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飞翔的心(美籍华人萧镜如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熹//刘赟洲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小桥、流水、人家”,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描写也是对江溪村风情的写照。然而山水虽美,却是人多田少,百姓生活甚是困苦。萧家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吃饱穿暖就是全家最大的幸福。全家人早出晚归,每天辛勤劳作,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疲惫的身体里是一颗颗磨出了厚茧的心——既可以说是坚强,也可以说是麻木。这就是自己以后的人生吗?幼小的萧忠礼当然不会想到这些。直到大哥萧海如的归来,给萧忠礼的人生带来了冲击性的改变,让他的人生从此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然而,家庭的变故却让人始料未及。萧忠礼五岁时,父亲因疾病导致耳聋,此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年,母亲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让这个贫苦之家更加雪上加霜。家庭的重大变故,生活的艰难困苦,并没有影响一个小生命的顽强成长。让人欣慰的是,这一切都没有在萧忠礼的内心留下过多的创伤。他调皮贪玩,连绵不绝的雪峰山成为他童年的乐园。小小年纪,萧忠礼就显露出领袖气质,每当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其他孩子总乐意听他的差遣,他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

岁月如梭,1938年,六岁的萧忠礼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尽管家境贫寒,但父亲和哥哥姐姐仍然担负起了让他上学读书的重任,萧忠礼被送到村里的祠堂小学读书。祠堂小学是全村唯一的学校,总共有20多个学生,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萧明贤,40多岁的他为人热心正直,村里人推举他为小学校长。

祠堂小学是村民把萧家的祠堂改作村里孩子读书场所的,祠堂露天的院子里有两栋房子,一栋用作学生的教室,一栋是村民储存稻谷的粮仓。院子中间有个小戏台,一到农闲时节,村里就会请附近的戏班子来进行表演。萧忠礼在这里看过几次木偶戏,成为他童年记忆深处的快乐时光。

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萧忠礼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大哥要回家探亲。由于大哥很早就离家参军,萧忠礼对他的印象并不深,他在心里反复揣摩大哥的形象,高兴得几天都没睡好觉。他每天都很早起床,天天去村口溜达,等待大哥归来。

这一天早上,萧忠礼正在村口张望,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没多长时间,一匹白马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马上的人一身戎装。“估计是大哥……”就在萧忠礼思忖的工夫,白马上的人已经翻身下马,笑嘻嘻地站到他的面前,一下子就把他抱了起来。来人正是萧忠礼的大哥,国民党王耀武73军77师的连级军

萧海如拉着四弟的手回到家中。刚坐下一会儿,祠堂小学的校长萧明贤推门进来,一边进门一边说:“我听说忠心兄弟回来了,你见过大世面,我想请你给学生们和村里的青年人讲讲课……”

“我哪能讲课?”萧海如连连摆手。

“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你给学生们讲讲部队抗日的情况,给大家打打气!”听校长这样说,萧海如就不再推辞了,他和校长一起出了门,萧忠礼也紧跟在他们后面到了学校。

萧海如一身戎装站在戏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稚嫩的面孑L,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学们,乡亲们,日本侵略我中华,在这国难当头的年代,我们军人的职责就是誓死抵抗侵略,保卫国家,保卫家乡父老乡亲……”他详细介绍了日本侵略以及中国军队抵抗日寇的情况,讲到日军凶残的暴行,青年人和孩子们发出阵阵怒吼声;说到日本被打败的细节,青年人和学生们又个个兴高采烈、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萧忠礼站在人群中聆听大哥的声音,他感到无比的兴奋。

“我们抗击日本侵略军,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就是要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希望大家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增长本领,长大以后保家卫国……”萧海如洪亮的声音继续在戏台上空回荡。

大哥的话语好像一股强劲的山风,猛烈地吹在萧忠礼那颗懵懵懂懂的心灵上,他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清晰的回响声。萧海如的一字一句,都是那么新鲜又陌生,让他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更多的联想,隐隐约约地,他感觉灵魂深处有一双眼睛,不断地向外面张望……

萧忠礼用心记下了大哥的每句话,这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第一课。站在人群中,萧忠礼不禁浮想联翩,大哥和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贫穷的村民是如此的不同。村民对大哥的尊重以及大哥侃侃而谈的风采,都让萧忠礼羡慕不已,大哥描述的外面的世界让他心存向往。尤其是大哥所说的读书才能改变个人命运、报效祖国的道理,让他印象最为深刻。

“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过上幸福生活;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人;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走出雪峰山,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哥说的这些话让萧忠礼豁然开朗:是读书成就了大哥!从此,好好读书的念头深深扎根在他心里。

萧忠礼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大哥萧海如这次回家,把一颗美丽的种子种在了他的心中,这粒种子闪烁着纯粹而朴素的光华。随着萧忠礼一天天长大,这粒美丽的种子也在他心底慢慢积累养分,孕育发芽。从此以后,向大哥学习、好好读书成为他最渴望的事情,也成为他幼小心灵中最强大的原动力。P3-4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子

第一章 童年的梦

 第一节 一粒美丽的种子

 第二节 起跑“长征”

 第三节 “累死也要让四弟读书”

 第四节 日落雪峰山

 第五节 别了,家乡!

 第六节 走近范仲淹

第二章 亲历战火

 第一节 战火中一片树叶

 第二节 流浪山东

 第三节 大哥之“子”

 第四节 “阿蛮”的人生转折

 第五节 解放军横扫山东

第三章 跨越海峡

 第一节 大难不死

 第二节 遗族学校最后一名学生

 第三节 四顾茫茫,回头无岸

 第四节 跨越海峡

第四章 宝岛台湾

 第一节 不是生存,就是毁灭

 第二节 台湾“72烈士”

 第三节 台湾校园的那些人和事

 第四节 翱翔蓝天

 第五节 有志者事竞成

 第六节 大学生活

第五章 见证历史

 第一节 为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开道

 第二节 为陈立夫回台湾保驾护航

 第三节 台湾土改的启示

 第四节 有缘千里来相会

 第五节 遥望星空

 第六节 梦想的泪珠

第六章 美国梦

 第一节 基隆:终点与起点

 第二节 来到美国

 第三节 哈佛燕京图书馆

 第四节 一天三份工,奋斗是一切

 第五节 留学生涯

 第六节 牵手百年姻缘

第七章 投身教育

 第一节 决不轻言放弃

 第二节 科研学术能力是根本

 第三节 “学生的成才是我最大的骄傲”

 第四节 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第五节 经济学大师托宾

 第六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乐也

 第七节 创新!创新!

第八章 异军突起

 第一节 超越自己

 第二节 人生奇迹

 第三节 商学院崛起

 第四节 遭遇滑铁卢

 第五节 录音机之战

 第六节 负重前行,是为勇者

 第七节 荣誉之巅

 第八节 幸福的家庭

第九章 梦中雪峰山

 第一节 家书抵万金

 第二节 回归故里

 第三节 这顿饭,等待了30年

 第四节 不到长城非好汉

 第五节 萧家的“教育部长”

 第六节 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七节 造福家乡

第十章 百年树人

 第一节 中国教育向美国学什么?

 第二节 人才决定国家命运

 第三节 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启蒙者

 第四节 空中旅行,巡回讲学

 第五节 艰难的实验,创办黄河大学

第十一章 新公车上书

 第一节 祖国在心中

 第二节 身居海外,心忧故里

 第三节 国有企业民营化

第十二章 科技报国

 第一节 华丽转身:世界纳米技术的开拓者

 第二节 巧夺天工的表面工程

 第三节 纳米技术在中国初试啼声

 第四节 中国钢铁事业的加速器

 第五节 情义无价

第十三章 中国的“天使基金”

 第一节 相识相知大上海

 第二节 改革攻坚战拉开序幕

 第三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四节 献计中南海

 第五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第十四章 强国富民之道

 第一节 民以食为天,从奶牛产业抓起

 第二节 杨向中的汇报

 第三节 中国奶业生物工程研究发展中心

 第四节 建议组建“国际再生生物医学研究所”

 第五节 “如果我们的建议在祖国有实效,我死而无憾!”

第十五章 经贸发展

 第一节 焦炭飘洋过海

 第二节 晋商文化的代表

 第三节 中美合则共赢

 第四节 美国总统的感谢信

第十六章 文化推手

 第一节 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促进世界和平

 第二节 洛克菲勒基金会顾问

 第三节 《新闻周刊》:《自然》杂志发出了什么声音?

 第四节 沈从文和张家姐妹

 第五节 忘年交萧三

 第六节 年轻一代的知己

 第七节 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第十七章 永远的中国心

 第一节 传播和平火种的使者

 第二节 “为了两岸和平统一,我什么都敢说”

 第三节 陈立夫:我的心愿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第四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序言

在耄耋之年,介绍我漫长一生的传记作品在祖国大陆出版发行,令我感到十分欣慰。我谨将此书献给已经仙逝的父母与大哥,献给与我相濡以沫的夫人,献给我的亲人、儿孙们。我要衷心感谢祖国大陆、宝岛台湾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们;感谢全国政协李海峰副主席对此书出版给予的真挚关怀。最后,我还要感谢北京有容公司、我传记的两位作者和出版社的友人,正是他们的努力工作,才使我的传记得以完成;正是他们的精益求精,才使我的传记获得好评。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千,最想表达的无非以下三点:

奋斗改变人生。我1932年出生在湖南黔阳县(现洪江市),1949年离开祖国大陆到台湾求学谋生,1961年从台湾到美国学习工作。在八十多年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亲身经历了日本侵华的深重苦难、国共内战的滚滚硝烟、宝岛台湾的孤寂无助、大洋彼岸的拼搏奋斗、改革开放的动人故事、21世纪祖国的日新月异,目睹了沧海桑田、人间巨变。我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只要心中有梦想,只要努力奋斗,只要坚持不懈,任何人都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扼住命运的咽喉,我们才能塑造自己的未来。

爱国高于一切。湖南是我最心爱的故乡,在黔阳芙蓉楼,我吟诵过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后来我又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下流连忘返,反复思索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山东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进入了山东抗战烈士遗族学校,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山东是礼仪之邦,“生死之交一碗酒”的侠义精神深深地植入我的血脉之中。1949年,17岁的我孤身一人离开祖国大陆去了宝岛台湾,那是我的第三故乡,在那个时候,我努力学习,心中经常涌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1961年,崇尚奋斗、崇尚改变的我离开台湾到美国学习工作,从此变成了“外国人”。在美国期间,我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变化,并尽一切可能支持祖国发展。在美国社会各界激烈争论是否应该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时,我不仅事前做了有关方面的工作,而且在第一时间公开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支持乔治·布什总统作出的决定。我又为中关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两岸的人文交流做了很多牵线搭桥的工作。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读者,乡情不能忘怀,爱国高于一切,祖国好,人民才好,祖国强大,海外游子才有尊严。

未来值得期许。邓小平先生领导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之一,并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尽了绵薄之力。在见证和参与祖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我认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中国共产党第三代及其以后领导集体的很多成员,以及中央其他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精神风范、治国安邦的高超艺术,这是我一生的荣幸。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才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我在传记中如实地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的有关情况,希望让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领导人的风采,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卓越成就。

今天,祖国大陆正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生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曾经见证过关国梦的成功,也相信中国梦的成功,更希望见证中国新的辉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虽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年龄,但我心中还洋溢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憧憬着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夙愿,仍然希望在有生之年继续为祖国和故乡人民发挥光和热。

萧镜如

2014年8月

内容推荐

陈熹和刘赟洲编著的《飞翔的心》介绍:美籍华人萧镜如出生在湖南一个偏远封闭的山区里,但他自小胸怀走出大山的梦想,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此,小小年纪的他,历经颠沛流离、穿越战火硝烟、辗转大半个中国,四处求学。幸而机缘巧合,让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抓住了机遇。在岁月风尘之中,他慢慢地成长起来,从大陆辗转到台湾,又从台湾踏上了美国的求学之旅,最后成为了美国的大学教授,创立了自己的高科技公司。

编辑推荐

陈熹和刘赟洲编著的《飞翔的心》介绍:事业有成的萧镜如心怀祖国,热爱故土,他一心想回报自己的祖国。他成为了中美学术与文化交流的推手,带领专家学者回国献计献策;他投资企业,实业报国;他兴办学校,教学育人;他用一颗永远的中国心,与中国梦一起飞翔。

萧镜如见证了近一个世纪中国的大变迁。他的成长故事与经验是年轻一代奋斗的借鉴,他的胸怀与精神是今天迷茫的年轻人人生的楷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