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行动(精)》从现象学到诠释学,从文本的诠释学到行动的诠释学;在对话语和叙事作出反思,并对意识形态与处于城邦核心的人的行动进行追问的同时,强调了介入这两者之间的诸种关系。保罗·利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将自己的思想与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思想相交错,也与诸人文科学、法兰克福学派、语言哲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对话。
《从文本到行动(精)》汇集了保罗·利科在20世纪70-80年代发表的重要系列论文,这些文本代表了利科研究诠释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现象学到诠释学,从文本诠释到行动诠释。在本书中,利科逐渐摆脱了要在其他学科面前捍卫诠释学的焦虑,他从胡塞尔现象学与诠释学的关系以及诠释学自身的历史看到了自己研究的独特角度和价值:立足于文本理论建构一种超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甚至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并且将之应用于解释人的行动、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建立新的政治和伦理。
从自己到自己的距离有多远?——试论利科思想中的一个合页:理解自己
前言
论诠释
诠释现象学
现象学和诠释学:从胡塞尔说起
Ⅰ.对胡塞尔唯心主义的诠释学批判
Ⅱ.关于诠释现象学
诠释学的任务:从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说起
Ⅰ.从区域性诠释学到普通诠释学
Ⅱ.从认识论走向本体论
间隔的诠释功能
Ⅰ.作为话语的语言实现
Ⅱ.话语作为作品
Ⅲ.言语和文字的关系
Ⅳ.文本世界
Ⅴ.在作品前理解自己
哲学诠释学和圣经诠释学
Ⅰ.圣经话语的各种“形式”
Ⅱ.言语和文字
Ⅲ.新的存在和文本之物
Ⅳ.圣经信仰的诠释学构建
从文本诠释学到行动诠释学
什么是文本?
Ⅰ.什么是文本?
Ⅱ.说明还是理解?
Ⅲ.文本与结构性说明
Ⅳ.走向诠释的新概念
说明和理解
Ⅰ.文本理论
Ⅱ.行动理论
Ⅲ.历史理论
文本模式:被视为文本的合理行动
Ⅰ.文本范式
Ⅱ.文本诠释的范式
话语中与行动中的想象
想象的普通理论
Ⅰ.话语中的想象
Ⅱ.理论和实践交接处的想象
Ⅲ.社会想象物
实践理性
Ⅰ.“行动理由”概念和“实践推理”概念
Ⅱ.“行动准则”概念
Ⅲ.康德的环节 :如果理性本身可以是实践的
Ⅳ.黑格尔的诱惑
主动性
意识形态、乌托邦与政治
黑格尔与胡塞尔论主体间性
Ⅰ.黑格尔在意识元素里的精神
Ⅱ.胡塞尔的主体间性反对黑格尔的精神
科学与意识形态
Ⅰ.意识形态现象准则的研究
Ⅱ.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
Ⅲ.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诠释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Ⅰ.抉择
Ⅱ.批判诠释学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社会想象物的两种表述
Ⅰ.意识形态
Ⅱ.乌托邦
伦理与政治
Ⅰ.政治.在与伦理相比较之前,必须首先在与经济和社会的比较中得到界定
Ⅱ.政治与国家
Ⅲ.伦理和政治的相交
原文出处
人名译名对照表
术语译名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