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范童子礼朱子家训/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和兴文化编著的《家范童子礼朱子家训》收录了《家范》《童子礼》《朱子家训》三部国学经典著作,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经典课外知识读物。

本书在原著中节选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加以注释与解读,并根据原文主旨,配以有趣的哲理故事,旨在帮助青少年熟悉经典,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内容推荐

和兴文化编著的《家范童子礼朱子家训》收录三部国学经典,分别为《家范》、《童子礼》、《朱子家训》,本书在原著中节选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加以注释与解读,并根据原文主旨,配以有趣的哲理故事,引导青少年准确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把握国学的精髓,在品读国学中,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目录

《家范》(宋代司马光)

 卷一 治家

 卷二 祖

 卷三 父母

 卷四 子上

 卷五 子下

 卷六 女孙伯叔父侄

伯叔父

 卷七 兄弟姑姊妹夫

姑姊妹

 卷八 妻上

 卷九 妻下

 卷十 舅甥、舅姑、妇、妾、乳母

舅甥

舅姑

乳母(附保母)

《童子礼》(明代屠义英)

 原叙

盥栉

著衣·叉手

肃揖·拜起·跪

立·坐·行

言语·视听

饮食·洒扫

应对·进退

温清·定省

出入·馈馔

侍坐·随行

邂逅·执役

受业·朔望

晨昏·居处·接见

读书·写字

《朱子家训》(明代朱用纯)

 朱子家训

 附录:

一、《五字鉴》(明代李廷机)

二、《格言联璧》

学问类

存养类

持躬类

敦品类

处事类

接物类

齐家类

从政类

惠吉类

悖凶类

摄生(附)

试读章节

二、《格言联璧》

[简介]

格言是熟语的一种,通常指有固定法式的言简意赅的句子,如“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格言往往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对人生进取具有启迪、鞭策作用。《宋史·吴传》里说:“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皆录置座,积久,墙牖皆格言也。”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大国,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给后世创造留下了很多优美的格言。我们的祖先是很重视格言的教育、启迪意义的,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这里的“先王之遗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格言。不仅如此,我们的先人还对前人留下的格言进行整理归纳,借以训导子孙,这些格言在历代家训蒙学读物中颇为集中,如《颜氏家训》、《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等都有大量的格言。而清代山阴金缨先生所主编的《格言联璧》,则是一部专门以格言训导童蒙的一部蒙学格言的集大成之作。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茁畲,  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

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粱,以著述为文绣,

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

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

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稂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殴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

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也。

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唯精;

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唯一;

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

处事要精中有果,

认理要正中有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

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P131-133

序言

“国学”是什么?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粹派学者邓实先生曾把“国学”定义为“一国所有之学”。章太炎先生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由此可见,这些让我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所有的学问,形成了我们国家民族的性格气质,也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国民的传承涵养。教导我们行为的是孔孟而不是《圣经》,陶冶我们性情的是李杜而不是莎士比亚。所以决定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从法律意义上说也许是国籍,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在于你是否受到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学”的熏染。国学,国家,国民这三者实际上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这也是“国学”之所以重要,并应当向青少年进行普及的原因。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辽阔幅员的文明古国,在如此广袤的疆域之上和绵长的历史之中所产生的“一国所有之学”,其内容实在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令人望之茫然。承载学问的实体当然就是书籍。所以为了保存古代典籍和文化,就很有必要对书籍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于是就诞生了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一目录学。从汉代刘歆的《七略》,历代正史里的《艺文志》和《经籍志》,最终形成了对古代典籍的经、史、子、集这四部分类法。清代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个分类法,来分别并保存上古以来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典籍的。

虽然有了前人的眼光方法和工作基础,但是如何从其中撮其精要,并选择适宜的向青少年进行普及,以便他们以有限时间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国学”的全貌,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在古人看来,是所谓“万世不易之法”。“经者,常道也。”我们现在说的“经常”,还保留着这个意思。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主要包括儒家最重要的一些经典及历代对这些经典的最重要的阐释和解说。这些经典,古人认为是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的最重要的指导。在这部分,我们选择了《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等等。

如果说“经”是“万世不易”的“常道”,那么在古人看来,“史”则体现了变动不居的形态。“经”是高悬的理想和目标,是应然;“史”是流动的现实和轨迹,是实然。古人的理念里经史是不可以须臾分开的,所以说“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我们特意将传统中最重要的史传‘改编成故事的形式,并以白话文改写,有《二十四史精华》和《资治通鉴故事》等等。

子部包含了没有进入经部的儒家重要学者的典籍和其它诸子百家学者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最富有竞争力和原创性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极富创造力的天才学者及其学派。他们的学说补充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丰富了古人的思考和实践。从中,我们精选了《道德经》、《庄子》、《荀子》、《孙子兵法》等等。

集部则是主要收集历代著名的文章和诗词曲赋等,大概可说是现代学科中文学的范畴。作为言情体物、涵咏性情,提高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这个部分内容也很广博,我们精选了《楚辞》、《古文观止》等等。另外像《唐诗三百首》、《百家姓》等也都归入了此类。

编撰这套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国学”的热情,我们也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够在新的时代,帮助青少年熟悉经典,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编者

2011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