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娜·哈尔西是个中年女人,脸色油灰,重达240磅左右。一袭黑色定制套装,眼睛像黑色鞋扣一样闪耀,双颊像板油一样蜡黄柔软。她坐在黑色玻璃办公桌后面,那桌子看起来像拿破仑的墓,拿着一个黑烟嘴抽着烟,那烟嘴比卷起来的伞要短一些。她说:“我需要一个男人。”
我看着她将烟灰敲到发亮的桌上,微风透窗而入,烟灰随曼风卷曲飘散。
“这个男人要足够英俊,这样才能勾搭上那个有阶级观念的贵妇人。此外,他还得身手好,即使是电铲也可赤手空拳对付。还要像被囚禁的蜥蜴般敏捷,像佛瑞德·艾伦(美国幽默表演家)般伶牙俐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还要有足够的乐观精神,就像被载啤酒的卡车撞到了头,还能把它想象成是长着美腿的漂亮姑娘拿面包砸了个包。我需要一个这样的男人。”
“这容易啊,”我说,“你需要的是纽约洋基队、罗伯特·多纳特(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和游艇俱乐部的小伙子们啊。”
“我看你就行,”安娜说,“可以小赚一笔,一天20美元,还有额外的报酬。好几年我都没给人介绍工作了,但这次要做的事我是外行。虽然我对侦探行业还是很看好的,但我也不想做亏本买卖。咱不如来试试,看格拉迪斯会有多喜欢你。”
她将烟嘴反过来转了一下,然后在一个巨大的黑色铬质信号器盒上摁了一下按钮,“亲爱的,进来把我的烟灰缸清空。”
我们等了一会儿。
门开了,一个高挑金发女郎踱进屋里,她的穿着打扮比温莎公爵夫人还要好。
她优雅地走进房间,清空安娜的烟灰缸,拍了拍胖嘟嘟的脸颊,向我抛了个媚眼,然后出去了。
“我觉得她脸红了,”门关上时安娜说道,“我猜你现在脸还红着呢。”
“她是脸红了——等下我还要和达里尔·扎努克吃晚饭。”我说,“别开玩笑了,具体是什么情况?”
“就是把一个女孩干掉。那个女孩一头红发,眼睛性感撩人,她给一位投机商做托儿,已经给一个有钱人的儿子下了套。”
“我要怎么做?”
安娜叹了口气:“菲利普,这工作吧,不怎么高尚。要是找到她做的任何形式的记录,你得当面给销毁。要是没有,这种可能性更大,毕竟她出身不错,不太可能做这种事,要怎么做就得看你自己了。你有时不就挺有主意的吗?”
“我不记得最后说的谁来着?什么赌徒,什么有钱人?”
“马蒂·埃斯特尔。” 听到这个名字后我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可又想到一个月都没什么生意了,我需要这笔钱。
我又坐了下来。
“当然,你可能会惹上麻烦,”安娜说,“没听说过马蒂光天化日下干掉了哪个人,但他也不会就此罢休的。”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我说,“接这份工作的话一天25美元,加上250美元底薪。”
“我自己总得分一杯羹吧。”安娜嘀咕道。
“那算了吧,这小镇上苦工还是多得很嘛。很高兴看到你气色这么好,安娜,再见!” 这次我又站了起来,我的命虽值不了几个钱,但它这点钱还是抵得过的。马蒂·埃斯特尔后台强硬,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主儿,他在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大街一带地位可是响当当。他不会耍什么花招,但只要他使一点阴招,就会不得了。
“坐下,成交。”安娜冷笑了一下,“我一个破产的老女人,没几个子儿,想努力经营一家高级侦探所,除了这一身肥肉和这把老骨头,还剩什么。最后这点钱拿走就拿走,你就笑话我吧。”
“那个女孩是谁?”我重新坐了下来。
“她叫哈丽特·亨特里斯——名字倒是很好听,住在埃尔米拉诺,北梧桐1900街区,很高档的小区。她父亲31岁因破产从办公室跳楼自杀了,之后母亲也跟着过世了。她妹妹从寄宿学校回到了康涅狄格州。这或许可以给你个切入点。”
“这些都是谁扒出来的?”
“我们的这个客户收到一堆复印的票据,票据是他的儿子签给马蒂的,数额高达5万美元。但那小伙——也就是那位老人的养子——否认这些票据是他写的,孩子当然会抵赖。所以这个年轻人他爸请了一个叫加斯特的专家对这些复印票据进行鉴定。那个专家说他擅长做这种鉴定,但也就是半吊子水平。他接过任务后查出了一点点东西,但是他太胖了,和我一样做不了外出搜集工作,所以他现在不管这个案子了。”
“我可以找他谈谈吗?”
“为什么不可以?”安娜连连点头。
“这位客户,他叫什么?”
P3-5
雷蒙德·钱德勒是我崇拜的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
雷蒙德·钱德勒,每一页都有闪电。
——比利·怀尔德
雷蒙德·钱德勒发明了一种新的描述美国的方式,从那以后,美国在我眼中就变了模样。
——保罗·奥斯特
钱德勒笔下的侦探马洛,突出的是性格。案件,则是为了性格的展开。这种硬汉,引领了至今大部分侦探小说的方向。
——阿城
雷蒙德·索恩顿·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1959年)是美国著名侦探推理小说家,出生于芝加哥,七岁开始在英国生活,1912年返回美国,曾担任加州达布尼石油集团副总裁。他少怀文学梦想,但直到1932年在美国经济大萧条中破产后,才转而从事小说创作,大获成功。钱德勒的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获1955年“埃德加·艾伦·坡最佳小说奖”,1958年他当选为美国推理作家协会会长,其以菲利普·马洛为侦探主角的小说几乎均被改编成电影。
英美现代侦探推理小说追溯至著名诗人、小说家埃德加·艾伦·坡。自1841年,他自称为“推理小说”的《魔阁街凶杀案》《玛丽·罗杰奇案》和《偷去的信》问世以来,侦探推理小说风靡一时。在英国,有影响力的侦探推理小说家包括威尔基·柯林斯,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威尔基·柯林斯以《月亮宝石》著名,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几乎家喻户晓,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则因创作《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侦探小说而被誉为“探案女王”。
总体上,英国推理小说在约定俗成的程式内,流于“向壁虚构,节外生枝,故布疑阵,迷惑读者”,在推理和艺术上都有待提升。而在美国,钱德勒,与达希尔·哈米特、罗斯·麦克唐纳一起,塑造了美国本土“冷硬派”的侦探形象,突破了英国古典推理小说的传统。他们不仅重视演绎推理,更穿插刺激、惊险的动作与打斗,场面神秘惊险,情节扣人心弦,突出与罪犯斗智斗勇的情节描写,如钱德勒的《湖底女人》《再见吾爱》和《漫长的告别》中的侦探马洛,一改以往侦探绅士风度,常常身涉险境,与敌手或警察正面交锋。同时,钱德勒的语言精练简洁,文笔引人入胜,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有重大突破,如《其拉诺的枪》以“泰德·卡马迪喜欢雨——喜欢雨的触感,雨的声音,雨的味道”开头,伤感的氛围,孤独的角色跃然纸上;再如《西班牙血盟》中对约翰·马斯特的外貌描写:“身材高大,体格肥胖,长相油滑,他青蓝色的下巴光秃发亮,粗大的手指上,每个关节都形成凹窝,褐色的头发从额头开始整齐地往后梳”,主人公形象生动,使读者如同直面其人。但钱德勒对女性、黑人、同性恋角色的描写有失偏颇,需引起读者警惕。
本丛书的推出,是钱德勒的短篇小说全集首次在国内出版。全书分为三册,共25个短篇,基本上都为侦探小说。其中,《青铜门》《英格兰夏日》和《宾格教授的鼻烟》虽写到非正常死亡,却不以案情推理为主。相较于他屡屡搬上荧幕的长篇故事,钱德勒的短篇小说更以语言制胜,妙语频出,情节紧凑。
经过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MTI翻译团队九个月的通力合作,本丛书终于要出版了!虽然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字斟句酌,努力用中文再现钱德勒短篇侦探故事的精彩世界,以飨读者,但由于水平所限,瑕疵和错漏在所难免!译文失当之处,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不吝赐教。
雷蒙德·钱德勒擅于塑造冷峻、坚硬、黑暗的故事氛围。他的短篇小说步步惊险,孤独危险的灵魂遍布大都市各个角落,明星、妓女、混混、生意人、私人侦探、警察……为了各自的目的明争暗斗。主角裹挟在阴谋当中,凭借老辣身手和精明世故,看穿一个个险恶的心机,揭开隐藏在黑暗中的惊人内幕。
本丛书收录了钱德勒一生创作的全部25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他的硬派侦探美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比于他赖以名世的长篇小说,这些故事更加暴烈,情节的剧烈转折让人猝不及防,结尾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同时,钱德勒的短篇小说也是长篇小说某些构思的源头,正式通过写作这些惊心动魄的短小故事,钱德勒逐渐探索并塑造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硬汉世界,成为后世著名作家眼中的大师。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为全集的第二册,收录篇目有《找麻烦是我的职业》、《狗痴》、《午街取货》、《黄裤王》、《山中太平》、《红风》、《宾格教授的鼻烟》、《青铜门》。
村上春树、T.S.艾略特、加缪、钱钟书等文学大师崇拜的大师,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票选150年最优秀侦探小说家,硬汉派小说的高峰,短篇小说全集国内首次出版!
雷蒙德·钱德勒短篇小说全集,收录钱德勒从1933至1961年发表的全部25篇短篇侦探小说。原文版本采用兰登书屋2003年出版的首部单卷本钱德勒短篇小说全集。钱德勒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美国都市底层,风格黑暗冷峻,情节出人意料,语言智慧且尖锐。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为第二卷,收录了他的八部小说。故事大多发生在美国都市底层,风格黑暗冷峻,情节出人意料,语言智慧且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