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作为清王朝的缔造者,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他的治国思想对清朝各代统治者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清朝帝王治国思想)》系统地对努尔哈赤的各方面思想进行研究,分十一章作为全书结构,全方面的介绍了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及发展演变。
在这本《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的写作上,作者关德章努力做到科学、客观、全面、系统地将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展现给人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清朝帝王治国思想)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关德章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努尔哈赤作为清王朝的缔造者,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他的治国思想对清朝各代统治者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清朝帝王治国思想)》系统地对努尔哈赤的各方面思想进行研究,分十一章作为全书结构,全方面的介绍了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及发展演变。 在这本《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的写作上,作者关德章努力做到科学、客观、全面、系统地将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展现给人们。 内容推荐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为了能够系统地对努尔哈赤的各方面思想进行研究,《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作者关德章将分十一章作为全书结构,用十章的篇幅分别论述和研究努尔哈赤的十个方面的思想观点,其内容主要分为:哲学思想、经济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人才思想、文化思想、法律思想、政治思想、宗教思想与民族团结思想。当然,努尔哈赤思想内容远不止于此,为突出主要思想内容,其他方面只好舍而不论了。 努尔哈赤思想对后人是有极大影响的,作为祖宗教导和遗训,它对清朝各代统治者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对其思想和观点的传承必然成为努尔哈赤后人的使命和责任。为此,本书在论述努尔哈赤某一方面的思想和观点之后,相对应地、简明地描述了其后人对其思想观点的继承,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并了解其思想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努尔哈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努尔哈赤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努尔哈赤思想的重要特点 三、努尔哈赤思想的历史局限 第二章 努尔哈赤“承天命”的哲学思想 一、“合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改而亡”的天命观点 二、“以斧斤断而小之,然后可折”的辩证观点 三、“凡事未实,则须问”的朴素认识观点 第三章 努尔哈赤“种田吃粮为生”的经济思想 一、“种田吃粮为生”的农业经济观点 二、“貂、参、海珠之利,蓄聚富”的多种经济观点 三、“工匠真正之宝”的手工业经济观点 四、“借贡兴贩”的贸易经济观点 第四章 努尔哈赤“以公正之心,安邦治国”的伦理思想 一、“公正之心”安邦治国的道德观点 二、“劝善”、“惩恶”相济并用的德治方针 三、“正心修身”道德修养观点 四、“致太平之道”的道德教育观点 五、“公正和睦”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德实践 第五章 努尔哈赤“出则备战,入则为民”的军事思想 一、“兵民为一”的建军观点 二、“智巧谋略为贵”的战略战术观点 三、“功罪皆当其实”的治军观点 四、“智巧谋略为良将”的将帅观点 第六章 努尔哈赤的“举贤荐能,不论出身”的人才思想 一、“举贤荐能,不论出身”的人才观点 二、“宜因人用之”的用人观点 三、“荐忠良”、“黜不肖”的人才激励观点 四、“厚待人才”的留才观点 第七章 努尔哈赤“骑射国语”的文化思想 一、“创立满文,颁行国中”发展文化的观点 二、民“使之通文理”发展教育的观点 三、“治国之技”发展骑射的尚武观点 第八章 努尔哈赤“立法布令,贵乎严”的法律思想 一、“国家当以赏示信,以罚立威”的立法观点 二、“悖道行乱,依法惩办”的法治观点 三、“生杀之际,不可不慎”的执法观点 第九章 努尔哈赤“君明乃成国”政治思想 一、“君明仍成国,国治仍成君”的社会政治观点 二、努尔哈赤“八大贝勒共同治国”的思想和实践 第十章 努尔哈赤“神佛祗合一”的宗教思想 一、“天地三光”的原始宗教观 二、“成佛即福”的佛教观点 三、发展和保护宗教的相关政策 第十一章 努尔哈赤“满汉一家”“满蒙兄弟”“通和朝鲜”的民族思想 一、“满汉一家”“满蒙兄弟”“通和朝鲜”的观点 二、满蒙“嫁女儿,娶儿媳,可以随意”的联姻观点 三、民族团结观点的实践与历史意义 附录 努尔哈赤生平大师年表 参考资料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努尔哈赤在分析和处理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问题时,能充分地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从小到大的量变过程,在力量非常弱小、受到强大力量迫压的情况下,他也能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小胜而积大胜,现在的弱者将来会变成强者,自己的小国会变成大国,而明王朝这样的大国会变成小国。他曾论述到: “明为大国,尚以为不足,而欲灭小国,故丧其师矣;其地广大,尚不为足,而欲夺小国之土,故失其土。”(《满文老档·太祖》第12l页) 在这里,努尔哈赤看到了大国与小国、夺与失、不足与足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这些相对应的关系是相互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1612年(万历四十年),努尔哈赤与叶赫部抗衡,统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黑龙江中下游区域,而乌拉部的布占泰成为主要的障碍,必须砍倒这棵前进路上的大树。努尔哈赤领兵连续攻克乌拉河西岸六座城,并直逼乌拉城下,战斗形势极为有利。这时所有将领和士兵都要求渡河与布占泰决战,然而努尔哈赤则分析到: “欲伐大木岂能骤折,必先以斧斤伐之,渐至微细,然后能折。相等之国,欲一举灭之,岂能尽灭乎?且将所属城郭,尽削平之,独存其都城。如此,则无仆何以为主?无民何以为君?”(《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2卷) 这是一个典型的辩证思维的描述,充满了辩证法思想。这段论述形象地表明了以下思想:一是消灭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大国不是一举战胜的;二是对这样的大国必须像伐大树一样,用斧头一点一点地砍,然后才好折断;三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必须先攻克其外围,削其兵力,最后完全战胜敌人。这反映了努尔哈赤以量变求质变,以小胜求大胜的辩证思想,从而避免了硬拼主力所造成的损失。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努尔哈赤率兵先焚烧了布占泰的粮草,先攻克了乌拉河河西六城,最后攻占乌拉城。布占泰“见势不能敌遂冲突而走,折兵大半,余皆溃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2卷,第6页)。这一战例,展现了努尔哈赤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运用。 努尔哈赤以小变大的量变思想还体现在他对历史的分析和认识上,无数以小变大的历史事实促进了他雄心,更加坚定他对自己事业的信心。1622年(天命七年),他根据量变的道理,提出“南京、北京交替住”的预言: “由大变小,由小变大的事例,从古到今兴亡的事例是多的。过去桀王暴虐无道,仅有七十里的成汤起兵,获得了桀王的天下。纣王暴虐无道,仅有五百里的文王起兵,获得了纣王的天下。秦始皇暴虐无道,泗上亭长汉高祖起兵,获得了秦始皇的天下。大辽的天祚帝,要我们的金太祖起舞,因没有起舞便要杀害他,金太祖愤恨起兵征讨,获得了大辽皇帝的天下。赵(宋)徽宗皇帝收容金汗征讨的大辽残留的张觉大臣,拒不交出,因此导致宋金战争。赵(宋)徽宗、赵(宋)钦宗父子两皇帝被俘,被送到了尚间山的东方五国城。金的末代汗在蒙古成吉思汗来叩头时,看到他的相貌,便想杀害他。成吉思汗起兵征讨,便获得了金汗的天下。明朝万历皇帝暴瞳无道,干涉境外异国的事务,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背理裁断,天以为非……另外,南京、北京、汴京原来就不是一个人住的地方,是诸申、尼堪交替住的地方。”(《满文老档·太祖》第41卷) 尼堪是满语,是对汉族人的称呼。这段论述,说明了努尔哈赤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认识到历史上无论那一朝代的统治者暴虐无道,干涉别国内政,都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灭亡。他已经接触到了事物矛盾引起变化的辩证法观点,而且他能够认识到这种变化趋势是由小扩大。所以他说:“凡事勿谓小而无害,不知由小及大,有坏于国者多也。”(《满文老档·太祖》第42卷)经过二十二年的战争,努尔哈赤的子孙们,占领了北京,验证了从小国变大国的社会发展规律。 努尔哈赤还看到事物发展的长远性,可持续性。认为不能“苟惜一时之劳”,而影响“将来远大之业”。四次迁都就充分地反映了努尔哈赤的长远发展思想。1619年(天命四年)迁都到界凡;1620年(天命五年)迁都到萨尔浒;1621年(天命六年)迁都到辽阳;1625年(天命十年)三月迁都到沈阳。当时沈阳城不及辽阳的一半大。 针对诸贝勒和大臣们在迁都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努尔哈赤阐述了自己的发展观,在论证迁都辽阳的重要意义时,他指出: “今既与明构兵,岂能即图安逸?汝等所惜者,一时小劳苦耳!朕所虑者大也。苟惜一时之劳,何以成将来远大之业耶?朕欲令降附之民筑城,而庐舍各自营建。如此虽暂劳,亦永逸已。”(《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8卷,第17页) 然而,在辽阳仅住四年,努尔哈赤又决定迁都沈阳,再次引起诸贝勒和大臣们的不理解。努尔哈赤再次阐述到: “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沈阳浑河通苏苏河(苏克素浒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吾筹虑已定,故欲迁都,汝等何故不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4卷,第6页) 上述两段论述中,显现了努尔哈赤的远见卓识和开创精神,他认为百姓虽然暂时劳苦,但从长远的角度思考,便于控制整个东北地区,有利于后金的巩固和发展,更有利于江山、社稷,也充分体现了努尔哈赤可持续发展观。 事实证明了努尔哈赤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1625年(天命十年)三月三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沈阳为盛京,成为女真族发展史上的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现在看来,不仅在沈阳留下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而且沈阳在现代已发展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P25-27 序言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在统一女真族各部,推翻腐朽没落的明王朝的社会实践中,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吸收汉、蒙古、朝鲜等各民族思想文化,创造和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指导了满族的统一和清王朝的建立。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的半个世纪中,满族社会发生了激烈的变革,这一变革是女真南迁后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努尔哈赤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以卓越的才能、巧妙的斗争艺术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落,发展了民族经济,团结本阶级、本民族冲破重重障碍,促进了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并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前进。尽管他做了一些错事,但他仍然不愧为满族创基立业的具有杰出政治、军事才能的开国帝王。 努尔哈赤所处的时代,正是明王朝没落的时期。女真族内部正处于由奴隶社会末期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个转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努尔哈赤的思想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且指导和推动这个历史过程加速发展,直到推翻明朝。努尔哈赤在1583年(万历十一年)五月,以“十三副遗甲”起兵,报祖父、父亲被杀之仇,以一支兵少将寡的劣势部落军队崛起于辽东,通过统一女真族内的建州、海西、野人女真各部,从而结束了女真社会长期分裂对抗的混乱局面,于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正月成立了地方民族政权——后金国,从此进入了公开与明王朝对抗的时期。 努尔哈赤以四十多年政治生涯和军事斗争,对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统一了女真部落,结束了女真人内部残杀的局面;统一了东北地区,确定了中国东北边疆版图,为后来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创建八旗制度,把女真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统一起来,从而使分散的女真各部联合成组织严密的社会机体;创造满族文字,推进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成为满族文化发展史的里程碑;组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使满族名称出现在中国史册上,成为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建立了后金政权,为清朝建立奠定基础,使清朝自天命元年(1616)至宣统三年(1911),共历二百九十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除蒙古族外,第二个建立全国政权的少数民族;发展社会生产,实现牧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重视手工业,开展贸易,铸造货币;进行社会改革,创造性地建立了集体领导体制——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制定外交政策,实施民族联姻,执行抚民固边政策,提出“满蒙尽同一国”和“满汉一家”的观点,促进满族与汉、蒙古、朝鲜、藏民族的大融合。 努尔哈赤整个思想是以天命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天命思想贯彻全部思想始终,当然其很多观点含有唯物辩证法色彩。 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伴随着社会转型,努尔哈赤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也吸收了蒙古、朝鲜、藏等民族的优秀思想,结合并应用于女真社会变革的实践之中,在很多方面有所创造和发展。 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大量地通过社会行动、军事行动、日常事务处理等体现出来,有的观点只是通过具体事务处理来展现其内涵,因为他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当时的条件限制——当时,满族各项科学文化事业都没有发展起来,努尔哈赤本人毕竟不是一位职业思想家,特别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环境,繁忙的政治事务,也使他无法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深刻的细致的研究,因而没有整篇的、专门的著作来进行思想观点方面的论述。一些思想观点只是散见于他的汗谕、命令之中,因而对其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是相当困难的。 努尔哈赤思想虽不系统、不完整,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的进取精神和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抱负。它对后金和清朝的建立以及清入关以后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和历史实践意义。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努尔哈赤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种研究论著十分丰富。学者们以传记、史书、专著等形式分别从努尔哈赤的一生中的历史事件、生活状况、性格品质、军事活动、政治行为、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但至今还没有一本全面的系统研究努尔哈赤思想的专门著作。因此,作者感到有责任对此做一些研究工作,以填补这一空白,为完善中国思想发展史尽一点微薄之力。 在这本《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的写作上,作者努力做到科学、客观、全面、系统地将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展现给人们。但是,思想研究与历史研究是有一定区别的,研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不尽相同,方法也有很大区别。历史研究更多的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描述;而思想发展史的研究更主要的是探索思想发展内在的逻辑,有些观点的形成则需要经过若干事件和跨越一定时间阶段。因此,本书在研究努尔哈赤思想形成和探索努尔哈赤思想轨迹的过程中,更注重了其思想的发展逻辑和脉络。同时,在写作上,作者力争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统一的基础上体现可读性,在大量的努尔哈赤的实践素材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其思想观点的客观性、实践性、真理性。另外,努尔哈赤思想具有多样性,要用历史的科学的观点来看待,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进行历史分析,承认努尔哈赤思想认识的发展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 为了能够系统地对努尔哈赤的各方面思想进行研究,本书将分十一章作为全书结构,用十章的篇幅分别论述和研究努尔哈赤的十个方面的思想观点,其内容主要分为:哲学思想、经济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人才思想、文化思想、法律思想、政治思想、宗教思想与民族团结思想。当然,努尔哈赤思想内容远不止于此,为突出主要思想内容,其他方面只好舍而不论了。 努尔哈赤思想对后人是有极大影响的,作为祖宗教导和遗训,它对清朝各代统治者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对其思想和观点的传承必然成为努尔哈赤后人的使命和责任。为此,本书在论述努尔哈赤某一方面的思想和观点之后,相对应地、简明地描述了其后人对其思想观点的继承,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努尔哈赤的思想观点并了解其思想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变。 我们研究努尔哈赤思想这份遗产,无疑会在许多方面得到宝贵的借鉴。 后记 想写一部全面研究努尔哈赤思想的书,已有很长时间了。当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孙吴县下乡插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满族集中居住区生活和工作了七年多,与满族人民朝夕相处。看到满族人居住的“凹”字炕,夏天驾小威弧(小船)到黑龙江撒网打鱼;冬天进山持枪狩猎,套狍子、打野鸡;过年时,家家户户包饺子,速冻着“八大碗”;听老人们用满语讲那些不让小孩子听的玩笑。对这些浓厚原始的满族风俗,当时却没有认识其宝贵。直至1980年考入辽宁大学,通过学习才认识到满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块瑰宝。于是利用假期又回到黑河地区,去黑龙江江边的孙吴县、逊克县、爱辉县这几个满族居住区了解满族风俗、收集满族民间故事,背着录音机向满族老人学习满语。 随着对满族的逐步了解,有了一些思考:生活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远离中华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经济生产方式落后的一个渔猎民族怎么会统一全中国?弱小民族建立起的政权,依靠什么力量能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余年?从而产生了研究满族,特别是研究努尔哈赤的思想的愿望。 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的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后,我开始了对努尔哈赤的研究。在我国著名学者罗国杰、宋希仁教授的直接指导下,首先对努尔哈赤的伦理思想进行了研究,把《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作为我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获得通过并受到好评,被称为填补我国满族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空白。随后,相继发表了《努尔哈赤伦理思想初探》、《努尔哈赤经济思想研究》、《满族的文明礼貌和敬老之风》、《试论努尔哈赤的政体改革》等论文。但1991年调入沈阳市委办公厅后,因转向宏观经济分析和研究,为领导撰写讲话稿和沈阳经济综合分析报告,因而暂停了对努尔哈赤思想的研究。 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办清文化节,激起了我进一步研究努尔哈赤思想的愿望,我开始研究并写作《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 由于《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这一课题的难度和自己学识有限,写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原辽宁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冯玉忠教授的直接指导和鼓励,才使得写作进行下去,恩师教诲永生难忘! 正因为有导师、同学、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才得以完成目前这一成果。曾经同在黑龙江孙吴县下乡、工作的章晖先生帮助我在当地的满族民间,收集、抄录了大量的满族资料、民间故事;杨群英同学帮助整理、复印满语教材和书籍,在此我向他们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曾先后向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嘉禄先生、沈阳满族联谊会会长肇乐群先生学习满语,所受教益终生受用,深表感谢! 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资料,由于篇幅有限,在书中未能注明,对其作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感谢! 我深深地感谢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学术著作出版、发行难的条件下,社长刘臣先生、副社长旷天鉴先生、袁志明主任、王吴超副主任及责任编辑翟永存老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极大努力,感谢他们给予的帮助! 感谢王学峰副教授为本书提供了大量历史图片! 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清王朝缔造者努尔哈赤》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成果,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诚恳请各位研究清朝各领域的前辈和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当然,存在的错误和疏漏,应由作者本人负责。 关德章 2013年3月28日 于沈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