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史纲/崇文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荫麟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在发表一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或就中国史学的发展上看,都可说是恰当其时。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我们正处于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正处于朱子所谓“一齐打烂,重新造起”的局面;旧的一切瑕垢腐秽,正遭受彻底的涤荡剜割,旧的一切光晶健实,正遭受天捶海淬的锻炼,以臻于极度的精纯;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扎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若把读史比于登山,我们正达到分水岭的顶峰,无论四顾与前瞻,都可以得到最广阔的眼界。在这时候,把全部的民族史和它所指向道路,作一鸟瞰,最能给人以开拓心胸的历史的壮观。就中国史学的发展上看,过去的十来年可算是一新纪元中的一小段落;在这十年间,严格的考证的崇尚,科学的发掘的开始,湮没的旧文献的新发现,新研究范围的垦辟,比较材料的增加,和种种输入的史观的流播,使得司马迁和司马光的时代顿成过去;同时史界的新风气也结成了不少新的,虽然有一部分还是未成熟的果。《中国史纲》由张荫麟编著。

内容推荐

《中国史纲》是作者张荫麟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养。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

目录

自序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士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荀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赢政

 第二节 六国混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管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试读章节

商人的交通用具,有牛、马或象驾的车。除普通的车外,又有兵车,其形式大略是舆作半圆形,由后升降,一辕驾四马,两服两骖,与后来周朝的兵车无多差异;这是从殷墟发现的铜质车饰推知的。据卜辞的记载,商人出征有时远行至三四十日。

上面讲的是商人的“物质文明”。其次要讲他们的社会组织,可惜后者的资料远不如前者的详晰。

商人是普遍地聚族而居的,而且每族自成为一社会的单位。每族有一名号,即所谓“氏”。所以后来商朝亡后,新朝把商遗民分派给新封的诸侯都是整族整族地分派的:例如以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等六族分给鲁国;以陶氏、施氏、繁氏、镝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等七族分给卫国。卜辞记商人用兵,每有派某一族或某些族的人去作战的;例如“令斿族寇周”,“令多(众)子族从犬侯寇周”,“命五族伐羌”等。姓和氏的分别,商朝当已有之。姓是旧有的族号,氏是比较后起的族号。因为族人的繁衍,一族可以分成许多族,而散居异地。同源异流的众族保留其旧有共同的族号,谓之姓;同时各有其特殊的族号,谓之氏。姓字甲骨文及周金文皆作生,不从女。以生为姓者,溯生之所从来也。(古人名与姓氏不并举,因为在比较原始的社会里,互相接触的人,以同姓氏为常,自无以姓氏冠其名上之必要。此种习惯直至春秋时代犹然。以姓氏冠名乃是有了五方杂处的大都市以后的事。)

商民族以一个王室和它的都邑为核心。这都邑商人自称“天邑商”。在商朝六百年间,这“天邑商”曾经六次迁徙,最初是在毫,即今河南商丘北四十里;中间五迁皆不出今山东的南半和河南的东半;最后的二百七十余年是在殷,即安阳的殷墟。商王统属着许多部族的君长,即他的“诸侯”。原则上他们对商王的主要义务,是当他需要时,派兵去助他或替他征战,此外也许还有定期的贡献。这些诸侯的来源,大抵是本来独立部族的君长,为商王所征服的,或震于商朝的威势而自愿归服的;似乎还有一部分是商王把田邑分给自己的臣下或亲族而建立的。商王对各诸侯的控制能力并不一致,诸侯对商朝也叛服不常,他们彼此间也不永远是和平的友侣。卜辞里每有商王命这个诸侯去伐那个诸侯的记载。诸侯领土与王畿之间,民族和文化的关系疏密不一。有些诸侯所领的部族与王畿的人民是属同一民族,或原来虽不属同一民族,而已经与商人同化的,这些可以概称为商人;但也有些诸侯所领的部族在语言习惯上皆与商人相异,而始终对商人保存着“非我族类”之感的,例如当商朝末年居于泾渭流域的周人。

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传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但传末弟之子抑传其先兄之子,似无定制;多数是传末弟之子,但有不少例外。每因堂兄弟争位酿成王室的大乱。最后的四传皆是以子继父,似乎已鉴于旧制的不善而有意把它改革了。诸侯的继承法是否也以兄终弟及为原则,无从知道,但至少有例外,如“周侯”的继承,始终是以子继父的。

在商朝的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散布着许多文化远较商人落后的游牧民族,不时寇略商朝或其诸侯的领域。商朝后期的最大外敌是西北的鬼方(其根据地盖在山西北部及陕西的北部和西部)。历史上记载商王武丁曾对他用兵至三年之久。此外卜辞所记商人的外敌还有好些,但其中除羌人外,都与后来的历史失了连络。卜辞所记商人对外战争,用兵至多不过四千、五千、俘虏至多不过十五、十六,但这些似乎不能作代表的例,因为卜辞曾记一次杀敌二千六百五十六人。

战争所获的俘虏,当有一部分是用作祭祀的牺牲,卜辞中屡有人祭的记录。但那不是常见的事。大多数俘虏当是用作奴隶。卜辞中有奴、奚、臣、仆等字皆是奴隶之称。奴隶除用执贱役外,当亦用于战争,卜辞中有“呼多臣”伐某方的记录,似是其证。又有所谓“耤臣”和“小耤臣”,似是奴隶之用于耕作的。

商人的商业已发展到使用货币的阶段,他们的货币以一种咸水贝为之,小块的玉器似乎也用为货币。从殷墟的遗物可以推知殷都一带商业之盛,铜器、玉器和绿松石饰品的原料都非近地所有;占卜用的消费量甚大的龟也是异地所产;咸水贝也是如此。特别是玉和贝必定是从远方辗转贩运而来的。P5-6

序言

此书再版和初版不同的地方,除多处笔误和刊误的校正,数处小节的增删外,乃是第九至第十一章的添入。第九章的上半,作者自觉尚有缺点,却不及修正,读者谅之。

初版的校正,幸得柳定生女士及叶文培君的助力,合于此志谢。

三十一年九月张荫麟于贵州遵义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