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操控人行为的背后那只手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存在、生成、运动变化的属性,即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特性。最精灵的人类,同样有着自身的属性,这就是人性。人性由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面构成。生物性来自遗传基因本能;社会性来自社会中的学习、实践及本人修炼。人的生物属性一面很顽固,易反复,是自我本能的一面;社会属性是人理性的一面,是人与社会交往必需的通行证。人性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总顽固地操控人的心灵和思想行为。人性客观存在,它就是操控人行为的背后那只手。人性善恶好坏,既受遗传基因影响,更受社会环境、自身信仰、修炼境界等诸多因素影响。某种意义上讲,人性就是人思想行为质量的显现。优秀善良的人性,定有较高的理性思维,通达人情世故,对“己利”取之有道,遇困难时,勇于担当。这种人热爱社会、关爱他人,善待自然、感恩宇宙。反之,恶而“自我为上”的人性,处人处世,只凭自我感觉行事,甚至恶习丛生,危害社会。这种人只顾自己,无视他人,逐取利益时,时时处处以己为先。他们总认为社会是欠我的,世界是欠我的。扭曲的人性变态,永远欲壑难填。人性是人性格、习惯、思维、心态等所固有的人之本性,非常顽固、非常现实。每个人的人性各不相同,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随时随地伴随人的肉体,掌控人的思想心念和行为方向。人类总的人性是社会属性居多,对整体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自然界环境维护,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性作用力高于一切,人性控制所有的个体人。看一个人的所想所为,便可发现其善恶优劣的人品。每个人未必看清和知晓自己的人性。只要其行为发生,局外人即可洞察出其人性的好坏。人性是附着在本人肉体上的顽固本性,该人的行为一露头,即可被他人和社会识别。理性的人,善良的人,无论在哪里,其说话、办事、责任、担当,必然循规蹈矩,不伤害别人。这种人宁可自己吃亏,也要散发出人性善良的光彩,更不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恶。反之,只从自己感觉和个人厌恶出发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会不顾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事事以利己为先,在人性“趋利避害”本性的天平上,更注重将利益挪向自我的一方。
人性在国家、社会、党派、政治集团的作用中占什么位置?应该说,人性作用是高于之上的。原始社会里,因为简陋的生活资料,人们相处基本公平。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奴隶制社会,私有财产出现,产生奴隶和奴隶主的对立阶层,社会继续发展进步,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相继出现,今天已是现代工业社会。社会因管理需要,才逐渐产生利益集团,国家、政党。私有财产出现,人类分成穷人和富人,产生的阶级利益派别基本是穷人和富人。随之穷人和富人的矛盾必然成为永恒的冲突。为此,组建国家、产生阶级、成立政党,用以管理,并制定方针、政策,施用纪律、法规等手段来平衡矛盾冲突。其目的是让穷人能过日子,限制富人不要过分,甚至,扶持穷人也跟着富裕起来,保持国家平衡发展。能做到这样,这种国家社会制度即是开明的,党派是进步的,能维持较持久的。如何做到?关键是这一国家,党派头头们的个人及领导层的人性。善良的心,优秀的人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执政理念,就是他们的人性发挥。这样的社会制度,大众会拥护。有这样优秀人性的领导,穷人富人都会欢迎,中间带的人也会高兴。历届国家政府文件中往往写道:“调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这种积极性、创造性,便是领导层通过政策文件调动激发众多人的人性发挥。且向好的善的方向发挥。执政的领导,同样用方针政策、纪律法规约束着人民人性中恶的一面,让国家安定,人民乐居。这才是有最好人性的领袖,人们称赞。反之,受永不满足权力欲控制的领袖及其上层人群,时时处处以己利和派别利益优先,罔顾广大民众的疾苦,如世袭制的封建皇帝,除开明的第一代,尚能把天下多数人当回事,后来就全为自己皇位及身边人执政谋利,人性的享受贪婪和权力至上的顽固性暴露无遗。这种恶劣的人性,必置天下多数人利益而不顾,这种统治政权的兴亡,受着该代帝王人性优劣的操控。
人性是固有的、本能的、最实际的东西。它可随着人的自我修炼和环境影响,随时将激发出善恶的行为表现出来。作为国家及其政党提出的阶级性、党性等作用,通常把其作用力看作是最高的。实际上,使用阶级性、党性的信仰及其规章条例,包括法律制定的各种规范及广大民众的人性,引导制约众多的人性朝着善的、好的方向发展。正是通过这种对多数人被激发出的好的行为,维护着国家社会政通人和的局面。这便是人社会属性一面起着的巨大作用。尤其提高众多人们对国家、社会、政策前途的信念、信仰,是激发正义善良人性的重要方法。领导集团者的人性更是至关重要、上层发出的施政纲领、体现着为民还是为官,正是上层关键人物人性的体现。显然,人性的作用力是高于一切的、是永恒的。无论帝王总统领袖及英雄人物某时被刻画得多么神奇,普通百姓还是会用最朴实的语言对他们评价:“只要食人间烟火,他不还是个人吗?”这里的人,即受人性控制的人。
人性善恶,古往今来争论不休。儒家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多数人认为善恶皆有。实际上人性存在于每个人的性格、习惯、思维和精神之中,是好是坏不好划分,也说不清的。因为人一辈子都在变化中,人性好坏不能在某段时刻绝对划清,除非生命结束后下定论。一个人今天善,不代表今后不恶;今天恶,也不一定以后不善。奇怪的人性酷似魔方,说变即变。激发人性善、好、靠人自身学习、自省、自律、修炼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有好的环境。“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大有人在。通过国家社会制定的纪律、法规限制人性恶向激发必不可少。但更多用教育办法,创造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人的知识和理性,让人性向优秀善良方向激发其行为更加重要。从人性作用力着手,虽然任务长期艰巨,但必不可少。以此,呼唤出人性善良灿烂的火花,才是人们的真正期盼。P1-4
人性崇尚自由,社会讲究规则。自由和规则协调碰撞,是人生活动的主旋律。这就是人性的自我表演。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肉体的我,一个是精神的我。活着的正常人,必然是肉体和精神的共存。肉体是有形的,并以物质的外在形式呈现,且随时被精神牵拉着往前走。人性由附着在人躯体上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它是无形的、活跃的、顽固的。人性的表现靠人自身感觉并随性由使,或是有控制的理性行为。愚昧的人一般不承认自己愚昧,聪明人往往有自知之明,就是人性的随性由使和能理性控制自己的说明。社会属性是人在交往时,受到他人和社会欢迎认可的理性行为,是人在后天实践、学习、修炼而得来的。
人除直接实践外,学习、受教育是终生提高自身社会属性的主要渠道。教育使人更加社会化。愚昧的人,只活在生物属性为主的现实里。孩子上学,人要终生学习,无非是用前人总结早已成熟的社会理性营养自身,使自身的社会属性强大,文明程度更高,减少并脱离愚昧。人的一生都在生物与社会属性之间较量,也就是生物的随性表演和社会理性控制的争斗。人性有时可颠覆经济学、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是不按规则出牌的随性发作、但它却在哲学范畴的偶然性中晃动和跳越。这正是人性魔方的奇妙无穷。
人的社会属性是受人类数千年文明和先进文化教育熏陶自身并升华了的理性。是从猿进化后,定性为人的主要属性。自然科学谜底或答案往往只有一个;而人文学科,只要说清道理,通常有多个观点和答案。因为人性是多元化的,无法强求一致,社会及人文科学可在人类精神方面探求挖掘较高层次的营养宝藏,是一种不带功利的交心、商榷、探讨,是人类增强社会属性的营养剂。
单个人出生,便加入社会群体,其生命结果都朝着一个人们不愿提及的方向在走,公平公正,无一遗漏。为此,人只活在过程里,活在宇宙的时间和空间里。人生过程中的舞台演出,才是人们真正精彩辉煌的一生。虽然人生结果的必然性只有一个,但生命过程中的偶然有无数个。人的精彩只在于选择偶然。人生不设限,相信自己有无限个可能。人们在自然和社会提供的偶然机遇面前,如何选得准确一些,取决于人对客观事物规律必然性的认识。人们活得好坏与精彩,成功与失败,都决定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上,更在对偶然机遇的选择与把握上。
人类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里,很多人物质生活状况已获较大改善,但进步的物质享受,容易让人失去人性中最可贵的纯真。人们只能在探求先进文化理性的营养中,从自身心灵感悟上获取教益,更理性地找回原本的纯真,才不失为原本的人。人躯体生活在现实里,心灵超脱在现实外,思维不断探究着现实背后的真相,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有精神境界的人。精神超越的人,能让自己纯真的心产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自由之感。理性认知上,人们能自觉哲学化,必将给其带来一颗心的沉静、舒适。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说过:人要哲学化,人不必宗教化,哲学化后会享有宗教的福分。这便是人的思想认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真正飞跃。生活就是这样:处在其中的,不一定领悟;身在其外的,却体会深切。社会多数人,生活在现实中的某时刻、某居地、某状况,却无法对自身所处沉重现状的背后,有着轻松超越的通透理解。因为寄居地球上的人类,受人性自身固有狭隘性所限制,精神上的解放,还不那么容易。
人性是操控躯体行为背后的那只手,若用超越的视角和心态,从人性的两面属性探究,以博大胸怀、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才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情趣。智慧渗透于哲学家的洞察之中。生活中的哲学艺术,帮助人们解脱烦恼,用感受探秘,寻求心理的智慧,必然使人活得轻松惬意。经常议论别人的缺点,是一个品位低下者;经常议论人类的缺点,就是一个思想家。比如书中揭示人性一些共性弱点、谬误、非理性行为,不可避免。这正是用一些不易觉察的谬误,纠正那些显而易见的谬误。人人都想与众不同,又使人们大致相同。这种动向,受到人心灵心态的操控,也就是人性的使然。一个人心中没有企图,很少会被人利用。着眼于人性,从人的心态动机研究,让人们心灵坚韧起来,独立起来,人们就会在创业中易获成功,遇到伤害时,刀枪不入。
最值得做的事,往往是最难的事。它意味着你要和人性中最原始的冲动抗争。人性被激发的临界点是触碰底线。人际相处时,“翻脸不认人”状态,通常是一方在被触摸底线之后。人生精彩活在精神的精彩,并不是外在奢华,物质刺激肉体,或是躯体表演时形象的精彩。即使运动员竞赛中成为冠军;艺术家演出获得成功;其成功的真正获得都是肉体受精神操控的结果。他们本质的比赛和演艺成功,是高度的精神集中发挥得来的。人类同自身生物属性的一面抗争,必用理性的、先进的、文化的社会属性另一面为武器。这就是“战胜自我”,但也是最难走的路。谁家都想“望子成龙”,希望出生的孩子日后健康成人、成才、成名。可不能如愿的比比皆是。成才成名的终究是少数,中间不好不坏的最多。原因是:人接受事物的“必然”容易,碰到“偶然”,神经会紧张。多数人谈论事物的“为什么”、“是什么”时,往往比较深透,遇上“怎么办”时,真的选择机遇时,尤其在实施时,人性掌控受到自身弱点的干扰便大了起来,就很难准确选择,或者随性难改。这就是多数人不容易成功的缘由。
一个明智的人,想自己生存得好,不能希望环境适应自己,而应主动去适应环境。用感恩的心祝福别人,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的回报。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将来别人对你的态度。当你不再要求世界尽如己意时,你便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一个人依赖于外界的东西越少,这个人就越幸福。而最朴实、真挚的幸福,就是自己纯洁且充满真情的精神家园。这样的人懂得生活,懂得人生。哲人无忧,智者常乐,不是他所爱的一切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
天道酬勤。人生最后总付出和总收获大体平衡。勤勉的人,刻苦的人,终将有好的回报。同时人要拥有一颗健康平和的心,让其在茫茫人海中不会孤独;在物欲横流的大河里不迷失自己;遇上繁杂琐事时,心境自然开朗。世态仍有炎凉,只要心境始终如春,生命的境界就会光亮永恒。
写新闻报道讲真实,让大众知道事实真相;小说、电视剧写故事,通过故事情节、表演技巧展示,让读者、观众从中领会思想,感受乐趣,评判是非;人生感悟是作者直接写出思想、观点,无逼真的情节感染人,易枯燥乏味,但有探索人生哲理奥妙的趣味。现实生活中,身处温饱线以下者,必以求得物质财富增加为幸福快乐,这是人生存的第一需求。本书侧重观点谈及的是温饱有余的人群,更需靠精神活着。丰富的人生内涵,可让人产生极大的愉悦、心静,知识智慧让人勇往直前。人的真正快乐享受,属于精神享受。这种属于内涵的精神享受,甚至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多少人曾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关系不大。寻求自己内心,才是求得幸福快乐的真谛。人富有了精神,什么艰险都能度过。孔子有句话:“朝闻道,夕死足矣!”对追求思想、追求自身内涵丰富的人,欲与共同探讨研究,且盼指正。
本书出版得到石光平、钱德车、蒋月新等多方鼓励和帮助,在此表示谢意。
申明祥编著的这本《人性魔方》从人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较量中。展示人自身本能的多样性。从哲理角度探求人文科学规律。文明的社会必须呼唤社会正能量增加。增强人的理性认识,从学习人类积累的先进文化着手,提倡正当的做人之道。
申明祥编著的这本《人性魔方》侧重观点谈及的是温饱有余的人群,更需靠精神活着。丰富的人生内涵,可让人产生极大的愉悦、心静,知识智慧让人勇往直前。人的真正快乐享受,属于精神享受。这种属于内涵的精神享受,甚至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多少人曾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关系不大。寻求自己内心,才是求得幸福快乐的真谛。人富有了精神,什么艰险都能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