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历重臣李化龙(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侯清海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出身贫寒,20岁中进士,与东林领袖李三才、赵南星、汤显祖等诗文酬唱;他40岁北定辽东,两征巴蜀,率八路大军114天平定播州,为明朝拓疆千里;他50岁时开泇河、疏运河,避黄河三百里之险;因功迁戎政尚书和兵部尚书,督统神机营拱卫京师,劳累卒子任。万历哀之,谥襄毅。

侯清海的《万历重臣李化龙(上下)》是对明朝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生的倾情演绎。

内容推荐

《万历重臣李化龙(上下)》这部作者侯清海呕心沥血创作的章回体小说,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使李化龙的生平事迹又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平播之役:自万历十七年(1589年)始,杨应龙叛乱,烧杀掳掠,时叛时降,反覆不定。朝廷任李化龙为川贵湖总督兼四川巡抚,主持平定杨应龙叛乱。开始时因军事力量、粮草等不济原因,先用缓兵计稳住杨应龙。

另外,书中涉及的长垣的历史人物崔景荣、毛怪物等;李化龙的同年好友李三才、赵南星;李化龙手下的大将杨登山,总兵董一元、刘綎等众多人物,也都个个形象丰满,栩栩如生,是书中熠熠光辉的看点。

目录

序言 文学对话历史:为圆英雄梦

楔子 万历帝梦中游桃园 关云长背后示辽阳

第 一 回 长垣县神童出农家大名府名师授文章

第 二 回 毛怪物赶考戏店女 李化龙春榜报联捷

第 三 回 斗衙役杨登山显威 设圈套老猾吏落败

第 四 回 新县令片言折狂士 魏教谕两联显情怀

第 五 回 易旧俗庙会抓赌徒 振新风筹款修学堂

第 六 回 访渔家甲长说湖神 饮学宫教谕舞筷剑

第 七 回 李县令湖边祭湖神 杨登山水中斗水怪

第 八 回 听禀报知府发旧案 识痰迹县令辨奸情

第 九 回 焦聊荣大堂施狡辩 小陈平木市赚合同

第 十 回 见机快仵作讲实话 受夜审女囚吐真情

第十一回 李化龙二堂审猾吏 杨登山当街斗恶绅

第十二回 白云山荒野惊碎尸 伏牛岭深谷现匪踪

第十三回 姬吝身阴谋劫法场 李化龙施计擒匪徒

第十四回 济穷人许剜野蔓菁 止争端朗吟观刈麦

第十五回 奖农耕布告全嵩县 修水渠调和两邻村

第十六回 砌石渠广用葛巴草 宿山寺受嘱老方丈

第十七回 李化龙便道觐父母 毛怪物受命画萝卜

第十八回 众官员夜筵游秦淮 李化龙题联赠烟花

第十九回 小秀才多情入罗网 李化龙弄假救风尘

第二十回 汤显祖游戏八股文 李化龙唱和落花诗

第二十一回 潘公子误陷美人计 李三才巧赚登瀛图

第二十二回 毕四部图册显逸情 李三才品画谋缓颊

第二十三回 焦守礼扶丧哭穷途 孙时泰冒籍谋投机

第二十四回 顾养谦访贤大明湖 郭梦菊阅兵渤海湾

第二十五回 卫辉府借旨断归鹤 潞王爷论字赏御酒

第二十六回 邢子愿戏辞弼马温 李于田间关辽阳道

第二十七回 老掳妇递所认离子 李化龙荒山祭英雄

第二十八回 李化龙巡边筹三策 把兔儿犯境求一逞

第二十九回 余德荣谈笑平哗变 燕一万施计捉鞑兵

第三十回 李化龙奏疏请兵饷 关云长助阵退敌兵

第三十一回 孙守廉囚服与宴会 众百姓凄苦归屯堡

第三十二回 赵子明血战叶家屯 红衣酋殒命小山村

第三十三回 前宁城五明将联兵 半边山三鞑酋丧命

第三十四回 奖忠勇公祭英雄魂 惩观望严申新军令

第三十五回 强虏入寇三面传警 明军防御多方集兵

第三十六回 射假箭巧计诱贼酋 设空营三阵败强敌

第三十七回 结大兵长昂围右屯 谋行刺金灯犯抚衙

第三十八回 放草人巧计借雕翎 缒城墙乘夜焚壕沟

第三十九回 赵梦麟力捍十三山 孙守廉恃勇闯连营

第四十回 设疑兵明军寒敌胆 泄愤恨鞑兵焚湖场

第四十一回 宋鹤山抚衙谈药理 李化龙奏折请免粮

第四十二回 闻捷报君臣告太庙 庆功宴将帅赋新诗

第四十三回 李化龙佯兵巡西线 董一元轻旅征东虏

第四十四回 董一元风雪捣敌巢 把兔儿垂死托后事

第四十五回 董一元乞归返上谷 宋鹤山访友走西南

第四十六回 瓦子谷两边埋伏兵 小歹青一败悔祸端

第四十七回 小歹青辽阳谋款塞 余德荣奈曼逞辩锋

第四十八回 三明将激战大尖山 两边城重开木马市

第四十九回 李化龙微服访马市 祖承训贪利渔辽河

第五十回 惩贪庸手段如霹雳 选贤能胸怀似江海

第五十一回 家乡田园优哉游哉 朝廷圣旨如风如火

第五十二回 杨应龙宠妾屠妻家 江东之莽撞损兵将

第五十三回 海龙囤霍霍磨屠刀 明将领姗姗来何迟

第五十四回 杨应龙血洗綦江县 房嘉宠捐躯守孤城

第五十五回 孙时泰再议取重庆 高折枝孤舟过三城

第五十六回 赐宝剑朝廷责重任 明事理贤妻劝丈夫

第五十七回 马千乘述说家庭事 宋承恩被掳拜花堂

第五十八回 报虚名官兵吃空饷 造假牒播奸贩私盐

第五十九回 杨惟中弃土保家小 王可玉临终托后事

第六十回 留大将虎帐夜谈心 收民心谕示展风采

第六十一回 怀六甲秦良玉鏊兵 破七寨马千乘奋勇

第六十二回 起疑心杀驱两谋士 立祠堂表彰二将军

第六十三回 玉垒山倾天象示警 矿税解除民生解困

第六十四回 重庆府立坛誓文武 川贵湖八路进播州

第六十五回 刘总兵纵火枬木洞 高推官清道明月山

第六十六回 树大旗吴广降三寨 战白泥陈磷夺四牌

第六十七回 刘大刀阵前逞悍勇 李快枪暗中出奇兵

第六十八回 高推官大战桑木关 杨世龙被俘金子坝

第六十九回 刘总兵勇夺娄山关 王都司血战松门垭

第七十回 郭通绪中伏丧南岗 曹希彬雨夜袭崖门

第七十一回 董元镇刚愎失军机 乌江关奸细断桥缆

第七十二回 明大义陇澄斩来使 施巧计疆臣诱尚义

第七十三回 背亲情覃氏母陷子 识顺逆杨家弟擒兄

第七十四回 马孔英大战四明山 杨顺龙兵败养马城

第七十五回 青蛇囤陈磷大扫荡 桃溪口陇澄焚贼庙

第七十六回 惊内变杨酋开杀戒 查匿妇巡按遇险情

第七十七回 诈降诈死应龙缓兵 假表假尸吴广受愚

第七十八回 李总督墨绖视三军 杨登山戒众申五约

第七十九回 余德荣移师攻后囤 杨登山血箭破妖法

第八十回 李化龙授计破坚囤 杨应龙携妾赴黄泉

第八十一回 立铜标永镇海龙囤 发铭鼎警戒土司官

第八十二回 观献俘天子御午门 扬文采总督驰露布

第八十三回 两总兵报恩双送礼 二大臣连章共弹劾

第八十四回 再赐祭万历示恩宠 立禁约化龙葬父亲

第八十五回 毛怪物图画栩栩园 焦梦娇乔装翩翩客

第八十六回 焦梦娇登堂拜婆母 张幼于千里作冰人

第八十七回 黄河水溃决单父城 李化龙借粮赈饥荒

第八十八回 高士学跑马圈土地 黄克缵当堂惩豪强

第八十九回 打河桩少年闯激流 战合龙老汉显绝技

第九十回 李化龙主议开洳河 毛怪物挥笔移皇陵

第九十一回 李化龙冒雪访邵庄小鲁班献计建桥闸

第九十二回 上元节毛怪物制谜 龙抬头李化龙开河

第九十三回 赛夯歌英雄打擂台 谋抢道富商献酬金

第九十四回 李化龙启闸放漕船 宋一韩毁谤开河功

第九十五回 祸辽东高淮惹众怒 犯蓟州朵颜再兴兵

第九十六回 李化龙纵说家乡菜 赵南星初结东林党

第九十七回 赵一平乘灾倡祸乱 李化龙巧解咬马虫

第九十八回 筹兵饷尚书费苦心 遭忌恨漕抚受围攻

第九十九回 崔景荣殷殷别好友 魏广微密密结竖宦

第一百回 谋国臣安静定国是 急大事寒冬殒大星

后记

试读章节

天下黄河,自莽莽古昆仑而来,浩浩荡荡,似一条巨龙,经九曲盘旋,过了三门峡,来到中州平原,便一直向东,奔腾数百里,突然又昂首东北,直入渤海。就在这转弯的窝里,有一小县,名日长垣。虽无山川之险,但百里沃野平原,实在是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直谏而死的关龙逄,就是这里人氏。长垣春秋时属卫国,当时的大政治家蘧伯玉,在这里施展才华抱负。后立为郡县,孔门高足子路,是这里的第一任县令,颇有治绩。孔子南巡,来此视察,对子路治蒲“三称其善”,褒奖有加。以后历代,更是人文荟萃,不乏名家。比如中唐年间,一起出了刘玄佐、刘士宁、李万荣、韩弘、韩公武、韩充六节度使,真乃一方宝地也。

话说嘉靖三十三年三月十八那日,长垣北面官道之上,泼刺剌来了两匹快马。上面坐了两个年轻将官,由北向南而行。中有一人,长得高大魁梧,操着西北口音,对另一人说道:“我在军中,颇听人言,说这长垣城中,名吃甚多,什么五香牛肉、吊炉芝麻烧饼、炸枣糕,都很好吃。今天要尝一尝。”

另一人长得比较精悍,说话却是川中口音,道:“我也听说这里的黍子酒,叫做黄金波,硬是要得。今天中午,我们在那里打尖。”说完,二人马上各加一鞭,往长垣城里赶去。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眼看一堆乌云涌将上来,紧接着明晃晃扯了几道闪电,咔嚓嚓打了几声响雷,铜钱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打下来。那西北口音的道:“这天气也作怪,还不到四月,就有这么大的雷雨。”

二人举目观瞧,此时正是前不着村,后不临镇。还好,忽见不远处有一片菜园子,旁边有一户人家。便一勒丝缰,掉转马头过去,在菜地边下了马,把马胡乱拴在菜地边的那架井辘轳上。走进院子一看,但见有三间堂屋,门上挂着苇帘子,屋门似乎关着。三间东厢房,无门无户,只有两个砖柱子,顶着梁檩。屋里面放了些犁耧锄耙等种田家什。二人顾不得打招呼,钻人东厢房避雨。

二人躲在屋里,只觉闪电龙舞,沉雷震耳,大雨不住地下了有半个时辰,才渐渐小了下来。忽听堂屋里传来一声婴儿啼哭,异常响亮。又听一个老太太的声音道:“好了好了,生下来了。恭喜李家嫂子,是个孙子。”

那个低个子军官听到,朝地下吐了一口唾沫,道:“晦气。避避雨,却碰到人家生孩子。”

那高个子的军官往外看了看天光,若有所思道:“我说当下刚刚初夏时节,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雷电。原来这里有天生贵子。老天爷又派我们两个将官为他看门守户,站班值勤,将来定是一个不凡之人。”

谁知那孩子的一声啼哭,却引来一声马嘶。只听堂屋的门“吱扭”一响,苇帘子掀开,钻出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往东厢房里望了望,回头叫道:“奶奶,有两位军爷。”  稍过了一会儿,雨已渐渐变得零星,堂屋里走出一个六十多岁的妇人,穿着粗布褂子,慈眉善目的。一手托了只白瓷碗,另一只手托了一个盘子,里面装了鸡蛋和腌黄瓜之类的。后面跟着刚才那个女孩儿,抱了一只酒坛子。老妇人过来说道:“不知有贵客临门。我儿子早起出门卖菜未归,无法待客。眼下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贫家无以为敬,只有几个卤鸡蛋、一坛自酿的黍子酒。二位将官,暖暖身子。请恕招待不周。”

那高个子的军官,上前拱手答道:“我们二人前去南京公干,路逢大雨,躲避府上,未敢通报,多有打搅,已觉不便,怎敢再行叨扰。”

那妇人道:“虽是薄酒,却是杯喜酒,二位将官莫嫌。”

高个子将官道:“既是喜酒,当然得喝。”和那低个子将官一一接了过来,放在地上,却从手腕上褪下一串佛珠,道:“客中无以为贺,这串佛珠,虽不是贵重物件,却是家母从五台山老方丈那里求来的。请老人家转给令孙,保佑他却病消灾。”

那妇人用手推了推道:“寒门乳子,怎当得起将军这么贵重的礼物。”

高个子将官道:“老人家,我姓董,是西北宣府的。这位同伴姓刘,是四川成都的。一起从北京来到中原,因为一场雨到了贵府,正碰到令孙降生,就是有缘。再说令孙降生之时,九天风雨一起来,说不定是一个将相之才。”

那老妇人道:“我们种菜的农家,说什么当官仕进,求个平安罢了。”

姓董的军官跨前一步,把佛珠捧到老妇人面前道:“老伯母,自古将相无种。请你代令孙收下,我们先结个缘。”

那妇人见他说得诚恳,接过来,捧在手中,答谢道:“谢将军吉言。实在是却之不恭,那就收下了。”

那姓刘的将官接道:“对,令孙携云握雨,将来定会封侯拜相。”

那妇人朝他白了一眼,转身拉着孙女离开。

两个将官,就着卤鸡蛋、腌黄瓜,喝了几碗酒。那个小女孩儿又送来几个杂面饼子。二人吃完,见雨停了,出了东厢房,朝堂屋说了声“老人家,告辞了”,就上马而去。

路上,那姓刘的将官道:“这家煮的卤鸡蛋,味道要得,酒味也醇。”

姓董的道:“我看这老人家,分明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不知为何却如此贫困。”

姓刘的道:“知书达理怎么就不能穷困了?别说她种菜的贫婆子,穷秀才还多了去了呢。你小子嘴巴甜,会哄人开心,只是可惜了好一串佛珠。对了,你说了那么多,那妇人都乐呵呵的,怎么我说了一句,她就拿白眼看我,连理也不理就走了?”  姓董的道:“你知道你说的什么意思不知道?”

姓刘的道:“还不是说他将来能呼风唤雨,大富大贵?”

姓董的笑道:“你说的‘携云握雨’,是男欢女爱之意。人家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P6-8

序言

文学对话历史:为圆英雄梦

大凡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男人,都有一种浓浓的英雄情结,都有一个英雄梦。不管是大破匈奴、勒石燕然的霍去病,精忠报国、而又文武双全的岳武穆,还是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这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大英雄,都深入人们的心里。无不让人血脉贲张,而又魂牵梦绕。

这众多的英雄形象,都是文学作品塑造出来的。作家们从历史的长河中撷取一朵朵浪花,通过对一个个历史事件的描写,在金戈铁马、烽火硝烟的战斗中,塑造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催生人们心底的血性,化为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两年前,我的学弟侯清海告诉我,他要对《李化龙诗集》进行点校注,邀请我担纲策划。我欣然同意。在这过程中,他和我谈起,为了完成《李化龙诗集笺注》的工作,他读了李化龙所著的《抚辽疏稿》《平播全书》《李化龙诗集》,以及《明史》中的有关资料,萌生了全面介绍李化龙的想法,要写一部传记性小说《万历重臣李化龙》。

清海学弟的想法,深得我的赞同。因为我和其他长垣人一样,从小就知道李化龙是长垣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从长垣老辈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知道不少有关李化龙的故事。如他出身贫寒,20岁中进士,40岁北定辽东,西征巴蜀,率八路大军114天平定播州,为明朝拓疆千里。50岁时开洳河、疏运河,避黄河三百里之险。因功迁戎政尚书和兵部尚书,督统神机营拱卫京师。后来因为劳累,死于任所,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乡梓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小小长垣七尚书”之首。

但有“掀天揭地功业,长江大河文章”的李化龙,至今还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如果能够写出一部全面介绍李化龙平生事迹的作品,这将是文学和历史的又一次对话。

这部作者呕心沥血创作的章回体小说,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使李化龙的生平事迹又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平播之役:自万历十七年(1589年)始,杨应龙叛乱,烧杀掳掠,时叛时降,反覆不定。朝廷任李化龙为川贵湖总督兼四川巡抚,主持平定杨应龙叛乱。开始时因军事力量、粮草等不济原因,先用缓兵计稳住杨应龙。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龙调兵遣将,聚集粮草,指挥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总兵刘绠出綦江(播州的北面),马孔英出南川,吴广出合江,曹希彬出永宁,童元镇出乌江,朱鹤龄出沙溪,李应祥出兴隆卫,陈磷出白泥。每路约三万人,共计二十余万人。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以刘綎部最善战,三月二十九日破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九十里),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四月十六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囤(贵州遵义西北)。五月十八日,明军会师于海龙囤下,轮番进攻。六月刘绠大破海龙囤。六月初六,杨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周氏、何氏自缢死。明军入城,播州全境平定。播州之役仅用了114天,即剿灭了号称“半朝天子”的杨应龙。使这个盘踞播州八百年之久的的“国中之国”土崩瓦解。是为万历王朝获得大捷的“三大征”中最为快速、漂亮之一役。

另外,书中涉及的长垣的历史人物崔景荣、毛怪物等;李化龙的同年好友李三才、赵南星;李化龙手下的大将杨登山,总兵董一元、刘綎等众多人物,也都个个形象丰满,栩栩如生,是书中熠熠光辉的看点。

李化龙不但是明代杰出的韬略重臣,也是优秀的文学家,著有多部著作。明代李维桢在为李化龙诗集作序的时候写道:“公之弱冠能古文辞,为齐鲁河洛人师,视北地历下倍之,未四十而开府,未五十公孤,名位比肩文正。东北讨虏距倭,西南定播,斥地数千里,为郡县开洳通漕,皆宇宙创见事。绛灌随陆元刘姚宋,昔人所叹其难兼者,公已具足。而所为诗,复奄有三李先正之美,则益奇矣。”因为李化龙工诗词,所以本书每回后面的两句诗联,均由李化龙的诗集句而成,这在中国小说历史上,还是一个独创,充分反映出作者对李化龙诗词研究的精深程度。

在这部小说即将付梓之际,清海老弟邀我写序。我欣然应允。有道是:

浓墨重彩记英雄,铁马金戈入梦中。

文治武功谁得似,青山万代照眼明。

希望大家一起走进历史,走近李化龙。走近英雄的精神世界,好一圆我们的英雄梦。

(王殿臣:中国防腐蚀之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防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后记

写这篇后记,主要的想法就是要捋一捋在这部小说写作过程中对我有过帮助的人,以表示感谢。

两年多前,我从郑州回到长垣的老家居住。原来县志办同事陈振宇老师来访,给我带来他从国家图书馆查出的《李化龙诗集》十二卷、《抚辽疏稿》三卷,这都是很珍贵的明刻本。还有他著的《匡蒲名人录》,里面用很大的篇幅摘录了李化龙在平播过程中的几道奏疏,介绍李化龙在平播战争中的功绩。还有《李化龙年表》等篇文章。近年来,我县关注和研究李化龙的人不少,从体制内到民间都有,而陈振宇是他们中的先行者,是“带头大哥”。

关于李化龙,我从小时就听说过他不少的传奇故事。知道他是明代“小小长垣七尚书”中最了不起的人物。读了陈振宇所赠资料,更真切感受到李化龙的文治武功,非同小可。他出身贫寒,年仅二十岁就考中进士,为官三十多年,巡抚辽东,安靖边境,发展民族贸易;总督川贵湖,平定播州,取得“万历三大征”中最大的胜利;总理河政,开洳疏通运河,更是留下百年之利,立下了掀天揭地的功业。五十七岁卒于任,谥“襄毅”,追赠太师。还在身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政治、军事著作和诗歌。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这时候,我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写一部关于李化龙的小说!这虽然很冒昧,但我觉得值得一试。于是,我就试着写了两三回,打印出来,约了原来在县志办的萧岐峻主任。因为这时候,他的小说《光耀明清》已经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珠玉在前,我当然要找他。趁着酒酣耳热之际,惴惴然匿了名拿给他看。萧主任看了后,笑道:这文笔大而化之,极像是你的手笔;看这架势,必然是一鸿篇巨制。我招架不住,只好老实交代我构思了七八十回的小说。萧主任说,你还是要多搜集资料,准备写他个百八十回。于是我钻到《明史》里,去找李三才、赵南星、汤显祖、张献翼、崔景荣、刘綎、马孔英等人对话。又联系陈振宇老师,借他的《平播全书》。到他家里,一套民国本的《平播全书》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他说:“这套书,是我从北京潘家园故书摊上找到的,一直秘不示人。你要干大事,就只好给你了。”我说:“那我只好多喝两杯,敬你。”

在写作的那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真是充实并快乐着,而且极有规律:凌晨三四点起来查资料,码字。五点多骑上自行车到公路上遛圈,回来买菜做饭,上午继续。下午疲倦了,即点校《李化龙诗集》,将其从明刻本变成现代字搬自己的电脑里。到了十七点,再骑上自行车去遛弯。如此,公路两边的麦子由青青的麦苗,变成金黄的麦浪;接着玉米也由青青的玉米苗,变成摊在公路两沿金黄的玉米棒子。又一个周而复始,田野里的麦苗再一次变成金黄色的玉米,小说也基本上杀青了。这中间,我写一部分,就请萧主任和我中学的老师侯锡堤看一部分,听他们的意见。萧主任让把每回的回目由原来的七个字、八个字统统改成八个字。这不是难为人吗?我虽然有些腹诽,但还是得乖乖地按照他的意见办。

书稿写出后,请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先生题写书名,他也欣然命笔给写了。我小学的学长、中国防腐蚀之都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王殿臣董事长也给予了慷慨帮助,还给写了序言。

书稿交到河南大学出版社,我却“寡人有疾”。到医院,经过大夫和大小机器的一系列望闻问切,被告知曰:“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我可不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那就治疗呗。谁知医院给的那些外国小药片,吃到肚子里,个个生猛。就好像是钻到狮驼岭狮子王肚子里的孙猴子一般,翻筋斗,竖蜻蜓,瞎闹腾。让你恶心、呕吐,翻肠倒胃;还有皮疹、眼睑肿,也都是一系列的。无奈何,只好一切偏劳出版社的同志。好在负责这本书的侯若愚和范倩编辑学养深厚,又极其负责,用点铁成金的手段,为这本小说增色不少。

人们常说,一本书就像作者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太幸运了。还未出世,就被一群人关心着、照顾着。如果他有一天长大了,讨人喜爱了,决不会忘记这些关心过他的人。

侯清海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于长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