修正,读者谅之。 初版的校正,幸得柳定生女士及叶文培君的助力,合于此志谢。 三十一年九月张荫麟于贵州遵义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