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对话周有光/人民日报名家对话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有光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有光先生对话、访谈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知名媒体与著名学者之间的重量级对谈,发问者与应答者之间智慧的碰撞。

108岁智者对世界及人生的思考。

《对话周有光》包括各大媒体对周先生的访问,以及各大学者和周先生的杜对话、谈天等,话题涉及文化、历史、哲学、教育,以及当下社会的中国热点问题,是了解周有光以及当下社会的一本重要文集。

内容推荐

《对话周有光》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与诸多知名媒体、文化名人对话时的访谈文集。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为“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第二编为 “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第三编为“一生有光”。

本书系周有光先生对话、访谈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目录

第一编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

 周有光访谈录

 让学生的兴趣自由生长——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汉语的今天——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汉语的今天——怎么看英文汉字混用?要不要保持汉语纯洁性呢?

政府、学术界该怎么做?——“彗星词”与规范化

怎么研究汉字呢?——必须了解世界才能了解中国

 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汉语的未来——能和英语成为世界的两大主要语言吗?

 周有光:如果不改行,我也很可能是个大右派

记者手记

 周有光:一○五岁从世界看中国

沈从文的本事比我大

要以世界视角看中国

我们很多社会科学处于玄学阶段

 周有光:全球化时代要“重估一切价值”

要改的是国情,不是民主

中国改革是半步半步走的

国际现代文化没有一个国家是能够拒绝的

要用全球化的视角解读历史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

要求进步,必须先退出误区

敢怒不敢言

知识无国界,知识分子也无国界

 百岁老人周有光:笑谈世界民主化浪潮

了解伊斯兰教国家的民主运动,先从“全球化”谈起

今天的民主化运动的独特之处在于 :群众进步了,群众要民主

中国道路,从历史误区中回到跑道

苏联的历史全盘颠覆了

“两头真”知识分子回看年轻时的理想

民主是轨道,是谁也不能违背的一条规则

 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

 周有光:回首百年,纵论辛亥革命

革命不革命要看它是进步还是退步

提高对慈禧的评价是错误的

康有为前进了半步,孙中山跨出了一步

三千年的历史大趋势

第二编 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

 旧事重提谈拼音——庆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五十周年

 人类文化问题的再思考

人类文化的结构

人类文化的运动

 华夏文化如何弘扬

什么是华夏文化

如何使华夏文化现代化

 今日中国的大学与大学教育——周有光、马国川对话录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如果不许批评,那怎么是真理呢?

 周有光、欧阳中石:谈东西方教育差异化发展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让汉字走向世界,汉字走向世界需要拼音来帮助

汉语拼音方案就把汉字发音全部统一起来

全世界的人都是生活在双文化当中

拼音不是文字,可是拼音有用处,拼音的用处还在扩大

汉语热就汉语热,汉语不热的时候,就是因为它已经饱和了

汉语要变成世界语言了,恐怕要相当长的时间

北大提出传承问题,是很了不起的设想,证明了北大的精神

 周有光:一○六岁再谈“改”文字

语文现代化符合历史需要 :“人家笑我们几个字母搞了三年,其实不止三年”

要让全世界华人懂得汉语 :“当今文化是国际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

周有光趣事

第三编 一生有光

 专访周有光

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存,老骥千里忧天下,仁人奋起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关于二十六个字母的复杂学问

不得不学的国际现代文化

喝星巴克、看最新大片的新潮老头

 访问周有光

 周有光:我不是汉语拼音之父

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是兴趣使然

不分彼此的国际现代文化

中文可能在世界流行吗?

网络语言不影响整体

爱情要有爱有敬

记者手记

 “国学”二字说不通

文化与“国学”

从四小龙崛起谈“新儒学”

儒外学术对儒学的冲击

所谓“天人合一”

 光华大学纪事——周有光先生访谈录

 “国学了不起,但是要现代化”——专访一○六岁著

 名学人周有光

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

汉字简化并不是要废除繁体字

儒学很有用去是去不掉的

附录 周有光著作单行本书目

试读章节

周有光:一○五岁从世界看中国

□访问者 吴虹飞

眼前的小书桌,黄色的漆掉了大半,露出木头纹理,但磨得久了,也不觉得粗糙。眉毛已经全然没有,两道眉骨泛着红润的光,一○五岁的周有光老人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讲笑话,他说:“很有趣味。”一笑就用手挡在嘴前,好像不该笑得这么开心似的。“人老了,牙不大好。”他调皮地说,“我不讲究吃,可是有好东西我要吃。”

“资本主义是腐朽的,我这种从外国回来的人腐朽思想是很多的,你们听我讲话要小心了。”待在桌前坐定,他摘下眼镜,合上书,将台灯推开些,戴上助听器,手不抖,气不喘。“我们要讲老实话,你们记录的时候,有些话少记录一点好了。”

“我计算过,用电脑写文章之后,我的收入增加五倍。”他举着一只手,手指揸开,很认真。一○五岁的周有光,完全跟得上时代脚步。他知道“谷歌”的纠纷,还差点去看了《阿凡达》;我们用惯电脑,“提笔忘字”,他也会忘;当年他推行简体字,现在却经常忘记简体字怎么写,记得英文怎么说,却记不得中文怎么说。他完全有资格跟记者讲古:“我看着私塾变成了洋学堂,从留辫子到剪发;看着家里面从原来点洋灯变成点电灯,用上了电脑;还有手机,万里之外的人跑到耳朵旁边了。不是过上神仙生活了吗?”

一九五六年,周有光刚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沙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他自己写了个《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改革开放后,换到朝内大街后拐棒胡同,不大的面积被分成四间,已经是特别优待。“后来单位在方庄买了比较好的房子,叫我搬走。我说年纪大了,不活动了,小一点无所谓,半张破桌子、半间小屋子,我不要好的了。我老了,再好也没有意思。再说我是过过好生活的人,不在乎这个。”

“文革”时,下放到宁夏,“大家以为不会回来了,很多人心情很坏,我觉得很好,不是下放这种地方我怎么会来?都不知道中国还有这种地方。过了两年四个月,林彪死了又回来了。所以我不发愁,发愁没有用处。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已经有经验了,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慌。”他又半掩着嘴笑了,很自得。他的《汉字改革概论》发行量很大,但“五十年代有稿费的,‘文革’就没有了,我好多书都没有稿费。我们的稿费真少,现在的跟五十年代的差得不太多,物价涨了几十倍了,靠稿费吃饭你要饿死了!”

他不喜欢官场那一套。“国民党里好多重要人物都是我的同学、好朋友,要做官早做了,我不加入;跟共产党很多重要人物也是好朋友。我跟周恩来在重庆就认识,一九四五年国共合作谈妥之后政协成立,他开座谈会总有我;陈毅在上海当市长时,开座谈会总请我,我给他提经济方面的建议。他在很多场合说,‘周有光的建议都很好,但我不在他也实现不了!’但我也没加入共产党。后来胡愈之说,没有一个组织关系不方便,我就参加了民盟,其实什么都不管。《群言》是民盟的刊物,我给他们写文章,二十个编委现在就剩我一个。政协开会,我跟毛主席也碰到过,拍了几次照,但从来不挂。许多人把重要人物的照片挂在墙上,我只挂家里人。”

妻子张允和八十岁时回忆昔日恋爱情景,写了篇《温柔的防浪石堤》,“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英文小书,多么美丽的蓝皮小书,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小书签夹在第某幕、第某页中,写两个恋人相见的一刹那。什么‘我愿在这一吻中洗尽了罪恶!’这个不怀好意的人,他不好意思地把小书放进了口袋,他轻轻用右手抓住她的左手。”虽然她没有用一吻“洗尽了罪恶”,但从此,“她的一生的命运,紧紧地握在他的手里”。

提到这篇文章,周有光笑了:“恋爱的文章嘛,大家都喜欢看。我老伴去世前一天晚上有朋友来拍照,第二天发病就去世了。她的心脏不大好,九十三岁,去世应该说是自然的了。”他在纸上写下“九十三”这个数字,画个圈,让保姆找来一本张允和的自述文集《曲终人不散》,送给记者,署“周有光代张允和赠”。他始终叫她“我的老伴儿”,质朴情深。

人家看他是一百多岁的长者,常常问他中国的前途怎么样。他说所有的国家都有前途,都是光明的,区别是快一点和慢一点,“我们国家还是发展得比较快的”。

P92-9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