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想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日)本田宗一郎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梦想力》收录了本田宗一郎自昭和三十七年八月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报连载的专栏文章《我的履历书》和他在公司内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并且梳理了他任社长期间处理的重大事务和卸任后的主要经历。

这些经历里有不顾一切投身创造的热情与才干,有追寻年少时梦想的创造力和浪漫情怀,有志同道合共同创业的完美搭档,有追随其后并力图超越的年轻后辈……让人深感共鸣。

内容推荐

《梦想力》讲述:日本经营之圣,本田集团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以亲身经历佐证了“有梦想,就有力量”。

小学二年级时,本田第一次见到汽车,那一刻他萌生了“总有一天,我也要造一辆汽车”的梦想。

怀着这个梦想,十六岁的他离家到东京做汽车修理工;二十二岁,成立了自己的汽车修理厂;二十八岁,不忘初心的他毅然关闭修理厂,启动自己的造车梦,从一个活塞环开始,陆续造出第一辆机动自行车、第一辆摩托车、第一辆汽车、第一辆F1赛车,驶向世界的赛道。

他相信,只要不放弃梦想,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想让花朵在明天盛开,今天就得播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的履历书

 滨松乡下铁匠家的孩子

 在汽车修理厂当学徒

 从小毛孩到专家

 两个人的“滨松分店”

 艰难地研制活塞环

 从制造机动自行车到摩托车

 进军东京!第一辆汽车的诞生

 穿着借来的衣服出席蓝绶带勋章颁奖典礼

 回收资金,挺过经济衰退

 赢得国际比赛,成为世界领先

 比肩美国的研究经费

 尊重理论的企业文化

第二章 十年风云

 波澜起伏的十年

 挑战

 拿小型汽车当“赌注”

 爽快地卸任

 另一位创始人——藤泽武夫

 无需葬礼

第三章 人生感悟与经营哲思

 三种喜悦

 产品的美与艺术

 资本与创意

 技术和个性

 自律——关于工业道德

 经营断想

 TT大赛出场宣言

 不计较当下得失

 坦率的人生

 顺风扬帆

 对“坏孩子”充满期待

 没有笑话的人生枯燥无味

 不能自以为是

 先为自己工作

 汽车制造者的责任

 引退致辞

 我的看法与想法

最后的话

本田宗一郎年表

试读章节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〇六年),我出生在静冈县滨松市磐田郡光明村(现天龙市)。父亲仪平是位铁匠。作为家里的长子,我从小就在风箱的呼呼声和铁砧的叮当声中长大。祖父那辈只是普通百姓,铁匠铺是父亲一手开起来的。因为家里很穷,我经常要背着妹妹上学,或是给父亲拉风箱打下手。从刚记事开始,我就喜欢用碎铁片做些乱七八糟的小东西,也很喜欢敲敲打打,制作或是修理农具。

上学之前我就对机械和引擎非常感兴趣。离我家四公里远的精米店有一台当时很罕见的发动机,祖父常常背着我去那里。发动机的隆隆轰响和带有石油独特气味的青烟对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从精米店再往前走一公里有家木材店,飞转的电锯发出极有气势的声响,我简直喜欢得目不转睛。总而言之,只要看见机器还转,我就非常开心。

读小学(山东小学校)时,直到五年级理科讲的都是植物、昆虫之类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得不怎么好。六年级开始有了电池、天平、试管、机械等内容,我就非常喜欢。其实这些知识我脑子里都很明白,老师提问也都答得出,但一到考试就不行了。因为我不喜欢习字和认读,觉得写字也很麻烦。虽然我的手很巧,做东西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人,可我不擅于文字表达,实在不喜欢写字拼词,一到这些课就会溜出教室,跑到后山爬到树上望天。时至今日也一样,我看不进书去,而看电视需要眼耳并用,我反而能更有效地接收信息。

村子里开始装电灯那阵我还很小,看到电工师傅腰上别着钳子和螺丝刀,爬上电线杆牵电线,我兴奋极了,觉得他们简直是大英雄,一举一动都让人着迷。回到家后我还念念不忘,爬到坐在地炉边的祖父肩上,学着电工师傅牵电线的样子揪起祖父稀疏的头发,得意地说:“我是电工师傅。”

小学二三年级的一天放学后,我正匆匆走在回家路上,突然听说村子里来汽车了,瞬间什么都忘了,立刻飞跑去看。那是一辆后车斗装着顶篷的汽车,在村子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开着,连我这样的小孩子也能很快追上,我便抓住车尾跟着它跑了一会儿。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汽车,当时的心情只能用激动来形容。停车时汽油一滴滴流落,散发出一种无法形容的味道。我鼻子贴地,像小狗一样使劲嗅闻着,还用手抹了厚厚一层,将汽油的味道满满地吸入胸腔。我幼小的心里当时就有了一个巨大的憧憬——总有一天我也要造一辆汽车。后来,常有汽车从旁边镇上驶过,我一放学就背上妹妹跑去,一边照顾她一边看汽车。

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年)的秋天,我上小学二年级。听说二十公里外的滨松步兵连有飞机的飞行演示,我无论如何想要看一看,以前只看过图画里的飞机,从没见过实物。我想了很多,知道再怎么恳求父亲也不会让我去的,于是提前几天跟家里要了两钱,当作我离家的路费。  那一天终于到了,我假装若无其事地骑着父亲的自行车逃学去了滨松。对小学二年级的我来说,大人的自行车实在太大,没法坐上车座,只能把一条腿从车子的三角铁架中伸过去踩踏另一侧的脚踏板,也就是用所谓的“掏裆骑车法”。一路上我什么都没想,当连队终于出现在眼前时,兴奋得心怦怦直跳。

但这样的激动稍纵即逝。练兵场有哨兵把守,要收十钱入场费。身上只有两钱的我只能扶着自行车,沮丧万分。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我觉得不管怎样也要看上一眼。这时我发现旁边有一棵松树,于是三下两下就爬了上去。担心有人从树下发现,我还折了根树枝把自己藏起来。

P7-9

序言

本田宗一郎(一九〇六~一九九一年),汽车工程师、本田技研工业(Honda)创始人。生于日本静冈县,普通高等小学毕业后,曾在东京本乡一家汽车修理厂做学徒。后来到滨松市从事汽车修理工作,获得成功后立志成为汽车制造者,开始研究发动机和活塞环。二战后,创立本田技术研究所,开始出售装有小型发动机、俗称“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一九四八年成立Honda,先后推出“梦想号”、“超级小狼号”等摩托车,由此跻身世界顶尖摩托车制造商之列。之后进军汽车领域,不仅率先在欧美实现了当地化生产,还成功开发出能减少尾气排放的CVCC发动机。一九七三年,辞去社长职务。

可能有些读者只知道本田汽车和摩托车,而对本田宗一郎本人所知不多,以上就是对他生平经历的大致介绍。

本田宗一郎是日本战后崛起的不折不扣的商界英雄。除了世界性品牌本田汽车、摩托车,时下热议的双足行走机器人Asimo和F1赛车热潮,也与他密切相关。

他也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企业家代表之一。在二OoO年末日本经济新闻社举行的“二十世纪日本企业家人气排名调查”中,本田宗一郎位列第二,仅次于“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始人)。

从普通的汽车修理工到摩托车制造商,进而创立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本田宗一郎获得高人气的秘诀并不仅仅在他这些成功的经历,更由于背后那些富有人情味的故事,让人深感共鸣。

这些故事里有不顾一切投身创造的热情与才干,有追寻年少时梦想的创造力和浪漫情怀,有志同道合共同创业的完美搭档,有追随其后并力图超越的年轻后辈……

还有集实用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创意想法,厌恶模仿、追求独创的挑战精神,掌握时代要求和大众所需的先见之明,放眼世界的全球化视角,反抗官方束缚、坚持自己道路的独立自主精神,倡导为已工作的人道主义情怀,重视环境和安全的公共道德,放手让年轻人拼搏的领导艺术,绝不公私混同的企业家理念……这些对日本企业来说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都被本田宗一郎和他的伙伴们轻松解决了。

而最重要的是本田自身的性格魅力。他个性爽朗单纯,一心追寻梦想;为获胜不计得失,失败也绝不气馁;永远笑脸应对,充满幽默感。

“去见心上人的路,千里仿佛咫尺。”全身心投入所爱的事业,是贯穿本田一生的主线,也是本田主义的原点。

本田身上既有理性的精神,又有感性的人情味,二者的和谐并存,造就了他的独特魅力。这生动体现在他回顾自己前半生的“我的履历书”一章中。他的经历对应着日本从战后废墟中迅速崛起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那个时代日本人民的自强不息。

本书收录了本田宗一郎自昭和三十七年(一九六二年)八月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报连载的专栏文章《我的履历书》和他在公司内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并且梳理了他任社长期间处理的重大事务和卸任后的主要经历。

本田任社长期间有六个关键性时刻:进军汽车领域;挑战F1赛事;称霸轻型汽车市场;专注开发小型汽车;开发低污染发动机;最后引退。

书中还将介绍二十五年来和本田共同建立、经营Honda的事业伙伴——藤泽武夫的经营理念和活动。作为本田的搭档,藤泽全权处理着财务、销售、管理、海外市场拓展等经营事务,他的事迹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本田宗一郎和他们所处的时代。

本田已经离世十五年了。这期间,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的破裂,支撑经济的诸多制度、机制都已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被闭塞感笼罩的人们终究无法挽回“失去的十年”,就这样迈进了二十一世纪。现在,与本田所处的年代相比,时代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企业家和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却与当时相同。在茫然的今天,本田宗一郎那种为梦想全力以赴的生存和思考方式越发具有魅力。此外,书中所有人的职衔均沿用了当时的说法,前言和正文都略去了尊称。

编辑名和修(日本经济新闻社编辑委员)

二〇〇六年六月

后记

最后的话

日本汽车产业历来由十一家大型企业主导,直到最近,在世界产业重组的大潮下,这些公司纷纷并入欧美制造商旗下,现在日本独资的公司就只有丰田和Honda了。九十年代前期,Honda神话笼罩在一片阴影中,曾经的员工和用户也叹息,Honda已经“失去了个性,沦为一家普通的大企业”。

但在二〇〇〇年的国内新车销售中,Honda第一次超过日产,成为仅次于丰田的日本第二大厂商,销售总额接近十兆日元,把日产远远甩在身后。本田宗一郎“赶超日产”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一九四八年诞生于滨松市的小型摩托车厂家,现在已一跃发展为“世界的Honda”,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了十万人。

由本田宗一郎和藤泽武夫开创并实践的“Honda主义”——共携梦想,挑战困难的精神已经化身为“创造基因”,在半个世纪之后依然生生不息。Honda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致力于“开创全新的事业”,进军小型飞机和机器人领域,不断创造着新的神话。

本田宗一郎著有随想集《手的倾诉》。这本书开篇就是一幅本田左手的照片,旁边附有解说:

“我的双手手掌大小和手指形状差别非常大,这样的手很少见吧。早在机器还不发达的时候,我的手从修理汽车开始,制造拆卸、拆卸制造了不知多少东西。右手干活,左手支撑,所以左手总是受伤。”的确,照片上本田的左手伤痕累累。

有些是美工刀和锤子弄的,也有锥子和车刀戳的。“完好的只有小指,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啦。”解释也带着本田式的幽默,这都是些光荣的伤痕,是无价之宝。

本田的双手印证了他是一位真正的手艺人。他的父亲是位铁匠,自己则从学徒开始学艺。他那勇于面对强者的侠气、不恋金钱权势的心性、洒脱成熟而又风风火火的行动力,正是传统手艺人的典型品格。

但在大正年间度过少年时期的本田,也是一位憧憬汽车、飞机等舶来品,充满梦想的现代主义者。昭和初期的汽车修理厂是集中了时髦人士和物品的信息中心。身为学徒的本田把修理厂当成了学校,如饥似渴地吸收自由的精神和先进的技术、信息。他参与到了刚刚起步的汽车工业中,战争期间还参与了飞机制造,但他一心关注技术,没有卷入军国主义和官尊民卑的风潮。他认为与其克己奉公,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本田从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转变为将独创视为生存价值的技术者。

本田有着敏锐的直觉和经营才干。虽然不太精于计算,但他拥有洞察市场走向的先见之明,而且知人善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一眼就看出藤泽武夫的杰出才华,获得了一位拥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搭档,在战后的现代化潮头取得了巨大发展。  本田的一生都没有勤勉刻苦的悲壮感和修道者般的禁欲精神。在他所处的时代,汽车市场急剧扩张,飞速的技术革新没有留给他瞻前顾后的时间,他只能勇往直前。

说起本田,大家总会提到他干净利落的引退。但是作为创业者,担任社长二十五年也已经到了极限。正如没有永远的美女一样,天才的才能也只能闪耀一时。本田在“空冷水冷论战”中陷入孤立,被迫退下技术研究所的领导之位,显示了一位执着于技术的经营者才能的极限。

从手艺人到技术者,又到经营者,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中,本田最看重独创性,最讨厌模仿。所有员工都知道他最生气的就是模仿其他公司或用其他公司当借口,这种时候他肯定会挥拳头的。

员工们说:“老爷子的帽子如果是反着戴的,就说明他心情很好,如果帽子压得很低,就说明他生气了。我们在工厂会根据他帽子的戴法,悄悄把扳子、铁尺什么的藏起来。”这件小事最能体现本田对独创性的执着。

回顾本田的一生,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技术也好,经营也好,源泉都是创造力。创造力来自远大的梦想,当人们抛弃梦想、恐惧失败时,创造力也不复存在了。

本田在Honda的事迹和相关人士的说法,来自本田技研工业创立五十周年之际Honda发行的纪念刊物《值得传承的故事·充满挑战的五十年》和藤泽武夫所著的《火把握在自己手中》。与本田宗一郎有关的评论和事迹多来自他本人的文章和《值得传承的故事》。

书评(媒体评论)

创造力来自远大的梦想,当人们抛弃梦想、恐惧失败时,创造力也不复存在了。

——本田宗一郎

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因为这代表着对未来没有希望。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有梦想就不在乎别人骂,知道自己要什么,才最后会坚持下去。

——马云

我们不仅仅要自己有梦想,你还应该用自己的梦想去感染和影响别人。因为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

——李彦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