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弘的《法学家茶座》是一本杂志型图书,每2个月出版一期,目前已经出版至33期。它以“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特点和“有趣、有识、有用”的内容特点,赢得了法律人士以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其一方面强调作者的权威性,文章作者大多为国内第一流的法学家;另一方面强调图书的通俗性,力求内容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它市场定位明确,读者意识强烈;注重品位,但不盲目学术;贴近生活,但不盲目追求热点;强调通俗,但绝不追求庸俗。
卷首语
何家弘 书生也任性
三言拍案
张晶 琼瑶诉于正等侵权案重述
丛立先 琼瑶诉于正案一审判决:有瑕疵的实质正义
陈明涛 符合民意,却牵强的判决
卢海君 “解剖”还是“第六感”:作品实质性相似的判定
法治漫谈
柳经纬 四中全会,我们看到了什么
徐艳阳 一个人的战争: “依法治国”口弈笔记
车丕照 如果必须作出选择——从阿。的遭遇想到“核心价值”的排序
左坚卫 法治梦寻三十年
法学札记
刘作翔 研究“法律与政治”关系的两个视角: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
雷小政 见微知著:法律实证研究中的细节
周建军 刑事政治:生活在别处的法律
杨 力 聚集知识产权服务何以让城市更智慧
法苑随笔
杨忠民 疑罪从无还是一项司法原则吗
刘品新 为了所有人的正义
史立梅 刑讯的正当性追问
曾粤兴 莫让“法律共同体”成为笑话
李建明 司法的狭隘自私与错案纠正之难
陈长均 司法官的担当
身边法事
汤啸天 比较上海、杭州物业管理立法后的发问
张鸿巍 熟悉的陌生人
傅跃建 男人是否有权不当父亲
何柏生 不应对巨贪刀下留情
茶客争鸣
柯庆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普世准则吗
名师剪影
萧剑 言传身教 大师风范——记著名法学家赵秉志教授
他山之石
牟 军 欧陆刑事诉讼实践:刑事案卷的运用与审判中心主义
熊秋红 信念倡导者:行动中的蹒跚——参观托马斯·杰弗逊故居侧记
聊斋闲话
娄耀雄 律师职业病及其防治
杨立新 自学成才与游泳
朱伟一 “歌舞从来向人前”——谈2014年的三部法律电影
书城夜话
夏洛特·米德霍斯特撰文 徐月笛翻译 法律与秩序
李 琦 智者恒智,隐士归隐——读先师盛辛民教授《社会主义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