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得志,纵情歌舞
吴三桂的幼年正是明朝衰落,后金兴起,辽东边境战事频繁的时期。
从青年时期开始,吴三桂便随父征战各处,并因此而小有声誉。青年时期的征战生涯丰富了吴三桂的阅历,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而明清之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也为吴三桂成年以后的军事、政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吴三桂之所以能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和“擢居显职”,他的家族、亲戚都曾起过很大的作用。父亲吴襄在辽东拥有一支精锐的家族亲军和足以养赡这支军队的大量的庄田。舅父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等都是明朝世守辽东的重要将领。祖氏三大将之下,有祖泽润、祖泽远、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等“十余副参,又系昆弟”。作为这一核心集团的成员,吴三桂在进入仕途之初,便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扶持。他们或揄扬其才华“聪俊绝人”,将来必定“大成”,或称颂其品质“纯忠极孝”,或赞扬其战功“夷夏震慑”。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吴三桂才逐渐得到了驻守辽东的明朝高级官员的赏识。
吴三桂也竭尽全力结识并交结了一些高级军政人士。太监高起潜总监宁锦军马,专以杀良冒功为能事,吴三桂却拜之为“义父”。方一藻、洪承畴先后经略辽东,吴三桂也先后“拜其门下”。由于吴三桂钻营有术,不但在考核中被列为上等,而且在职务上也一再提升,就现存的一些明清档案史料来看,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时,吴三桂的职务只是游击,然而,崇祯八年八月时,他已擢至前锋右营副将。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七月,吴三桂又由太监高起潜推荐而任团练总兵,驻守宁远。仅仅几年的时间,吴三桂便由一个普通的中下级军官升至高级军职,成为明朝政府镇守辽东的一员重要将领。
吴三桂在关外时期虽然升迁极快,并被驻守辽东的明朝高级官员视为“智勇兼备之大将”,但是,通观吴三桂在关外时期的全部史料,并未见其对整个辽东战局建一奇策,立一殊功。与此相反,不少史料却直接或间接地记载了他纵兵淫掠,骚扰百姓,畏敌怯战,临阵脱逃的事实。
在吴三桂担任高级军职以前,根据其父吴襄自述“臣每奉调,父子俱人行间”。如,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救援大凌河之役,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救援宣府、大同之役等,吴三桂当随父身历戎行。但大凌河之役时,吴三桂随父临阵脱逃,致使明军四万余人全部溃败,大凌河也因援绝而失陷于后金;宣府、大同之役时,吴三桂又随父畏敌逗留、骚扰地方。在吴三桂独当一面以后,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变化。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夏,明朝政府为解锦州之围,以洪承畴为主帅,率师十三万,自于北上援锦。清军主帅皇太极侦知此事后,迅速调动兵力,围城打援,将援锦明军包围于松山。为了解除被动局面,洪承畴决定孤注一掷,率军突围。但是军事会议刚散,吴三桂作为洪承畴一向器重的将领,便违反决定和另外一个大同总兵王朴一起率部提前遁逃。慌忙之间,竟连印信也被清军所缴获。受吴三桂、王朴的影响,其他四个总兵也各自夺路逃跑,致使清军乘势追杀,明军损失惨重。松锦战役的失败,为清军人关打通了道路。在这次战役中,吴三桂违背节制调度,率部遁逃是导致此次惨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松锦之战后,明朝政府在追究战败责任时,将吴三桂降三级驻守宁远,而另一个和他一起逃跑的大同总兵王朴却被处死。
松锦之战后,吴三桂虽然是以待罪的败军之将的身份驻守宁远,但是,此时明清之间政治、军事对峙形势的变化却使他在明清两个政权之间都较松锦战前更为重要。就明朝方面而言,松锦失陷后,宁远便成为阻挡清军人关的主要屏障。兼之以吴三桂在驻守宁远期间搜集散亡,招募兵勇,所部军队又增至三四万。1642年,清军进关。次年春,吴三桂凭借这支军队人卫京师,颇有斩获。就在这年秋天,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相继失守,独有吴三桂坚守宁远孤城,未使清军得手。这使明朝政府很自然地便把吴三桂视为东部边陲之保障,并在其人卫京师时给予其武英殿赐宴之恩荣。就清朝方面而言,夺取宁远是其人关作战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皇太极曾通过已经降清的吴三桂的亲戚故旧对吴三桂进行了频繁的劝降活动“信使往返,不绝于道”。然而,一则由于明朝政权虽然摇摇欲坠,但仍对全……
P28-30
历史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历史也改变着人的命运。历史慷慨地给了许多人以机会,使他们成为名垂青史的大英雄;同样,历史也无情地把一些人的盛宴搅碎,并将他们送上了绝路。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成为解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战争也造就了千千万万叱咤风云的将帅。他们运筹帷幄,驰骋疆场,南征北战,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战争实践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业绩。我们脚下的锦绣河山,并非自古皆然、与生俱来。国土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差不多是同步的,都伴随着征服、被征服,侵略、反侵略。如果没有李广、卫青、霍去病、郭子仪等人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哪里有辉煌的汉疆和唐土?试想,如果没有白起、廉颇、乐毅、王翦、韩信等人的赫赫战功,当时的中华大地不知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样一批人,他们在一片风起云涌的土地上血雨腥风,你争我夺,尔虞我诈。正是在这样的乱世,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个个智慧之星,给他们所在的时代增光添彩。比如:项羽英雄盖世,霸气冲天,却难以弥补性格上狭隘的缺陷;刘邦虽然举止粗鄙,却从不以钱财为重,为了成就大业,甚至不惜裂土封疆。性格上的小小差距,代价却是一个失天下,一个得天下。韩信本质上是 个不安分的人,是个需要别人理解、关照的天才军事家,一旦离开了军事的范围,就茫然无措。处功高震主之位,不仅不知隐忍,反而再三挑战刘邦的心理承受极限,这就不能全怪刘邦翻脸不认人了。岳飞 以一种传奇的色彩降落于世,注定了他的不平凡,在人们的心中他是神鸟的化身,是忠义的象征,他就是为了挽救千千万万沦落在水深火热的人民而生。他是一段不朽的神话。岳飞具有让敌人、朝廷和同僚都害怕的忠勇。既然赤胆忠心也是罪,那岳飞也就没有理由不死了。
虽然我们不能穿越历史的时空,亲临每一个朝代去感受他们耀眼的光芒,但是我们今天却能通过阅读本书,以文字的形式重返历史的天空。把中国千古以来有名的将帅集于一书,让读者能够对这些千古将帅在短时间内有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让读者能够对这些千古将帅有一个横向比较,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些将帅们犹如一个个棋子,布局于历史的大棋局中。
这是一本阅读、学习、颇具趣味性的历史人物传记,它将长久地伴随您,为您的生活增添精神营养,提高您的生活品位。
中国历史上的武将多以勇猛著称,令人敬佩的武将比比皆是。比如,西楚霸王项羽、为人豪爽的张飞、民族英雄戚继光,等等。这些魅力十足的武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当然,还有一些武将,他们同样勇猛,同样战功卓著,但却在人品上有缺陷,道德上有亏欠,遭到了世人的唾弃。比如,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暴虐不仁的董卓、蓄意谋反的安禄山,等等。
历史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历史也改变着人的命运。历史慷慨地给了许多人机会,使他们成为名垂青史的大英雄;同样,历史也无情地把一些人的盛宴搅碎,并将他们送上了绝路。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既是历史的受益者,又是历史的受害者。他们抓住了历史上难得的机遇,顺势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改写并创造了历史,但最终却又不得不接受失败的悲剧命运,走上了一条非正常死亡的道路。他们的“成”与“败”,实际上是人性本质与历史规则大碰撞的结果。
历史给了每一个心怀壮志的人拼搏的权利,但他们结局却不尽相同,只有少数人成为了历史的宠儿,最终把自己的人生推向巅峰,尝尽实现了理想的甘甜与欣悦,而大多数人只能接受令人头痛的失败和令人抑郁的苦闷。
目中无人的董卓,后来被司徒王允、吕布设计暗杀,结束了其残暴的一生。作为明朝大将的吴三桂却为一己之私,引清兵人关,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的覆亡。勇猛鲁莽的张飞因其脾气暴躁,又不加收敛,最后死在其部下之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代骁将吕布,凭其武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战场上纵横吟啸的项羽,是一个面对四面楚歌依然宁折不弯、铁骨铮铮的汉子。精忠报国的一代抗金名将岳飞,治军严明、不犯民众,所率领的岳家军骁勇善战,在军事史上极负盛名。单骑救主,一身是胆的大将军赵云,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忠勇皆备的古代将领的典范。这些中国历史上的武将们有着各自的故事,或英勇,或悲惨,无论是什么样的结局,他们都已经在历史上留下足迹。
本书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将中挑选了十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对他们英勇事迹的讲述,将历史重现在读者的面前。每一个人物单独成章,语言风趣幽默,故事生动感人,是一本了解历史武将的必读好书。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以史为鉴,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改变自己,创造未来。
由于时间仓促且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出现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1月
中国历史上的武将多以勇猛著称,令人敬佩的武将比比皆是。比如,西楚霸王项羽、为人豪爽的张飞、民族英雄戚继光,等等。这些魅力十足的武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当然,还有一些武将,他们同样勇猛,同样战功卓著,但却在人品上有缺陷,道德上有亏欠,遭到了世人的唾弃。比如,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暴虐不仁的董卓、蓄意谋反的安禄山,等等。
姜正成的《有趣的中国武将》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将中挑选了十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对他们英勇事迹的讲述,将历史重现在读者的面前。
鲁莽武断,有勇无谋,这便是武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他们驰骋疆场,歃血为盟;他们风花雪月,重情重义。每一个朝代的武将,每一个朝代的杀戮,我们记住了耀眼的光芒,同时也记住了刀光剑影中的威仪。
姜正成的《有趣的中国武将》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武将中挑选了十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对他们英勇事迹的讲述,将历史重现在读者的面前。每一个人物单独成章,语言风趣幽默,故事生动感人,是一本了解历史武将的必读好书。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以史为鉴,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改变自己,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