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王现东主编的《破烂儿怎么变成了宝贝:考古》是为适应中小学生考古知识课外阅读的需求,特别是针对一线老师所反映的学生对学科本身的一些历史故事、来龙去脉的欠缺急需加强的需求,首先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考古问题解决,最后还有个总结性、拓展性的小链接。一个个问题就是考古学科本身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一个个问题就串起了学科本身的来龙去脉。同时,本书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图片。相信学生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考古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破烂儿怎么变成了宝贝(考古)/中小学科普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刘贵//王现东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贵、王现东主编的《破烂儿怎么变成了宝贝:考古》是为适应中小学生考古知识课外阅读的需求,特别是针对一线老师所反映的学生对学科本身的一些历史故事、来龙去脉的欠缺急需加强的需求,首先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考古问题解决,最后还有个总结性、拓展性的小链接。一个个问题就是考古学科本身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一个个问题就串起了学科本身的来龙去脉。同时,本书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图片。相信学生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考古知识。 内容推荐 “历史”这个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可是“历史”毕竟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我们要想了解当时的历史知识就必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它们中有些是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有些是通过考古挖掘得到的,人们通过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勘探和发现,从而获得有力的历史证据。正是这些在普通人眼中的“破烂儿”,在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心目中却是无价之宝。考古学家通过这些所谓的“破烂儿”可以更深入地走进历史,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 刘贵、王现东主编的《破烂儿怎么变成了宝贝:考古》是通过对这些珍贵的“破烂儿”的讲解,让读者去了解当时的历史真相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这本优秀课外读物可用来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在巩固学生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 目录 第一章 两河流域——阿拉伯地区文明 乌尔塔庙——祭拜月神的塔庙 萨尔贡一世青铜头像——平民出身的国王 古巴比伦城——冒犯上帝的城市 汉谟拉比法典碑——世界第一法典 空中花园——巴比伦梦幻中的城市花园 约旦佩特拉古城——雕刻在岩石上的梦幻王国 耶路撒冷古城——充满神圣魅力的朝拜圣地 第二章 尼罗河流域——非洲地区文明 纳尔迈调色板——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 图坦卡蒙法老墓葬——有着恐怖诅咒的墓葬 埃及金字塔一法老去往天国的阶梯 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的守护神 卡纳克神庙——太阳神阿蒙的崇拜中心 大马士革古城——伊斯兰教徒的第四圣城 第三章 爱琴海海域——欧洲地区文明 克诺索斯王宫遗址——克里特岛上的最大宫殿 孤独的狮子门——迈锡尼城市的遗物 特洛伊——争夺美女海伦的地方 巴勒贝克神庙——保存最完整的古罗马神庙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罗马——古罗马最大的角斗场 土耳其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拜占庭帝国时期的建筑代表 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中的明珠 维纳斯雕像——爱与美的女祠~ 第四章 印度河流域——南亚地区文明 哈拉帕遗址的发掘——印度河文明的发源地 胡马雍陵——莫卧儿王朝的历史遗址 仰光大金塔——世界上最贵重的佛塔 阿育王石柱——孔雀王朝的代表建筑 泰姬陵——见证忠贞爱情 第五章 黄河流域—·东亚地区文明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真正意义上的直立猿人 濮阳出土的蚌塑龙——世界第一龙 神像飞鸟纹玉琮——祭祀的出现 司母戊大方鼎——青铜文化的罕见珍宝 殷墟——中国历史上首个有文字可考的都城废址 甲骨文——有着奇怪花纹的龙骨 东周殉马坑——殉葬制度的珍贵资料 万里长城——世界古代史上的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第六章 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美渊地区文明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史前艺术巨作 特奥蒂瓦坎——失落的美洲文明 智利复活节岛摩艾石像——神秘岛屿上的巨人石像群 太阳金字塔——祭祀太阳神的地方 月亮金字塔——祭祀月亮神的地方 神秘的玛雅文明——诞生于热带丛林中的古代文明 第七章 亚特兰蒂斯一消失在大西洋底的先进文明 伊卡黑石——记有亚特兰蒂斯地图的历史鉴证 比米尼大墙——水底发现的人造石筑大墙 瞪羚皮上的远古地图——南极洲的陆地轮廓 试读章节 约旦佩特拉古城——雕刻在岩石上的梦幻王国 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佩特拉古城,位于现在约旦的南部沙漠,距首都安曼约大约260公里,隐藏于死海和约旦国境内的阿克巴湾之间的峡谷中。它历来就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市,不仅是约旦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还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整个城市本身几乎全是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岩石雕凿而成,因此有着“雕刻在岩石上的梦幻王国”之称。 佩特拉古城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异常绚丽,因此佩特拉古城又因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被称为“有着玫瑰红色彩的城市”。 19世纪的英国诗人J·W·柏根的一首诗曾经这样描写佩特拉:“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由此可见佩特拉的魅力所在。 约旦的全称是约旦啥希姆王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西亚阿拉伯国家。根据约旦古代文献的记载,佩特拉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公元前4000年左右,以游牧生活方式为主的纳巴特人,从阿拉伯半岛来到了约旦,并进入到阿拉伯东部、亚喀巴与死海问的一片狭长区域。他们发现在沙漠包围的群山深处竟然隐藏着这么一处水源丰富、牧场肥沃的宝地,于是就留在了这里,并建立了纳巴特王国。 佩特拉古城唯一的入口就是狭窄的山峡,整座城市都受到四周岩石的保护,因此历来未被外人所攻破。而且佩特拉位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因此成为中东地区当时沙漠商队运送货物最为重要的贸易通道。 聪明的纳巴特人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从此地过路的商队提供方便并征收税款,国家渐渐变得富有起来。佩特拉成为埃及、叙利亚与希腊、罗马之间商路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 公元前9年~公元40年,佩特拉达到了鼎盛时期,人口发展到数万人,他们还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5个皇家墓室和女儿宫。直到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后,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为什么地理位置如此险要的佩特拉会被罗马帝国征服呢?说到这里,我们还得回到刚开始讲到的进入佩特拉古城的那条峡谷。 在这条崎岖不平的峡谷裂缝中,两边崖壁峭壁上雕凿着众多的洞窟和岩墓,还排列着两条为城池输送饮用水的水槽,连接不起来的地方就用陶制水管连接。佩特拉古城里的纳巴特人就是这样将城市外面的穆萨泉水引到城里的,他们将泉水用水槽,引到“宫殿墓室”上方的储水池里,供城里居民饮用。 公元106年,罗马人垂涎于佩特拉的富有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于是决心征服佩特拉。但是进入古城唯一的入口,除了这条巨石高耸的狭窄裂缝,再无其他入口。罗马人屡攻屡败,久攻不下后开始研究其他的进攻方式。 在一次无意的观察后,他们发现了岩石峭壁上输送水源的水槽,原来供给佩特拉城的水源在峡谷的外面,于是他们切断了城中的水源。当城中的水源枯竭之后,佩特拉军民不得不放弃抵抗,从此臣服于罗马帝国。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佩特拉再次繁荣起来,并成为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罗马人为了沙漠商队的运输,在佩特拉铺筑商道,还改进了灌溉设施,修建了拱形大门、石柱等,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带到了这里,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佩特拉石壁上有凿出的希腊式廊柱和罗马式拱门的建筑,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来由于海上贸易的发展以及陆地贸易新通道的开辟,越来越多的贸易都直接从红海出入,商队就不再需要通过佩特拉了,这使以商贸和货物运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佩特拉受到严重打击,其经济实力和财富大为削弱。后来又遭遇了几次大地震,使得佩特拉的大部分地面建筑被毁,佩特拉城走向了衰落。到最后,城市被遗弃,纳巴特人也在漫长的时间里不知了去向。 曾经盛极一时的佩特拉古城被沙漠阻隔,彻底被人们所遗忘,只有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英人,把存在于大漠与高山之中的佩特拉古城当成遮风避雨的场所,外界的人几乎无人知晓。直到1812年一名瑞士的年轻探险家约翰‘贝克哈特发现了这座在沙漠中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岩石之城,人们才得以重新认识这座曾经有着玫瑰色面纱的古城。 当时的佩特拉属于穆斯林地带,对于西方人有着极大的抵触,曾经就有一位德国人试图进入佩特拉而惨遭当地人杀害。年轻的贝克哈特化妆成一名阿拉伯商人,身着一袭地道的穆斯林长袍,并且他还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因此沿途被当地人误认为伊斯兰教的学者,所以未曾被怀疑。他竟然奇迹般地通过了西克峡谷,在一位当地向导的指引下,来到了佩特拉古城。他是第一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自从贝克哈特敲开这座古城的大门之后,冒险家、探险家、考古学家和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接踵而来。经过考古学家多年的发掘、整理和开发后,就是今天展现在世人眼前的佩特拉古城,城池中的建筑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P19-21 序言 “历史”这个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可是“历史”毕竟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我们要想了解当时的历史知识就必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它们中有些是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有些是通过考古挖掘得到的,人们通过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勘探和发现,从而获得有力的历史证据。正是这些在普通人眼中的“破烂儿”,在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心目中却是无价之宝。考古学家通过这些所谓的“破烂儿”可以更深入地走进历史,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 如果是距离我们不太遥远的历史时期,因为可供考察的资料相对较多,社会对于它的真实性的争议就会越少。但是对于距今几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期,仅仅依靠文献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具体实物加以佐证,因此考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考古可以让我们通过实物来直接了解历史、触摸历史。我们当然不可能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回到过去,但是却可以通过古人留下来的东西去研究过去。 培根曾经说过“历史使人聪明”,考古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只让我们了解古代,更在于通过研究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让我们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现,为人类的进化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将人类的用火历史提前了几百年。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伍莱对乌尔城的挖掘,向人们展示了7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美尔文明,解开了乌尔城由一个小村庄到繁华都市的岁月变迁之谜。 古埃及的金字塔及木乃伊则代表了尼罗河流域文明在历法、天文、建筑、数学和医学等方面的高度发达。 1876年德国考古爱好者谢里曼对“狮子门”城墙内的墓穴发掘和1878年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对克诺索斯王宫遗址的发现,让人们了解了迈锡尼文明的光辉灿烂。 哈拉本遗址的发现则将人们带到了印度河文明的发源地。 1790年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四个时代的图像,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石雕艺术的高度水平。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宾厄姆三世在印加古都库斯科城120公里的群山里,发现了失落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 因此,每一件历史文物的发现,每一处历史遗迹的发掘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如今如果不是众多考古遗址的发掘,人类的文明史绝对不会这么清晰。我们这本书就是通过对这些珍贵的“破烂儿”的讲解,让读者去了解当时的历史真相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