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村庄社区的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对于这几亿人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发展,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使用一个2005年调查的全国随机抽样样本,这本由孙秀林著的《当代中国的村庄治理与绩效分析》分析了村庄治理的不同类型对于村庄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的影响效果。
按照村民代表的产生情况与一事一议的实施情况,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村庄治理类型。对于村庄治理过程,本书着重考察村干部在日常治理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与村民对村庄政治事务的关注;对于村庄治理绩效,本书使用公共品供给作为测量指标。
最后的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的村庄治理类型,在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方面具有显著的不同。对于村庄治理绩效而言,实行了民主制度的村庄具有更高的公共品供给水平。对于村庄治理过程而言,村庄民主的影响则较为复杂:首先,村庄民主有利于增加村干部从事社区服务的时间,但不会降低其从事国家任务的时间;其次,村民代表由民选产生可以提高村民对村庄政治事务的关注程度,但在一事一议的村庄则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