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太平洋战争始于日本人毫无来由地对夏威夷的偷袭,由格雷戈里·克劳奇著的《中国之翼(飞行在战争谎言罗曼史和大冒险的黄金时代)》生动地描述了1930年代,美国人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是如何引发了珍珠港事件的。
这是一段二战时期亚洲战场动荡的背景下扣人心弦的航空冒险故事。故事的主角——无畏的美国航空人和他们的中国伙伴们飞越喜马拉雅山,建立了包括著名的“驼峰航线”的空中交通网,打破了被封锁的中国的天空。这是一段值得被更多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知晓并铭记的航空史和中美关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之翼(飞行在战争谎言罗曼史和大冒险的黄金时代)(精)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
作者 | (美)格雷戈里·克劳奇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很多人认为太平洋战争始于日本人毫无来由地对夏威夷的偷袭,由格雷戈里·克劳奇著的《中国之翼(飞行在战争谎言罗曼史和大冒险的黄金时代)》生动地描述了1930年代,美国人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是如何引发了珍珠港事件的。 这是一段二战时期亚洲战场动荡的背景下扣人心弦的航空冒险故事。故事的主角——无畏的美国航空人和他们的中国伙伴们飞越喜马拉雅山,建立了包括著名的“驼峰航线”的空中交通网,打破了被封锁的中国的天空。这是一段值得被更多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知晓并铭记的航空史和中美关系 内容推荐 由格雷戈里·克劳奇著的《中国之翼(飞行在战争谎言罗曼史和大冒险的黄金时代)》这本书是一本书写了一段未被透露的航空编年史的篇章,它讲述了二战时期亚洲战场动荡的背景下的航空冒险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的主体是激动人心的真实的“空中兄弟连”的冒险事迹。正是这些人在二战期间帮助打开了被封锁的中国的天空,并勇敢的在各种冲突中勇敢守卫着它。 目录 中文版序 作者的话 中国地名拼音对照表 1931年冬 第一部分 中央帝国 1 1931年的圣帕特里克节 2 “你对付不了这些飞行员” 3 “这家航空公司是合资伙伴关系” 4 蛋糕与香槟 5 三号航线 6 一个泛美航空的男子和一个叫姬兹的女子 7 最后的浪漫时光 第二部分 战争 8 天崩地裂 9 救兵 10 11月的上海 11 复活 第三部分 随风漂泊 12 临时首都 13 “桂林”号事件 14 汉口疏散 15 与蒋夫人会面 16 轰炸季节 17 室性心动过速 18 一个机翼和一个备件。无须祈祷 19 “那些飞机是日本的!” 第四部分 驼峰 20 在战斗中 21 “对我们来说,五年前就开始了” 22 卡在基岩边缘 23 “我们将在余生不断谈论此事” 24 不算最糟糕的打仗方式 25 失去一个朋友 26 命中注定 27 黄金任务 28 残局 后记 鸣谢 参考文献 注释 索引 试读章节 1 1931年的圣帕特里克节 1931年3月17日,圣帕特里克节(Saint Patrick's Day)。在中国大陆的东部边缘,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汇入浩荡的长江,初春料峭的阵风在停泊于吴淞口东北绵延数英里的深吃水船间穿行。由于黄浦江口水面下密布着由较大江流造成的泥堆暗障,吃水太深的跨太平洋班轮“日本皇后”号(Empress of Japan)无法穿越,不得不由一只驳船接载“日本皇后”号上的乘客溯江而上走完最后十几英里到达上海。驳船轻巧地泊靠在大船边,汹涌的波涛从两个船体间呼啸而过,涌起大朵浪花。威廉·兰霍恩·邦德(william Langhome Bond)快步走下跳板登上驳船,竖起大衣领并将浅顶软呢帽紧紧扣在头上,帽檐下露出几缕短直而微红的头发,上唇边的“牙刷”胡子超过嘴角,凸显出他的瘦脸,锐利的灰蓝色眼睛和看起来似曾断过的弯曲鼻梁惹人注目。邦德今年37岁,家住美国弗吉尼亚州彼得斯堡(Petersburg),此前曾任大型建筑工程工头,最近接受了一份在中国的工作,他从美国出发往中国绕地球走了半圈前往中国,但对即将接手的工作几乎一无所知。 邦德在驳船上找了个座位,但无法坐稳,于是很快回到甲板上,双手并拢点燃了一支香烟,然后前臂搭在右舷围栏上向远处眺望,只见长江北岸远在十英里之外,如此开阔的江面令他觉得仿佛依然在海上。没有人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里(邦德喜欢这种感觉),也许,那只是几千英里之外青藏高原边缘一些无名的涓涓细流。但当长江以震撼之势从高山源头呼啸而下并在中国东部低地起伏盘桓,裹挟了无数的小溪、细泉和小河流之后,成长为真正的庞大水兽,通过50英里宽的河口将大水喷人东海。邦德在横渡太平洋时读了些汉学家的书,这些书认定长江是主导中国文化演变的唯一最强大力量。在许多方面,长江的确就是中国,这条统一的大动脉贯穿着这个国家的心脏,没有这条大动脉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存在。长江盆地是人口水文的交集,地球上足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依赖长江盆地水域生存,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的江河能如长江那样,对于如此众多的人这么重要。任何生意人都会看出长江是通往全球最大潜在市场的途径,上海市位于这一伟大河流的河口附近,自然成为控制该门户的关键。1840年代,英国炮舰轰开了中国中部的贸易大门,自此之后的90年里,淘金者从世界各地蜂拥到上海做生意。就在邦德加入淘金者大军的此时此刻,已被内忧外患缠身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正为统一国家、实现现代化、释放长期被压抑的潜能以屹立于世界伟大民族之林的目标而奋斗,这注定是20世纪伟大的戏剧性的大事件之一,邦德渴望通过他的新工作在这一舞台上施展拳脚。 甲板上水手们解开缆绳,引擎咆哮着,把接载驳船驶人黄浦江。越过河堤看到的中国陆地绿中带灰,令人惊讶地平坦。一座低矮弧状的山,宛如一袋大米,坐落于两江的汇合处,显现了唯一隆起的轮廓。从船护栏向外望,黄浦江水带有一种油腻腻的黄色,接载驳船驶进上行的船流中,拖轮在头里牵引着编列成队的驳船破浪前进,驳船上满载沙子、碎石和煤块。江上,晾晒在中国式平底帆船护栏上的衣服随风互相拍打着,补丁斑驳的棕色船帆由破开的竹片支撑展开,顶着微风,就像破旧的舞龙戏里龙的翅膀;甲板上填塞满了农产品的木制小舢板在浅滩上滑行,舢板上的人——好像是一家子——在碰上大船驶过留下的尾波时便高声咒骂。接载驳船经过一艘抛了锚等待退潮的“蜜糖驳轮”时,邦德看到驳船上满载着的上海“夜香”堆积到了腐朽的船舷上缘,不禁向后退。 船只轰鸣着继续上溯,贸易缺乏管治的迹象更为明显。走了没几英里,当时在远东称为“货栈”的仓库出现了,货栈分列在大江两岸,砖结构的四层货栈没有窗户,满布尘垢。货栈码头上,长颈鹿脖子似的起重机起起落落,把货物堆上锈迹斑斑的汽船,一帮一帮的码头工肩挑背扛地将较小的货物装到系泊在汽船上的帆船和舢板上。身着粗蓝布衣的苦力,背负着超乎常理的重负,沿着江两岸所有的滨水地带列队成行;汽车、卡车、手推车和独轮手推车在这些苦力中间拥挤地穿行;建筑物房顶上林立着用英文和中文兜售产品的广告牌。西岸边,上海电力公司新建的杨树浦发电站的三根大烟囱排出绵延的烟羽,与许多其他工厂的烟囱排出的烟所形成的缕流并排涌入空中。这是由坚韧不拔的工业化造成的混乱场面,毫不古雅,了无画意。 P5-7 序言 中文版序 [美]格雷戈里·克劳奇 在我研究和写作本书的8年间,我最大的希望是,《中国之翼》能使那个激动人心、非常重要却又几乎被遗忘在太平洋两岸的故事重见天日。 事情并不总是这样的。真的,在不太久远的1930年代和1940年代,航空是当时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行业,中国航空公司(中航)的冒险经历天下知名。《中国之翼》主要是通过威廉·兰霍恩·邦德的观察和经验讲述那些故事。正当中国为实现统一与现代化、摆脱殖民剥削的枷锁、驱逐残酷的外侵、解决自身的政治命运和跻身世界上最伟大国度之一等目标而奋斗之时,作为一个美国高级管理人员,邦德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一家致力于将航空的益处带给中国的公司绑定在一起。邦德的故事始于1930年代初,历经长江三峡湍急的水流中的脆弱的帆船舢板上空的开放式驾驶舱的双翼飞机上对冒险行动的反复协商,最终在开拓了自由中国的空中生命线,飞越险峻的驼峰航线沿途的崇山峻岭的圆润而现代的飞机上达到了顶峰。 邦德是个出身卑微的普通人。虽然平衡那些相互竞争的利益关系常常把他推向困难和危险的境地,但他依旧在为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和中国服务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获得了成功和名望。因此,《中国之翼》一书中包含了许多与现代读者相关的经验教训,因为威廉·邦德和中国航空公司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镜头,透过它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历史关系——而21世纪的中美关系必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两个国家可以如同在中国航空公司里的中国和美国伙伴那样,处理好彼此间复杂的关系。 至此,无须赘言,我很自豪地向汉语读者呈现这本《中国之翼》。它,毫无疑问,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美合作关系的故事。 那是一场什么样的历险…… 格雷戈里·克劳奇 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核桃溪 2014年12月 后记 伟大的冒险终于结束了。但这曾是什么样的历程:孤注一掷的生意、阴谋和政治;高风险的飞行;以及在中央帝国源远流长而历经磨难的历史上两个较为关键的10年中爆发的全面战争。邦德与形形色色的中方总经理合作,曾在经历伟大冒险的大部分过程中掌握着控制权。在整整8年的战争时期,邦德一直以平民身份占据着关键位置,为打击日本人所付出的努力是他大多数穿军服的同胞的两倍以上。并且,与邦德在一起的,如陈鸿恩、夏普、吴士和陈文宽——中国人、美国人和美籍华人,跟随中航经历了所有这一切。许多中航人员已经为这个事业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很难想象,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有任何其他平民,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此长时间地发挥如此积极的作用。 回想起来,令人惊讶的是似乎相关各方均在中国航空公司如愿以偿。对于邦德,中航肯定提供了当他于1931来到东方时所一直渴望的冒险——“小心你许的愿”已经成为千真万确的事实,因为他得到了所要的一切,而且还要更多。中航也使他从默默无闻的工头成为泛美航空公司——世界上最受尊重的公司——的副总裁,如果能在可怕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忍受住了艰难困苦,他就不会失业——职业的稳定允许他结婚并组建家庭。 除了邦德,泛美航空和中国也从中国航空公司各有所获。中航已经在创建泛美航空的最高成就跨太平洋航线中发挥了它的作用,证明了是非常有利可图的投资,支援了抗日战争的努力,促成了20世纪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中央帝国的统一。尽管在该合作伙伴关系的整个过程中,中方因泛美航空训练和提升中国人才的步伐缓慢而感到沮丧,在中航受过训练的人才继续向前,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建立了本土航空工业。对于那些在中航工作过的绝大多数人,它是一种人生阅历。 如果跨太平洋航线是泛美航空的最高成就,则中航的最高成就是承担并精通了驼峰空运,这是有史以来另一个最伟大的航空成就。驼峰行动是世界上的第一次战略空运,并已演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亚洲大陆的主要贡献。中航证明了驼峰空运可以做得到,到日本投降后该空运正式结束时,中航已经飞越驼峰超过35000次并空运了物资总量的约10%。驼峰空运最深的根源与邦德于1941年春天所写的“进人中国的空运物资服务”备忘录纠缠在一起,中航对这个事业的影响的最好概括,也许莫过于邦德本人在1944年春所写的话:“毫不夸张地说,中航萌生了这个想法并开拓了相应服务。” 但它值得吗?那是一个大得多的问题,一个远远超出邦德及其航空公司的视界的战略后果问题。回想起来,似乎美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收获什么有形的回报,1944年夏末和秋季期间,正在向德国边境进军的盟军部队因物资短缺而停滞不前,用于驼峰空运的运输机本可大大改善这种状况。然而,似乎没有历史学家测量过或甚至考虑过经驼峰空运从中国运出去的原材料的影响。在整个战争年代,中国提供的钨矿砂在美国工业所消耗的钨中占有显著的百分比。运出中国的这种金属以及丝、猪鬃、桐油和锡块对于盟军的作战有多重要?中国的汞对苏联的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如果中国的原材料供应缺位,有什么其他来源可以填补其留下的真空?对驼峰空运的价值的准确记述必须回答这些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日本投降3年后收获了驼峰空运最大的红利。在柏林空运中,驼峰空运中所有对胜利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验教训,包括对不分昼夜和全天候的空运运营的维持、执行和管理,均被美国在驼峰最后的并且是最成功的那位指挥官——特纳将军——全盘保留并全部复用。 标准的制空权史将驼峰誉为现代美国军事战略空运能力的基石,军事战略空运能力是该国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部署力量的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中国航空公司的专业的中国人、美籍华人和美国人飞行员眼中,战略空运的根扎得还要深,没有他们开创性的努力,中国驼峰的空运大概不会被尝试。事实上,进一步仔细地考虑,还能挖掘得更深一点,与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在南雄与香港之间空运锡、钨和香烟的情况联系起来,中国航空公司正是在此时获得了驼峰飞行所需的业务专长。 …… 邦德感到自豪的一个很棒的来源,是他的两个儿子获得了他从来没有机会追求的优秀的高等教育。托马斯从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获得学士学位,从米德伯理学院(Middlebury)和弗吉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在国内两家最好的学校任教——位于马萨诸塞州拜菲尔德(Byfield)的州长学院(Governor Dummer Academy)和弗吉尼亚州的伍德贝瑞森林中学(Woodberry Forest School)。兰霍恩在弗吉尼亚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研究所(。McGill Institute of Air and Space Law)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工作,他在约翰逊执政期间开始了公共服务事业,先在商务部,后成长为美国交通运输部长特别助理;被尼克松总统解雇后主持了一家非营利机构,直到被任命为伊利诺伊州交通运输部部长;卡特总统提名他担任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并在里根当选总统后重回私人企业,从事航空运输律师行业及相关监管政策咨询。 兰霍恩和托马斯离开家后,姬兹和邦迪逐渐养成了冬季在佛罗里达州蓬特韦德拉海滩(Ponte Vedra)度过几个月的习惯。邦迪的心脏问题从来没有彻底治愈,但也从来没有再加重。他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每天锻炼并健康饮食,多年前已经戒烟。然而,没有人能逃脱时光的进程,他发作了几次心动过速和轻微的心力衰竭,但每次过后,他都努力恢复耐力,“活着,好让他能照顾姬兹”。 到了晚年,邦迪退化的听力和姬兹轻柔的声音引发了一些喜剧情节,并偶尔令人恼火。但一如既往,他们依然彼此相爱,在与他们的2个儿子、4个孙辈和一大帮朋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直到1985年7月17日。当时,92岁高龄的邦迪,在刮完胡子后昏厥,很快就过世了。真实情况如同他们在战后的生活模式,当他死的时候,比他小12岁的姬兹在家,但在山下。她在他离世后只活了3年,于1988年10月1日离开了这个世界。 没有人会预测到,看着邦德在香港、重庆、驼峰和中国内战的整个艰难岁月中一直与自己的健康问题做斗争,但他居然比中国航空公司多活了30多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邦德都觉得他所从事的是商业航空的整个历史上最有意义、最令人兴奋并最富挑战性的工作,因而,他在指导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中起了重要作用。 许多事情本可能发生,而这些确实已经发生。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中国之翼》中,格雷戈里·克劳奇记述了当无畏的美国人和他们的中国伙伴努力地在一片连电为何物都不甚了解的辽阔大地上建立复杂的空中交通网络时,一个古老的文明和世界上最现代的技术所发生的非同寻常的碰撞。这本扣人心弦的书将你送到一个令人着迷的已经消失的时代。” ——詹斯·布拉德利(James Bradley),《纽约时报》畅 销书排行榜榜首作家,著有《父辈的旗帜》和《皇家邮轮》 “太多的人以为太平洋战争始于日本人毫无来由地对夏威夷的偷袭,克劳奇的书生动地解释了1930年代,美国人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是怎样引发了珍珠港事件的。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讲述了富有进取精神的泛美航空公司飞行员们建立了一家有开拓性的航空公司,飞越喜马拉雅山,在拯救中国上助力,从而改变世界,成为航空英雄。” ——詹姆斯·D.霍恩费希尔(James D. Hornfischer,《纽约时报》畅 销书作家,著有《锡罐水手的最后一站》(The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和《海王星的地狱》(Neptune's Inferno)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