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精)》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编著。

中国传统中蕴含的思想和实践精华完全可以在新形势下得到汲取和提升。比如:“修齐治平”的人格成就途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以人为本的民本政治观,与邻为善的世界观,等等,习近平同志在讲话和文稿中也多次征引。这些潜藏在各类典籍中的智慧,依然常读常新,而且能给我们新的启迪,值得珍视、慎思。其中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精髓,更值得我们发掘和阐发,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具有当代价值,从而丰富我们的治理智慧。

内容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作为我们民族“根”和“魂”的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中华传统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

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吸取蕴含在中华传统经典中的丰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人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精心编写了《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精)》。全书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老子》《史记》等众多典籍中精选了一百四十余条古典名句,按中国古典的政治理路,分为修身、为学、民本、官德、治理、天下六个篇目。不仅对原文进行了精练的现代汉语解析,而且深入发掘和阐发了其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精髓,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具有当代价值,从而丰富我们的修身为学和治国理政智慧。

目录

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传统营养(代序)/张德修

修身篇

为学篇

民本篇

官德篇

治理篇

天下篇

后记

试读章节

修身篇

在中国人的哲学观中,“修齐治平”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成就途径。这在《礼记·大学》中有非常完整的论述:由内及外,从个体到家庭再到国家、天下,个体道德在外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实,达到化成天下的境界。这一切的起点都在于小小个体的修身工夫。

一是个体层面。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步入仕途首先要扪心自问的便是“我为什么要当官”。志向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你今后的人生高度。而志向一定,更须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勇力执著前进,“无远弗届”,“无坚不入”。《中庸》中提到的慎独工夫,便是要人在独处的时候,也似在人前一般,时时念及心中的道德律。不要以为人不知,便可胡作非为。

二是群体层面。

“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守信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领导干部的基本为政素养。群众可不需要只会用嘴巴“开空头支票”的领导干部。“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领导干部带队伍,要容忍不同个性和脾气,知人善用。同时对不同意见甚至尖锐批评,都要有个良好心态,宽容异见。

三是态度层面。

审慎是基本素养。人不要怕犯错,但要知道哪里犯错。所以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所以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而积极的方面就更多了。要学会与时俱进,日新其德。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为我学习。要能痛下猛火工夫,对自己身上的不足及时改正,等等。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修身是一门长期的功课,是做事、从政之前的必要准备,是态度的养成,也是定力的习得。不过,“慧者心辨而不繁说”,修身的大道理每个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聪明的人少说多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典出】《周易·乾》〔1〕

〔1〕《周易》成书于殷周之际,亦称《易经》,简称《易》。后人视为《周易》之一部分的《易传》成书于战国时期。“易”有变易(变、化)、简易(执简驭繁)和不易(相对永恒不变)三义。传说周文王演易,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周易》包含世界观、伦理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释义】天的运行刚劲有力,君子应该像它一样,发愤图强,奋斗不已。  天的运动刚劲强健,君子也应当如天一般自强勉励,无有止息。《周易》六十四卦,第一卦为“乾”,即“天”——在古人朴素的自然哲学里,没有什么比天地更重要。在唐代大儒孔颖达看来,所谓“天行健”,就是“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自古以来讲言“天人合一”的儒家,以“君子”自居的士人,就应当“用此卦象,自强勉力,不有止息”。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句相对,则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一方面要学习“天”的刚健强劲,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地”的宽厚能容;一方面要“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是“顺应规律”。事实上,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为官之人,无论年纪老少,都应从天地自然的规律中悟出此道,并遵此而行自强不息的人生。

P2-4

序言

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传统营养(代序)张德修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伟大的变革,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两句话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也是中国在过去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提出的一个崭新目标和艰巨任务。我们没有任何现成的样板可以照搬,只能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推陈出新。中国有着悠久的国家治理历史和经验,世界各国也发展出了各类不同的政治运作模式,怎么择其精要,为我所用?首要还是要解决取舍标准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讲:“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这句话里,实际上提出了三种标准——一是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这是“中国性”。中国发展到今天,是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尽管在历史上,我们曾经有过沦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有过激烈的革命斗争史,但是作为“中国”的根骨没有变。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是“时代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代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对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的认识,决定了改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阶段性目标。三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这是“人民性”。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增进人民福祉,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根本标准。

而这三个标准中,如何对待中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近代以来一直聚讼纷纭。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近代列强环伺、积贫积弱的国际国内环境,曾经激发出强烈的反传统运动。像“五四”前贤,很大一部分人的学问涵养于传统文化,却站出来激烈反对传统,想把中国从五千年历史中拔擢出来,断灭过去。这固然是为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而造势,有其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其矫枉过正的姿态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后来者,甚至将传统等同于封建糟粕,避之唯恐不及。

时过境迁,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中国人也渐渐找回了自信。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改革发展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继承中的发展,改革中的扬弃。在这个意义上,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一百七十多年中国近代史、九十多年革命建设史都有一个连贯的历史逻辑,中国文化也是在不断变革中孕育着新生。同样,未来中国的治理现代化探索,也应是这个历史逻辑的发展和延续。

从这个历史大视野看,中国传统中蕴含的思想和实践精华完全可以在新形势下得到汲取和提升。比如:“修齐治平”的人格成就途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以人为本的民本政治观,与邻为善的世界观,等等,习近平同志在讲话和文稿中也多次征引。这些潜藏在各类典籍中的智慧,依然常读常新,而且能给我们新的启迪,值得珍视、慎思。其中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精髓,更值得我们发掘和阐发,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具有当代价值,从而丰富我们的治理智慧。

作者系人民日报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5月8日“望海楼”专栏)

后记

如何将中国古代经典中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以更典雅的方式传递给广大读者,以更生动的形式向世界表达?必须找个适当的切口。

2014年5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张德修的指挥下,几位年轻人组成了编辑组。杨凯、陈振凯、张远晴牵头策划整理,申孟哲、刘少华参加钩沉注释,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梳理,初步整理出引用率较高的一百四十余条古典名句,然后按中国古典的政治理路,分为修身、为学、民本、官德、治理、天下六个篇目。

本书能够最后付梓,要特别感谢人民出版社和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

让我们一起习得经典,领略智慧。

编者

2015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