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劲松编著的《基于权益保护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归结为农民工作为弱势、边缘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这可以从政府方面和企业方面分别进行考察:企业对农民工的权益剥夺问题,可归结为二元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的结果;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农民工的权益剥夺问题,可归结为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的基础教育制度造成的结果。总而言之,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农民工权益被剥夺的深层的社会、政治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只要能够消除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原市民之间各种待遇的同等化,进而配合一定的措施使有留城意愿的农民工在城市定居下来,即可认为农民工完成了其向市民的转化,本书的研究目标便达到了。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特色化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它的本质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城乡的统筹发展。朱劲松编著的《基于权益保护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为核心,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归纳、总结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分为企业方面(二元的劳动力市场)与政府方面(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体制);以改进的“两阶段”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博弈分析与计量分析,总结出13种博弈均衡和9个计量模型。得到的结论是:逐渐破除以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城乡二元体制,以提高农民(工)收入、减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并辅以配套的制度建设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有效的保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当代中国农民工概述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权益保护与农民工市民化:本书研究的视角
第三节 本书的写作思路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研究
第四节 国内农民工市民化实证比较研究
第五节 国外城市化、农民(农民工)市民化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权益保护与农民工市民化:基于企业与政府的研究
第一节 企业: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第二节 政府: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分割
第三节 小结: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缺失
第四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两阶段”转移理论
第一节 二元经济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第二节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与中国城市化的实践
第三节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改进:理论研究述评
第四节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两阶段”转移理论:一个改进的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第五章 农民工、市民与政府——基于博弈论的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第一节 基于博弈论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文献述评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博弈主体与假设前提
第三节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博弈分析
第四节 博弈分析结论:理解均衡的实现与组合政策的应用
第六章 收入分配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实证计量研究
第一节 计量分析目的与数据准备
第二节 数据分析
第三节 计量分析小结:经济学理论解释与政策导向
第七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研究:权益保护与社会共赢
第一节 确立社会公正理念
第二节 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制建设
第三节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公正
第四节 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扩大城市非农就业容量
第五节 破除户籍制度,扫清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制度障碍
第六节 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
第七节 加强农民工自身素质建设
第八节 加强农民工的自组织建设,维护自身权益
第九节 破除既得利益,保护农民工正当权益
第十节 结语:政府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民工权益保护
致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