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在河南洛阳的夹马营,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相传该婴儿出生时,赤光绕空,并且有股异香围裹着他的身体,久久不散。因此,人们都称其为“香孩儿”。香孩儿的皮肤呈金色,数日不变,大家都猜测其是罗汉投胎。这香孩儿便是宋太祖赵匡胤。其实,赵匡胤还有一个哥哥,名叫匡济,不幸夭折了。哥哥夭折后,母亲又生了他。
赵匡胤的祖籍是河北涿州,家里世代为官。他的高祖父曾受职唐朝,做过永清、文安、幽都的大令;曾祖父是藩镇的历官,兼任御史中丞;祖父做过营、蓟、涿三州的刺史;而他的父亲年轻时就已骁勇善战,善于骑射,任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
长大后的香孩儿,气宇轩昂,性情豪爽,大家都认为他是可造之才,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赵匡J乱的父亲历经后唐、后晋两个朝代,一直担任官职。因此,匡胤便经常出入父亲所在的军营练习武事,他尤其酷爱骑马,也喜欢射箭。母亲杜氏劝他读书,他却说:“国家和平昌盛时,用文即可治理国家;国家飘摇不定时,只能用武力平定。如今国家无太平之日,兵荒马乱的,因此我想练习武事,留待后用。万一他日机会来临,定能安邦定国,那才算出人头地,不枉虚度一生。”母亲听后笑道:“但愿你能继承祖业,不给家门抹黑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大功名,大事业哩!”匡胤道:“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过是将门之子,为什么能化家为国,造就帝业呢?我虽不才,却也想与他一样,轰轰烈烈做个大丈夫,母亲您觉得好不好?”母亲怒道:“你不要信口开河!世上满口大话的人,往往长大后平庸,我不愿听你瞎闹,你还是读书去吧!”匡胤见母亲动怒,不敢再多嘴,默然地离开了。
天性活泼的匡胤,喜欢与邻居的孩子比赛骑射,可大家都比不过他,因此对他心生妒意。有一天,有个孩子牵着一匹马找到匡胤,骗他说:“这是匹脾气很大的马,没人骑得了。我觉得你本领了得,一定能驾驭得住它,所以特地前来请教。”匡胤听后,细看那匹马,除了高大肥壮之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就说:“天下没有难骑的马!我这个人就是喜欢挑战,越是怪马,越能激起我的兴趣。只要找到方法,就一定能驯服它!”那孩子故意激他说:“这不好说吧,你还是谨慎为好。”匡胤笑着说:“连马都驾驭不了,怎么去驾驭人呢?你看我的!”说完,从那孩子手中接过马鞭,一跃而上,策马奔腾,转眼间便跑了五六里路。
不料前面刚好有座城,匡胤担心这马进城会撞到行人,便急忙勒住缰绳,想原路返回。正当他低头沉思间,谁知这马不服约束,反而越跑越快,瞬间就跑到了城关。匡胤惊得猛抬起头,眼看着前额就要碰到城门的门楣了,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个后翻跳下了马。等着看好戏的那孩子,正在后面追着跑,远远地看到了这一幕,顿时欢呼雀跃起来,道:“匡胤啊匡胤,纵使你是铁打的脑袋,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呀!”正说着,忽然看见匡胤从地上站起来,大步流星地翻身跃上马,扬鞭向马头一拦,那马居然乖乖地随着鞭子回过头来,不再像刚刚那样桀骜不驯了。匡胤得意地骑着马儿,安然无恙地返回。那孩子见匡胤居然毫发无伤,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匡胤声名远扬,周围的孩子们都心服口服地崇拜他,再也没人敢戏弄他了。
孩子中与匡胤关系最好的要数韩令坤与慕容延钊,他们二人也都是少年英雄。志同道合的三人经常结伴外出游玩。一天,匡胤和韩令坤正在野外的一间土屋内玩得起劲,忽然听到屋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觉得奇怪。匡胤说:“鸟儿叫个不停,莫非外面有野兽出没?幸亏咱们今天都带了弓箭,如果能射死几只野兽,既能为鸟雀除害,又能为百姓消灾,岂不是大快人心?一起出去看看如何?”韩令坤高兴地说:“正有此意。”于是二人拿着弓箭冲到屋外,并没有发现野兽的踪迹,只是一群麻雀在吵架。匡胤问:“有什么办法劝解它们呢?”令坤说:“小事一桩,驱赶一下自然就散了。”匡胤不屑地说:“咱俩起码也算好汉,怎么能用小孩子的伎俩呢?不如射几只下来以示劝诫。你左我右,顺便比试一下!”二人随即搭弓上箭,朝麻雀们射去,被射中的麻雀纷纷落地,其余的四处逃散。二人刚刚停下来,就听到背后“轰”的一阵巨响,犹如地震一般。他们急忙循声望去,原来是刚刚待过的那土屋无缘无故地倒塌了。令坤惊得捂着胸口说:“想想都后怕,万一咱们在里面不出来,岂不命丧此屋了。”匡胤道:“这件事情真奇怪!想必咱俩福大命大,原来鸟雀们刚刚在提醒咱俩。它们救了我们的命,我们反而恩将仇报地射死它们,真是不应该啊!现在后悔已晚,还是把它们埋了吧。”于是,二人将死雀好好地掩埋,之后便各自回家了。
P2-4