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迪编著的《100天打败高考大魔王》是一本特别送给考前100天高考生备考使用的笔记本式励志书。考前100天,整个备考开始转入极其关键的阶段,明确的计划和良好的心态是高效复习的重要保证。针对这一阶段的考生精神状态,书中特别设计了百天计划表,将高考前100天分为14个周计划,供考生细致化备考过程,精准量化学习任务,明确目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提高学习效率;而每个周版块中空留的笔记本格,又能让考生记录备考中的日常感悟、心得心情,从而在紧张的复习中适当缓释压力;书中收录的17篇文章,是孙晓迪贴近校园生活创作的青春励志作品,融入作者当年高考备考实战经验分享,以及对同学学霸的学习方法分析,又有曾刊登在《最小说》上获超高人气的小说和散文,篇幅精短,适合在分秒必争的复习中快速阅读,在完成每日繁重的定量复习任务之余,这些或毒舌犀利、或诙谐机趣、或励志暖心的小文章,可以帮助考生规避备考误区、缓解备考压力、增添备考信心。
孙晓迪编著的这本《100天打败高考大魔王》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考前百天计划表,引导考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具体量化,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是空白笔记格,供考生在紧张繁重的备考之余,将每日细碎心情、感悟心得加以记录,既不失为一种自我减压的有效方式,又可以将备考心绪保存,为将来留下一份特别记忆;三是青春励志小短文,既有过来人备考实战经验的总结,融入娓娓道来的小散文中;又有贴近校园生活的暖心小故事,轻松治愈,适合备考间隙快速阅读、缓释压力。
靠着这种联系,我们爬了两次山,去打了一次电子游戏,其实我邀请蔡波的次数比这多得多,可他都拒绝了。
这更让我认定,蔡波根本就不喜欢我。
因为马可,有一天我第一次跑完了没有去单杠那里找蔡波,而是慢吞吞地在前边走,也不敢回头,只是希望蔡波察觉我的异样,能开口叫住我。
我走啊走,觉得平时硕大无比的操场其实很小,几步就要走到头,就要爬上看台的台阶。台阶上是通往校门的甬路,大批学生正在赶着自行车出校,那是正常的世界。进入那里,我和蔡波就是一个年级的不同班同学,没有任何交谈的必要。
我走啊走,觉得平时凉爽宜人的夏风是这样凄凉,我的涤纶面料的运动短裤贴着我的腿,发出沙沙的响声,听起来像是一种宣告我失败的哀乐。
我走啊走,觉得我身后空无一人,而我的爱情如此不值一提。我喜欢了三年的蔡波,就在我的身后,也许熟视无睹地做着他万年不倒的引体向上,根本就不知道正在走路的这个人,心里是多么绝望。
“同桌?”
我到底还是等来了那声问候。
蔡波飞快地跑向我,拎着一样东西:“你书包落下了吧?”
还得靠着耍心机才能让他叫住我。
简直是无法直视的失败爱情。
我拎过书包,垂着头,在那一刻,真是觉得一切都糟糕透顶,不知道我所做的,我所希冀的,我所为之努力的,到底图了什么。
眼前这个男生,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
“你看上去不大高兴?”蔡波趁着夜色,对我露出笑脸,“别难过。”
“同桌,别难过。”
在初中时那些惨淡的日子里,他总这样对我说。那时他的确是我同桌,可现在呢?也许我对他来说,也仅仅是个可有可无的同桌吧。
“我没不高兴。”我抬起头,对蔡波笑笑,努力套他的话,“我看你很高兴呀,还跟女生一起玩,那是你女朋友?”
蔡波慌张起来,连连朝我摇手:“没有没有!哪有女朋友!” “那马可不是吗?我看她总和你一起呢。”我抛出名字。
“不是不是!”蔡波的脸红起来,“我把她当小妹妹,逗她呢!”
我笑了,放下心中巨石,很想把话题再引到自己身上,就是不知道怎样开口,又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只好硬邦邦地扔出一句话:“晚上,一起走吧。”
没想到,蔡波居然同意了。
也许他并不知道一起走的意义?
那时候我们都骑单车上下学,一起走的男生女生,十有八九是隋f吕。
而这,是我上高中后最大的愿望,因为可以像初中时做同桌那样,在一起。
在一起,就够了啊。
在我喜欢蔡波的五年里,高二的冬天,是我最幸福的时光,蔡波陪我走了整整两个月。
每天下晚自习后,我们在校门口集合,有时是他等我,更多的是我等他,因为我实在是太兴奋、太着急了。
然后我们就一起并排骑着单车回家,说些天南地北的话。
有时候蔡波会一直把我送到家门口,我不想回家,蔡波就陪着我在一根路灯下说话。
橘黄色的路灯,照着蔡波被风吹得红红的脸庞,那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找个机会跟他表白,可我说不出口,我说不出口。
记得有一次我急得哭了起来,只说了“我对你”三个字,就好像道尽了前世今生,再也不知道说什么。
而蔡波一如既往地揉乱我的头发,笑着对我说:“同桌,别难过。”
我最终也没能让蔡波明了我的心意,蔡波也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神情紧张地对我说,他不想再和我—起走了。
“班上好多人都说我,我觉得影响挺不好的。”蔡波的声音闷闷的,像是被水浸泡了一样,“同桌,我不想和你—起走了。”
我没有发脾气,没有哭闹,只是沉默地听完他说的话,点了点头,说声好。
蔡波看出我的异样,连忙安慰我:“同桌,别难过,我们,我们还是好朋友。” “嗯,我知道了。”我转头对他笑,“没事的。”
“那,那我回家了。”当时我们正骑到要分别的十字路口,蔡波结结巴巴地对我说。
我笑着对他说:“再见。”
我一路骑回家,把单车从一楼提到六楼,爸爸打开门,看到我没用他帮忙拎车,感到很惊讶。妈妈从厨房走出来,问我要不要喝点鱼汤,我摇摇头,说还有作业要写,径直走进我的房间,关上房门。
那是我喜欢蔡波的第四年,有关这份情感,我一句话、一个字都没有说过,就像初中时那样,我只希望蔡波和我在一起就可以了。
不管做什么,只要在一起,我就满足了。
可蔡波说了什么,就像当年我问他书架怎么办,他轻松地说用新同桌的好了,对我的离开一点也不在意,仅仅是班上有人议论他,仅仅是他觉得影响不好,他就拒绝了我。
拒绝了我这份暗恋中最渺小,最微小,最细小的愿望。
P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